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工学结合新型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外立面设计》为例,阐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建设”框架下进行课程改革的做法。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过程
作为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立项以来,在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勇于创新与实践,形成了“校企融合,学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
1、实施“任务载体”的工学结合课程。首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与实施理实一体课程,实现“做中教,做中学”;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生产性实训;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顶岗实习;通过德育全程渗透,传承准军事化学生管理,达到实现形质双育的目的。
2、打造“双岗双聘”的专业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为此,要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3、建设“产教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条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撑;为此,要建设一批满足课程需要的理实一体专业教室,满足生产性实训所需要的生产型教学车间以及顶岗实习所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
4、创新保障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机制与制度。机制与制度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运行管理、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以满足工学课程顺利运行与实施的需要。
以下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外立面设计》为例,阐述本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建设方面的探索。
一、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通过走访十几家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举办实践专家访谈会等形式,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我院艺术与传媒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与企业共同确定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与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相一致的“技艺融合,跟单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能力训练的载体,通过跟单任务、模拟跟单、跟单实做三阶段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跟单服务的实际能力。通过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融“技术、艺术、管理”三种能力于一身。通过合理教学安排、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使学生在完成逐级递进的工作任务过程中,逐步掌握管理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
为使此模式更深入地实施,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进行课程开发,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深入研讨,再经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分析,确定出了建筑装饰专业21项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归纳为8个职业行动领域,结合教学规律特点,分析转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17个专业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养成,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图1)该课程体系兼顾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使学生能够从胜任岗位逐步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建造师)。
二、与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
《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的开发与企业共同合作完成。课程组与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企业深入合作,与实践专家一起研讨,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参与课程建设,指导课程教学,使开发的课程具有实用性、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课程通过三个真实项目引领,六个工作过程驱动,课程体系和市场行业需求两个贯穿,十个知识点融入,有效保障了工学结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在教学中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工作过程知识,全面培养学生从事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的岗位职业能力。
1、项目引导,课业文本贯穿,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
本门课程以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选择的设计项目不仅考虑项目的典型性,同时还考虑到与《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工程预结算编制》等课程之间的衔接延续性,载体类型一致,通过教学载体的引入,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
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按照建筑装饰设计公司的建筑立面设计工作过程“接受设计任务→项目勘测调研→方案构思→方案定稿→方案绘制表现提交→方案展示评价”进行组织,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到了工作过程知识,通过设计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教学过程工作化。
依据项目开发的课业文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确实起到了组织引导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课业文本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始末,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安排,学生在完成课业文本的过程中培养了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的岗位职业能力,通过设计项目与课业文本的有机融合,实现了课业文本情境化。
2、面向市场,紧跟行业动态,构建“跟单服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在设计和实施时紧跟时代步伐。近两年,河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镇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很多沿街及重要的建筑外观都需要重新改造更新。在授课时将2008年颁布的《河北省城市主要街道两侧既有建筑外观改造技术导则》规范引入课堂,设计项目采用的也是邢台市沿街改造的真实项目,这样培养的职业能力更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服务了区域经济。通过将市场需求、企业要求、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内容引入课堂,实现了教学与市场、企业、行业的接轨,保持了课程的动态发展。
课程岗位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使用的三个项目来自于企业真实的项目,学生从“项目一”的“模拟跟单”逐渐过渡到“项目三”真实的“跟单服务”,实现了岗位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图2~图4)课堂教学结束后,正好与后续工作学期的顶岗实习衔接,学生到企业进行建筑装饰设计实训,将课堂学习的专业技能和培养的职业能力有效延伸到实践岗位中。通过“跟单服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3、校企合作,实践专家参与,搭建工学结合教学平台
与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通过与实践专家研讨,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同时通过与企业采用项目合作、人力资源合作等方式,实现了教学与企业的有效融合。
通过到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邢台得福源等企业和相关院校调研走访,先后与企业合作筹建了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计算机绘图机房、建筑装饰材料展室、施工构造节点展室、施工实训场、建筑模型制作中心、建筑装饰设计体验中心、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除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可为企业和用户提供建筑装饰设计、模型制作、设计咨询等社会服务。目前已承接胶州人民医院、邢台南和人民医院、邢台天牛啤酒厂等多项大型设计项目以及邢台隆尧住宅区、邯郸鸡泽住宅区等多个模型制作项目,为区域行业提供建筑装饰设计和建筑模型制作等技术服务,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建设以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公司为主的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25家建筑装饰工程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构建的平台能够满足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需要,满足课程开展实际项目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校外观摩、课程实训、顶岗学习、工学交替、跟单服务的需要,满足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和开展对外技术服务的需要。今年,将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设计公司等企业引入建筑装饰设计体验中心,更加强了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三、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课程组大力吸引企业人员参加课程建设与教学,并通过自身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1)聘请行业知名设计师担任课程兼职教师,先后聘请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设计总监崔宝琳(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锐道建筑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耀华(一级注册建筑师)等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担任课程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协作完成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2)为使专任教师胜任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课程组利用学院创建的“国外——国内师资培训基地——校内”三级师资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教学能力。
