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与人的精神生态的征象探幽

来源 :延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in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隔一年,当再次捧起这本有着湛蓝淡紫封面的《日月河》赏读时,笔者的内心既紧张又平静、既焦虑又欣慰、几近绝望时而又冥冥之中有股暖流流过心田……心灵受到极大地冲击与震撼。宁可以其独有的艺术思维方式将纵向的深与横向的广容纳于文本之中,小说从知青上山下乡写到改革开放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将近40年的自然环境变换、社会发展变迁以及此在的人们的命运交错起伏和心灵精神的更迭变相与人性的裂变,真实深刻地展现了出来,体现了一个正在创作中的作家极其强劲的思想力与旺盛的创造力。
  1、关注失衡的自然生态:疾呼自然的回归
  自然生态观是《日月河》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思想维度,其间探讨着工业社会浪潮下自然环境的恶化情态以及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心灵上的生态问题,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本真自我和谐相处。小说题目《日月河》就显现着日、月、河的自然意象,且这些意象及其背后的深层意蕴贯穿全文。其中太子村旁的太子河(男人河)可以理解为日河,桃栗沟里的美人河(女人河)可以理解为月河。交相辉映的日光和月芒见证着这里的男男女女劳作的辛勤、复杂的情感纠葛和起伏交错的命运。除此,文本中出现了山川、树木、村庄、田野、河流、月光、寺庙、鸟儿、狼等众多的自然意象,绘画出自然界五彩斑斓的本原之美。然而,现代工业文明却给人类带来了双重“礼品”,一方面提升了人们的生存质量,给人以丰裕的物质享受,另一方面自然环境遭到污染,自然生态链遭到破坏,人们无限膨胀的贪欲、人性的片面发展等最终将人拉入扭曲、变异的泥淖而腐蚀着人的灵魂,使人远离本真之美、脱离人性之根。
  清澈甘甜的的太子河,因为李明亮的铸造厂而变得污浊不堪,美人河虽处在深山中,但也面临着污染。还有作品开头写道:原本自由自在的狼,因为人的到来,它们在悲哀中失去了家园,有的甚至因为眷恋家园搭上了性命,而这一切都是现代人对原本是动物生存的自然空间毫无忌惮地侵占和挤压造成的,最后只留下一只流着泪、红着眼的孤狼悲哀地注视着一切。在这里,孤狼的“悲哀”不仅是对自己乃至是自己同类的一切动物界生灵生存处境的无奈与伤心,更是对人类的所作所为感到咋舌与悲叹,让人读来振聋发聩而极富讽刺性与警策力。
  小说《日月河》中,作者不仅痛心又真切地写尽了山下现代工业文明下的社会生活图景和人们的精神世界,更以诗意愉悦的笔调书写了未受人类破坏与污染的“世外桃源”般的山上世界。这里充满了诗意与生机,这里的人、动物与自然都是平等的,这里的老两口是淳朴、善良的,这里的大自然有着无限的美好和神奇的生命力。正是他们的平等与和谐,构成了关于生命的宁静与肃穆、感动与沉郁、诗意与美妙的超脱俗世的精神之韵。小说的结尾写道:在山下疯掉的李毛毛,受尽欺凌与委屈的翠翠和在城市中迷失自我的小毛最終都回到这远离喧嚣、不失清静质朴与众生和融的山上,是这有着生命魔力的大自然和纯真善良的老人抚慰了他们失落的心情,疗救了他们心灵的创伤,使他们从中获得重新振作的力量和人之为人的人格尊严与生活信仰。“人居天地之间,上可以仰望星空,下可以俯瞰大地,承日月光辉,沐流岚虹霓,拥抱自然,与人亲亲,即是一种诗意栖居的状态。”这是海德格尔笔下对桃源梦境般的“审美生存”的追求。宁可在这里展现的美好自然、淳朴人性、诗意生活正是作家对理想的生存方式的文学表达,也是作者对人类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心性的急切渴求。
  2、洞察异化的精神生态:渴望人性的复苏
  如果说自然生态是宁可《日月河》创作中一个独特的直接切入点,那么对精神生态地深刻洞察与介入则使作品更具深度与高度。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人就是精神,而人之为人的处境,就是一种精神处境。”外部自然生态的恶化失衡来自于人的内部精神生态的失落与异化。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人类的物质欲求与精神追求之间原有的平衡被破坏。人被物主宰,生命被彻底物化;在金钱欲望的支配下,人被异化;面对权力的诱惑,人的灵魂受到严重的污染。小说中原本善良、自在、完整的人在山下的工业生活的浸染中,最后都遍体鳞伤、迷失了自我,其精神生态呈现出严重的错位现象,这也正是我们所处环境下的一种复杂的时代征象。在小说中,宁可不仅从情感生活入手书写了人们畸形变异的精神状态,更是别出心裁而极有用意的将“狼”作为一种文化意象贯穿全文,以一种讽刺批判的姿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被时代剥离而出现的严重的危机:
  A亲情伦理的异化。有着血缘粘连的亲情本是人间最美好最长情的一种情感,可在小说中展现出的是在金钱欲望的支配下,亲人之间变得冷漠、自私、刻薄,毫无人情味。当民营企业家拴狗去世后,子女们只顾财产的分割,没有一个人去整理老人坟头的草;为了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兄妹三人不懂团结不顾亲情,将一个完整的工厂分割的七零八散,呈现一副败象,看到此景,真是令人心寒、悲叹。
