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武术文化传承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jun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加强校园武术文化建设,营造武术文化氛围
  为加强校园武术文化建设,营造武术文化氛围笔者学校做了以下事情:1.为师生积极创造习武条件,营造习武氛围;2.开设武术课程,成立校武术队,建造了武术展示馆与习武馆,安排全校学生参观场馆等,并,体验武术;3.保证物质条件能够满足基本训练,购买武术地毯,刀、枪、棍、剑、功夫扇等器械,购买武术服,让学生,体验专业武术设备,体验武术技术动作;4.开展与高校的合作,编写武术校本教材,如,2009年与苏州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合作,挂牌成为苏州大学武术实习基地,聘请大学教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了低、中、高武术校本课程;培养骨干,并与人才引进相结合;5.学校聘请校外教练、招聘专职武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的专业性。
  二、丰富武术课程设置,推进武术文化传播进程
  为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武术活动内容,学校积极开展校内武术课程改革:1.认真做好武术健身操以及段位制的宣传、教学、培训等推廣和实施工作,促进校园武术教育工作和阳光体育运动深入、持久开展;2.创编具有地方特色的拳种,笔者学校邀请扬州大学教授陈晓莺编制了一套南拳武术操,在大课间全校推广练习;3.保证武术课程的开展时间,每周每班保证一堂武术课,以达到普及推广的效果。
  三、促进武术教师成长,筑牢武术文化传承根基
  校园武术文化传承离不开武术教师,武术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中需要依靠武术教师的支撑。为保证武术文化更好、更完整地传承下去,应教师做好以下工作:1.研究各年级的武术教材,积极探讨并改进不同学段的教学方法;2.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不断提升自身的基本功,能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能够逐渐让学生信服,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学习的榜样。
  四、创设家校协作环境,赢得家长对武术文化传承的支持
  中小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及练习态度在较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家长的想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获得家长的认同,创设一个良好的家校互动模式,对传播武术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笔者学校每年都举办全校的演武大会,邀请部分家长参与观摩,使家长能够观看自家孩子的表现与改变,从而支持鼓励孩子练习武术,用孩子的“成绩”影响家长,改变家长的思维与看法,同时也利用家长对学校武术进行宣传。学生参加重要比赛或演出时,都安排一名教师专门进行拍照摄像,并将视频制作成光盘发给学生家长及教师作为纪念。将活动报道及照片进行制作,在微信等媒体上进行推送,重要活动邀请新闻媒体进行采访拍摄,通过电视台播放武术队队员参赛及表演视频,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学校武术的开展情况。
  五、搭建舞台,让学生成为传承文化的使者
  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通过学生自身的感受,感染、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习练武术的队伍中。学校设置了武术文化长廊,廊内精心设计了2个版面,1个版面是习武感悟区,另1个版面是习武照片展示区。习武感悟区都是学生通过习练武术所获得的所有的酸甜苦辣的感受,很多学生的感悟激发了其他学生习练武术的积极性。从学生感悟中能看到学生们变得坚强了,有信心了,敢于克服困难了,遵守纪律了,会约束和控制自己了,懂得感恩了,懂得了尊敬教师和长辈等。
  六、整合武术交流渠道,扩大武术文化国际影响力
  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在对外交流中获得了不少国家的认同。如,组织学生在省市比赛中与其他参赛的队员进行武术交流展示;以夏令营的方式组织学生赴韩国参观交流学习;举办省市级武术研讨会,邀请全省各市体育教研员及体育骨干教师观摩并指导。这些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张建忠(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珍珠湖小学,215134)整理
其他文献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首都学校体育工作向科学化发展,提升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研究人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加强高等学校与中小学体育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借鉴,形成体育与健康学科良好的科研氛围,2018年12月8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和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承办的
一、投掷学习单元构建的依据  George Graham明确表明了运动必须思考的几个范畴:最内层的分类,也就是位移性动作技能、操作性动作技能和非操作性动作技能;各种动作技能的内容性规定,如,可操作性动作技能有投掷、持球等;动作技能的可能性变化,如果技能轮按照箭头的方向向左或向右转动,动作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动态的变化,如,位移性动作的跑步是单纯的位移动作,如果联系运球,这种位移性动作便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审议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许多任务和方案,最终都要通过课程改革落实到学校中,落实到课堂中,落实到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上。”要抓好“三个落实”,坚持和创新体育教学研究,尤其是体育校本教研至关重要。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和“在学校中”的研究。体育校本教研是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武器,以学校体育领域内发生的现象
一、指导思想  本课贯彻“健身育人”的学科理念,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将合作学习贯穿于整堂课的学练之中。首先,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的同时,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将高难度技能项目的教学简单化、趣味化。其次,教师注重教学推进和学法指导的给予,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模仿,培养主动学、练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体能状况紧密相关,而良好的体能是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获得的。可见,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发展的优劣关系到运动技能学练目标的达成,关系到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高低等。课堂中如何有效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此,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有效提高学生体能的策略。  一、关注身体素质敏感期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速度、力量、耐力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复杂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问题。”可见,探究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
一、案例背景  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以学定教为理念,使每个学生受益。参照《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南》,基于蹲踞式跳远对学生的能力考量以及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采用了体验—练习—分层PK—展示—拓展的学习路径,以游戏体验助跑节奏,通过限制性教学法,推动学生学习助跑、起跳动作,以分层PK、展示的方法来巩固提高。层层递进的设计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趣味性。  二、案
在小学体操技巧类动作的学习中,如果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往往较难掌握动作,而且技巧动作有一定潜在的危险性,如果辅助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不合理,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也不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如何在体操教学中基于儿童的立场合理运用辅助教学手段,是值得每一位一线体育教师研究的。以下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切身体会和思考。  一、紧扣体操教材的关键点,合理设计辅助练习  在实际教学中,辅助练习的设计难以
编者按: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2019年9月,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浙江和海南6个省市,将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版高中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在学校课堂教学层面得以落地、落实和落细的具体载体,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全面了解、吃透和把握好教材,对于加深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的性质
一、关注学生差异,调整学习菜单  现象:通过了解,本次授课班不是借班,而是执教教师自己的学生,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统一的场地和器材进行练习,在课例展示中未发现教师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不同的场地和器材,而是采用统一的练习要求、器材进行学习。  思考:《课标》中指出: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和需求外,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学生还有哪些不足,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