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德育要先行一步、先打基础,就像盖楼要从一楼盖起一样,贯穿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天津市河东区教育局局长郑庆东在交流德育思想时如是说。
中国德育:郑局长,您好!我们常说,百育德为首,成才先成人。今年是您从事教育事业的第30个年头,一路走来,您对德育工作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郑庆东
中国德育:德乃为人之本,德育乃育人之本。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说过
中国德育:“才是德之资,德是才之帅”。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成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整体素质,也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始终牢记育人的责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工作信念。
教育者在面对不同层面的德育问题时,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遵循相应的德育原则。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多年来,河东区不断探索德育规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建立了学校德育、社区德育、家庭德育“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既注重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重视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三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发挥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在德育的方法手段方面,我们坚持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工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要渠道,抓好抓实德育的活动载体,不断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
人在幼年时期所形成的习惯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培养。我们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紧紧围绕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这一中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德育常规管理,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抓实中小学生基础道德教育。我们以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渠道,使河东区中小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以岗位培训为着力点,促进全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技能的成长和整体素质提升;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目的,推动了区内家长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德育评估为导向,有力地促进了各项育人目标的落实和学校德育特色的形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德树人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推动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设持续深入发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健康成长而努力。
中国德育:作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之一,河东区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综合实力稳居市区前列。尤其是2011年提出的“三三一”发展思路,使本区教育工作迈上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发展思路缘何而生?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郑庆东
中国德育:经过几年有计划、有重点的集中攻关与专项突破,河东教育在师德建设、教育质量、教育管理、内涵建设、科学发展等方面呈现出高位求进、全面优化的新局面。河东教育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2011年我们适时提出了“三三一”的发展思路,为河东区教育的整体推进谋好篇、布好局。
“三三一”发展思路中的第一个“三”是指三个“先进”,即
中国德育:明确先进的发展目标,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具有引领作用,是兴学育人的前提和基础;先进的管理方法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第二个“三”是指三个“一流”,即
中国德育:培育一流的师资队伍,创设一流的育人环境,打造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师资队伍和育人环境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流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立身之本。“一”是指形成突出的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河东教育的发展品质和现代化水平。突出的办学特色是学校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核心要素。
“三三一”的工作思路是在全面梳理河东教育发展历程、综合分析河东教育发展基础、科学论证河东教育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其形成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河东教育多年来积淀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结合起来,坚持把河东教育的发展速度与河东区提速发展的大势结合起来,坚持把河东教育的发展定位与兄弟区竞相发展、全面提升态势结合起来。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加深了对“三三一”发展思路的理解和认识。在2012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要坚定实施“三三一”的发展思路,以先进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为引领,以先进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以一流的师资队伍和育人环境为保障,以一流的教育质量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建设优质均衡特色和谐的河东教育。“三三一”的工作思路,可以说是我们在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对内涵建设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化的结果,是对教育内涵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的产物。
中国德育: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那么,您是如何理解“教育质量”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呢?
郑庆东
中国德育:我们重视质量,一直狠抓“教育质量”不放松,归根到底,是因为质量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希望学校教育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注意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素质教育究竟是什么?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淡化考试,也有人认为素质教育是课堂以外的活动。其实,素质教育既不是单纯的课外活动,也不是淡化考试。素质教育应该是课堂内外学习内容的结合,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成为拥有基本道德素质的,能够全面、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的人。有些人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有考试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我们应该明确,应试与应试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
李岚清同志曾经在“素质教育答记者问”时说,应试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为,而应试教育则是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观念。单纯以考试为根本出发点的应试教育是不可取的;而素质教育中的应试指导,既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应考技巧的掌握,还包括应试中的心理素质教育。所以说,一个素质全面的学生,也应该是会考试的学生。教育部原副部长柳斌同志说 中国德育:“素质教育不排斥考试,考试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环节是必要的,它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作为改进教学的一种依据和手段。”这里,对应试和应试教育做了明确的回答,同时也说明,以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考试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谈教育质量不等于不实施素质教育,同样,我们实施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而是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生命线的延续和发展应该是各校校长办学理念的创新和管理思想的进步,应该是大家的智慧成果。只有在管理中寻找到学校发展的生长点,树立追求真善美目标,学校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育人时空,才能“培育学生、发展学生”,为国家培养可造之材,为社会输出合格公民。
中国德育:您在2012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努力建设优质均衡特色和谐的河东教育”。那么,河东教育在“特色”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尝试?
