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为何非“英”莫属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英]罗伯特·艾伦著,毛立坤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工业革命堪称人类历史上成就最伟大、变革色彩最浓重,也是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工业革命到底指什么?工业革命最本质的一些特征都表现在技术创新层面,就是“在1760年左右,一波又一波发明和使用各类新式机械装置的浪潮开始席卷英国各地”。在这一时期登场的诸多发明成果当中,有不少享誉后世,如蒸汽机、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焦炉冶铁技术。
  正是因为有这些适用于不同领域、具有不同功用的新发明先后登场,工业革命才渐渐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的“苗圃”。
  2012年7月,在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表演中,一个个拔地而起的烟囱和产业工人操作生产机械的场景,把人们带回了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梦幻空间。时至今日,影响深远的近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仍有不少蹊跷之处有待破解。为何这场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各领域的巨大变革没有发生在欧洲或亚洲的其他地方,偏偏在18世纪的英国横空出世?
  工业革命时,包括蒸汽机、大型棉纺织机、用煤,以及用煤代替木材作为燃料的焦炉冶铁技术———均无一例外地最先在英国登场,这些新发明、新技术、新工艺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急速涌现,工业生产的稳步扩张和更深层面的技术进步相互推动。唯有在英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里,这些新机械、新技术的发明与运用才会有利可图,而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则毫无用武之地。
  罗伯特·艾伦先生的这本新著以令人信服的史料,详尽揭示了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的奥秘所在。这场革命是英国在成功应对十七八世纪粉墨登场的一系列全球化经济挑战之后,自然产生的结果。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快速扩张,逐渐形成一种极为奇特的工资水平和与之对应的特定产品的价格水平: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直接促成了工业革命闪亮登场。作为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几项发明———蒸汽机、机械纺织设备、焦炭冶铁技术,无不具有上述特点。
  如此一来,整个英国社会上上下下对新技术的需求都显得如火如荼,因为英国恰好是一个煤炭价格相对低廉而人力成本颇为昂贵的国家,而英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情形刚好相反———人力成本便宜而煤炭价格不菲,结果上述新发明在那里自然得不到推广。换言之,工业革命之所以会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那是因为当时的英国恰好为这项革命提供了一种有利可图的社会经济环境。
  怎样才能更完美地解释工业革命的来龙去脉素来是长久以来的一个热点问题。工业革命前,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在欧洲大陆进行,而蒸汽机却首先诞生在英国,原因何在?因为把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可加以实际应用的技术手段常常是一个耗资巨大的过程,唯有在英国这样煤炭工业规模庞大的国家才会对先进的煤矿排水技术产生迫切需求,而且也唯有英国能做到无限量免费供应充当机器燃料的煤炭。如果英国的情况和欧洲大陆国家雷同,牛顿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对英国经济的发展作出多大贡献,就像伽利略纵然足智多谋,却无法造福于意大利的经济发展一样。
  爱迪生曾说,“所谓发明,就是一分灵感加上九十九分汗流浃背的劳碌”。可见一项发明从酝酿到问世往往包含有两“跃进过程”:一个是想象力的跃进,即产生“灵感”或找到了科学创新的线索;另一个是展开相关研发活动,将构想转变为现实,即“汗流浃背的劳碌”,这一步才是实质性的跃进。罗伯特花了很多笔墨来剖析工业革命中各类研发活动的曲折流程,在他看来,“灵感”和“汗流浃背的劳碌”都有着不可取代的功效,但他更侧重阐释“汗流浃背的劳碌”过程。
  人在工业革命期间取得了一些享誉后世的发明成果,这些新发明起初都源于一些异想天开的怪念头,但在问世初期,清一色均与英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匹配,一旦离于且离开英国,就会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症状。英国特有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结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革命正是在两者的合力驱动下应运而生。同时,法律制度同步跟进,文化进步相伴而生,这些都为工业革命中的诸发明成果“你方唱罢我登场”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
  18世纪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由于不具有英国这种独特的环境条件,因而也就难以使新发明、新工艺问世,发生“工业革命”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就是工业革命“非‘英’莫属”或“舍‘英’其谁”的根本原因之一。
