破釜沉舟,赢在高考(上)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的高考即将来临,为帮助广大考生备战高考,本刊特意请几位资深老师对高考作文作出指导,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也预祝大家取得佳绩!
  纵观近三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者都在有意降低试题的审题难度,而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阅读与基本表达能力。所以,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还是以材料作文为主。
  在80%的高考试题材料中,考生均可找到立意的关键词或观点句。如2013年四川卷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平衡”,2013年课标卷的关键词是“经验与勇气”,2013年浙江卷的关键词是“童心”,2012年课标卷的关键词是“大国崛起”,2012年大纲卷的观点句是“甩掉多余的顾虑”等等。面对审题难度不大的试题,偏题者甚至跑题者还是比比皆是,那么此类试题如何准确审题立意?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观点句,紧扣关键词。
  材料作文,从试题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来看,可分为三类:
  第一,单一观点型。所谓单一观点型就是试题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只有一个。如2012年福建卷冯骥才的名言:“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这句话,作者明显强调的是后半部分,即在人生有限的“时间”内要跑出最远的“路程”。
  单一观点型是材料作文中最简单的一类,考生可采取以下步骤来审题立意:①明白材料的感情倾向,找准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如上例,考生的立意点只能是后半句而不是前半句。②紧扣观点中的关键词,一字不改以免偏题。如上例中考生立意的关键词必须是“时间”和“路程”。③让思想驰骋于材料之外,八方取材,联系社会与人生,写出观点的现实意义,但行文时也一定要用观点中关键词扣题。
  第二,对立观点型。所谓对立观点型就是试题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有两个,并且这两个观点是并列、对立的关系。如2011年上海卷作文材料,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2013年安徽卷作文材料,萧伯纳说:“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对立观点型试题,材料中蕴含着两个观点,这两个观点对立并且没有主次之分。以2013年安徽卷为例,考生可采取以下几种写作思路:①赞同第一个观点。凡事有果必有因,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故考生可用历史的眼光探究“会这样”的原因。从此角度立意旨在引导考生反思自我、反思社会、反思历史。②赞同第二个观点。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从此角度立意旨在引导考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来的世界。“为什么不能”体现的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逆向思维,延伸下去就是不要只盯着眼前,要敢于做梦、追梦、圆梦。③辩证地看待两个观点。我们既要用历史的眼光反思过去,更要有开拓未来的勇气,因为任何反思都是以未来的发展为终极目的,故考生可立意为:人不仅要站在过去,更要站在未来;人要追问过去,更要追问未来;人要多为梦想做准备,而不是抓住过去不放手等等,进而写出历史与未来的辩证关系。
  第三,相辅相成型。所谓相辅相成型就是指试题材料中蕴含几个观点,对于这些观点,命题者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它们要么互为补充,要么正反对比,共同探讨了一个话题。如2013年浙江卷的作文材料,中国作家丰子恺认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英国作家赫胥黎疑问:“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英国作家菲尔丁痛惜:“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这三句话,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探讨了一个话题——童心。
  此类型是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中最为复杂的一类,它实质上是多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变体,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树立整体意识。因为试题材料中的几句话是一体的,考生切不可抓住其中的一句而抛开其他的几句。②提炼话题。考生要善于提炼几句警句中共有的关键词,一般此关键词就是试题所要探讨的话题,如上例三句名言都涉及到孩子与心灵,所以试题是对“童心“话题的探讨。
  高考作文占语文成绩半壁江山,任何人都马虎不得。在考场上,考生如何才能把握全局,扬长避短,把利益最大化,让风险蒸发掉呢?审题时,考生切忌以下两点:
  一、偷换关键词。名言警句中一定有承载着警句内涵的核心词语,如上例中的“时间与路程”“为什么这样与为什么不能这样”等,这些核心词语实质上就是考生立意的关键词,考生必须紧扣这些关键词才能准确审题立意,但从阅卷现场来看,总有一些考生将关键词偷换以致于文章偏题,如有考生将“路程”换成“历程”。
  二、立意较浅。考生抓住名言警句中的关键词,仅仅是审题立意的第一步,文章要想写出深度还必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出名言警句所蕴含的哲理,挖掘出喻意。但从阅卷现场来看,有些考生仅仅停留在名言本身上,根本不去联系社会和人生,这样虽说不能算偏题,但是很难得高分。
