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文命题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nj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数学突出强调的是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等,而数学的人文性却被忽视了。这一现状,也明显地反映在数学命题上。广大教师往往只关注命题的难易度、学生的考查成绩以及学习水平,而很少去考虑怎样通过考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并获得一种情感体验!正因如此,所以也造成了不少学生考前紧张不安,考试时苦思冥想,考试后担惊受怕。新课程也积极倡导考查的目的是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由此可见,命题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要手段,也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弘扬人文精神!那么如何彰显课改的新理念、如何让小学数学命题增添人文色彩呢?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关注解题过程——形式人文
  数学知识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初步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要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的试卷命题中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的思考、解题过程,最终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为此,可以设计这样的试题:
  如,植树节那天,四年级共植了150棵白杨树和柳树,其中白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4倍,两种树各植了多少棵?
  ①根据()+()=150棵,列方程解答。
  ②根据()与()的比是():(),按比例分配解答。
  ③根据()与()的比是():(),列比例解答。
  这道题感觉上类似课本上的例题,但是它不但能检测学生的综合水平,再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又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尤其是能更大程度地反映出更多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最终让学生达到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关注生活体验——内容人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考试不是数学学习的结束,而是数学学习的一个环节,一个过程。因此,命题素材就应接轨学生的现实世界,考虑在不减弱知识成分的前提下给纯粹的数学命题加以生活化的包装,把对数学知识的检测放置在丰富现实的生活情景中,真正使数学命题焕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同时兼顾了命题的人文性与思想性。
  2.1选取生活材料
  数学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在命题时尽可能增加学生的生活材料,充分注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公园买票问题、学生获奖情况、爷爷的用药量、奶奶围菜地、商场的促销活动”等作为创设应用情境的素材。如在“小数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试卷中,其中一道“解决问题”是这样的:“明明在表妹生日那天,打算用自己节省下的30元钱,从以下商品中选择几种送给表妹作为生日礼物。请你帮助他选几种(至少三种)。”
  商品名称①贺卡②童话书③电子表④鲜花⑤音乐盒单价1.5元3.8元16元1.2元9元(1)我选择的礼物是(填序号)。
  (2)我花了多少元?还剩多少元?
  (3)如果你是明明你会选择那几种商品,既省钱,又有意义?
  这样选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设计题目,不仅可以开启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又能给以一种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2.2考虑地方特色
  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作为小学生首先应该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特产及地方特色。试卷命题时我们有时也可以穿插一些家乡特产,让学生在阅读信息中了解家乡的特产,为家乡感到自豪。
  在百分数应用题这一单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宁波汤圆是宁波的著名小吃之一,记者发现去年元宵前400克的袋装“宁波汤圆”售价普遍为4元至4.5元,而今年至少要4.8元。 今年汤圆的售价比去年至少上浮了百分之几?看似一道非常普通的百分数的应用题,但是从试题素材的选取上它不仅学生了解了宁波汤圆这一特色小吃,而且以真实的信息为背景,充分体现了问题解决的现实意义。
  2.3渗透思想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同样要求试卷命题能结合数学这门课程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这些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一道好的习题一般都能较好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熏陶。
  如学习《连乘问题》后,设计这样一道试题:同学们,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一个小公民的职责。如果一个水龙头每分钟漏50滴水。(1)3小时会漏掉多少滴水?(2)通过计算,如果发现水龙头漏水,你会怎么做?此题内容是生活中的小事,每个同学都经历过,问题的表述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节约用水”这一思想教育也在学生解决问题中渗透、升华。
  3.关注个性差异——评价人文
  数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选择和编制适合不同层面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方式和兴趣的试题,才能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也更能体现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人文性。因此,在命题的呈现上应体现出一定的梯度,要有基础题、一般题、提高题或加深题,从而让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展示。
  如,三年级考试试卷中,某商店卖出一些家用电器如下:
  自行车386元录音机690元电话机200元
  手机850元电饭煲168元抽油烟机560元
  (1)小明家想买3部电话机,需要多少钱?
  (2)东东家想买2部电话机和1只录音机需要多少钱?
  (3)商家推出购物满1000元,东东家能参加抽奖吗?
