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学科发展情况
在大部分中国医生的观念中,血液净化是隶属于泌尿医学的下级学科,在大型的三甲医院里,通常归于肾脏内科或泌尿外科管理。近几年,随着血液净化学科的发展,有少数医院以血液净化中心为独立科室存在,在院内和肾脏内科和泌尿外科有同等的学科地位。
血液净化名称的变迁与其学科发展紧密相连,过去曾被称为血液净化治疗“技术”,进行治疗的单位被称为“人工肾”、“透析室”,近几年,血液净化有从单纯的技术发展为理论体系完整、专业化特征明显、涉及病种多样的独立学科的趋势,治疗范围从单纯的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向多器官功能支持、危重症救治方面拓展,现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志红院士多次在全国范围的大型学术会议上介绍血液净化在危重症救治中的地位和前景。国内进展极为活跃的“重症医学科”每年的年会都会设立以血液净化为主题的专场讨论会,甚至将血液净化提高到与药物、手术同等重要的器官支持系统的高度。
即便是尿毒症肾脏替代治疗本身,理论体系也有的快速而显著的发展,感控、血管通路、远期合并症诊治等都是发展迅速的领域,因而各医院纷纷建立血液净化中心,相应的中心建立和管理的标准相继出台,出现了“全军血液净化治疗学”委员会,每年有独立于肾脏疾病,仅以血液净化为主题的全国范围的大型学术会议举行,如在北京召开的一年一度的中国血液净化论坛,已经完成了4届。过去透析室常以护士常驻、医生从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医生中抽调轮转的方式进行管理,近几年,血液净化专科医生的队伍已悄然壮大。
2. 卫生部监管情况
随着国家医改的不断深化,近5年来,县一级血液净化单位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规范化管理问题。为此,2010年1月25日,国家卫生部发出“卫生部关于印发《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的通知”[1],进而掀起了全国贯彻落实“SOP”及加强质量控制的培训热潮。
近年来,散在发生的血液透析感染事件,暴露出医院在依法执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卫生部要求,从2009年3月30日开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违反规定、问题严重的医疗机构要停止开展血液透析。 要求对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医疗机构进行登记并形成名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逐一检查。卫生部还将采取“飞行检查”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不定期检查。[2]
2010年3月10日,国家卫生部又发出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工作的通知”。[3]
3. 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反映出的问题[4]
(1)尿毒症患者救治覆盖情况
根据目前的国内外流行病学数据,预计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达1亿余人。参照国外和台湾地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发病率(美国2016/pmp、日本1892/pmp、台湾1920/pmp),我国ESRD患者近200万人。但是目前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和全国腹膜透析信息登记的患者数量合计20余万人,即使考虑到由于慢性肾脏病治疗水平的差距,导致许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尚未进展到尿毒症前就已死亡,我国的ESRD患者也应超过100万,由此可见,我国的尿毒症患者的治疗率不足20%。因此,提高尿毒症患者的救治率是我国目前血液净化治疗学领域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2)从业人员培训任务艰巨
从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的患者数量来看,2011年的血液透析患者较2010年增加近30%。随着“新农合”等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如果全部尿毒症患者都能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则血液净化从业人员的培训任务十分艰巨。
(3)亟需降低血液净化成本,材料国产化
根据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数据,我国目前血液透析设备90%为进口产品,血液透析耗材80%为进口产品,腹膜透析液90%为进口产品。我国血液净化产品国产化严重不足,导致血液净化费用居高不下,成为提高尿毒症患者救治率的瓶颈。因此,加快血液净化产品研发,实现产业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4)发展腹膜透析有重要意义
由于血液透析需要建立透析中心和大量的设备,加之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所限,目前血液透析全面覆盖尿毒症患者治疗不适合中国国情;推广腹膜透析是目前提高中国尿毒症患者救治率的关键途径。但根据全国腹膜透析病例信息登记数据,目前腹膜透析患者近3.2万余人,约占血液净化治疗總人数的15%。因此,推广腹膜透析还需要大量的工作。但将腹透推广到我国广大低收入、生活卫生条件差、营养状况差、文化水平低的患者中是否安全值得探讨。[5]