郑庆东
中国德育:这里的“特色”主要指促进高中学校特色发展。我们实施了“普通高中学校优质特色建设工程”,计划到2015年,在河东区创建五所市级特色高中,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从课程建设、内涵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等四个方面着手,推进我区高中学校特色建设。
我们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培育学校教学特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课程改革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在第一轮高中课改过程中,我们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在稳步实施新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学校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校本课程,开展课程改革特色学校评选活动,引导学校在课程改革中培育学校的教学特色,使课程开发成为培育学校特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坚持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提升学校发展的品位。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的根基,我们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校加强校风的培育和文化积淀。经过多年努力,我区的四所市级示范性高中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文化。
教师是培育学校特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生命力和发展力之所在。因此,我们提出了以一流师资建设为着力点,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我们明确了教师的发展方向,强化保障机制,确保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同时,我们还注重学校教研文化的培育,倡导在学校本土化中寻找校本教研的支点,开展“主题教研”和“小课题研究”。
品牌的背后是品质,质量是学校特色的根本。我们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为学校注入发展活力,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特色,着力健全以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校特色为核心的质量保障和控制体系。在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方面,我区第五十四中学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上做出了有益探索。学校把高效课堂作为切入点,采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定格分析的方法,就细节进行探讨,初步拟定了适合学校校情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从管理制度层面上确保课堂高效优质。
中国德育: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教育创新决定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河东区在教育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未来河东区在推进和深化德育创新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郑庆东
中国德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的教育对象较以往有了较大变化,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科学、有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德育,已摆在了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因此,我们必须在研究学生需求、社会需求,研究学生品德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创新,积极调查研究,确定恰当的教育内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使德育工作能够真正触动青少年的心灵世界,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在推进和深化区内德育创新方面,我们还在不断探索新的路径。
首先,要继续围绕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这一中心,从细节入手、小事抓起,将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与道德认知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行动,进而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面对学生的心理困惑,我们充分发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业务指导作用和区内心理健康教育先进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组织开展“河东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团体辅导课评选”“河东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等,进一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全区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结合学生认知能力与成长需求,我们通过开展学科德育,注重实践活动体验,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等途径,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创新精神,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基本要求,培育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循序渐进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班主任是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们狠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实现班主任由对学生的知识关怀转向精神关怀,从知识本位的教育转向以人为本的教育。我们将本着抓实校本培训,分步推进区级培训的工作思路,采取规范管理、抓实过程、科研引领、评价激励等措施,扎实开展好第二周期班主任岗后培训工作,促进全区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提升,使每位班主任都能切实承担起教育责任,达到以人格影响人格,以智慧启迪智慧的教育目标。
责任编辑/宋立文
中国德育:郑局长,您好!我们常说,百育德为首,成才先成人。今年是您从事教育事业的第30个年头,一路走来,您对德育工作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郑庆东
中国德育:德乃为人之本,德育乃育人之本。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说过
中国德育:“才是德之资,德是才之帅”。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成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整体素质,也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始终牢记育人的责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工作信念。
教育者在面对不同层面的德育问题时,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遵循相应的德育原则。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多年来,河东区不断探索德育规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建立了学校德育、社区德育、家庭德育“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既注重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重视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三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发挥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在德育的方法手段方面,我们坚持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工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要渠道,抓好抓实德育的活动载体,不断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
人在幼年时期所形成的习惯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培养。我们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紧紧围绕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这一中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德育常规管理,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抓实中小学生基础道德教育。我们以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渠道,使河东区中小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以岗位培训为着力点,促进全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技能的成长和整体素质提升;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目的,推动了区内家长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德育评估为导向,有力地促进了各项育人目标的落实和学校德育特色的形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德树人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推动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设持续深入发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健康成长而努力。
中国德育:作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之一,河东区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综合实力稳居市区前列。尤其是2011年提出的“三三一”发展思路,使本区教育工作迈上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发展思路缘何而生?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郑庆东
中国德育:经过几年有计划、有重点的集中攻关与专项突破,河东教育在师德建设、教育质量、教育管理、内涵建设、科学发展等方面呈现出高位求进、全面优化的新局面。河东教育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2011年我们适时提出了“三三一”的发展思路,为河东区教育的整体推进谋好篇、布好局。
“三三一”发展思路中的第一个“三”是指三个“先进”,即
中国德育:明确先进的发展目标,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具有引领作用,是兴学育人的前提和基础;先进的管理方法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第二个“三”是指三个“一流”,即
中国德育:培育一流的师资队伍,创设一流的育人环境,打造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师资队伍和育人环境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流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立身之本。“一”是指形成突出的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河东教育的发展品质和现代化水平。突出的办学特色是学校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核心要素。
“三三一”的工作思路是在全面梳理河东教育发展历程、综合分析河东教育发展基础、科学论证河东教育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其形成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河东教育多年来积淀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结合起来,坚持把河东教育的发展速度与河东区提速发展的大势结合起来,坚持把河东教育的发展定位与兄弟区竞相发展、全面提升态势结合起来。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加深了对“三三一”发展思路的理解和认识。在2012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要坚定实施“三三一”的发展思路,以先进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为引领,以先进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以一流的师资队伍和育人环境为保障,以一流的教育质量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建设优质均衡特色和谐的河东教育。“三三一”的工作思路,可以说是我们在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对内涵建设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化的结果,是对教育内涵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的产物。
中国德育: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那么,您是如何理解“教育质量”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呢?
