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丰富内涵,分析了目前形势下医务人员职业精神面临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严峻考验,提出了通过学习讨论、技能培训、典型引导等五种途径培育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
【关键词】浅谈 职业精神 培育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对传统的思想产生冲击,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生活追求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培育,维护医务人员队伍的良好形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1. 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内涵
医务人员职业精神是医务人员在职业实践中反映出对医学事业的价值观,是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全人类所肯定和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职业准则、职业风尚的总和[1]。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号召全国的医务工作者和执业医师,共同遵循“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其精神实质是病人健康至上,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展现的是医师从业的品德修行、行为规范和技术水平。强调医师除了应具备有良好的临床技能和知识外,还应具备有良好医患沟通能力、人际交往的技巧、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富有利他精神、人文精神和责任事业心。在各种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医疗实践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医师职业精神也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医疗卫生改革的变化发展[2]。
2. 医务人员职业精神面临的考验
2.1社会因素
2.1.1“公益”与“利益”的冲突:医改工作明确了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性”的发展方向,强调减轻患者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各级政府补偿机制不合理、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立医院的生存、运营与发展。
2.1.2市场经济的影响:医疗市场化的出现,使医务人员面临更多的诱惑。追逐经济效益,对医学职业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医务人员的利益观有所改变,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有所滋长。
2.1.3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医疗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服务要求不断提高,社会期望值与日俱增。随着患者文化程度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自身权利意识也明显增强,医院及医生成为媒体和百姓关注的焦点。
2.2个人因素
2.2.1工作压力大。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务人员日常工作量大、繁琐,需要面对不同的患者、家属,生活、工作时间缺乏规律。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使医务人员感觉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缺乏被认同感和幸福感,从而动摇从业信念。
2.2.2自我实现的需求。医务人员在业务深造、教育科研、职称晋升、自身发展上有着需求,如果忽视个人发展,势必会压抑其工作乐趣,挫伤工作积极性。
3. 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我院通过以下多种途径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培育,促进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
3.1 开展学习讨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活动帮助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不断提高职业素养。主要做法有:邀请北京、上海、南京、苏州、南通等专家来院培训、讲学,如《扮好角色、演绎人生》、《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医疗服务理念变革暨服务管理现代化》、《护士礼仪》、《医德医风规范解读》等;观看培训视频,如《用十全之心赢得病患的放心》、《感恩的人更容易成功》、《好员工要有好心态》、《医患沟通》等;组织30余名骨干医务人员赴新加坡参观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开展专题讨论:如“如何当一名好医生”、“学习《责任比黄金更重要》,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医生”、“如何践行新时期医德医风规范”等。通过学习讨论,强化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帮助医务人员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育以病人为中心、病人利益至上的职业精神。
3.2强化技能培訓。加大对医护人员的“三基”培训和考核力度;鼓励医务人员脱产读研、读博、带课题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短期培训、进修深造,回院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定期聘请专家来院带教、坐诊,进行传帮带。选派优秀业务骨干带着项目到北京、上海等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活动。与上海、南京、南通等地大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学术讲座,除了科主任、诊疗组长及高级职称医师外,还要求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主讲,并以此作为晋升职称的考核内容之一。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强化培训,促进医务人员业务技能的全面提升,增强为病人服务的能力。
3.3 宣传先进典型。运用院报、网站、橱窗专题介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为人民健康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典型--本院的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徐洪同志学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文明新风、展建设风采”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推动高尚道德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
3.4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制度,为每一位医务人员建立医德诚信档案,签订医德医风承诺书,记录接受教育、获得表彰、不良行为等情况,作为职称晋升、职务聘用、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完善绩效分配机制,将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以岗位、技术、服务、效益为衡量指标,按岗按绩取酬,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提高医疗骨干、特别是在本地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收入,另外医院还增设了新技术新项目奖、医疗安全奖、骨干医生奖、星级护士奖,奖励在医德医风、技术创新、风险防范等方面业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强化监督机制,在门诊、急诊、住院大厅分别设置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进行门诊住院病人问卷调查、出院病人电话随访,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行风监督员,主动征求服务对象意见建议,接受社会监督。通过以上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激发其内生动力,同时自觉规范职业行为。
3.5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医院文化是医院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无时无刻不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本院以庆祝建院六十周年、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创建“人民满意窗口”等活动为载体,总结提炼医院精神,弘扬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形成了具有本院特色的医院文化,通过优秀医院文化的凝聚、激励、约束、导向、融合、辐射功能,促进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积淀。
【参考文献】
1孙福川,伦理精神:医学职业精神解读及其再建设的核心话语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14.
2.金福年,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的基本特征-从《医师宣言》谈起[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6):161-163.