  总之,材料作文最佳的写作方法就是“紧扣观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驰骋万里”。
  如果把一篇作文比作一个人,那么观点立意就是他的灵魂,素材内容则是他的血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但能恰当地运用在写作中的不多,究其原因,除了素材的“精度“和”广度“不够之外,还因为考生不会灵活地运用素材。
  首先,设置悬念,是一种有效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方法。事例论证可以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叙述,直到最后才表明人物的身份。这样做会吸引阅卷老师读下去,进而获得加分的机会。其次,运用叙述、议论、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叙述事例,会使文章的语言充满感染力,并引发共鸣,进而让作文脱颖而出。此外,引用事例时,“陌生”的典型事例详写会给人新鲜之感,将常见的几个事例放在一起略写并形成排比会增强文章的情感表达,详略结合则会使文章内容层次分明,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最后,引用正反相衬的典型事例进行对比论证,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因为,如果文章通篇都在写两个同一类型的事例,会使文章很单一,很枯燥,毫无新意可言。   下面将为大家有条理地对近年来的热点素材进行梳理:
  第一弹:向“小人物”致敬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好莱坞影星金·凯瑞主演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深受好评,尤其是片尾的一个细节,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在电影结束时,银幕上闪出一段话:下面映出的是影片制作时被删掉的镜头,我们在向这些演员致歉的同时,也请观众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为影片所做的贡献。这些演员其实多数是群众演员,他们中有天真可爱的小孩、鹤发童颜的老人、威武健壮的警察、风情万种的街头美女……令人难以置信,向来以追求情节紧凑,力求最大商业利益的好莱坞制片方,竟然愿意为这些“无名小卒”留出长达5分钟的播出时间,专门介绍这些一闪而过、最后被删掉的小人物。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维爆破】
  风从水上吹过,留下了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鸽子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鸽哨。任何生命都有在自身舞台上劳动的价值。在审题时,考生可抓住“向来以追求情节紧凑,力求最大商业利益的好莱坞制片方,竟然愿意为这些‘无名小卒’留出长达5分钟的播出时间,专门介绍这些一闪而过、最后被删掉的小人物”这句话,这句话实质上是对制片方的高度评价。为什么对制片方有如此高度的评价,根本原因是他们懂得尊重平凡,承认每个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并且努力给每个劳动者提供展现生命价值的机会。
  【佳作范本】
  中国梦,给“无名小卒”出彩的机会
  人们总是惊叹于绽放着的美丽花朵,却看不到花下挺立着的脊梁般的花茎,更不会注意到那簇扎在泥土中的根须,事实上,它们是最伟大的“无名小卒”。给“无名小卒”出彩的机会是我们社会的责任,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前提。
  实现“中国梦”需要给“农民工 ”出彩的机会。
  一座座高大的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延伸远方,他们——农民工兄弟,脸上露出了笑容,仿佛夜空里闪烁的恒星,灿烂却又令人心酸。他们建的是这个城市最高的楼房,住的却是最低矮最简陋的工棚。在城市里,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劳默默地推动着城市的发展,在城市的发展史上,谁能否认他们不是英雄呢?实现中国梦,给“农民工”出彩的机会吧,因为那是对“无名英雄”的尊重。
  实现“中国梦”需要给“普通劳动者”出彩的机会。
  几名高校毕业生,在社区里送瓦斯罐,有人说他们没出息,没能力。然而比起那些坐办公室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来说,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我们总把成功定义为出名,名人的事迹人人知晓,互相传颂,但那些淹没在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人,同样值得我们致敬。实现中国梦,给“普通劳动者”出彩的机会吧,因为那是对“平凡劳动者”的尊重。
  实现“中国梦”需要给“幕后英雄”出彩的机会。
  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世人总是把目光聚焦在几位航天员身上,有多少人关注在这几位航天英雄的背后,幕后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劳呢?同样,当我们惊叹于影视作品中主演的风范时,又有多少人能想到剧组工作人员的幕后精心策划呢?在成功光环的背后,我们同样也应该向这些“幕后英雄”致敬!实现中国梦,给“幕后英雄”出彩的机会吧,因为那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因为它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所以只有珍视每个人的梦想、呵护每个人的劳动价值,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每一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才能让13亿人组成的梦想团队成为不可战胜的“梦之队”!
