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但只有学校、家庭与社会整体规划、共同合作、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才能为社国培养出合格的、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才成使学生健康成长。只有三者形成合力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家校社合力的共育机制在德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德育;少先队;家校社共育
本文是作者本人从事少先队德育工作中一项创新型工作的体会:完善少先队工作体制,凸显创新型工作——“大手牵小手 你我共成长”家校社三位一体共育机制促成长。
一、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共育模式
1. 拓宽辅导员的队伍建设
少先隊组织始终不渝地抓好辅导员的配备、选拔、培训工作,为辅导员的学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特别值得推崇的是,学校和社区内高等学院或者企事业单位优秀的党、团支部合作,每年10月建队节前夕在嘉兴学院公开招聘校外辅导员,让更多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优秀党团员加入到我们少先队员校外辅导员队伍中来。另外还可以聘请家委会成员担任我们的家长辅导员,让我们的优秀家长共同担任培养新一代的任务。
2. 搭建共育沟通交流的平台
(1)我们将家、校、社合作融入少先队工作当中,以中队为基础、以大队为平台,建立起类似“家长辅导员”“家长志愿者”等工作机制,实现家校合力共育“和谐少年”的育人目标,凝聚起大家的智慧,以提升少先队的工作品质。
(2)少先队搭建畅通渠道,与推选“家长代言人”进行多元对话,真诚沟通,注重家校沟通的多元化。
(3)聘任“家长辅导员”。我们少先队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中队“家长辅导员”队伍,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德育小课堂,结合自身的职业特点,为孩子们传授富有情趣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提高孩子们的生活德育实践能力及社会行为意识。
二、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共育合力
1. 要求的一致性
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使学生的努力方向更明确,有动力,避免了不知所措和犹豫徘徊。
三方面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目的提出要求,作为教育的统一目标和要求,当然可根据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教育方式。
2. 作用的互补性
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几方面培养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
3. 学校德育的优势性
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德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
因此,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的优势。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另外,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控制学生所处环境,减少消极影响。
三、三位一体共育机制促成长
1. 家、校、社三维一体组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育团队,促成学校、家庭、社会步伐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共育栋梁之材的同时,我们渐渐感受到各方合作协商能力都有很大的进步。团队的进步让队员们更受益,德育的共育力量让队员们茁壮成长!
2. 构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相互间协同运作的和谐互动的三位一体共育机制,充分释放出三者的叠加效应,达到1 1 1>3的目的,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 德育的共育模式一旦形成机制,辅导员就有责任把这一模式的教育传承下去,让一代一代更多的孩子在这种共育机制下受益。
几年下来,我们组建了一支优秀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形成了较规范的工作机制;我们借助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的教育力量,开展了一系列“大手牵小手,你我共成长”的活动,整合教育资源,发挥“社家校”教育合力,让家庭教育融入我们学校的德育少先队教育,使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成长,让优秀的党团员携手少先队员,共同走在红色成长的康庄大道上,共同感受党、团、队的红色接力意义,共同体验大手牵小手的成长乐趣。
【参考文献】
[1] 刘翠娥. 守望幸福——幸福德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 王殿卿,黄秀清. 寻求学校德育新定位[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 潘琴. 倾注满腔的热情滋润幼小的心灵——家校联动共育德育好少年[J]. 儿童大世界,2016(09).
【关 键 词】 德育;少先队;家校社共育
本文是作者本人从事少先队德育工作中一项创新型工作的体会:完善少先队工作体制,凸显创新型工作——“大手牵小手 你我共成长”家校社三位一体共育机制促成长。
一、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共育模式
1. 拓宽辅导员的队伍建设
少先隊组织始终不渝地抓好辅导员的配备、选拔、培训工作,为辅导员的学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特别值得推崇的是,学校和社区内高等学院或者企事业单位优秀的党、团支部合作,每年10月建队节前夕在嘉兴学院公开招聘校外辅导员,让更多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优秀党团员加入到我们少先队员校外辅导员队伍中来。另外还可以聘请家委会成员担任我们的家长辅导员,让我们的优秀家长共同担任培养新一代的任务。
2. 搭建共育沟通交流的平台
(1)我们将家、校、社合作融入少先队工作当中,以中队为基础、以大队为平台,建立起类似“家长辅导员”“家长志愿者”等工作机制,实现家校合力共育“和谐少年”的育人目标,凝聚起大家的智慧,以提升少先队的工作品质。
(2)少先队搭建畅通渠道,与推选“家长代言人”进行多元对话,真诚沟通,注重家校沟通的多元化。
(3)聘任“家长辅导员”。我们少先队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中队“家长辅导员”队伍,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德育小课堂,结合自身的职业特点,为孩子们传授富有情趣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提高孩子们的生活德育实践能力及社会行为意识。
二、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共育合力
1. 要求的一致性
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使学生的努力方向更明确,有动力,避免了不知所措和犹豫徘徊。
三方面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目的提出要求,作为教育的统一目标和要求,当然可根据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教育方式。
2. 作用的互补性
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几方面培养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
3. 学校德育的优势性
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德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
因此,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的优势。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另外,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控制学生所处环境,减少消极影响。
三、三位一体共育机制促成长
1. 家、校、社三维一体组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育团队,促成学校、家庭、社会步伐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共育栋梁之材的同时,我们渐渐感受到各方合作协商能力都有很大的进步。团队的进步让队员们更受益,德育的共育力量让队员们茁壮成长!
2. 构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相互间协同运作的和谐互动的三位一体共育机制,充分释放出三者的叠加效应,达到1 1 1>3的目的,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 德育的共育模式一旦形成机制,辅导员就有责任把这一模式的教育传承下去,让一代一代更多的孩子在这种共育机制下受益。
几年下来,我们组建了一支优秀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形成了较规范的工作机制;我们借助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的教育力量,开展了一系列“大手牵小手,你我共成长”的活动,整合教育资源,发挥“社家校”教育合力,让家庭教育融入我们学校的德育少先队教育,使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成长,让优秀的党团员携手少先队员,共同走在红色成长的康庄大道上,共同感受党、团、队的红色接力意义,共同体验大手牵小手的成长乐趣。
【参考文献】
[1] 刘翠娥. 守望幸福——幸福德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 王殿卿,黄秀清. 寻求学校德育新定位[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 潘琴. 倾注满腔的热情滋润幼小的心灵——家校联动共育德育好少年[J]. 儿童大世界,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