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支架搭建助推知识建构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ra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支架式教学是由搭建“脚手架”、创建情境、协作学习、独立探索和效果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在化学知识建构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根据化学知识建构的特点,提出了四个环节支架式教学思路。
  一、找准最近发展区
  化学教学中,在了解了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教师要推知学生的当前发展区。再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技能的特点和内在联系,并结合学生的当前发展区,预测学生在学习环境优良、学习状态良好、努力程度最大化条件下达到的潜在发展区。学生的当前发展区和潜在发展区之间的最小差距所围成的区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往往表现为解决某个问题时遇到的思维障碍和诸多问题等。而教学支架则要搭建在绝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二、精选支点,搭建支架
  通过分析教学目标,将目标进行分解,根据课前测验和调查分析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能力水平,将支架的“支点”建在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然后精心挑选一个或多个支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过程,把新旧认知互动起来。
  例如,在高三复习“原电池”时,笔者这样搭建支架:支架1。新旧电池类比分析。支点1:电池的形态。通过新型的超薄有机游离基电池和最早的伏打电池的类比,引导学生分析电池内部结构,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了解原电池的基本原理。笔者利用学生已有伏打电池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复杂的新型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体会到再复杂的结构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在基本组成上发展而来的,克服学生心理上的障碍。支架2。化学电池发展史。支点2。能量转化效率。笔者以能量转化率为支点,搭起化学电池发展的“支架”,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思考之旅,把握电池发展过程中的形变意不变,熟练判别不同形态原电池的极性及化学反应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客观生动地了解化学电源,笔者简单地对化学电源的发展史进行了一些介绍,找了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电池进行分析。如,伏打电池最初发明后碰到的实际问题:能量转化效率低下,电流不稳定等。让学生分析能量转化效率低下的原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许多导致电池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即在伏打电池电源的负极失去的电子有可能被溶液中的离子直接得到,因此导致转化效率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然就引出了丹尼尔电池。在这里,笔者着重分析了盐桥的作用,以及盐桥中离子的运动和溶液中离子的运动,让学生建构起电子和离子运动的一个回路模型,更形象深刻地理解原电池原理,同时可以借助该模型帮助学生判断化学电源的正负极,重新回归高考,例举一些新型复杂的原电池,让学生利用这个模型快速判断,克服学生心理上对复杂原电池的恐惧。
  由于丹尼尔电池盐桥的加入,导致电流强度减弱。学生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由于盐桥的加入,导致溶液中离子通道变长,电池内部阻力加大,而减弱了电流。于是再次提出改进措施:如用海绵隔膜和离子交换膜解决这一问题。自然就引出了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从高考角度而言离子交换膜是个热点,也是理解上的重点。这样的设计,既能让学生清楚离子交换膜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又能让学生有兴趣去了解有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随着生产的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研究改进,电池越做越小,越做越薄,电流转化效率越来越高,使用越来越安全环保,引导学生去思考人们研究化学电源的方向:对电极的改进,对电解质的改进,对参与氧化还原的物质进行选择。
  三、阶段化成果
  搭建好支架后,要通过变式练习,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式练习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梯度,有易入难,由简到繁,呈现的顺序要与学生的认知顺序相适应。通过练习,让学生从本质去理解化学电源,掌握高考中有关这一知识的考点要点,在某一教学阶段,经过这样的一定量的整合归纳和变式训练,来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和巩固,才能搭建高水平支架以构建更新的知识。
  四、拆除支架
  支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问题解决的程式。但从教学的初衷来说,设置教学支架只是为了最终撤去支架,当学生能独立思考很好地解决有关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撤去支架。当然随着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不断丰富和拓展,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再找准最近发展区,寻找新的支架,因此这个也是一个拆旧建新、不断提高的过程。支架教学本身是化学学科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知识相互联系的纽带,更是解决问题的桥梁。
其他文献
数学是让很多学生头痛的科目,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引以为傲,数学是最容易使学生的成绩产生两极分化的科目。在教学中和自习课中,我时常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关注成绩的起伏与学习习惯的关系,希望找出一些影响数学成绩的学习习惯。为此,我找出了数学学习四个“最佳”关键点,下面阐述说明。  一、最佳记忆学习时间:一开始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就学会,记住、理解。一个规律,一个定理,一个公式,一个字母,一
随着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纳入课程内容,科学探究的思想、过程、要素在课本中、教辅材料中分别以实验、习题等形式广泛出现,学生已基本掌握科学探究的含义。但是这种掌握大多仅限于课本知识的掌握,这种科学探究活动只是处于一种浅显探究。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能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发现并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用课本知识去探究一些问题,这不但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
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的抽象和难度较大,学生会出现很多的认知冲突,尤其表现在解题过程中,所以解题错误会发生在每个学生的解题中。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学生以后的解题出错率会越来越低,错误会越来越少。  一、强化双基的学习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只有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灵活地运用,进而在解题中避免错误。基础知
来到成长的沙滩,捡起一个个贝壳,它记录着我成长的酸甜苦辣.贝壳上五颜六色的是甜与苦,颜色暗淡的则是酸与辣.
春天,天气暖洋洋的,玫瑰花开了.蝴蝶、苍蝇、蜜蜂都想和玫瑰花做朋友.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谈点体会。  一、教学案例  1。“浮力”教学片段。师:把橡皮泥放到水里就沉下去,有什么方法不让它下沉呢?生1:把橡皮泥捏成小船。生2:把橡皮泥做成中空的。师:其他同学赞成这种做法吗?学生(异口同声):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实现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在采取问题教学法来辅助知识教学时,教师对于问题的选择与设计要有针对性,并且要遵循相应的提问原则。这样才能让提问过程真正为知识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问题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当从多方面进行合理的考虑,高效地设计问题,发挥问
我是一条小溪,流过森林时,看到了大树妈妈的枝头已经发芽.我流过学校,听见了孩子们的欢笑声.我跑啊跑,一会儿摸摸岸边五颜六色的鹅卵石,一会儿挠挠小蝌蚪的痒痒,小蝌蚪可怕痒
1  父亲的手机从不关机,如果他在家,只要单位一个电话打来立马就赶去。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他也决不留恋被窝。若是在吃饭的时候接到电话,他放下手中的碗起身就走。有几次他走得太急,把手机落在了家里,发现后他就在楼下呼喊,让妈妈或者我跑下楼给他送去,他抓紧时间去车库取车。  小时候,每次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都很想哭,很想问他为什么总是这样来去匆匆……  小学三年级时,一个雨天的下午,妈妈在电话里告诉我,因
期刊
数学伴随着人类的一生,并且对于人类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是生产进步、自动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生活无处不用到数学,小到出门打酱油、买菜,大到研究天文、地理等都需要运用到数学计算,可见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密切的学科。因此,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学习的良好习惯。  数学的学习必须要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以后专业的、高等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