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在现代教育中,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比较好的体现方式,分层教学中对内容的选取和把握又是教学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内容的把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27-01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它提倡: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由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孔子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现代教育在实践中都无法很好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别,千篇一律地灌输知识,哪些学生能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接受多少,在现有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大多数老师很难考虑周到。“分层教学”是以承认差别、允许差别为前提的教学方法,是贯彻“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措施。按照学生原有基础划分层次,编排班级,从而避免了参差不齐的状况给教学带来的不便。
数学学科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容易造成学生成绩的分化,教学的难度大,因此在数学学科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实施过程中,教材内容的选取和把握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内容的把握上,深度、难度以及侧重点都会有所区别。另外,例题的梯度设置对于不同层次要达到不同要求,层次相对越低的班级,要求梯度的设置越要平缓、过渡要小,相应的最后所发掘的深度也较浅;越是层次高的班级,则要求梯度的设置要简单干脆,例题的难度变化可以相应大一点,最后所达的深度也要较深。
《中位线的复习课》在内容的选取上包括三角形的中位线和梯形的中位线两块,下面以具体的教学案为例说明分层教学中学习内容的差别:
1.三角形的中位线
复习:(1)如图1,△ABC中,若E、F分别为AB、AC边上的中点,则EF为△ABC的____,EF与BC的关系为:____。
(2)如图1,△ABC中,若E为AB边上的中点,且EF//BC,则F为____。(需得出结论“中点+平行可推中点”,对于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层次高的班级只需要口述理由;而层次低的班级则需要教师引导推理并书写证明过程。)
练习: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且OE//BC,若OE=8cm,则AD=____cm。
2.梯形的中位线
复习:(1)如图2,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为腰AB、DC的中点,连接EF,则线段EF为梯形ABCD的____,且EF与AD、BC的关系为:____。
(2)如图3,梯形ABCD中,AD//BC,E为腰AB的中点,且EF//BC,则F为____。(需得出结论“中点+平行推出中点”,这个结论的证明需要构造三角形,学生可能会有构造平行四边形等方法,此时,层次高的班级只需口述解答,但每种方法都请学生讲一讲;对于层次低的班级则要构造三角形后书面证明。最终都要强化结论。)
(3)如图4,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为腰AB、DC的中点,连接BD,则M为____,EM=____,FM=____。(本题较为基本,每个层次都只需口述过程,以巩固前面得到的结论。)
练习:1.如图5,在梯形ABCD中,AD//BC,中位线EF=25cm,对角线BD与EF交于G,且FG-EG=5cm,则AD=____cm。(本题较为简单,层次高的班级可以拿掉;层次低的班级需要口述过程。)
2.如图6,AB//EF//MN//DC,DM=ME=EA,且DC=5cm,AB=8cm,则EF=____。(这个问题是梯形中的一个常见的问题,既可以采用代数方法,也可以采用几何方法,对于层次低的班级来说,主要讲解代数方法,这样便于理解;对于层次高的班级来说,在讲解的基础上,还要同学生一起找规律,总结出本题的规律,以便拓展提高。)
3.如图,梯形ABCD中,AD//BC,EF是梯形的中位线,对角线AC交EF于G,若BC=10cm,EF=8cm,则GF的长等于____ cm。(本题是三角形和梯形中位线的综合应用,每个层次都需讲解。)
下面的复习是梯形中位线的一个系列,在梯形的中位线和两条对角线相交所得线段后,利用系列图形的推导,得到结论,这是层次较高的班级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学会这种连续的推导,层层深入的解决一系列问题,这是种能力的训练,经常有类似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层次较低班级直接进行第5个问题的推导和练习,强化理解记忆。
以上是本人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情况所进行的复习课,不当之处敬请批评。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接受能力等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是分层教学的根本。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以上就是我对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解和实际体验,希望今后能对分层教学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参考文献:
