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与教育效果

来源 :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na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教育进入了的新时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尽管老师们都认为和谐、愉快、平等的师生关系很重要,但有些老师严师出高徒的“严”还是偏离方向。所以本文再谈师生关系与教育成绩,希望能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经历;平等;影响;师生关系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师严道尊”传统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教育主流。这种思想对现代化教育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个别学校出现了肆意辱骂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等一系列不道德行为。其实,好多学者、专家都论证过这种行为不会有什么好的教育效果。但我想还有必要再讨论一下如何正确对待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问题。因为我认为应蹲下来看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心,才能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回想起自己的教育生涯,颇有感触。毕业后步入教育岗位,作为八十年代天之骄子,可谓目空一切。尽管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但我是教师,你必须服从我,我说错也是对的,老师怎么说,你就该怎么做,你必须“尊重”我。如果你敢反抗,就教训你,让你一跤摔在地上。还记得有一位老师,冬天站在阳台上晒太阳。为了显示自己很凶,学生怕他,把一个调皮男生叫到跟前,抓住了他的头发,边说边打:“听说你很厉害,不怕老师,很会捣蛋,是吗?”学生不承认,他一定要让他服输。结果学生泪流满面,向家长哭诉。当时虽然也不提倡体罚,但老师打学生如同父亲打儿子是教训。在这样环境下,教育结果会怎样?我是教数学的,当时学生的成绩我一清二楚,合格率达到40%已算不错了。一考几何,十几个零分不稀奇。有许多学生辍学,家长也认为,不会读书还是早一点赚钱。我想当初的教育不成功与传统的师生关系有很大的联系。
  进入了提倡素质教育阶段,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学校开始了激烈的竞争。升学率、合格率开始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成败的标准,于是出现了加班加点,节假日补课,把学生当作是应试的机器。老师给你讲什么内容,你必须记住,记不住放学留下来;讲过的知识不掌握,有你好受的!尽管三令五申不能体罚与变相体罚,但许多老师不理解。谚曰:严师出高徒。但在教育教学中,个别教师将这个概念推向极端,在这样一种教育理念下,严而无度,严之出格的现象时有发生,“恨铁不成钢”。学校、家庭,时常受传统的教育思想中“不打不成才”的陈腐观念影响,不时演绎出一些教育的悲剧。尽管老师关爱每一位学生,但爱的是学生的成绩,没有与学生换位思想,还是学生绝对的服从。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是否就不要“严”了呢?几千年的“严师出高徒”真的就应该退出历史的舞台吗?回答是否定的。从严治教并不等于学生唯唯诺诺,并不等于学生不要自主,并不等于学生绝对服从,也并不等于必须顺着你的思路走。
  仔细分析教学效果: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书包越来越沉重,老师压力越来越大。究其原因,师生关系不协调占了很大比重。
  要声明的是:这不是素质教育的过错,素质教育理念公认是正确的、先进的。而是我们老师无法实施素质教育。
  近几年,新课程的改革,理念的更新,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影响了我。一向被学生认为很凶的我,开始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逐渐变得不轻易发怒,不大声责骂他们。学会了赏析学生,知道成功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使我感触很深的是:所任的两个班数学教学,学生进初中第一次考试,每班十五、六个不合格(与以前差不多)。到了初二,有一个班平时测试只有一个不合格,另一班三个不合格,而且感觉差生消失了!令我大吃一惊,师生关系处理好坏,真的这么重要吗?为此我努力的寻求答案。
  我认为:教育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进行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没有思想与情感的物。教育活动的开展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由此想到了心理学中苛勒的一个试验:他将黑猩猩关在铁栏内,在栏外较远处放上香蕉,栏内放上几根棒子,每根棒子都够不上香蕉。一只饥饿时间不足6小时的猩猩,由于获取食物的动机太弱,其获取食物的行为易被外界其他事物所干扰,导致分心,不易顿悟到获取食物的新方法——把两根棒子接起来可以得到更长的的棒子。而一只饥饿时间超过24小时的猩猩,由于动机太强,过分地把注意力集中于食物而忽视其他条件,也不易顿悟;只有饥饿时间在6到24小时之间的猩猩,由于动机适中,行为灵活,注意力既不易被其他食物吸引,又不会过分集中于某一点,最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人类也是如此,学习者如果对所学的内容看得太重或太轻,多会因为急于求成或兴趣不高,导致学习的失败。所以对学生来说,积极振奋、镇静从容是最佳的的课堂教学心理状态。要创造这种状态,要求教师平等的对待学生,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让学生有心理负担。
  有一篇报道发人深思:12岁的李阳(化名),一个县级三好学生,升入初中一学期不到,就由小学升学时第三名变成了47名,是老师眼中的“刺儿头”一提上学就胃疼呕吐,精神濒于崩溃。还是这个学生,转学到另一所学校一学期后,名列全校第4名,获二等奖学金,成为学习委员,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阳光少年”。原因何在?两位不同的老师,不同对待学生方法,出现了天地之差的教育效果。让李阳重获新生的杨彤老师说过一句话:“最好的关照就是正确、正常地对待”。但我最终发现:李阳的转变,不是因为哪个老师的“关心”,而是因为不同的教育理念。所以,我真诚呼吁:每一个真正爱自己学生的老师,在处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时,要时刻牢记:学生也是人,同样有自尊心,也需要他人的尊重。只有在平等的气氛下,既不歧视,也不特别关照,教育才会发挥作用。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要求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成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然而,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认知过程,却忽略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也是造成当前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又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再来看一下美国的教育现状:美国教师和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活动,多以平等商量的口吻,极少说你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他们善于做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伙伴,而不是课堂的控制者、指挥者和演员。
  美国的课堂非常强调互动和学生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里没有看到讲台、讲桌,老师很随意的坐在学生中间,如果是在高年级学校,你会分不清哪是老师,哪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多角度的,有的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老师总是给与积极的评价和及时表扬,而且不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作出评判,有些问题甚至始终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在这样一种平等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下积极发言,热烈讨论问题,他们会更自信,更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这种收获要比某个问题的答案更有价值。