作者简介:瞿小燕 , 女 ,1965年1月出生,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监察室主任,政工师
【关键词】浅谈 职业精神 培育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对传统的思想产生冲击,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生活追求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培育,维护医务人员队伍的良好形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1. 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内涵
医务人员职业精神是医务人员在职业实践中反映出对医学事业的价值观,是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全人类所肯定和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职业准则、职业风尚的总和[1]。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号召全国的医务工作者和执业医师,共同遵循“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其精神实质是病人健康至上,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展现的是医师从业的品德修行、行为规范和技术水平。强调医师除了应具备有良好的临床技能和知识外,还应具备有良好医患沟通能力、人际交往的技巧、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富有利他精神、人文精神和责任事业心。在各种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医疗实践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医师职业精神也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医疗卫生改革的变化发展[2]。
2. 医务人员职业精神面临的考验
2.1社会因素
2.1.1“公益”与“利益”的冲突:医改工作明确了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性”的发展方向,强调减轻患者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各级政府补偿机制不合理、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立医院的生存、运营与发展。
2.1.2市场经济的影响:医疗市场化的出现,使医务人员面临更多的诱惑。追逐经济效益,对医学职业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医务人员的利益观有所改变,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有所滋长。
2.1.3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医疗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服务要求不断提高,社会期望值与日俱增。随着患者文化程度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自身权利意识也明显增强,医院及医生成为媒体和百姓关注的焦点。
2.2个人因素
2.2.1工作压力大。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务人员日常工作量大、繁琐,需要面对不同的患者、家属,生活、工作时间缺乏规律。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使医务人员感觉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缺乏被认同感和幸福感,从而动摇从业信念。
2.2.2自我实现的需求。医务人员在业务深造、教育科研、职称晋升、自身发展上有着需求,如果忽视个人发展,势必会压抑其工作乐趣,挫伤工作积极性。
3. 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我院通过以下多种途径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培育,促进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
3.1 开展学习讨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活动帮助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不断提高职业素养。主要做法有:邀请北京、上海、南京、苏州、南通等专家来院培训、讲学,如《扮好角色、演绎人生》、《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医疗服务理念变革暨服务管理现代化》、《护士礼仪》、《医德医风规范解读》等;观看培训视频,如《用十全之心赢得病患的放心》、《感恩的人更容易成功》、《好员工要有好心态》、《医患沟通》等;组织30余名骨干医务人员赴新加坡参观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开展专题讨论:如“如何当一名好医生”、“学习《责任比黄金更重要》,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医生”、“如何践行新时期医德医风规范”等。通过学习讨论,强化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帮助医务人员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育以病人为中心、病人利益至上的职业精神。
3.2强化技能培訓。加大对医护人员的“三基”培训和考核力度;鼓励医务人员脱产读研、读博、带课题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短期培训、进修深造,回院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定期聘请专家来院带教、坐诊,进行传帮带。选派优秀业务骨干带着项目到北京、上海等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活动。与上海、南京、南通等地大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学术讲座,除了科主任、诊疗组长及高级职称医师外,还要求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主讲,并以此作为晋升职称的考核内容之一。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强化培训,促进医务人员业务技能的全面提升,增强为病人服务的能力。
3.3 宣传先进典型。运用院报、网站、橱窗专题介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为人民健康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典型--本院的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徐洪同志学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文明新风、展建设风采”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推动高尚道德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
3.4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制度,为每一位医务人员建立医德诚信档案,签订医德医风承诺书,记录接受教育、获得表彰、不良行为等情况,作为职称晋升、职务聘用、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完善绩效分配机制,将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以岗位、技术、服务、效益为衡量指标,按岗按绩取酬,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提高医疗骨干、特别是在本地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收入,另外医院还增设了新技术新项目奖、医疗安全奖、骨干医生奖、星级护士奖,奖励在医德医风、技术创新、风险防范等方面业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强化监督机制,在门诊、急诊、住院大厅分别设置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进行门诊住院病人问卷调查、出院病人电话随访,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行风监督员,主动征求服务对象意见建议,接受社会监督。通过以上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激发其内生动力,同时自觉规范职业行为。
3.5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医院文化是医院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无时无刻不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本院以庆祝建院六十周年、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创建“人民满意窗口”等活动为载体,总结提炼医院精神,弘扬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形成了具有本院特色的医院文化,通过优秀医院文化的凝聚、激励、约束、导向、融合、辐射功能,促进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积淀。
【参考文献】
1孙福川,伦理精神:医学职业精神解读及其再建设的核心话语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14.
2.金福年,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的基本特征-从《医师宣言》谈起[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6):161-163.
作者简介:瞿小燕 , 女 ,1965年1月出生,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监察室主任,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