(5)ESRD患者并发症防治水平还有待提高
从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数量来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PTH的控制达标率仅23%左右,而血压、血清白蛋白、血钙和血磷的控制达标率均不足40%。加强相关研究,提高并发症防治水平还任重道远。
4. 中文文献发表情况
在维普中检索2010到2013年的中文发表文章,以标题含“血液净化”为检索式可检索出1637篇文章,以标题含“尿毒症”为检索式可检索出2117篇文章,在后者的检出结果中继续检索,以“血液透析”为关键词的文章有856篇(40.4%);“腹膜透析”为关键词的文章有92篇(4.3%),部分反映出腹透发展滞后的情况;“高血压”的文章有87篇(4.1%),“动静脉内瘘”的文章有62篇(2.9%), “感染”41篇(1.9%),“甲状旁腺素”的文章有20篇(0.9%), “肾性贫血”15篇(0.7%), “护理”358篇(16.9%)。以标题含“连续性血液净化”或“CRRT”为检索式可检出189篇文章。目前血液净化领域所关注的问题从中可见一斑。
5. 感染控制问题
经血传播疾病成为血液净化中心的噩梦,业内几乎谈及色变,如临大敌。为此悄然兴起了一股停止复用血液透析器的暗潮,希望藉此减少丙肝或其他感染病的几率,并以期在个别事件发生后能为自己免责。这一措施显然增加了治疗成本,很多血液净化中心在降低收费的大环境下艰难寻求成本与利益博弈的空间。然而目前颁布的SOP中并没有禁止透析器复用,而是附了详细的复用规程。王海燕教授在第三届血液净化论坛中对KDIGO2008年推出的《慢性肾脏疾病中丙型肝炎预防、诊断、评价和治疗指南》进行了详解,传达了无需使用专用机、无需分区、可以复用等概念,强调必须坚持严格的感染控制规程[8]。也有专家提出,推广腹透,与血液透析互为良性补充,可以减少透析病人的丙肝传染率[9]。
6. 值得关注的少数争议
在国内影响较大的丁香园网站上,一篇《争鸣》帖子引人关注 [11] ,贴中引入2012年的一篇论文[12],回顾了美国半个世纪以来,血液透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各种循证医学的成果在临床中的应用,遵循各种指南、SOP、规范操作,显著降低了死亡率、发病率、致残率,改善了终末期肾脏病病人预后,尿毒症从“绝症”正在过渡为与人可以长期共存的“慢性病”;但是,在最近的20年来,以病人“死亡率”“再住院率”为评判标准,血液透析的质量似乎正在裹足不前,近10年来美国血透病人的年死亡率较之前仅仅下降了1%。
作者认为,目前血液透析正徘徊在十字路口。作者提出以前许多深入人心的观点:如早进入透析、“内瘘优先”、强调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临床研究终点事件、(过于)积极的治疗骨病/贫血等并发症、饮食限制等均有其不完善或证据不充分的问题。如1、不少研究把ASCVD设为临床研究的终点事件,但是在临床中,感觉 ASCVD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远远小于心衰;2、透析后90天内作为死亡率较高的一个时期对于病人的预后有较大影响,应该给予额外的关注,这一现象尚未得到足够的强调;3、导管的应用及所带来的感染等问题,值得投入更多的关注;4,关于钙磷调节,的确在临床可以观察到限制不严格的病人预后未必很差。当然个体经验需要经过统计学的处理才能尽可能减轻偏倚。或许有一些新的目标应该被关注,比如:透析开始的前90~120天需严密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细胞外液的评估与控制;更长的透析时间;关注左心室的体积、质量和纤维化问题;适当应用促红素、活性维生素D、铁剂、磷结合剂等;避免感染;限盐但相对宽松的饮食限制。
有跟帖認为,DOPSS4的部分研究结果,虽然只是调查了北上广三个经济发达城市,但很多充分性指标已经超过欧美,北京尿毒症病人的死亡率远低于美国[13],只是在钙磷代谢方面差一些,是因为我们缺少非钙的磷结合剂所致。因此,日本的透析经验更值得我们去借鉴,没有更高的血流量,没有HDF,但日本透析患者的存活时间远长于欧美。
Reference
[1] http://www.gov.cn/gzdt/2010-02/02/content_1526491.htm
[2] http://paper.people.com.cn/jhsb/html/2009-03/31/content_223291.htm
[3] http://www.gov.cn/gzdt/2010-03/10/content_1552268.htm
[4]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2年血液净化论坛论文汇编,陈香美,中国血液净化的现状与对策
[5] http://health.whnews.cn/2012/yslt_0503/189877.html
[6]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3/30/content_11102472.htm
[7] http://news.qq.com/a/20100305/000397.htm
[8] http://rheum.dxy.cn/article/10465
[9] http://news.163.com/10/0102/04/5S0DFNAJ000120GR.html
[10] http://www.whnews.cn/weihai/2011-07/09/content_1689300.htm
[11] http://www.dxy.cn/bbs/thread/24653948#24653948
[12] Parter et al.Dialysis Crossroads-A Call to Action,clin J Am Soc Nephrol 7:1026-1032,June,2012
[13] Alec Otteman,Areef Ishani,Ients in Beijing a comparison with USRDS data,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2)0:1-3
