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务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sgh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课堂情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学生的智慧进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人,情境能促进学生感悟。当前的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为了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轻松愉快地生成新知。如果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这时,教学的最佳时候就呈现出来。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如何创设情境呢?
  
  一、从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新课程强调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因此应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引入“勾股定理”时,我向学生展示照片及图片,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朋友家的地板中蕴藏三角形的某种关系和赵爽弦图。将同学引入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中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自然而然的导人新课。又向学生展示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它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到的,被称为“赵爽弦图”。创设情境,增强了课堂气氛。通过照片及图片,再加上多媒体的配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媒体的应用使学生身临其境,感觉数学和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在引入“乘方”的概念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拉面的过程。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你喜欢吃拉面吗?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原来很粗的面条分成2根、4根、8根、16根……分别记作21、22、23、24……2n根。从而引入本节课题。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相对轻松、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新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思想,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密感。
  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以情境服务于教学为着眼点。创设充满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情境
  
  情境只有在能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就是多余的。情境的创设应该是适当的,在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同时还要尽量做到简洁充满趣味性。坚持情境设计的教育和趣味性,也就是有一定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在学习“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这样引入新课。笛卡儿是法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传说笛卡儿躺在床上观察虫子在天花板爬行时的位置而受到启示,创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把代数和几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我们可以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使数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一解析几何。这也是科学家用研究自然现象最有用的工具之一。这种趣昧性的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很有用。
  
  三、创设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的情境
  
  教学“轴对称”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直观教具。把“脸谱”看作是平面图形,聪明的学生很快说出了这些图形的特征,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图形对折后直线两旁完全重合的情境,得出轴对称的概念。在情境中认识轴对称图形,启发学生的思维。
  随后学习“等腰三角形”。先让学生做折纸实验,通过观察、引导、发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两底角相等、轴对称、两腰相等”的性质,从而发现“剪纸”、与“辅助线”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提供从不同角度证明性质的空间。
  
  四、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究性的情境
  
  心理学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使学生探究的情境,而不是直接提供现成的知识。
  记得“线段的条数与规律探究”这节课我引出如下的问题情境:“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要依次停靠10个小站,客车从始发到终点一路乘车总共可有多少种不同的乘车路线?”上述问题提出后,教室里一片“哗然”,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讨论起来,得出“把行车路线画成线段,每个车站都看做线段上的点”的结论。由此导入研究的课题。这种情境对学生来说非常亲切,觉得数学就在我身边,从而促使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探究新知的情感,在知识的海洋中驰骋。
  我国有一种起源于宋朝的智力游戏,用七块小纸板拼成各种巧妙的图案,被称为“七巧板”。上课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按要求做成了一副七巧板,接着是有趣的拼图游戏,这时教室里更“活”了。有的用“七巧板”拼出了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还有的拼出各种各样复杂的图案。通过摆“七巧板”,学生获得在平面上拆分与拼合图形的快乐,游戏中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体会蕴涵期间的智慧与创造。
  以上片断是从情境的创设提出的。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互动的关键,首先在于课堂情境的创设。一个真正的数学教师要以自己广博的学识,在三尺讲台上刨设务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情境的创设要尽量做到简洁、生动、自然。另外,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有些教学内容可开门见山直接导人新课。
  几年的教改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创设情境目的要明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服务。情境的创设要合适、要务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
期刊
【摘要】纵观当前语文教学,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教学生认认字,读读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来没有一点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一点学习积极性都没有,更不要说学习效果会有多好了。我通过观察无数的教学事例,分析发现,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语文教学的特点,正确
期刊
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它是新课程的热点与亮点问题,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一、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谐相处    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做一个忠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新的教学理念、方法,不同程度的走进了语文课堂,这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突出阅读教学中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充分利用阅读教学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也是极其重要的。下面就谈一谈如何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在朗读中发挥想
期刊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课题。语文教育有优秀的人文传统,培育出一代代道德文章彪炳千秋的文人学子,哺育出千千万万的美诗佳文,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今日的语文教育对汉语文的人文性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感到陌生。要走出困境,提高质量,须弘扬人文。弘扬人文,不是照抄过去,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出新,赋予时代精神。今日的语文教育要有中国特色,就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就要有面向新世纪的浓随的时代进
期刊
长期以来,用枯燥的传统方式指导学生写作,大部分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心理障碍,不少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望而生畏;有的本来有点兴趣,可一动起笔来,写上几句又不知再说些什么。为了改变现状,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老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  写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动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如何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一直以来是教育改革的热点。做为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民主教学氛围。提供创新环境    心理学家研究明:“良好的心境可以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期刊
一说起习作,学生都有怕的感觉,提不起一点兴趣。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把学生从怕习作的泥坑中拖出来,勇敢地自由自在地翱翔于习作的领域中呢?我想,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一、挖掘生活情趣。诱发习作兴趣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的这番话十分精辟地阐明了习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但是,小学生对生活不熟悉,生活经验不丰富,所经历的事少之又少,这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语文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