  (4)如果你想参加抽奖,你可以怎样购物?请你设计出购物方案,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以上试题呈现了4个问题,需要学生解决。从问题的层次及要求来看,既面向全体学生,找准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的底线,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突出体现试卷命题的发展性与开放性,对于一些思维层次比较高的学生来说,给他们提供一些深层次思考的问题,鼓励他们向知识更深、更广处发展。就像第(4)小题需要学生选择信息,并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不同的信息,给他们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由此,不同的信息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有些学生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往往会多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热情,也体现了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4.关注情感体验——卷面人文
  试卷的命题不能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而应该是一种激励与促进。在以往考试中往往是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试卷缺乏人文性,使孩子们一看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这样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发展。为此,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学科特点,在数学试题的表述及试卷的编制方面应该做一些改革。应多用鼓励性语言,体现出命题者对学生的人文关爱,并且尝试使用卷首语、卷尾语。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紧张与恐惧心理,激发起答题的热情和勇气,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现了考试的人文性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4.1设计卷首语
  卷首语,在试卷中一般不是很常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考试前教师用温暖的话语来感染学生,消除考试给学生带来的紧张感和试卷带来的冷漠感,减轻考试压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整个卷面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如,在低段学生考试卷里,学生一开卷,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明明说的一段亲切的卷首语“亲爱的小朋友,学期即将结束,你肯定有很大的收获,表现自己的机会到了。那就请你认真思考,仔细答题。相信你是最棒的!”短短的一段卷首语既让学生进入和谐、自然、轻松、愉悦的答题氛围,同时也给予学生一些很重要的答题习惯的培养。
  又如,在设计小学毕业测试命题时,可以以老师的口吻在卷首或卷尾用关爱、鼓励、尊重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亲爱的同学:祝贺你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现在是展示你学习成果之时,请认真思考,细心做答,考出自己最理想的成绩,你的笔尖流露的都是你点滴的进步!这样一段亲切的卷首语或多或少会给我们的孩子一种关爱与鼓励,我们何乐而不为?
  4.2改变陈述方式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试卷题型的陈述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中,改变了以往单调、枯燥的词语。具体叙述如右表:
  虽然,以上表格中的这些陈述只是一些小小的变化,但其中渗透的却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的关怀。尤其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这样的陈述方式更有吸引力。
  总之,考试命题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基本题型叙述方式填空题“我能填满这些空格”、“填一填,我能行!”、“用心思考正确填写”判断题“火眼金睛”、 “ 仔细推敲认真判别”选择题“帮小动物找家”、“反复比较 择优录取”计算题“我是神算手”、“我是计算器”、“看清题目巧思妙算”应用题“你能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吗?用你喜爱的方法来解决。”、“我能解决”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数学命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摒弃其题目形式封闭单一,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等弊端,不断改进命题的形式和内容,使命题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数学命题同样体现出数学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我大胆从作文立意、构思、结构布局和形式等方面指导、训练学生求异创新,从而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  【关键词】作文教学求异创新思维开发与培养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具有很强“排头兵”的重任。因此培养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运用语言文字的创新能力,即能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不是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而是开发学生的求
期刊
近日,在北京丰台区“吉尼斯中国之夜”的拍摄现场,金色的徐工XE235C挖掘机在两名徐工员工的轮流操作下,将戴在模特头上的蓝色鸭舌帽一一摘掉,动作干脆利索一气呵成,引发了围观人员的阵阵惊呼。  这是来自徐州徐工集团的两位员工吴恒、高芝栋正在拍摄现场进行的彩排,他们将向“挖掘机一分钟内摘帽子数量”世界吉尼斯记录发起挑战。据悉,目前挖掘机摘帽子的记录是由一名意大利驾驶员创造的,为一分钟内可摘7顶帽子。徐
期刊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普遍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学生觉得上不上语文课都差不多,考试照考不误。这就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尽可能地利用课堂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诱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并收到一定效果。  1.让同学们去“说”  现在的语文教材,文章选
期刊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上课时干瞪眼,咬笔头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
期刊
【摘要】教师改变教法和学生改变学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名目繁多的教学模式中,笔者认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教师改革教法、学生转变学法并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改革教法转变学法养成习惯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这种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全国兴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课
期刊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
期刊
美育,简而言之就是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在《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以培养审美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时至今日,许多学校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加之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拜金主义的影响,种种原因使学生弃学的现象日益严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这一方面在于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另一方面在于他们缺乏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这不得不令人担忧。因为我们培养的
期刊
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对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的重大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兴趣,学习时就再也不会感到是一种精神负担,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获取语文知识,锻炼语文技能。  笔者多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
期刊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的画。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齐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的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并从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在全体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自己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 参与兴趣操作爱心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参与课堂的生成过程,让小学生饶有兴趣的学习数学,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