  B爱情婚姻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有的”,是最为美好而神圣的。然而在小说中,这种关系在工业文明的摧毁下,被占有、统治和利用而取代,于是在爱情婚姻中的男女迷失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指引方向,酿出了人生的悲剧。
  3、重建绿色的美好家园:透悟生命的净化
  生态学研究者鲁枢元教授认为,人是一种自然性的存在,也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所以在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维度上,作为有机生态链中的有思想有文化的人则是最为根本,最应深切关注的。读完《日月河》,不得不说这是作者的一次生命写作与灵魂写作。在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浪潮下,他以深切的笔触关注人的生命、人的主体意识,关怀人的灵魂、人的情感。承继并歌颂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因子,揭示并批判了现代文明之弊。作为一个有担当、有人文情怀的作家,宁可在揭示现实生活的阴暗、丑恶、污秽、不和谐事象时,是带着批判性的目光去审视丑恶的东西、达到一种言外之言、象外之象地更深层次的审美效果。在写人性的丑恶时,是以人性的美善作为底子的,因而使小说显得真实感人而又发人深思,使文学的力量与艺术的光芒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日月河》中就寄托着“写出一种温暖”的创作心态,作者选取“赵老歪”这一好人受难与灵魂自我救赎的形象作为主人公,睿智地书写着其情感与人生命运的悲凉。其情感的苦难与灵魂的高贵、生活的无奈与意志的坚忍交织在一起,演绎出他生存方式與精神镜像的本真状态。作者在关注主人公美好的精神世界与本真、善良的自然心性时,所传达出的态度是积极、向善的,有着以情暖情、弥久经香的人文精神表达,这是作品精神内蕴的总向度,也体现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该有的大气度和一个作家高尚的人格操守。作者对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这一表一里的表达实则是人心的关照,有什么样的人心,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自然样态与社会精神风貌。
  小说结尾,老人说道:“让人心变得像这条没有污染的河水一样清澈,一切都好了。”人心能否变好,文中所有人都将手指指向了寺庙,去向佛问询答案。实则这里是作者借以佛教的“因果轮回”和“善恶报应”说来传达作品的精神旨归与写作向度。佛教认为世间一切生死流转,都是由众人的“业力”引起的,而且“善恶报应”是必然之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作者希望以佛教的三世报、自身受来引导人们抑恶扬善,发扬自身的生命性,通过自律来优化人间伦理关系,净化生命的主体源流。这一浓厚的哲学意味,是深藏于作品中超越时空的人生精义和心理蕴含,使作品获得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想要人心变好,作者在文本中还选取以火来净化人的精神。小说中最奢靡最豪华而且充满了权利、欲望、污浊不堪的“九重天”最后被一把熊熊大火燃烧殆尽。与其说这把大火烧的是奢华高大的建筑物,不如说烧尽的是人性中的恶欲,还有那不洁的灵魂。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对精神不断的洗涤才能恢复精神的活力,才能实现生命的净化,使人重新获取人之为人的人格尊严与价值信仰。让人类在熊熊大火中起死回生,使失落异化的精神得以复归与解脱,进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题目《日月河》也体现着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哲学精神,阴阳相摩相荡,共同谱写着生活的旋律,共同奏响生命的乐章。文中日月、男女、山水相互依存;阴与阳、黑与白、善与恶等元素相生相克。男人和女人在日月的时空宇宙中旷日持久的生活着、延续着。文中两次写到两条河流要汇合到一起,这一“合一”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完整统一的热望,也折射出一种如同河水流动般生生不息的生命观,更透视着道家一生万物万物归一的宇宙观。这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种提升,实现了抵达古今永恒的意义世界,以唤起人类真善美的文化选择。从而提升了作品的灵魂与生命力,拓深了文本的内涵与意义,也显示出作家超脱高远的哲辨思维和审美倾向上的艺术追求。
其他文献
春秋时期,中原国家蔑称秦国为西戎……  秦穆公登上西域霸主的高地,秦国仍不被中原国家从蛮夷行列除名……  秦孝公要求参加中原诸国的会盟,被拒……  被人鄙视和抗拒鄙视,是一种动力……  这动力能量超常,迸发出来时,就不止是血性,更是血腥……  智慧是血腥的,谋略是血腥的,治国理政是血腥的,战争攻伐更是血腥的……  战国天下不适应这种血腥,而当适应与不适应进行磨合时,血腥便是赢家,华夏一统便是必然…
期刊
谁害怕什么,  什么就會对他发生——  没有什么可怕的。  这支歌唱出来了  它唱出,又不是这支歌,  而是另一支,几乎  像这一支,很像……  哦上帝!
