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四种能力是并列平行的,无轻重之分,缺一不可,因此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何况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这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口语交际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但是,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还存在重读写轻听说、重讲授轻训练的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也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所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十分艰巨而必要的任务。如果说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那么口语交际的能力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加强口语训练呢?
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提高自身认识。
作为语文教师,要站在为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的高度的责任感之上,不能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可做可不做,一味片面追求考分,成为高分的奴隶,为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评比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考高分的工具。其结果,使天真烂漫的少年变得千人一面、万人同语,这样的语文教学,不是对学生的培养,而是对学生的摧残,最终使学生丧失了个性,成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新的时代,呼唤着高能力、高素质、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新型人才,因此,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天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一个人不能迅速准确地抓住别人谈话中的关键信息,不能及时确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社交场合中想说不一定敢说,敢说不一定能说,这样的人谈何发展、创新。由此看来,培养学生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时代对国门素质的要求。当然,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主要体现在分数上,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作为一个雕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生存的能力;必须摒弃哪些陈旧的教育思想,从全局出发,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
其次,优化训练方法,使口语交际落实到实处。
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能采用严格、比较恰当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紧扣教材进行听说训练,科学有序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毕竟是一门艺术,涉及到语言、语调、节奏、语气及词语的搭配、句式的选择和组织等多种技巧,并且不同的语境,口语表达也会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材将各种说话技巧的训练根据课文的特点分别编选在练习中。如:初中语文第一册听说训练“说话态度要大方,口齿要清楚”中提出了如何发音的问题;第二册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采访不同的人物;作为典型的第四册口语交际“说话要注意语调语态”中依次就语调的正确处理提出了重音、声调、速度、停顿等口语表达的技巧。这些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穿插编排在课后练习里的,以使学生通过训练逐步掌握。因此,教师只有深钻教材,熟悉编排的规律,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实践证明,只要教师重视了,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学生身上,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第二,坚持朗读训练,强化口语交际的基本功训练。
朗读是口语训练的最好形式之一,朗读课文能使口语受到严格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正确而有表情的说话能力,增强语感,并在反复的诵读中增加词汇量,掌握多种多样的句式,最终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沟通起来。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古人也十分重视朗读的重要性。但是多年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多教师已不重视文章的朗读了;个别学生读起文章来口齿不清、语句不畅的现象也很严重。新教改强调素质教育,强调综合能力,因此必须重视朗读的作用,不论课时多少,必须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有计划地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
训练朗读时,首先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和思想感情,这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根据文体的特点和内容确定感情的基调:或热情奔放,或稳重平和;或满怀深情,或惆怅哀怨;或幽默诙谐,或恬淡缠绵。另外,在朗读时还要注意字音、速度、重音、停顿、节拍、语调等,要指导学生利用汉语的表达优势融入自己的感情,使自己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训练中尤其注意不能千人一调,要容许学生有创造性地朗读,鼓励学生拓宽文章的内容。教师要多给以技术上的指导,避免笼统空洞,要多鼓励、多肯定,要使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朗读的方式可根据不同文章分为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和自由朗读几种。
第三,要勇于开拓新形式,进行课后实践,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口语训练的有效方法除了朗读之外,还有许多,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尝试新形式,善于创造适合于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语文教材的特点,决定了它适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口语能力,如复述课文内容、课堂讨论、口头作文、演讲比赛、辩论对抗等等。在各种训练中,关键是要科学有序地引导、扎扎实实地落实,不要追求表面的热闹,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给予必要的点拨和恰当的评价。既要评价表达的内容,也要注意评价语言表达形式,以促进学生不仅思考表达的内容,也注意语言的表达形式,逐步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语文教材的特点,决定了它适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口语能力。如:
(1)开辩论会。开辩论会是训练学生口才和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能使学生头脑灵敏、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可以一学期组织一次,话题一定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现在的学生都喜欢音乐,热衷追星,可设计这样的话题——“摇滚音乐好,还是通俗音乐好”,把全班学生分成两派,可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性格情趣、感情表达等多方面寻找论据,不一定分出胜负,重在参与。
(2)演讲比赛。要规定内容、限定时间,在演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有时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态势语,包括身姿、手势、表情等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3)朗诵会、读书会。朗诵会可以是诗歌散文朗诵,也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小说、戏剧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读书会可请学生推荐让自己感受最深的文章或书籍,还可以用一百多字的短文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4)成立记者站。范围不宜扩大,可先在班级进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掌握采访技巧,训练口语能力,条件成熟也可推广到年级甚至全校。
语文教材的生动性、形象性,为训练学生说话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材料,因此进行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积累语文知识,大大地促进口语能力的培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举多得。
但是,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还存在重读写轻听说、重讲授轻训练的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也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所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十分艰巨而必要的任务。如果说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那么口语交际的能力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加强口语训练呢?