[1]《孔子因材施教的艺术》 伍玉成
[2]《好老师因材施教的12个好方法》 伊丽莎白·布鲁瑞克斯
【关键词】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内容的把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27-01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它提倡: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由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孔子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现代教育在实践中都无法很好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别,千篇一律地灌输知识,哪些学生能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接受多少,在现有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大多数老师很难考虑周到。“分层教学”是以承认差别、允许差别为前提的教学方法,是贯彻“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措施。按照学生原有基础划分层次,编排班级,从而避免了参差不齐的状况给教学带来的不便。
数学学科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容易造成学生成绩的分化,教学的难度大,因此在数学学科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实施过程中,教材内容的选取和把握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内容的把握上,深度、难度以及侧重点都会有所区别。另外,例题的梯度设置对于不同层次要达到不同要求,层次相对越低的班级,要求梯度的设置越要平缓、过渡要小,相应的最后所发掘的深度也较浅;越是层次高的班级,则要求梯度的设置要简单干脆,例题的难度变化可以相应大一点,最后所达的深度也要较深。
《中位线的复习课》在内容的选取上包括三角形的中位线和梯形的中位线两块,下面以具体的教学案为例说明分层教学中学习内容的差别:
1.三角形的中位线
复习:(1)如图1,△ABC中,若E、F分别为AB、AC边上的中点,则EF为△ABC的____,EF与BC的关系为:____。
(2)如图1,△ABC中,若E为AB边上的中点,且EF//BC,则F为____。(需得出结论“中点+平行可推中点”,对于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层次高的班级只需要口述理由;而层次低的班级则需要教师引导推理并书写证明过程。)
练习: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且OE//BC,若OE=8cm,则AD=____cm。
2.梯形的中位线
复习:(1)如图2,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为腰AB、DC的中点,连接EF,则线段EF为梯形ABCD的____,且EF与AD、BC的关系为:____。
(2)如图3,梯形ABCD中,AD//BC,E为腰AB的中点,且EF//BC,则F为____。(需得出结论“中点+平行推出中点”,这个结论的证明需要构造三角形,学生可能会有构造平行四边形等方法,此时,层次高的班级只需口述解答,但每种方法都请学生讲一讲;对于层次低的班级则要构造三角形后书面证明。最终都要强化结论。)
(3)如图4,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为腰AB、DC的中点,连接BD,则M为____,EM=____,FM=____。(本题较为基本,每个层次都只需口述过程,以巩固前面得到的结论。)
练习:1.如图5,在梯形ABCD中,AD//BC,中位线EF=25cm,对角线BD与EF交于G,且FG-EG=5cm,则AD=____cm。(本题较为简单,层次高的班级可以拿掉;层次低的班级需要口述过程。)
2.如图6,AB//EF//MN//DC,DM=ME=EA,且DC=5cm,AB=8cm,则EF=____。(这个问题是梯形中的一个常见的问题,既可以采用代数方法,也可以采用几何方法,对于层次低的班级来说,主要讲解代数方法,这样便于理解;对于层次高的班级来说,在讲解的基础上,还要同学生一起找规律,总结出本题的规律,以便拓展提高。)
3.如图,梯形ABCD中,AD//BC,EF是梯形的中位线,对角线AC交EF于G,若BC=10cm,EF=8cm,则GF的长等于____ cm。(本题是三角形和梯形中位线的综合应用,每个层次都需讲解。)
下面的复习是梯形中位线的一个系列,在梯形的中位线和两条对角线相交所得线段后,利用系列图形的推导,得到结论,这是层次较高的班级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学会这种连续的推导,层层深入的解决一系列问题,这是种能力的训练,经常有类似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层次较低班级直接进行第5个问题的推导和练习,强化理解记忆。
以上是本人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情况所进行的复习课,不当之处敬请批评。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接受能力等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是分层教学的根本。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以上就是我对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解和实际体验,希望今后能对分层教学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参考文献:
[1]《孔子因材施教的艺术》 伍玉成
[2]《好老师因材施教的12个好方法》 伊丽莎白·布鲁瑞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