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地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本土化研究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dou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赣南客家地区为例,探讨了在中国英语教育本土化的重要性。在英语语言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大环境下,为了在国际交往中能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本土文化,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将英语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成为一种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媒介。(Crystal,1997:4-5)的研究显示“全世界有将近1/4的人口对英语的掌握达到流利或熟练的程度,这个数字还在稳步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已达12亿至15亿人之多。”其中既包括英语国家的本族语者,也包含非英语本族语者。而“非英语本族语者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英语本族语者,仅仅中国和印度的英语使用者就达到5.3亿,远远超过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人数总和”(Kachru,2005:14)。英语跨越国界,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广泛传播的同时,也与当地的语言及文化进行接触,导致各地逐渐形成带有地域特色的各种英语变体(Varieties of English)。
  2. 英语本土化和中国英语
  中国人接触和使用英语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如今,我国在校及各个层面的英语学习者估计有2亿多人,仅英语专业学生就有80多万。然而,绝大多数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英语都不是标准的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而是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从语言的发展规律来看,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本土文化、语言习惯和思维模式,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语言,英语在表达中国文化时,就不能不借用当地语言的一些现象,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表现出独有的特征,这就形成了中国英语。
  国内外学者在对待英语本土化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议。Greenbaum(1985)认为由于受母语的干扰以及各自文化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英语变体很难令人了解,属于不完善学习的产物。Quirk (1990)也认为,标准的存在是人类所特有的,标准的缺失会使人们感到疏远和混乱,因而坚持以标准英国英语为世界范围内英语学习的标准。另外一些学者则有不同的看法。文秋芳(2003)则认为对英语本土化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必然会严重限制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功能,其结果是,英语只能作为科技交流的工具,而不能实现文化层面上的沟通。这一点也和Crystal(1999)的观点相同,他主张“在一个和谐的语言世界里,语言的通用功能与体现地方特色的本土功能两者都需要,我们的理论模式和教育模式应该允许这两种功能的互相补充。”
  笔者则认为,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应与国际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使中国英语为其他国家的英语使用者所理解,我们需要遵守共同的语言规则;而另一方面,为了能更好地利用英语描述和表达中国人的宇宙观、价值观、文化传统、社会习俗、饮食习惯、民族风情风貌等,以促进东西方世界的沟通与合作,我们应该承认并正视本土化英语的地位和作用,对现今我国的英语教学进行调整,适量增加英语教学中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语言材料,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介绍之外,教师也应引入相关的中国文化内容,要立足于自己是中国人,引导学生从中国文化特有的视角去审视西方文化。
  3. 客家地区农村中小学英语发音的特点
  汉英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就语音系统而言,汉语与英语之间具有较大的区别。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不自觉地将母语中的语音规则套用到英语的语音系统中去。因此,中国学生的英语发音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汉语方言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尤甚。
  客家发言的形成是北方移民语言和华南土著居民语言长期交融的结果,因此在语音方面与现代普通话有着不同的特点。由于客家方言也有内部的差异可分为不同类型,笔者仅以赣南地区为例,对赣南一些农村地区的客家方言及中小学英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客家语言的影响,赣南地区农村学生的英语发音有着自身的特点。
  由于客家话没有撮口音,也没有圆唇音,例如客家话把“文武”读成/ven vu/,“话”读成/va/。这个发音习惯使得客家人学习英语时很难分清/v/、/w/这两个摩擦音,在读work,why,want等词时容易读成/v?藜:k/,/vai/,/v?蘅nt/。
  其次,客家方言的舌位变化不大,多为平位,所以没有翘舌音,例如客家方言中“热”是读成/nie/,“绕”读成/niao/。这使得客家学生读red,right,rice等英语单词时很费力,时常会误读为/led/,/lait/,/lais/。
  另外,客家方言的发音多在前口腔、舌尖及唇齿硬颚部位,很少在软颚和舌后部位发音,声位无后腔音。这造成客家人在学习英语时会把后鼻音/?耷/发成前鼻音/n/,说thing,morning,thank等词时读成/θin/,/m?蘅nin/,/θ?蘧nk/,完全没有后鼻音的韵味。
  再者,客家方言的单词发音都很短促,没有长音,单词之间也没有连续,断音干脆分明。因而在学习英语时,长元音,双元音在客家学生口中容易发成短元音。例如在读meet,dark,food等词时容易读成/mit/,/dak/,/fud/。
  4. 以客家文化为背景的英语本土化语料
  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大多数语料是以英美文化为背景,缺乏中国文化元素。学生在这样的误导下容易丧失立足于本土文化的不断自我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Robinson(2001)的研究表面,如果学习者熟悉语料的文化背景,其学习兴趣和动机将得以激发。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的英语教学的内容不应只局限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应被包含其中。
  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在客家地区有着很多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现象。例如,笔者从客家民系的发展历史、建筑、饮食、习俗等方面搜集了一些反映客家文化的中文词汇以及相应的英语表达:客家(the Hakkas)、客家土楼(Hakka earth building)、客家围屋(Hakkas round house)、白切鸡(sliced boiled chicken)、客家酒酿(Hakka rice wine)、酿豆腐(Hakka tofu)、打马灯(Hakka lantern dance)、龙灯(Hakka dragon lantern)、客家擂茶(Hakka ground tea)、粉蒸鱼(Steamed Fish)、采茶戏(Hakka tea-picking play)、客家山歌(Hakka folk songs )。   5. 客家地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本土化
  在客家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多数老师和学生以英美人英语发音为标准,认为语音语调就是衡量英语口语的唯一标准,忽略了语音是话语者身份的体现和自身文化背景的表征。就这一问题,Leather(1983)曾说:只有间谍的发音必须以假乱真,只有第二语言教师的发音需要和本族人接近(near-native),而大多数人只需要“让人不费劲便能听懂”(comfortably intelligible)即可。事实上,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跨文化意识的能够以中国人的身份用英语得体、有效地同世界各国朋友交流和合作的人才,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英美等主流英语语言被动的模仿者和追随者。因而笔者认为在语音教学上,客家地区的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对英语学习者的发音进行纠正,使得其发音能被其他国家的英语使用者所理解;但也应避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对英美语音的模仿,从而致使英语教学重新回到行为主义理论框架的束缚之中。
  另一方面,中国的英语教学必须将中国文化与英语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才能使得中国人在国际交往中拥有话语立场,才能维护其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特征。因此笔者认为在客家地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适当注入客家文化的因子,除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之外,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反映客家文化习俗的知识,学习一些具有以客家文化为背景的有本土特色的英语词汇,这样融入了母语文化背景的教学一来能使学习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亲切感,降低学习英语的焦虑感;二来在国际交往中也能更好地向世界传播我国的本土文化。
  6. 结语
  要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就必须根据时代的特点,顺应全球本土化的潮流,正确认识中国英语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促进英语教育的国家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为祖国培养出更多能自如运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Cyrstal, D. The future of English (N), English Today,1993 (3):12.