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提高自身认识。
作为语文教师,要站在为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的高度的责任感之上,不能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可做可不做,一味片面追求考分,成为高分的奴隶,为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评比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考高分的工具。其结果,使天真烂漫的少年变得千人一面、万人同语,这样的语文教学,不是对学生的培养,而是对学生的摧残,最终使学生丧失了个性,成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新的时代,呼唤着高能力、高素质、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新型人才,因此,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天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一个人不能迅速准确地抓住别人谈话中的关键信息,不能及时确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社交场合中想说不一定敢说,敢说不一定能说,这样的人谈何发展、创新。由此看来,培养学生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时代对国门素质的要求。当然,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主要体现在分数上,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作为一个雕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生存的能力;必须摒弃哪些陈旧的教育思想,从全局出发,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
其次,优化训练方法,使口语交际落实到实处。
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能采用严格、比较恰当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紧扣教材进行听说训练,科学有序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毕竟是一门艺术,涉及到语言、语调、节奏、语气及词语的搭配、句式的选择和组织等多种技巧,并且不同的语境,口语表达也会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材将各种说话技巧的训练根据课文的特点分别编选在练习中。如:初中语文第一册听说训练“说话态度要大方,口齿要清楚”中提出了如何发音的问题;第二册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采访不同的人物;作为典型的第四册口语交际“说话要注意语调语态”中依次就语调的正确处理提出了重音、声调、速度、停顿等口语表达的技巧。这些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穿插编排在课后练习里的,以使学生通过训练逐步掌握。因此,教师只有深钻教材,熟悉编排的规律,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实践证明,只要教师重视了,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学生身上,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第二,坚持朗读训练,强化口语交际的基本功训练。
朗读是口语训练的最好形式之一,朗读课文能使口语受到严格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正确而有表情的说话能力,增强语感,并在反复的诵读中增加词汇量,掌握多种多样的句式,最终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沟通起来。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古人也十分重视朗读的重要性。但是多年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多教师已不重视文章的朗读了;个别学生读起文章来口齿不清、语句不畅的现象也很严重。新教改强调素质教育,强调综合能力,因此必须重视朗读的作用,不论课时多少,必须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有计划地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
训练朗读时,首先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和思想感情,这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根据文体的特点和内容确定感情的基调:或热情奔放,或稳重平和;或满怀深情,或惆怅哀怨;或幽默诙谐,或恬淡缠绵。另外,在朗读时还要注意字音、速度、重音、停顿、节拍、语调等,要指导学生利用汉语的表达优势融入自己的感情,使自己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训练中尤其注意不能千人一调,要容许学生有创造性地朗读,鼓励学生拓宽文章的内容。教师要多给以技术上的指导,避免笼统空洞,要多鼓励、多肯定,要使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朗读的方式可根据不同文章分为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和自由朗读几种。
第三,要勇于开拓新形式,进行课后实践,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口语训练的有效方法除了朗读之外,还有许多,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尝试新形式,善于创造适合于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语文教材的特点,决定了它适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口语能力,如复述课文内容、课堂讨论、口头作文、演讲比赛、辩论对抗等等。在各种训练中,关键是要科学有序地引导、扎扎实实地落实,不要追求表面的热闹,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给予必要的点拨和恰当的评价。既要评价表达的内容,也要注意评价语言表达形式,以促进学生不仅思考表达的内容,也注意语言的表达形式,逐步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语文教材的特点,决定了它适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口语能力。如:
(1)开辩论会。开辩论会是训练学生口才和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能使学生头脑灵敏、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可以一学期组织一次,话题一定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现在的学生都喜欢音乐,热衷追星,可设计这样的话题——“摇滚音乐好,还是通俗音乐好”,把全班学生分成两派,可引导学生从文化背景、性格情趣、感情表达等多方面寻找论据,不一定分出胜负,重在参与。
(2)演讲比赛。要规定内容、限定时间,在演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有时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态势语,包括身姿、手势、表情等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3)朗诵会、读书会。朗诵会可以是诗歌散文朗诵,也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小说、戏剧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读书会可请学生推荐让自己感受最深的文章或书籍,还可以用一百多字的短文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4)成立记者站。范围不宜扩大,可先在班级进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掌握采访技巧,训练口语能力,条件成熟也可推广到年级甚至全校。
语文教材的生动性、形象性,为训练学生说话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材料,因此进行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积累语文知识,大大地促进口语能力的培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