  多年来,罗伯特·艾伦先生一直是经济史领域涉猎最广泛、思想最具创新性的学者之一。以往学者在分析工业革命的起因时,不外乎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张、农业革命的发生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这几个方面入手。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固然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但是却太笼统、太模糊。罗伯特·艾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从微观的历史事实中探究工业革命发生的具体成因。
  在这部充满原创性且文笔优美的研究性专著当中,罗伯特·艾伦为工业革命确定了一套全新的评价标准。工业革命不是上帝送个英国的礼物,而是“英国在成功应对17~18世纪粉墨登场的一系列全球化经济挑战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结果”。
其他文献
我读初中的时候,是上世纪的60年代初。当时,一则世运坎!,终日里饥肠辘辘,正是梦幻滋生的好土壤;二则管理者也人饿志短,50年代的各种约束随之松弛,于是旧武侠就在一些同学中偷偷流传。那些书多是在校门口地摊上淘得,一般一两角钱一册,纸页黑黄,少头没尾,有几种到现在我还是查不出它们的名字。记得名字的则有《永庆升平》《三侠剑》《小五义》《七侠五义》《兵书峡》等。尽管小男孩的阅读心理大半在看热闹,但当时也朦
期刊
黑格尔的变奏:论《精神现象学》  [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FredricJameson,犜犺犲犎犲犵犲犾犞犪狉犻犪狋犻狅狀狊:犗狀狋犺犲犘犺犲狀狅犿犲狀狅犾狅犵狔狅犳犛狆犻狉犻狋,LondonandNew York:Verso,2010  《黑格尔变奏》(2010)是杰姆逊“辩证法三部曲”(另两部指《辩证法之价》(2009)和《表征资本:〈资本论第一卷〉评述》(2
期刊
2009年春,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发起了定期的纪录片放映活动,取名“文津·清影·放映”,至今已经放映200多部独立纪录片。丛书《清影纪录中国》精选了历次放映后对相关创作者的访谈,分为3卷,近60万字,自称中国“目前最大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这套丛书直接让创作者走上前台与观众对话,让读者阅读到他们各自具体而丰富的心路历程,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对于中国独立纪录片的推动无疑是一次可贵的努力。然而,可惜
期刊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说英语的人就已经觉得这种语言正在衰落。在他们周围,人们在讨论“参数”(parameters)和“格调”(lifestyles)的时候,都会用“不喜欢”(disinterested)来指称“不感兴趣”(uninterested),用“过分”(fulsome)来指称“完全”(full)。对于那些饱受痛苦的听者来说,这似乎就像他们不再是这个语言团体的一部分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些抱
期刊
袁见的《天请问》(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年11月版)应该属于那一路由鲁迅《故事新编》发端,又经施蛰存、冯至等发扬光大的历史小说;但是,其创作兴味比起前辈来,确乎要执著于历史更多:既是那些具体乃至琐碎的历史细节,又是某种宏大的历史叙事。比如《从大悲寺到普林斯顿大学》这篇,所下的史料工夫就实在惊人,有关胡适的研究假如犹未充分掌握这一堆史料,那么,看起来都不必花力气去“小说”这个故事了:单凭史实上的发
期刊
访谈日期:2011年5月14日  受访人: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采访人:玛莉亚艾丽莎·切瓦斯科(巴西圣保罗大学文化研究和英语文学教授,杰姆逊著作葡萄牙语译者)  切瓦斯科:如果要明确一下您的工作主线的话,那一定是辩证法这个词。您的工作继续了20世纪辩证法的第一次伟大复兴———法兰克福学派的工程,接受了在深度碎片化的时代进行思考的挑战。但也许首先应该谈谈您的自我形成和您的工作受到的主要学术影响。  
期刊
在过去的10年中,当代西方女性与她们的性行为习惯正在发生一种戏剧性的变异,从近期美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诸如《少女妈妈》《十六岁的孕期》《真实世界》《爱的射击》《单身汉》《剩女》《诱惑之岛》《百万富翁乔伊》等类电视节目便可见一斑。仅维基百科就列举了65档真人秀约会类节目,此外,其他类别的真人秀节目更是多不胜举。据最近的相关研究表明,真人秀电视节目可能比任何其他的电视节目能更为显著地影响青年女性对性的
期刊
F.Jameson,犚犲狆狉犲狊犲狀狋犻狀犵犆犪狆犻狋犪犾:犃犚犲犪犱犻狀犵狅犳犞狅犾狌犿犲犗狀犲.Verso,2011.  美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大卫·哈维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过,凡是认真阅读马克思《资本论》的人,最后总会以写作有关《资本论》的研究著作而告终。哈维自己就是这样的学者。哈维的本行是地理学,可是他对资本和资本主义的研究兴趣很浓,1982年就出版过《资本的限度》一书,1985年出版《资本的城市
期刊
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巫鸿著,三联书店,2010  在1980年就读于哈佛大学之前,巫鸿已经在中国接受了17年的学术训练,即便如此,那些针对其“文献功底”的指责并不全然公平。这位幸运的海外美术史家的每一本新书都以最快的速度译介成为中文,在国内学界获得无数赞誉的同时也遭遇了那些挑剔的读者———由于一些微妙的原因,其中最挑剔的读者不是考古出身,便是文献学出身。像一切先行者那样,巫鸿同样无
期刊
FredricJameson:犜犺犲犕狅犱犲狉狀犻狊狋犘犪狆犲狉狊,Verso,2007.  论现代主义文学  [美]杰姆逊,苏仲乐、陈广兴、王逢振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2007年出版的著作犜犺犲犕狅犱犲狉狀犻狊狋犘犪狆犲狉狊,在2010年译为中文出版时,其书名没有通过直译加以保留,而是被换作了“论现代主义文学”,虽然该书所讨论的范围不止于文学,还包括绘画。这一改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