在大部分中国医生的观念中,血液净化是隶属于泌尿医学的下级学科,在大型的三甲医院里,通常归于肾脏内科或泌尿外科管理。近几年,随着血液净化学科的发展,有少数医院以血液净化中心为独立科室存在,在院内和肾脏内科和泌尿外科有同等的学科地位。
血液净化名称的变迁与其学科发展紧密相连,过去曾被称为血液净化治疗“技术”,进行治疗的单位被称为“人工肾”、“透析室”,近几年,血液净化有从单纯的技术发展为理论体系完整、专业化特征明显、涉及病种多样的独立学科的趋势,治疗范围从单纯的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向多器官功能支持、危重症救治方面拓展,现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志红院士多次在全国范围的大型学术会议上介绍血液净化在危重症救治中的地位和前景。国内进展极为活跃的“重症医学科”每年的年会都会设立以血液净化为主题的专场讨论会,甚至将血液净化提高到与药物、手术同等重要的器官支持系统的高度。
即便是尿毒症肾脏替代治疗本身,理论体系也有的快速而显著的发展,感控、血管通路、远期合并症诊治等都是发展迅速的领域,因而各医院纷纷建立血液净化中心,相应的中心建立和管理的标准相继出台,出现了“全军血液净化治疗学”委员会,每年有独立于肾脏疾病,仅以血液净化为主题的全国范围的大型学术会议举行,如在北京召开的一年一度的中国血液净化论坛,已经完成了4届。过去透析室常以护士常驻、医生从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医生中抽调轮转的方式进行管理,近几年,血液净化专科医生的队伍已悄然壮大。
2. 卫生部监管情况
随着国家医改的不断深化,近5年来,县一级血液净化单位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规范化管理问题。为此,2010年1月25日,国家卫生部发出“卫生部关于印发《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的通知”[1],进而掀起了全国贯彻落实“SOP”及加强质量控制的培训热潮。
近年来,散在发生的血液透析感染事件,暴露出医院在依法执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卫生部要求,从2009年3月30日开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违反规定、问题严重的医疗机构要停止开展血液透析。 要求对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医疗机构进行登记并形成名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逐一检查。卫生部还将采取“飞行检查”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不定期检查。[2]
2010年3月10日,国家卫生部又发出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工作的通知”。[3]
3. 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反映出的问题[4]
(1)尿毒症患者救治覆盖情况
根据目前的国内外流行病学数据,预计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达1亿余人。参照国外和台湾地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发病率(美国2016/pmp、日本1892/pmp、台湾1920/pmp),我国ESRD患者近200万人。但是目前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和全国腹膜透析信息登记的患者数量合计20余万人,即使考虑到由于慢性肾脏病治疗水平的差距,导致许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尚未进展到尿毒症前就已死亡,我国的ESRD患者也应超过100万,由此可见,我国的尿毒症患者的治疗率不足20%。因此,提高尿毒症患者的救治率是我国目前血液净化治疗学领域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2)从业人员培训任务艰巨
从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的患者数量来看,2011年的血液透析患者较2010年增加近30%。随着“新农合”等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如果全部尿毒症患者都能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则血液净化从业人员的培训任务十分艰巨。
(3)亟需降低血液净化成本,材料国产化
根据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数据,我国目前血液透析设备90%为进口产品,血液透析耗材80%为进口产品,腹膜透析液90%为进口产品。我国血液净化产品国产化严重不足,导致血液净化费用居高不下,成为提高尿毒症患者救治率的瓶颈。因此,加快血液净化产品研发,实现产业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4)发展腹膜透析有重要意义
由于血液透析需要建立透析中心和大量的设备,加之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所限,目前血液透析全面覆盖尿毒症患者治疗不适合中国国情;推广腹膜透析是目前提高中国尿毒症患者救治率的关键途径。但根据全国腹膜透析病例信息登记数据,目前腹膜透析患者近3.2万余人,约占血液净化治疗總人数的15%。因此,推广腹膜透析还需要大量的工作。但将腹透推广到我国广大低收入、生活卫生条件差、营养状况差、文化水平低的患者中是否安全值得探讨。[5]