  【素材连线】
  A.“微博男生”王凯
  2010年8月,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当天,身处灾区的19岁男孩王凯“习惯性”地用手机拍下黑暗中一盏微弱的烛火,并配以文字上传微博。这条微博使王凯成为全国图文“报道”灾情的第一人,成为连接外界和灾区的桥梁。而后,他奔波于灾区并通过手机在微博上记录见闻,被冠以“微博男生”、“一个人的通讯社”等称号。灾难使这个“90后”男生学会坚强和担当,在虚拟与现实的“灾难战场”,“90后”不仅显得可爱,更令人感到可亲可敬。
  B.“麻袋哥”
  在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经常出现几个奇怪的大学生,他们每到周末都会背着一个空空的大麻袋,从各宿舍收集废旧纸张、过期书籍和饮料瓶。这批“麻袋哥”全部来自扬州大学,他们以实际行动援助藏区儿童。开学10多天,他们收的废品已卖了600多元,第一批善款500元已于去年9月初寄往拉萨市城关区小学。“麻袋哥”所在的班级有21名同学,都参加了援藏行动,他们打算每月至少给援助的藏区学童200元,如果资金不够,就从班费和奖学金里拿出一部分。
  C.“芝麻拍客”刘远祥
  “芝麻拍客”原名刘远祥,职业是平面设计师,平时喜欢用大到专业摄像机、小到手机进行视频拍摄,记录生活中的芝麻小事,他称自己为“人体移动探头”。“中国阿甘”郑心意、“西单女孩”任月丽、制造山寨潜水艇的农民小伙陶相礼……这些打动万千网民的“网络红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身影——“芝麻拍客”。作为拍客中为数不多的“60后”,刘远祥的原创网络视频,累计点击量已高达3亿多人次。
  【素材点拨】
  毋庸置疑,王凯、“麻袋哥”和刘远祥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他们用自己的信念和行动从平凡走向了不平凡,从而证明了再普通的沙粒也能发出钻石般的光芒。一个人一旦确立了高远的目标,认准了一个方向,就会想方设法,全力以赴,暗地里积蓄着一飞冲天的力量。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赶路,在跨越一个个实现自我梦想的障碍之后,不知不觉就已经站在了人生之巅。生命中有些东西,比如出生,比如父母,是我们不能控制和改变的。这些不平凡的“小人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梦想的实现,奇迹的创造,精彩的人生,永远只属于坚强勇敢、积极进取的人。   【适用话题】
  (1)平凡 (2)坚强 (3)拼搏 (4)积极进取 (5)爱心
  第二弹:关注时事焦点 进行深度思考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不少于800字文章。
  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下级单位要千方百计地找当地最好的大酒店,给予最高级别的招待,否则不足以表明对领导的尊重以及对检查工作的重视;结婚庆典、升学祝贺,要想方设法地找高规格的饭店操办宴席,有1000元一桌丰盛的绝不办800元一桌比较低档的,只有宴后菜菜有剩余、盘盘不见底,办事主人才风光体面,否则势必愧对终身大事。
  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不论机关单位的公款招待,还是民间的私人庆典,我国每年“舌尖上的浪费”数量巨大,至少有800万吨食物蛋白和300万吨脂肪被白白丢掉——等于浪费掉了2.5亿到3亿人一年的口粮,这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不堪承受之重。
  请以“舌尖上的浪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维爆破】
  这是一道提供材料的话题作文题,不论材料中对“剩宴”“光盘”内容的概述,还是话题“舌尖上的浪费”蕴含的意旨,其核心都是在谈“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问题,因而,举凡关于“俭朴”方面立意角度,均可以据之构思成文,发表主张见解。
  就体裁而言,本作文题适合写多种文体。既可写议论类文章:选取符合题意的某一观点,如“杜绝铺张浪费风气,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并以此单一的角度来树帜立言,然后选取古今中外名人言论和典型事例,通过事理并重、正反对比的论证方式,直接地阐述、佐证自己的观点;也可写记叙性文章:选定自己有话可说、有事可叙的某一立意,然后紧紧围绕其意旨去选材,通过情节的设置、人物的言行来演绎故事,间接地反映“铺张浪费有害,勤俭节约有益”的主题;还可以选实用类文体写作:写书信或演讲稿,通过该种文体的固有格式来交流讨论、探究阐述你所坚持的观点。