郑庆东
中国德育:我们重视质量,一直狠抓“教育质量”不放松,归根到底,是因为质量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希望学校教育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注意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素质教育究竟是什么?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淡化考试,也有人认为素质教育是课堂以外的活动。其实,素质教育既不是单纯的课外活动,也不是淡化考试。素质教育应该是课堂内外学习内容的结合,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成为拥有基本道德素质的,能够全面、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的人。有些人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有考试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我们应该明确,应试与应试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
李岚清同志曾经在“素质教育答记者问”时说,应试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为,而应试教育则是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观念。单纯以考试为根本出发点的应试教育是不可取的;而素质教育中的应试指导,既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应考技巧的掌握,还包括应试中的心理素质教育。所以说,一个素质全面的学生,也应该是会考试的学生。教育部原副部长柳斌同志说 中国德育:“素质教育不排斥考试,考试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环节是必要的,它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作为改进教学的一种依据和手段。”这里,对应试和应试教育做了明确的回答,同时也说明,以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考试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谈教育质量不等于不实施素质教育,同样,我们实施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而是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生命线的延续和发展应该是各校校长办学理念的创新和管理思想的进步,应该是大家的智慧成果。只有在管理中寻找到学校发展的生长点,树立追求真善美目标,学校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育人时空,才能“培育学生、发展学生”,为国家培养可造之材,为社会输出合格公民。
中国德育:您在2012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努力建设优质均衡特色和谐的河东教育”。那么,河东教育在“特色”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尝试?
郑庆东
中国德育:这里的“特色”主要指促进高中学校特色发展。我们实施了“普通高中学校优质特色建设工程”,计划到2015年,在河东区创建五所市级特色高中,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从课程建设、内涵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等四个方面着手,推进我区高中学校特色建设。
我们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培育学校教学特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课程改革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在第一轮高中课改过程中,我们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在稳步实施新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学校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校本课程,开展课程改革特色学校评选活动,引导学校在课程改革中培育学校的教学特色,使课程开发成为培育学校特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坚持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提升学校发展的品位。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的根基,我们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校加强校风的培育和文化积淀。经过多年努力,我区的四所市级示范性高中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文化。
教师是培育学校特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生命力和发展力之所在。因此,我们提出了以一流师资建设为着力点,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我们明确了教师的发展方向,强化保障机制,确保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同时,我们还注重学校教研文化的培育,倡导在学校本土化中寻找校本教研的支点,开展“主题教研”和“小课题研究”。
品牌的背后是品质,质量是学校特色的根本。我们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为学校注入发展活力,坚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特色,着力健全以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校特色为核心的质量保障和控制体系。在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方面,我区第五十四中学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上做出了有益探索。学校把高效课堂作为切入点,采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定格分析的方法,就细节进行探讨,初步拟定了适合学校校情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从管理制度层面上确保课堂高效优质。
中国德育: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教育创新决定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河东区在教育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未来河东区在推进和深化德育创新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郑庆东
中国德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的教育对象较以往有了较大变化,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科学、有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德育,已摆在了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因此,我们必须在研究学生需求、社会需求,研究学生品德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创新,积极调查研究,确定恰当的教育内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使德育工作能够真正触动青少年的心灵世界,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在推进和深化区内德育创新方面,我们还在不断探索新的路径。
首先,要继续围绕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这一中心,从细节入手、小事抓起,将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与道德认知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行动,进而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面对学生的心理困惑,我们充分发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业务指导作用和区内心理健康教育先进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组织开展“河东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团体辅导课评选”“河东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等,进一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全区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结合学生认知能力与成长需求,我们通过开展学科德育,注重实践活动体验,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等途径,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创新精神,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基本要求,培育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循序渐进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班主任是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们狠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实现班主任由对学生的知识关怀转向精神关怀,从知识本位的教育转向以人为本的教育。我们将本着抓实校本培训,分步推进区级培训的工作思路,采取规范管理、抓实过程、科研引领、评价激励等措施,扎实开展好第二周期班主任岗后培训工作,促进全区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提升,使每位班主任都能切实承担起教育责任,达到以人格影响人格,以智慧启迪智慧的教育目标。
责任编辑/宋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