2008年,学院选派课程组教师夏万爽教授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领域开发等先进的职教理念,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组所有专任教师都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教育部高职高专建筑装饰骨干教师培训班”、“教育部高职高专展示设计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培训,加深对先进职教理论的理解。课程组所有专任教师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职业能力测评与培训,对《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建筑外立面设计》、《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等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并在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成为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外立面设计》成为2010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成为2010年院级精品课程。边颖、姜丽等教师由于在学院能力测评中表现优异,被学院聘为第三期能力测评与培训的观摩教师。
(3)与企业合作,通过教师下厂兼职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课程组定期选派教师到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优秀企业进行下厂锻炼,提高教师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课程组教师承接对外技术服务项目,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企业的设计任务,为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和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四、与企业合作建立建筑装饰体验中心,为课程教学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与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建筑装饰体验中心,将邢台地区知名的设计企业引入校内,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企业为教学提供设计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为课程组教师提供工程实践的机会,同时企业人员参与课程的建设工作,为教学提供实践性指导,协助开展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该中心为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搭建了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桥梁。
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引导下,结合本地区行业发展的特点,与周边地区知名企业合作,我们对《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进行全面改革,课程的建设秉承了我院“校企融合,学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体现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特色。经过师生多年努力,2010年,本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边颖,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建筑学硕士,副教授;2010年《建筑外立面设计》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
夏万爽,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主任、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精品课程《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课程负责人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过程
作为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立项以来,在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勇于创新与实践,形成了“校企融合,学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
1、实施“任务载体”的工学结合课程。首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与实施理实一体课程,实现“做中教,做中学”;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生产性实训;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顶岗实习;通过德育全程渗透,传承准军事化学生管理,达到实现形质双育的目的。
2、打造“双岗双聘”的专业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为此,要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3、建设“产教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条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撑;为此,要建设一批满足课程需要的理实一体专业教室,满足生产性实训所需要的生产型教学车间以及顶岗实习所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
4、创新保障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机制与制度。机制与制度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运行管理、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以满足工学课程顺利运行与实施的需要。
以下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外立面设计》为例,阐述本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建设方面的探索。
一、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通过走访十几家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举办实践专家访谈会等形式,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我院艺术与传媒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与企业共同确定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与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相一致的“技艺融合,跟单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能力训练的载体,通过跟单任务、模拟跟单、跟单实做三阶段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跟单服务的实际能力。通过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融“技术、艺术、管理”三种能力于一身。通过合理教学安排、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使学生在完成逐级递进的工作任务过程中,逐步掌握管理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
为使此模式更深入地实施,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进行课程开发,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深入研讨,再经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分析,确定出了建筑装饰专业21项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归纳为8个职业行动领域,结合教学规律特点,分析转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17个专业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养成,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图1)该课程体系兼顾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使学生能够从胜任岗位逐步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建造师)。
二、与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
《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的开发与企业共同合作完成。课程组与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企业深入合作,与实践专家一起研讨,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参与课程建设,指导课程教学,使开发的课程具有实用性、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课程通过三个真实项目引领,六个工作过程驱动,课程体系和市场行业需求两个贯穿,十个知识点融入,有效保障了工学结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在教学中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工作过程知识,全面培养学生从事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的岗位职业能力。