  【佳作范本】
  看“中国式剩宴” ,思“舌尖上的浪费”
  ○吉林省松原市第二高级中学 宫 常
  好个“舌尖上的浪费”,作文话题是条点击率不逊于“神马都是浮云”的网上热语。何谓“舌尖上的浪费”?这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剩宴”吧。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是道美丽的风景,能给国人无限遐想的话,那么,“舌尖上的浪费”便是丑陋的毒瘤,令人触目惊心、深思警醒。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多人一年的食物。与此同时,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如果不浪费,就可以让亿万困难群众解决温饱问题。
  其实,“舌尖上的浪费”在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的同时,更毒化着社会风气,危害着党的作风。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任其不良地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执政的力量,甚至走上亡党亡国的险途。
  切不以为然,这绝非耸人之谈,翻开厚重的华夏历史,哪页不印着“俭以兴,奢则败”的明证?
  汉文帝身着补丁龙袍、脚穿草鞋上殿办公,亲自带着大臣们下地耕种,终于奠定了“文景之治”之基;唐太宗坚持“去奢省费”、“选用廉吏”的克制奢侈、崇尚节俭的治国方针,最终实现了“贞观之治”;走进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看着主席那分别缝着67块、59块补丁的两件睡衣和一双破了底、缝了面的拖鞋,你一定会为老人家的节俭而震撼,并由此想到新中国创业和守成的艰辛。
  秦始皇建立秦国后,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曾在咸阳水面建起了140多处宫室,又在骊山广造陵墓。他这种大兴土木、挥霍无度的生活,导致了秦的覆灭。隋炀帝贪图享逸,不惜国家财富,不怜民苦,营造洛阳,修建豪华的宫殿。人们不堪忍受沉重的赋税,起来反抗,最终推翻了隋的政权。唐明皇沉醉于声色犬马,享乐于纸醉金迷的奢华,最终迎来安史之乱,断送了盛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的确得到了空前的改善,但我们毕竟还是发展中的“小富”,因而建国初期那首“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的已经听厌的旧歌,即使“调儿老了些”,也还要继续唱、反复唱、认真唱啊!因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素材连线】
  A.网络谣言
  2013年10月,《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因“损害商业信誉罪”被刑拘一事备受关注。经调查,从2012年9月26日至2013年8月8日,陈永洲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在未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的情况下,捏造虚假事实,通过其媒体平台发表关于“中联重科”的负面文章共18篇,其中陈永洲署名的文章有14篇。2013年10月26日,面对电视镜头,陈永洲说:“要以我为戒。”27日,《新快报》就陈永洲收钱发表失实报道致歉,承认报社对稿件审核把关不严,严重损害了媒体公信力。
  B.十面“霾”伏
  2013年,是中国民众为雾霾“买单”的一年。据气象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都创下历史记录。
  2013年伊始,中国多个城市相继大雾重重,北京城更是遭遇疯狂的雾霾天,让北京2000万居民透不过气来。1月12日20点,北京空气悬浮微粒的浓度颇高,使整个北京城的空气质量变得就像机场吸烟区一样。英国《金融时报》这样形容:“有毒烟雾吞没了北京。”
  10月5号,台风“菲特”逼近浙闽沿海,京、津、冀成为雾霾重灾区。12月上旬,中国又一次出现罕见的大范围严重雾霾事件,全中国104座城市“沦陷”,雾霾天气覆盖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国土。   【素材点拨】
