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你我共成长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riving_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但只有学校、家庭与社会整体规划、共同合作、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才能为社国培养出合格的、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才成使学生健康成长。只有三者形成合力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家校社合力的共育机制在德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德育;少先队;家校社共育
  本文是作者本人从事少先队德育工作中一项创新型工作的体会:完善少先队工作体制,凸显创新型工作——“大手牵小手 你我共成长”家校社三位一体共育机制促成长。
  一、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共育模式
  1. 拓宽辅导员的队伍建设
  少先隊组织始终不渝地抓好辅导员的配备、选拔、培训工作,为辅导员的学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特别值得推崇的是,学校和社区内高等学院或者企事业单位优秀的党、团支部合作,每年10月建队节前夕在嘉兴学院公开招聘校外辅导员,让更多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优秀党团员加入到我们少先队员校外辅导员队伍中来。另外还可以聘请家委会成员担任我们的家长辅导员,让我们的优秀家长共同担任培养新一代的任务。
  2. 搭建共育沟通交流的平台
  (1)我们将家、校、社合作融入少先队工作当中,以中队为基础、以大队为平台,建立起类似“家长辅导员”“家长志愿者”等工作机制,实现家校合力共育“和谐少年”的育人目标,凝聚起大家的智慧,以提升少先队的工作品质。
  (2)少先队搭建畅通渠道,与推选“家长代言人”进行多元对话,真诚沟通,注重家校沟通的多元化。
  (3)聘任“家长辅导员”。我们少先队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中队“家长辅导员”队伍,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德育小课堂,结合自身的职业特点,为孩子们传授富有情趣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提高孩子们的生活德育实践能力及社会行为意识。
  二、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共育合力
  1. 要求的一致性
  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使学生的努力方向更明确,有动力,避免了不知所措和犹豫徘徊。
  三方面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目的提出要求,作为教育的统一目标和要求,当然可根据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教育方式。
  2. 作用的互补性
  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几方面培养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
  3. 学校德育的优势性
  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德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
  因此,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的优势。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另外,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控制学生所处环境,减少消极影响。
  三、三位一体共育机制促成长
  1. 家、校、社三维一体组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育团队,促成学校、家庭、社会步伐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共育栋梁之材的同时,我们渐渐感受到各方合作协商能力都有很大的进步。团队的进步让队员们更受益,德育的共育力量让队员们茁壮成长!
  2. 构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相互间协同运作的和谐互动的三位一体共育机制,充分释放出三者的叠加效应,达到1 1 1>3的目的,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 德育的共育模式一旦形成机制,辅导员就有责任把这一模式的教育传承下去,让一代一代更多的孩子在这种共育机制下受益。
  几年下来,我们组建了一支优秀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形成了较规范的工作机制;我们借助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的教育力量,开展了一系列“大手牵小手,你我共成长”的活动,整合教育资源,发挥“社家校”教育合力,让家庭教育融入我们学校的德育少先队教育,使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成长,让优秀的党团员携手少先队员,共同走在红色成长的康庄大道上,共同感受党、团、队的红色接力意义,共同体验大手牵小手的成长乐趣。
  【参考文献】
  [1] 刘翠娥. 守望幸福——幸福德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 王殿卿,黄秀清. 寻求学校德育新定位[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 潘琴. 倾注满腔的热情滋润幼小的心灵——家校联动共育德育好少年[J]. 儿童大世界,2016(09).
其他文献
育人从心开始。如果为人师者能千方百计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我们的教育就有了水到渠成的可能。现实中我们的学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尤其是自制力差的学生常会有意无意地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出现这样那样的行为偏差。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动不动就大声训斥、严厉批评,甚至体罚、心罚。時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师生心灵之间因此而有了一堵冰冷的墙,教育似乎没有了出路。如何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认识错误,
【摘 要】 有了思维导图为习作作指导,学生写作文更加得心应手,写出来来的作文有目的性、科学性,条理清楚,中心突出。  【关键词】 语用训练;模仿;想象;动情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这种发散性的图形思维工具,用在习作教学指导中,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围绕中心主题大胆想象,将自己想到的内容罗列出来。有了思维导图为习作作指导,学生写作文更加得心应手,有目的性、科学性,条理清楚,中心突出。让
【摘 要】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呢?多年来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标准不一,历来也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节课能否定性为“好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关键词】 细节;质疑;互动生成  一、备课思路  《西地平线上》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的一篇。整个专题的内涵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教,而是心与心的沟通与尊重。  每一次的学习和反思,都让我对教育有新的感悟和想法,如同春雨过后的春笋萌生出娇嫩的芽儿,虽然娇嫩,但渴望成长。  阳光,一个明晃晃的词,让人觉得温暖无比。我认为,教师应该把每个孩子培养成心中有阳光的人,无论他走在哪里都能带给别人温暖和感动,因此要求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心中拥有阳光的教师,把这一份
【摘 要】 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时,我精心选点,力图通过探究文章的结构美点、矛盾点、情感点的丰富内涵,让学生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进行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让学生对感恩、责任、生命和智慧能有所收获。  【关键词】 叙事散文;德育渗透;探索  一、探究结构美点,激发感恩之情  《散步》一课写了祖孙三代一起外出散步的经过。为了让学生感知这个家庭的和谐氛围,我设计了让学生略
【摘 要】 中国文化历史上,古诗词大放异彩,是我国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语言文字学习及人文教育的有效资源。基于此,我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潜心感文本,涵泳悟真情,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 小学;古诗词;传统文化  在古诗词中,一些作品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品质;一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还有一些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分展现了出来,这些均属于传统文化。教师在对古诗文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将
【摘 要】 數学应用题是展示数学应用的一个窗口,它使抽象的数学找到了实际原型,趣味性更强,能够极大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应用题教学在致力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自己放回到实际情景中去。  【关 键 词】 数学应用题;实际生活;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是主体主动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描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心理
【摘 要】 阅读文言版的《鹬蚌相争》,不仅让学生接受文言熏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个故事背后的故事,真正明白《鹬蚌相争》的寓意和作用。  【关 键 词】 鹬蚌相争;听课;评析  近日听课,课题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的《鹬蚌相争》。我的听课记录上记下了两个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一)  学生甲:老师,蚌夹住鹬的嘴,它们怎么能说话呢?要是说话,它们不就分开了吗?  众学生:(一石击起千层浪,好多同学大声附和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我认为,导学提纲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导学提纲是以
【摘 要】 2016年3月5日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对于中学生来说,物理教学既是培养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更是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弘扬“工匠精神”作了简要论述。  【关 键 词】 物理教学;工匠精神;学生培养  2016年3月5日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