期刊
蚯蚓和知了  我的灵魂安放地  是一段苦旅 蚯蚓似乎知道  它从老槐树根部爬出 像个烟鬼  吸足了阳光月光 吸足了我身体中的  血魂 然后以超过土行孙亿倍的神力  将地心当成了天空  我的灵魂安放地  是一段苦旅 知了似乎知道  它从池塘的柳树飞起 像个神鸟  吸尽了我全部的情感 吸尽了白夜的  精魂 然后以超过神舟飞船亿倍的神力  将太阳系当成了花园  我的蚯蚓在星球中穿越  它将星球当成了一个
期刊
我对母亲没什么记忆,我五岁生日的第二天,她就从那里逃跑了。生日那晚,十八岁的母亲对我说,“石头,我想你能自己寻找食物了。”她的表情里也许流过了一丝不安,但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没有一点即将离别的暗示。我像一只干瘪的气球躺在炕上,看着她室友们送的礼物,干枯的鼠毛,亮闪闪的瓷片,一枚来自某个故乡的松果……总之没有食物,然后在饥饿中睡着了。第二天,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上午,母亲晚睡起来,没有洗漱,那时她已想不
期刊
众所周知陕西小说创作有着其特殊的文化传统:一是乡土文学深厚的土壤上产生了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叙述模式;二是世家小说叙事模式传统,从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白鹿两家的秘密明争暗斗到高建群的《大平原》都将世家小说魅力发展到极致;三是源于秦晋传统的史诗气质,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将文学作为终身救赎目标。尽管他们几位创作重点不同、艺术透视焦点差异很大,但作品共同特点是贴近农村生活、善用现实主义表达,整
期刊
板凳不坐蹲起来  “板凳不坐蹲起来”,是“陕西八大怪”最后一怪,也是最怪的一怪。这一怪,查古籍,古籍鲜少记载;求学者,学者目瞪口呆;问老农,老农头摇手摆。这一怪,流传了千年,真的没有解?这一怪,怪到云天外,实在费疑猜!  午饭的时候,村子的碌碡、土堆、台沿、崖畔与大树下,都蹲着一群端着老碗的男人,吸溜着裤带面,远远看去,就像一群出水的青蛙、一槽贪草的黑牛、一窝梳翅的老鹰,而屋里的板凳却闲着四腿蹬直
期刊
[罗马尼亚] 尼基塔·斯特内斯库 著  高兴 译  尼基塔·斯特内斯库(Nichita Stanescu,1933—1983),出生于罗马尼亚石油名城普洛耶什蒂。196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爱的意义》。之后又先后出版了《情感的幻象》(1964)、《时间的权力》(1965)、《绳结与符号》(1982)等16部诗集和两本散文集。发掘自我,表现自我,为思维和感情穿上可触摸的外衣,是他诗歌的一大特色。他非常
期刊
作品是作家心灵的镜像。贝西西的小说初看柔弱无骨,细读锋芒毕现。与那种强烈介入现实的作品不同,贝西西的小说避开了都市喧嚣与人间乱象,沉浸在自己冥想的世界里,为人们营造着一个个高于现世,俯瞰现实的世界,她笔下的人物,或孤儿,或乞丐,或哑巴,或精神病人,或孤独无助者……他们虽游走于主流社会之外,但他们心灵敏感,灵魂通透。贝西西以他们的非正常思维反观正常世界里的不正常。  1、直击人性深处的隐秘与杂芜  
期刊
1  那种纯粹,决非情感的碰撞  波澜不惊或汹涌澎湃,都在心中  超越安静和喧哗,物质及生命  出世入世,还有思想,灵魂的所住  也许永恒,也许久远的存在  承载着许许多多  应该以及不应该的内核  舔食之唇张开,触角所到之处  淹没一切,古陆抬升  热情喷薄而出,太阳的光彩  反射月亮的圆缺,旋转运动  冷凝或者温柔  集聚的能量,仿佛黑暗一样  没有间隙,任何存在融为一体  母胎包圍的区域,诞
期刊
2001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光中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安、总经理赵军开着一辆白色的普桑来到西蒋村。兄弟俩此行的目的,是与陈忠实签订《白鹿原》电视剧的改编合同。  走进陈忠实家的时候,是农村吃晌午饭的时间,大约下午两三点。陈忠实一个人正准备吃晌午饭,赵安看得清楚,陈忠实的午餐是两个馒头,一碗白菜熬豆腐,几块肥肉。天热,几个人坐在陈家院子后边背靠白鹿原的窑洞说话。赵安兄弟在城里吃过饭了,陈忠实匆匆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