  A. 人们之所以将记者誉为“无冕之王”,完全是对记者尊重事实、恪守新闻道德、捍卫法治正义和不畏权势执业精神的一种敬重和赞扬。公众对他们充满信任,只要传统媒体刊发的新闻、消息,几乎没有人怀疑其真实性。陈永洲违反新闻道德操守和信任,玷污了社会大众对媒体记者的信任。法律面前不允许存在“无冕之王”。媒体记者捏造事实或媒体不实报道所产生的后果,给报道对象和社会秩序造成的破坏和恶劣影响其实比任何凶器更具杀伤力。我们应该从陈永洲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自律,不在网络或其他媒体上发布与事实不符的信息,同时也要捍卫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B. 面对十面“霾”伏,人们不禁想问:“为何美丽的中国会沦落至此?”以GDP为中心的片面经济增长,使得中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几乎是不可逆转的根本性破坏。这种不计成本、以巨大的社会不公和摧毁生态环境、耗竭中国未来生存资源为代价的片面发展,导致了后代子孙的生存面临更加严重的危机。
  【适合话题】
  (1)诚信(2)正义 (3)职业操守 (4)自律 (5)环保
  第三弹:天“马”行空 以小见大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马是世界上最善跑的动物,它不仅跑得快,而且奔跑时很少摔倒。科学家用高倍摄像机摄录马儿奔跑时的步态,发现马儿与其他四足动物的步态有明显的差别。一般四足动物奔跑起来,前面两足同时落地,而马儿不是,它的前面两足落地总会存在一个时间差,同时,它的后面两足与前面两足也存在着延迟的时间差。不管马儿跑得多快,都不会悬浮在空中“飞”起来,因为它始终保持有一条腿不离开大地,在受限中汲取力量。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维爆破】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快餐,快阅读,快节奏生活……似乎唯快是尚,一切都在追求所谓的“快”。但飞快,并不总是好,快要建立在稳步前进、脚踏实地的基础之上,才能有助于快速抵达理想目标,成就伟大事业。人生实践告诉我们仅仅图快不行。走马观花,无法真正欣赏花的娇艳;蜻蜓点水,岂能真正知道水的深浅?我们就要像马一样,总有一只脚着地,在不断汲取力量之中,才能稳步、持久,最终奔向自己的理想目标。
  据此,我们可以阐述“如何脚踏实地,奔向目标,走向成功”的观点。此外,由“马不管跑得多快,从不把自己悬空起来”做生活的联想,便可发现我们很多人都不如马:他们一旦小有成绩,甚至一时飞黄腾达,就飘飘然,就趾高气扬,就把自己悬空起来,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结果纷纷败下阵来,狠狠地栽了跟头。据此,可以探讨“一味追求自由,不接受适当的限制,必将有害生存发展”的问题,也可以探究“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步态稳健,不断获取前进的力量”的道理,或者阐发“低调做人,诚信做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观点。
  【佳作范本】
  理想的鲜花,开在肥沃的土壤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三(5)班 刘佳琦
  奔跑中永远有一只蹄子着地、时时都在汲取能量的马,跑得快速便捷,跑得稳健持久,被誉为世界上最善于奔跑的动物之一。马的这种奔跑特征,激发我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只有源源不断的奋斗江水,才能冲破艰难险阻、汇入事业的大海;理想的鲜花,只能绽放于肥沃的土壤。
  这让我自然地想到了毛竹。毛竹是一种生长在亚洲境内的植物,它在种下的最初5年里,高度变化几乎看不出来。但是,只要5年一过,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两英尺的速度快速生长,并在6个星期之内长到90英尺的高度。当然,这个世界是没有什么魔法的,毛竹快速生长所依赖的是它长达几英里的根系。原来,先前看上去默默无闻的它,一直都在悄悄地壮大它的根系,它用5年的时间武装了自己,切实地打好成长的基础,才最终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世间任何事物的发展壮大,大都与毛竹的成长一样,需要先打好基础,然后循序渐进才成。