(5)ESRD患者并发症防治水平还有待提高
从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数量来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PTH的控制达标率仅23%左右,而血压、血清白蛋白、血钙和血磷的控制达标率均不足40%。加强相关研究,提高并发症防治水平还任重道远。
4. 中文文献发表情况
在维普中检索2010到2013年的中文发表文章,以标题含“血液净化”为检索式可检索出1637篇文章,以标题含“尿毒症”为检索式可检索出2117篇文章,在后者的检出结果中继续检索,以“血液透析”为关键词的文章有856篇(40.4%);“腹膜透析”为关键词的文章有92篇(4.3%),部分反映出腹透发展滞后的情况;“高血压”的文章有87篇(4.1%),“动静脉内瘘”的文章有62篇(2.9%), “感染”41篇(1.9%),“甲状旁腺素”的文章有20篇(0.9%), “肾性贫血”15篇(0.7%), “护理”358篇(16.9%)。以标题含“连续性血液净化”或“CRRT”为检索式可检出189篇文章。目前血液净化领域所关注的问题从中可见一斑。
5. 感染控制问题
经血传播疾病成为血液净化中心的噩梦,业内几乎谈及色变,如临大敌。为此悄然兴起了一股停止复用血液透析器的暗潮,希望藉此减少丙肝或其他感染病的几率,并以期在个别事件发生后能为自己免责。这一措施显然增加了治疗成本,很多血液净化中心在降低收费的大环境下艰难寻求成本与利益博弈的空间。然而目前颁布的SOP中并没有禁止透析器复用,而是附了详细的复用规程。王海燕教授在第三届血液净化论坛中对KDIGO2008年推出的《慢性肾脏疾病中丙型肝炎预防、诊断、评价和治疗指南》进行了详解,传达了无需使用专用机、无需分区、可以复用等概念,强调必须坚持严格的感染控制规程[8]。也有专家提出,推广腹透,与血液透析互为良性补充,可以减少透析病人的丙肝传染率[9]。
6. 值得关注的少数争议
在国内影响较大的丁香园网站上,一篇《争鸣》帖子引人关注 [11] ,贴中引入2012年的一篇论文[12],回顾了美国半个世纪以来,血液透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各种循证医学的成果在临床中的应用,遵循各种指南、SOP、规范操作,显著降低了死亡率、发病率、致残率,改善了终末期肾脏病病人预后,尿毒症从“绝症”正在过渡为与人可以长期共存的“慢性病”;但是,在最近的20年来,以病人“死亡率”“再住院率”为评判标准,血液透析的质量似乎正在裹足不前,近10年来美国血透病人的年死亡率较之前仅仅下降了1%。
作者认为,目前血液透析正徘徊在十字路口。作者提出以前许多深入人心的观点:如早进入透析、“内瘘优先”、强调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临床研究终点事件、(过于)积极的治疗骨病/贫血等并发症、饮食限制等均有其不完善或证据不充分的问题。如1、不少研究把ASCVD设为临床研究的终点事件,但是在临床中,感觉 ASCVD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远远小于心衰;2、透析后90天内作为死亡率较高的一个时期对于病人的预后有较大影响,应该给予额外的关注,这一现象尚未得到足够的强调;3、导管的应用及所带来的感染等问题,值得投入更多的关注;4,关于钙磷调节,的确在临床可以观察到限制不严格的病人预后未必很差。当然个体经验需要经过统计学的处理才能尽可能减轻偏倚。或许有一些新的目标应该被关注,比如:透析开始的前90~120天需严密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细胞外液的评估与控制;更长的透析时间;关注左心室的体积、质量和纤维化问题;适当应用促红素、活性维生素D、铁剂、磷结合剂等;避免感染;限盐但相对宽松的饮食限制。
有跟帖認为,DOPSS4的部分研究结果,虽然只是调查了北上广三个经济发达城市,但很多充分性指标已经超过欧美,北京尿毒症病人的死亡率远低于美国[13],只是在钙磷代谢方面差一些,是因为我们缺少非钙的磷结合剂所致。因此,日本的透析经验更值得我们去借鉴,没有更高的血流量,没有HDF,但日本透析患者的存活时间远长于欧美。
Reference
[1] http://www.gov.cn/gzdt/2010-02/02/content_1526491.htm
[2] http://paper.people.com.cn/jhsb/html/2009-03/31/content_223291.htm
[3] http://www.gov.cn/gzdt/2010-03/10/content_1552268.htm
[4]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2年血液净化论坛论文汇编,陈香美,中国血液净化的现状与对策
[5] http://health.whnews.cn/2012/yslt_0503/189877.html
[6]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3/30/content_11102472.htm
[7] http://news.qq.com/a/20100305/000397.htm
[8] http://rheum.dxy.cn/article/10465
[9] http://news.163.com/10/0102/04/5S0DFNAJ000120GR.html
[10] http://www.whnews.cn/weihai/2011-07/09/content_1689300.htm
[11] http://www.dxy.cn/bbs/thread/24653948#24653948
[12] Parter et al.Dialysis Crossroads-A Call to Action,clin J Am Soc Nephrol 7:1026-1032,June,2012
[13] Alec Otteman,Areef Ishani,Ients in Beijing a comparison with USRDS data,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