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粮票娶媳妇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ec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羡慕伙房师傅
  1976年秋,我被分配到承德地委党校当教员。转粮食关系时,我注意到定量由当学生时的每月32斤,变为29斤。我问为什么,回答说教员是干部,是脑力劳动,应该少吃。对此,我很紧张。我身强体壮,饭量颇大,每天不足一斤的定量,一顿就能吃下去。于是,我赶紧给天津家中写信,请求支援粮票。
  每当我拿着粮票换饭票,拿着饭票、钱去排队买饭,心里最羡慕的就是伙房大师傅了。他们可以在旁人吃完之后,守着一大盆菜可劲儿吃。馒头在大笸箩里,跟抓地里的石头一样方便。
  千方百计攒粮票
  我的一个男同事,人长得不咋样,个子矮,脸上还有点扁麻子。可他的媳妇很俊,又高又白,大眼睛,高鼻梁,比他还小十来岁。我说你咋有这艳福,他得意地说全靠60斤粮票。“低指标”年他从部队农场复员,手里有粮票,他给女方家60斤粮票,事就成了。估计他说的是真话,三年困难时期,60斤粮票可是好东西呀,比后来的冰箱彩电贵重多啦,兴许那就能救一家人的命。
  他问我准备在哪儿搞对象,我说就在承德这儿搞。他说那你得攒点粮票,一是万一女方家大人多,都能吃,你有粮票,才能买点心啊馒头啊给人家带去,显得你挺大方,人家吃着也实惠,丈母娘还会认为你是会过日子的人;二呢,你娶了媳妇就有了家,媳妇怀孕,一人吃两人的饭,你可不能总给人家喝粥,否则孩子都受影响。
  我那年二十九了,觉得人家说得有道理。于是,我下决心,起码在搞对象时攒够60斤粮票。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嘛。
  那时候,家在农村的干部,手里的粮票并不很紧张,据说是家里往粮站卖粮,就有了粮票。我不行,我家人全在天津,全靠粮本上那点粮食,支援我也很有限。我这个人又不爱交往,有空就看书,也没有一位粮票多的朋友。思来想去,觉得只能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处理好哲学上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去解决粮票问题。
  所谓内因,就是肚子内部需求太大。解决这个没别的法儿,只能控制,对它实行“专政”,不许多吃,逐渐减少需求量;所谓外因,就是利用一切机会,遇到不要粮票的东西,尽量多吃。比如去地里干活,偶尔食堂也会白给一顿高粱米饭,这时就不客气了,敞开肚皮猛吃。另外就是,一旦有便宜菜,就要抓住机遇不放过。有一阵闹口蹄疫,这是很厉害的传染病,食堂忙把猪宰了。两毛钱一份炖肉,牌子挂出来,谁都不敢去买。我就买了两份,吃得那叫一个香,吃完啥事也没有。
  白受一场罪
  慢慢地,我手里就攒了三十来斤粮票。为了加快实现目标,我又买了个煤油炉子,自己做一点吃,既省,吃得又舒服。
  攒够了60斤粮票,也有人给我介绍对象了。我记得和我爱人刚见面时,也没啥话可说,没话找话。她说看你这身体,一定挺能吃,我马上掏出抽屉里的粮票,得意地说:“放心吧,我有粮票,你家需要不?”我爱人笑了:“不是那个意思,你要是不够吃,我可以支援你。”我一听,心里这个难受哟,早知道你有粮票,我受那个罪干啥!