  埃及的金字塔,其高耸云端的塔尖,是建立在巨大、坚固的基石之上的;中国的长城,其绵亘万里的雄壮,是建筑在巍峨的群山峻岭之上的;长江三峡水电站,其功效举世无双,是建造在亿万科技工作者辛勤劳作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卧薪尝胆、矢志雪耻的潜心奋斗,越王勾践如何能够战胜吴王阖闾?如果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采集整理,李时珍怎能编撰出世界药典巨著《本草纲目》?如果没有十载披阅、增删数次的呕心沥血,曹雪芹又怎能写成鸿篇巨制《红楼梦》?凡事不会一蹴而就,成功永远需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脚踏实地、打好基础。否则,即使“大跃进”的喊声再嘹亮震耳,也不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不管“拔苗助长”者如何辛苦劳累,也只能落个禾苗枯死、前功尽废的结果。
  是啊,“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以勤勤恳恳的努力做阶梯,才能登临巍峨的成就山峰;只有靠踏踏实实的付出做基础,才能收获巨大的事业回报;只有凭孜孜不倦的耕耘做土壤,才能绽放理想的人生花蕾。世间万事万物,概莫能外。
  【素材连线】
  A.毛毛虫的启示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布尔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20厘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是不停地坚忍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法布尔在实验笔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便能避免死亡。
  B.艺术大师的美丽人生
  2010年6月25日,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吴冠中教授溘然长逝,享年91岁。如果说吴冠中先生的画追求美,文追求真,大美和纯真构成了厚重的吴冠中,那么他的生活则是简约的,简约得令人难以置信。直到临终,吴冠中先生一直住在北京方庄的两居室里,画室只有5平方米,画架、画板用了几十年。他不买名车,不穿名牌,一辈子也没用过护肤霜之类的化妆品,不吃山珍海味,甚至拒绝吃任何补品,常年花几元钱在地摊上理发……
  【素材点拨】
  A:当对情境不了解或出现认知偏差时,此时的从众就是“盲从”。像一个抬头仰天的止鼻血者,招来一群抬头看天的人的笑话,就是一个对情境不了解而盲从的典型例子,这种例子在生活中举不胜举。知识和阅历不足的人更容易盲从,狂热的“追星族”即是一例。另外,自身个性的不完善也是容易盲从的一个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具有独立个性、良好自我观念的人,自我评价较高,自信心较强,具有较强的判断力,他们的从众率较低。因此,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立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有助于避免盲从。
  B:光盘行动,简约人生,大道至简,厚德载物,为人厚道……当这些经典的词语在当今社会反复出现的时候,我们该“厚”还是“薄”,该“简”还是“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就像吴冠中先生一样,虽然生活极其简单,但他以厚重的学识和精神博得大众对他的敬仰。因为有了厚重的积累,才能顺利地薄发;因为追求平实简约,才会把人生书写得如此浓墨重彩。
  【适合话题】
  (1)盲从与理性 (2)现象与本质 (3)简单 (4)节俭(5)积累
其他文献
我曾接触过这个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物种,他们不上网可能会死,不聊天可能会死,不利用网络和人瞎扯也可能会死,当然,如果死之前不去微博、人人上发条“哦,我马上要死掉了”的状态估计死后也会午夜梦回发布一条然后继续长眠,他们对社交网络的依赖超过了常人,说他们宅、内向、不爱说话也不是,网络上打屁抽风玩得风生水起;说他们话痨幽默妙语连珠也不尽然,一开启现实生活模式就语塞得和一个木讷的路人甲没两样。  我最近把自己
期刊
早上出门应该检查什么呢?有调查称都市客的排序依次是:手机、钱包、钥匙;总之是以手机为首,和其他物件的自由组合的形式。  于是,安心出门了吧。  等进了电梯,在那狭小幽闭的空间内,再加上途经几个楼层挤进的人,站定在你设定的警界线内。警报拉响,你开始周身不自在,眼神不知聚焦在哪儿好,虽是邻居,但重点是这种陌生感还是令你焦躁。望着跳动的楼层数字,仿若是过了一个世纪之久。恰巧手机铃声响起,感动得把救星拿出
期刊
