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不是直接,简洁不能简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edi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许多教师以为直观就是直接,直观性教学就是直接给教具、给定义、给结果、给答案,这样做,似乎达到了“大道至简”的目的,但是,这种“简”只是简单而不是简洁。以“图形的认识”为例,通过合理地选取教具、到位的示范、直观的展示、生动的讲解,展现直观性教学的特性。
  [关键词]直观性教学;图形的认识;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35-01
  “图形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单元的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图形,学生先选取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某一个面,或者选择圆柱体的上下底面,再对这些几何形体进行翻转、摆弄、观察等操作,从而明确认识有关的图形的本质特征。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往往采用直观性教学法。在直观性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具,如何有效使用教具,在用教具进行演示和研究时,如何突破实物直观和模型直观带来的限制等问题都尤为重要。要顺利解决上述问题,直观性教学时就必须满足一些基本要求。
  一、有的放矢,教具合理
  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每一组实验桌上都有一套完整的积木。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碼一码,再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只需巡视和指导,适时了解学生拼摆的情况。
  按照直观性教学原则,包含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各种平面形状的积木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典型性,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几何图形。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首先要选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具——积木、钉子板、水彩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出示这些物品比展示图片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选取实物教具,必须注意这些教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以尽可能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为出发点,着重突出即将教学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特征,切忌形态、花纹过于花哨,否则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喧宾夺主。
  二、循序渐进,示范到位
  突出重难点,抓紧关键点,这些都是循序渐进教学的根本要求。循序渐进并不代表教学要无微不至,平均投入,而是要分清主要和次要,辨明难度大小,有详有略。教师后拿出1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后从拼摆好的成品中把全部的长方体都挑拣出来堆放在一起。同样,还可让学生把积木按照“是否是正方体”或“是否是圆柱体”等标准进行分类。让学生在拼搭积木前想一想积木中哪些是已经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教师从中取出一个长方体,向学生介绍长方体的各个面,使他们有效掌握长方形的初步概念。
  三、直观展示,生动讲解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长方体,然后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并说明:“刚才我们眼睛看到的就是这个样子的图形,我们把所有这样的平面图形叫作长方形。”让学生仔细辨认后判断长方体的各个表面是否一定都是长方形。
  在学生观察正方体后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并解释所有这样的平面图形被称为正方形。最后让学生辨别正方体的每个面是否一定是正方形。
  让学生观察圆柱体,随即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一个圆,并解释这样的平面图形在几何学里被称为圆。让学生判断圆柱体上下两个底面是不是圆。
  最后,出示各种类型的图形,让学生说出各图形的名称。
  直观与讲解相结合是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先看后讲的形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深入思考。这种看讲结合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刻地领会理性知识,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相关概念。
  著名教学论专家瓦河切洛夫说过:“在讲解课堂知识时,如果有实验操作来协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率将会高达90%;同样的讲解,如果只有图片演示,此比例只有50%;如果没有任何辅助手段,那么此比例将降至24%。”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符号语言是数学的“官方语言”,它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抽象性。以“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为例,立足学生已有认知,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形成符号意识。  [关键词]符号意识;激发;树立;增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71-02  符号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媒介。法国著名数学家迪多内在《
[摘 要]“两位数加整十数”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章“100以内数的加法”的第一节课,它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基础。对于简单的计算内容,学生都会算,但是却讲不清算理,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吃透算理,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学具;开放;自主探究;游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2-0082-02  【教学
[摘 要]课堂中的“差错”是指学生和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产生不正确的想法、说法等。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巧妙地利用“差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课堂因“差错”不断呈现精彩。  [关键词]小学课堂 差错 容错 寻错 用错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
[摘 要]为了有效实现从关注学生的操作和体验过程着手,将探索探究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对“圆的周长”一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课堂讲授到课后访谈,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明确了关注学生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过程,创设学生真实、主动参与的课堂,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自然结合。  [关键词]圆的周长 课后访谈 关注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启发式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此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被积极调动起来。在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后,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及时跟进,那么前期的努力就会白费。因此,注重启发的同时,还要有机兼容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以前者为动力,后者为引擎,方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退位减法;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是每个教师的愿望。以“平均数”的教学为例,借鉴金陵老师的微课程教学法理念,利用“微课”构建翻转课堂进行课堂教学创新。通过检查预学、当堂测试、协同探究、拓展提升、总结学习五个步骤,进行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随学而导”“导学一体”的教学实践,体现了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更好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平均
[摘要]在教学“再认识平年和闰年”的过程中,通过激发与调动、梳理与整合、质疑与审视、创新与分享学生的基本经验,明确学生学习的起点,从而唤醒学生的思维支撑点,发展学生的思维生长点,重构学生的思维终点与基点。  [关键词]基本经验;思维;平年和闰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5-0057-02  小学数学教学的四基中的数学基
[摘要]课堂教学的情境好比知识存放的土地,教师的教是引导学生在土地上探求、体验和见证知识的生长过程,所以建构的情境必须既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有趣情境,又是适合知识点生长的有效情境。以“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为例,分享建构一个能“长出”知识点的情境对解决教学难点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倍的认识;倍;情境  [中圖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
[摘要]核心问题,是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认识而产生的问题,是能对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探究、问题的解决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的问题。教师准确把握知识结构和其内部关联性,设计出统帅该节课的重点和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合理构建知识结构,轻松把握知识脉络,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
[摘 要]近年来各地的小学数学毕业试题呈现规避机械考核、凸显核心素养、考查模型思想、引导研究学习等特色。压轴题作为思维的制高点,倡导“核心素养、小题递进、知识潜能、应用价值”的命题理念,要求教师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几何直观的培养、数学建模的渗透、过程性分析的运用、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毕业考;核心素养;压轴题;模型思想;几何直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