  当天吃饭,我就买了五个馒头、两份菜。同事说,你不过啦?我说,我不能光讲辩证法了,我得讲讲唯物论……
其他文献
顾客反复翻阅菜谱仍感觉点菜费劲,除对菜品不熟悉外,与该菜谱的设计、印刷也有很大关系。好的菜谱除宣传介绍本店菜品之外,还会注意到如何方便顾客阅读、选择:  1.菜品的分类要合理,凉菜、热菜、主食、酒水各列其位。  2.菜品的原料、口味、价格应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  3.本店特色菜和重点推销菜要醒目突出,同时注意版面美观和谐。  4.照片与文字相结合,并有适当的介绍或标注(例如原料等级、分量大小、麻辣
期刊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快板大王高凤山,是观众朋友非常喜爱的一位曲艺界长者。有时候我们去探望高老先生,会留在他家吃饭,每次掌勺的都是高老先生的夫人高二奶奶。我最喜欢吃高家的一道菜———炒麻豆腐。  吃了几回以后我就问:“二奶奶,您这个麻豆腐这么好吃,怎么炒的呀?”二奶奶笑道:“小子,吃这玩意儿上瘾了!”我说:“我就是爱吃您炒的麻豆腐,别人炒的我可不馋。”二奶奶说:“你下次再来,别光跟你爷爷聊天,你看看
期刊
潮汕歇后语“七月半鸭———毋知死活”的意思并不难解,是说到了农历七月半,鸭子们还在嘎嘎地鼓噪,一点儿都不知道即将被宰杀,简直是不知死活。问题是为什么到了七月半,鸭子就会被宰杀呢?  过去农村的鸭子多以放养为主,当然是因为放养能够节约饲料,减少成本。但放养的季节性较强,需要根据夏收或秋收这些食物丰富的时间来安排。在水稻收割之后,将鸭子赶到田里,鸭子不但会觅食遗落的稻谷和草籽,还会吃掉田里的昆虫和螺贝
期刊
我爹娶后娘的时候,我大概11岁。为什么大概?因为父母离异,我才六七岁就已经跟母亲过了,那位王姓后娘同我总共没有见过几面,从来没说过话。父亲请我吃饭,丰盛的西餐,还教我用银勺喝汤不要碰出声音。我问父亲,王同志(父亲不让我们叫后娘王阿姨)怎么不吃饭?父亲说我们爷俩谈天,叫她干啥?  在父亲的遗体告别会上,新华社照相,有关人士请我站在王同志旁边,我死活不干。现在拿起我在父亲遗体旁的照片,看着50年前自己
期刊
我担任农场的副主任后,农场的出工就基本上由我安排,遇到不大有把握的,同当生产组长的老张商量一下。知青们也挺好,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没人给我找麻烦。有一次,公社在农场开会,正赶上知青出工,没几分钟,活分完了,知青拿着工具都下地了,公社的头儿说:“比生产队快多了。”  农场依然是记工分。每天晚上,知青们都到我的宿舍来,因为我还是农场的记工员,他们的工分卡上,盖着我的名章。和生产队不同的是,从农场成立起,
期刊
当年,北方很多地区都有“一季柿子半年粮”的说法。柿子当粮吃,除了把柿子晒成柿饼、柿瓣等干果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柿子炒面了。  柿子炒面食用方便,但制作比较麻烦。首先要把准备好的小米、玉米或黄豆之类的粮食炒熟,碾碎,然后把洗净的柿子弄烂,和炒熟碾过的粮食拌在一起,风干或晒干,再经过磨、筛,就成柿子炒面了。  柿子炒面可以随时食用,干吃或用水拌着吃都可以。所以,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出门远行甚至行军打仗,
期刊
冒出一个竞争对手  刚退休时,我在小区退休的老头里属于比较“另类”的那种,最烦听人说客套话,特别不合群。比如说吧,别人夸我“你这头发好啊,乌黑乌黑的”,我实话实说:“染的!”别人夸我“孩子上进啊,真有出息”,我翻白眼:“儿孙自有儿孙福!”但今天张老六夸我“跑步姿势真不赖,看上去像是专业的”,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我的思绪,穿越时空,回到了那年那月,那场让我一生难忘的环城马拉松比赛。  年轻时我在
期刊
大哥18岁入伍,干过射击教练、班长,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提干没提成,带着党票回来,当了大队的民兵连长。  转眼到了秋天,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开始了,大哥的任务就是确定入伍候选人和对其社会关系进行调查。就在大家忙着征兵之时,生产队里的一头独角牛晚上被盗了。这让大哥很是内疚,感觉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才铸成大错。案子还没有破,大哥又得出去收调查材料。这次是去离我们村五十里开外五莲县的一个小山村。  大哥带着大队
期刊
什么活都会做  大姐是我们家七个孩子里年龄最大的,她皮肤白皙,鸭蛋脸,大眼睛,漂亮得扎眼,但个子不高,爸爸说是从小干活累的。  小时候我喜欢跟她睡一个被窝,有一次发现她肩膀上有一块疤,我问她怎么弄的,她说是烫的。原来二姐有一次生病,大姐给她倒开水吃药,柜子太高了,大姐没拿好,暖水瓶倒了,掉在地上,开水淋在她肩头。我摸着疤,问她疼不疼,她说当时吓傻了,因为暖水瓶碎了,担心母亲会责骂。的确,那时一只暖
期刊
对鱼头有真心得,就难免为湘菜馆子里的剁椒鱼头惋惜,因为放眼四座,有太多食客不解鱼头的妙处,只一门心思对附带的那截肉身下箸。而有些商家,为迎合这些外行客,故意搭配越来越多的鱼肉,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一种商业欺诈。  行家吃鱼头,连鳃壳表面那层灰黑的薄皮都不会放过,然后才直指鱼唇。唇,自有唇的特质,鱼也不例外。它不是肉,又不是筋,却在滑腻柔顺间不失韧性与筋道。个中口感,正与男女热吻类似,又不是饥,又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