中国“Y一代”指的是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受到良好教育的80~00年代出生的人,这些人拥有“志向远大、眼界宽广、但不能吃苦”的价值观。中国“Y一代”的特点是获取知识的范围更广,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每日都会接触网络,在网上进行消费,打网络游戏,用SNS和朋友聊天。中国Y一代通过“微博”从全球收集信息,通过时刻不离身的智能手机来和朋友交换意见,并且其中大部分人都十分热衷于日益精进并不断更新换代高科技产品。
期刊
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我常常觉得时间是一下子消失的,很多时候我刷网页,上社交网站只是想休息一下,结果一下子就休息到了睡觉时间,甚至是休息到天亮,然后便是睡觉,起来接着“休息”。  直到某一天有人在微博上@我了一条关于软瘾症的微博——“你是否也患上了软瘾?软瘾,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新名词,指那些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是不同于物质上瘾的沉迷。如习惯性拖延、频繁查看邮件和
期刊
中午12点多,正值我与Martin同学的午餐时间。“What is a micro-blog?”一头软绵绵金发的Martin同学头上顿时长满了大大的问号。这个从多特蒙德来上海休假的日耳曼人,指着厨房的电视,充满困惑地向我提问。怎么解释好呢?中国的微博相当于美国的Twitter?同为社交网络,它们相似度超高,总之,网络是个大晒场就对了。  驻美国的TMZ(美国狗仔团队)常常以Twitter上某个明星
期刊
自己的爸妈能跟上潮流使用最先进的沟通交流方式,本是件很IN很潮且值得在同学圈里骄傲的事儿。但问题也随之来了——很多经常使用微信,并且通讯录上有自己爸妈的年轻小伙伴都有这样的烦恼:如何在微信圈与父母和谐共处?  微信朋友圈是一个熟人社群,除了你的闺蜜铁磁儿,还有爸妈和七大姑八大姨,他们喜欢传播分享的东西一定是养生篇或者鸡汤文,比如《14个值得推荐的个人提升方法》《一位母亲在女儿婚宴上的讲话分享》……
期刊
你知道的, 我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星光璀璨,尤其是表演系涌现了太多太多炙手可热的红星,但是光环下必然有他们付出的血泪。 如果你以为来中戏学表演仅仅是一个文化捷径,如果你以为中戏只是制造明星的场所,那就大错特错了。当你有幸来到中戏表演系,你才会明白,所有的光辉都是液体积成的,或是汗,或是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才是真正的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这里绝不是可以挥霍青春的场所,更没有时间供你风花雪月。  一
期刊
早些年说起“SNS”,或许很多人会感觉一头雾水,而现在只要提及“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大家便会不约而同地心领神会——对于我们这些每天都逛微博、社区或者空间,已经习惯把信息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络中的人来说,实在太熟悉不过了。  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社交网络”的忠实粉丝,亲眼见证了博客和BBS的盛行,开心网和人人网的兴起, QQ空间和微博的火爆,现在又陷入微信的漩
期刊
大概你和很多人一样,听到“中戏”“北电”“上戏”这些学校时,脑海中第一时间便浮现出一片养眼的“星光灿烂”或者“校花校草”。当然,也有可能你是一个心怀艺术梦的人,对以上几所艺术殿堂心驰神往。  随着戏剧、电影艺术的发展,和一茬接一茬影视偶像们的惊艳亮相,“去闯影视圈”成了不少年轻学生的梦想。也许是“虚荣心”作祟,也许是文艺情结泛滥,但更可能是,艺术的魅力总能轻而易举牵动年轻的心。  总之,对于渴望去
期刊
盛夏八月的夜晚,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安静得令我吃惊。也许是放假了,也许是大家都去用功学习了,校园里稀稀疏疏的蛐蛐叫声和远处零星的灯光透出一种别样的美,恍惚间竟然觉得这里便是今后属于自己的校园。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北京电影学院,我上高二。  几年以后,这里真的成了属于我自己的校园。  梦想终于实现的感觉令人眩晕,而有机会在电影的世界里贪婪驰骋,这感觉比电影与梦本身还要美妙。更何况,我是一名导演系的学生,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