  美国中学的课堂是散漫随意的,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身上装饰五花八门;上课时也不端正的坐着,斜着歪着半躺着的都有,也可以坐在地上;想上洗手间站起来向老师示意一下就走出去了。但即使学生席地而坐,却极少看到学生之间嬉戏打闹,而且下课离开的时候,一定会把椅子放回原处。学生们的座椅上都干干净净,看不到乱涂乱画的现象,更没有刀子的痕迹;学生的课本更是干净,即使经过几次循环使用的课本,也无涂抹痕迹;学校的洗手间,没有乱七八糟的文字和图画,地板上没有水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彬彬有礼,“谢谢你”、“不客气”是时常挂在嘴上的。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是建构的过程,使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结合新知识的学习,内化生成自己新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从这一点上看,美国的课堂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美国教师扮演的角色,更是合理。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几点,以抛砖引玉。
  第一:在上课时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哪怕是戏言,也要正确引导,老师可以像学生一样谈论问题,甚至可以与拉家常一样。这样会活跃气氛,学生能在愉快中,集中注意力来思考,来完成学习任务。避免上课出现昏昏欲睡的情景。
  第二: 多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交流时可以风趣幽默。如:学生考试不好,可找学生谈话:“老天怎么这么不公平,让你这么聪明的人栽跟斗,你要与天斗,与地斗……!”
  第三:可多观察,关心学生的平时生活。俗话说: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学生也许没有能力来敬你一丈,但至少会从心底感激你,从而尊重你,达到师生共鸣。
  第四:热爱学生,爱生如子。对待学生其实与对待自己子女有很大不同。自己子女打了骂了,还是自己的孩子,但学生不同了,可能会记恨你,小小的失误会前功尽弃。
  第五:努力培养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工作热情投入,有宽广的胸怀。能宽容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你心中都有重要的地位!
  第六:可借鉴美国教育,可从他们教育中吸取其中的精华,但要做到散而不乱,放而能收,真正出色的完成教育任务。
  有些事,说起来容易,做做难,但我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如果我们有了和谐的教育环境,我们的教育会再上一个台阶!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是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学生减轻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际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构成学生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和生长点
期刊
班级管理的过程是陶冶人格的过程。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实施者,它决定着学校工作是否能正常有序地推行。它影响着学生智力及品格的形成。同时,班主任工作是教育教学中一项复杂、艰苦而有长期的工作,不是在短期内能够看到效益的。在我从事西藏基层教育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与学习,我认为,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教育就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把学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的一个基本平台。班主任作为这个平台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如何选择有效的管理手段,为学生创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建立有效的班级激励机制,培养良好的学风和班风,是每个班主任都在积极探究的话题。对此我有以下体会和认识。  1 对学生“严”、“细”、“恒”和“做好表率”  1.1 “严”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  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
期刊
《新课标》强调各个学科要尝试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最大化的开发学生的潜能。作业的布置更要突出多层次的分档设计,尽量使作业内容生活化,开放化,形式多样化,个性化,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互动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我们平时的作业设计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实验室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场所。所以,物理实验室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物理实验室负责人员(以下简称实验员)除了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实验室管理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理实验室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信息技术;整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实验室
期刊
人类为了生存,必须从事各种职业活动,而每一种职业的一经产生,社会就赋予它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一个职业劳动者,也必须履行社会的职责,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尤其教师,其本身的职业道德,是一定的社会或阶层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它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职业的特点,与其他职业道德比较,具有更高的要求,有更高的示范性,影响力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  在一般人眼中,教师不过是个传教的
期刊
【摘要】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物理课程中的内容,在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从实验活动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教师;学生;创新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
期刊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谈论得较多的一个话题就是课堂结构。个人认为课堂结构的好坏在于“双边”活动的设计,要驾驭和组织课堂,应该在一个“活”字上下工夫。教师要把躺在书页中的事物扶“活”,把学生激“活”,让“活”发挥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用艺术性手法生动有趣地传导给学生,使其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这里结合小学语文中的一些课文内容,抓住作者表现手法,让学生产生动态、对比、自然、含蓄、和谐等美学心态,
期刊
传统的幼儿数学教学往往仅关注文本、解读文本,既难引起幼儿对数学的的兴趣,更难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数学品质,提高幼儿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数学回归生活”就是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一旦数学真正回归生活,就会让幼儿有一双“慧眼”,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找到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使幼儿有一双“巧手”,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能力的提高;就会有一个聪明的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