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故事最动人,影像深处光华最浓郁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概你和很多人一样,听到“中戏”“北电”“上戏”这些学校时,脑海中第一时间便浮现出一片养眼的“星光灿烂”或者“校花校草”。当然,也有可能你是一个心怀艺术梦的人,对以上几所艺术殿堂心驰神往。
  随着戏剧、电影艺术的发展,和一茬接一茬影视偶像们的惊艳亮相,“去闯影视圈”成了不少年轻学生的梦想。也许是“虚荣心”作祟,也许是文艺情结泛滥,但更可能是,艺术的魅力总能轻而易举牵动年轻的心。
  总之,对于渴望去戏剧学院或电影学院学习的同学来说,这些学校真的可以称为心中神圣的终极目标了。 不管你是怀揣狂热的“明星梦”,还是痴迷于执着的“艺术梦”,抑或你只是好奇那里的明星大腕儿以及艺术氛围,本期的戏剧、电影学院解密之旅,会让你逐一感受这些艺术殿堂的魅力。因为,戏里的故事最动人,影像深处的光华最浓郁。
  流光溢彩,是她们的外表,浓墨重彩,才是她们真正的内涵。
其他文献
所谓“自拍”,早在1984年就已出现,来源于英文SELF-TIMER,指照相机的一种自行设置拍摄时间的功能,这个功能主要是拍摄者想要拍摄自己时使用。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年轻人逛街的时候都喜欢拍个大头贴,但只是娱乐而已,而且照片也只是朋友分享。但到了社交网络的时代,一切都变了——随着照相技术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自拍就逐渐风靡了起来。可以说每一张明眸生辉的自拍照背后都有滤镜的存在,和化妆品相比,自
期刊
大学这间公司最“妙”的地方是,它既是公共服务,又是产业经营;它既面向社会,又针对个人;它出售产品,却没有售后服务;是投资,却不保证你的回报。  可以说,现在的高考千军万马过的不再是独木桥,大学也不再是从前的大学。中国的大学经历了市场化(如取消毕业分配和实行收费制)、国际化(如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大规模合并)、产业化(如疯狂扩招和建大学城)三大高潮。  它变得像混合了政府和企业功能的奇怪公司,而这间公司
期刊
我曾接触过这个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物种,他们不上网可能会死,不聊天可能会死,不利用网络和人瞎扯也可能会死,当然,如果死之前不去微博、人人上发条“哦,我马上要死掉了”的状态估计死后也会午夜梦回发布一条然后继续长眠,他们对社交网络的依赖超过了常人,说他们宅、内向、不爱说话也不是,网络上打屁抽风玩得风生水起;说他们话痨幽默妙语连珠也不尽然,一开启现实生活模式就语塞得和一个木讷的路人甲没两样。  我最近把自己
期刊
早上出门应该检查什么呢?有调查称都市客的排序依次是:手机、钱包、钥匙;总之是以手机为首,和其他物件的自由组合的形式。  于是,安心出门了吧。  等进了电梯,在那狭小幽闭的空间内,再加上途经几个楼层挤进的人,站定在你设定的警界线内。警报拉响,你开始周身不自在,眼神不知聚焦在哪儿好,虽是邻居,但重点是这种陌生感还是令你焦躁。望着跳动的楼层数字,仿若是过了一个世纪之久。恰巧手机铃声响起,感动得把救星拿出
期刊
中国“Y一代”指的是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受到良好教育的80~00年代出生的人,这些人拥有“志向远大、眼界宽广、但不能吃苦”的价值观。中国“Y一代”的特点是获取知识的范围更广,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每日都会接触网络,在网上进行消费,打网络游戏,用SNS和朋友聊天。中国Y一代通过“微博”从全球收集信息,通过时刻不离身的智能手机来和朋友交换意见,并且其中大部分人都十分热衷于日益精进并不断更新换代高科技产品。
期刊
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我常常觉得时间是一下子消失的,很多时候我刷网页,上社交网站只是想休息一下,结果一下子就休息到了睡觉时间,甚至是休息到天亮,然后便是睡觉,起来接着“休息”。  直到某一天有人在微博上@我了一条关于软瘾症的微博——“你是否也患上了软瘾?软瘾,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新名词,指那些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是不同于物质上瘾的沉迷。如习惯性拖延、频繁查看邮件和
期刊
中午12点多,正值我与Martin同学的午餐时间。“What is a micro-blog?”一头软绵绵金发的Martin同学头上顿时长满了大大的问号。这个从多特蒙德来上海休假的日耳曼人,指着厨房的电视,充满困惑地向我提问。怎么解释好呢?中国的微博相当于美国的Twitter?同为社交网络,它们相似度超高,总之,网络是个大晒场就对了。  驻美国的TMZ(美国狗仔团队)常常以Twitter上某个明星
期刊
自己的爸妈能跟上潮流使用最先进的沟通交流方式,本是件很IN很潮且值得在同学圈里骄傲的事儿。但问题也随之来了——很多经常使用微信,并且通讯录上有自己爸妈的年轻小伙伴都有这样的烦恼:如何在微信圈与父母和谐共处?  微信朋友圈是一个熟人社群,除了你的闺蜜铁磁儿,还有爸妈和七大姑八大姨,他们喜欢传播分享的东西一定是养生篇或者鸡汤文,比如《14个值得推荐的个人提升方法》《一位母亲在女儿婚宴上的讲话分享》……
期刊
你知道的, 我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星光璀璨,尤其是表演系涌现了太多太多炙手可热的红星,但是光环下必然有他们付出的血泪。 如果你以为来中戏学表演仅仅是一个文化捷径,如果你以为中戏只是制造明星的场所,那就大错特错了。当你有幸来到中戏表演系,你才会明白,所有的光辉都是液体积成的,或是汗,或是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才是真正的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这里绝不是可以挥霍青春的场所,更没有时间供你风花雪月。  一
期刊
早些年说起“SNS”,或许很多人会感觉一头雾水,而现在只要提及“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大家便会不约而同地心领神会——对于我们这些每天都逛微博、社区或者空间,已经习惯把信息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络中的人来说,实在太熟悉不过了。  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社交网络”的忠实粉丝,亲眼见证了博客和BBS的盛行,开心网和人人网的兴起, QQ空间和微博的火爆,现在又陷入微信的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