1、项目引导,课业文本贯穿,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
本门课程以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选择的设计项目不仅考虑项目的典型性,同时还考虑到与《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工程预结算编制》等课程之间的衔接延续性,载体类型一致,通过教学载体的引入,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
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按照建筑装饰设计公司的建筑立面设计工作过程“接受设计任务→项目勘测调研→方案构思→方案定稿→方案绘制表现提交→方案展示评价”进行组织,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到了工作过程知识,通过设计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教学过程工作化。
依据项目开发的课业文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确实起到了组织引导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课业文本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始末,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安排,学生在完成课业文本的过程中培养了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的岗位职业能力,通过设计项目与课业文本的有机融合,实现了课业文本情境化。
2、面向市场,紧跟行业动态,构建“跟单服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在设计和实施时紧跟时代步伐。近两年,河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镇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很多沿街及重要的建筑外观都需要重新改造更新。在授课时将2008年颁布的《河北省城市主要街道两侧既有建筑外观改造技术导则》规范引入课堂,设计项目采用的也是邢台市沿街改造的真实项目,这样培养的职业能力更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服务了区域经济。通过将市场需求、企业要求、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内容引入课堂,实现了教学与市场、企业、行业的接轨,保持了课程的动态发展。
课程岗位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使用的三个项目来自于企业真实的项目,学生从“项目一”的“模拟跟单”逐渐过渡到“项目三”真实的“跟单服务”,实现了岗位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图2~图4)课堂教学结束后,正好与后续工作学期的顶岗实习衔接,学生到企业进行建筑装饰设计实训,将课堂学习的专业技能和培养的职业能力有效延伸到实践岗位中。通过“跟单服务、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3、校企合作,实践专家参与,搭建工学结合教学平台
与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通过与实践专家研讨,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同时通过与企业采用项目合作、人力资源合作等方式,实现了教学与企业的有效融合。
通过到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邢台得福源等企业和相关院校调研走访,先后与企业合作筹建了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计算机绘图机房、建筑装饰材料展室、施工构造节点展室、施工实训场、建筑模型制作中心、建筑装饰设计体验中心、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除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可为企业和用户提供建筑装饰设计、模型制作、设计咨询等社会服务。目前已承接胶州人民医院、邢台南和人民医院、邢台天牛啤酒厂等多项大型设计项目以及邢台隆尧住宅区、邯郸鸡泽住宅区等多个模型制作项目,为区域行业提供建筑装饰设计和建筑模型制作等技术服务,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建设以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公司为主的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25家建筑装饰工程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构建的平台能够满足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需要,满足课程开展实际项目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校外观摩、课程实训、顶岗学习、工学交替、跟单服务的需要,满足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和开展对外技术服务的需要。今年,将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设计公司等企业引入建筑装饰设计体验中心,更加强了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三、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课程组大力吸引企业人员参加课程建设与教学,并通过自身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1)聘请行业知名设计师担任课程兼职教师,先后聘请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设计总监崔宝琳(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锐道建筑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耀华(一级注册建筑师)等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担任课程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协作完成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2)为使专任教师胜任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课程组利用学院创建的“国外——国内师资培训基地——校内”三级师资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教学能力。
2008年,学院选派课程组教师夏万爽教授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领域开发等先进的职教理念,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组所有专任教师都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教育部高职高专建筑装饰骨干教师培训班”、“教育部高职高专展示设计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培训,加深对先进职教理论的理解。课程组所有专任教师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职业能力测评与培训,对《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建筑外立面设计》、《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等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并在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成为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外立面设计》成为2010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成为2010年院级精品课程。边颖、姜丽等教师由于在学院能力测评中表现优异,被学院聘为第三期能力测评与培训的观摩教师。
(3)与企业合作,通过教师下厂兼职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课程组定期选派教师到石家庄常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保定自助装修院等优秀企业进行下厂锻炼,提高教师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课程组教师承接对外技术服务项目,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企业的设计任务,为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和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四、与企业合作建立建筑装饰体验中心,为课程教学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与邢台德福源建筑装饰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建筑装饰体验中心,将邢台地区知名的设计企业引入校内,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企业为教学提供设计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为课程组教师提供工程实践的机会,同时企业人员参与课程的建设工作,为教学提供实践性指导,协助开展职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该中心为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搭建了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桥梁。
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引导下,结合本地区行业发展的特点,与周边地区知名企业合作,我们对《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进行全面改革,课程的建设秉承了我院“校企融合,学工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体现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特色。经过师生多年努力,2010年,本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边颖,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建筑学硕士,副教授;2010年《建筑外立面设计》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
夏万爽,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主任、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精品课程《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课程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