  [2] Cyrstal, D.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 Greenbaum, S. “Commentator 1”. In R. Quirk & H.G. Widdowson,1985.
  [4] Kachru. Braj B. Asian Englishes: Beyond the Canon (M). Hong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5] Leather, J. Second-langugae Pronunciation Learning nd Teaching (J). Language Teaching, 1983(16):198-219
  [6] Quirk, R. Language varieties and Standard language (J). English Today,1990 (21).
  [7] Robinson, P. Task. Complexit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2001 (4).
  [8] 戴伟栋,立足国情,科学规划,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外语界,2009(5).
  [9] 文秋芳,俞希. 英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 国外外语教育,2003 (3).
其他文献
摘 要:逆商主要是指一个人遇到逆境时的抗挫能力和反逆境能力。相对于男生多数幼师女生遇事会更易情绪化、更脆弱,入学后的环境的突然改变所引起的学生的心理变化正是班主任工作首先要面对的难题。此时,对于仍处于可塑期的她们来说,通过适当的方式加强逆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意义。笔者结合学校和个人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总结了几种班主任开展逆商教育的有效方式:故事激励法、困境模拟法、因材施“教”法、开设活动法、设立心理辅导
期刊
摘 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当前,教师专业化已形成一股世界范围的热潮,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核心和目标。而本文就以幼儿园课程中的音乐歌唱活动为主要论点,以提高专业素养和不断学习等方面来阐述教师在歌唱活动中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专业发展;歌唱活动;学习  谈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我的脑海中就会认为评判一个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就是看她会不会上课,能不能把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幼
期刊
“生态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潮,是指生态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虽然已经提出来,但短期内以GDP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方式,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态势,环境保护问题必然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相当严峻。再加上近年来许多拆迁户搬至城区,原本大片的农田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居民小区,城镇的孩子就更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对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也难以捕捉得到。因此,增强环保意识,开展生态教
期刊
摘 要: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只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教师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引导,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孩子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幼儿教育 饮食习惯 家园共育 养成方法  一、幼儿饮食习惯的表现及分析  1.幼儿饮食习惯的表
期刊
《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实践中发现,诗歌短小、精悍,深受幼儿喜欢,于是摸索出了诗歌教学的几种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  多媒体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具有可视又可动的特点,有时可以营造动态意境,有时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有时能渲染活动的
期刊
《识字2》是国标本小学一年级第二册的内容。在教学《识字2》时,开始就在老师预设的奥运赛场的情境中,走进韵文内容,孩子的思维在老师的预设中沸腾,与老师发生情感的碰撞。在一个简单的组词环节中,老师看见学生们发亮的小眼睛,聆听他们无法预约的回答……  (师出示带拼音的“足”字)  师:会读吗?  生:我会读“足”。  师:能组个词嘛 ?  生:足球。  师:真好!  师:还会组别的词吗?  生:手足。 
期刊
摘 要:新课导入指的是在上每一节课前,教师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将本节课要上的内容进行引入,让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来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想成功导入课程,科学的导入方法成为关键,本文主要从新旧知识的联系、生活化的联系、设置悬念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导入新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教学情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给学生做好导入。做好导
期刊
动机是一种需要,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意愿,它是一个人心里和行动一致的一大倾向,是理念实施的组织源头,它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励志作家吉姆?罗恩说“动机让你展开行动,习惯让你持续前进。你无法在一夕间改变命运,但你可以在一夕间改变方向。” 忠实地保持高尚的目的,就是一种高尚的事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热爱音乐,并为之追求探究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当高尚的动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如何上,这是当前语文教师既感到困惑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同时,语文界的专家们的观点分歧也比较大,让一线的老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现仅从操作的层面上,就个人的理解,谈一点思考,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作为教育工作者,第一线的教师,直接面对的是学生,我们首先必须清楚的是,我们所从事的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智慧,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
期刊
摘 要:微表情是一种人类在试图隐藏某种情感时无意识做出的、短暂的、持续时间仅为1/25秒至1/5秒的面部表情,更多地运用于公共服务领域及识谎领域。本文通过对两例小学生的微表情案例分析,发掘教育过程中的微表情,倡导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微表情;教学;案例分析  微表情一词进入公众的视野可能源于2009年fox公司推出的《lie to me》一剧,它讲述了一个识谎专家通过微表情识别犯罪嫌疑人谎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