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的基础,也是灵魂。直接关系到整个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下,虽然将新课改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但问题仍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做好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 策略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74-01
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多年来一直处于商讨研究中。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下,虽然将新课改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于新课改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现在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整合尚不完善,问题仍然存在。
一、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旧的教学模式下,把语文教学只是简单地看成“传授知识”,老师上课只是不厌其烦的让学生做练习,这样的教学不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相符而且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生活;有些语文教学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上一味的强调“探究性学习”。过度解读文本。如,学习“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时,有人提出“青蛙从井底上来会怎样?”又有人提出“青蛙上来会很危险”,大家讨论的相当热烈,最终老师只能尴尬地得出结论“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远远背离了原来的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老师占据主导,学生“被”学习
当下的语文课堂,先进的理念满天飞,现代的教学手段令人眼花缭乱,但很多语文课都在“梦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貌似摒弃了过去“满堂灌”的做法,可是折腾不止。老师或是拼命的点击鼠标,或是设置五花八门的活动。令学生难以招架,一节课没有几分钟是自己在思考。比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样一篇很长的文言文,老师只给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看,就赶着问:“都读完了吧!下面讨论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而实际上很多学生根本没看懂文章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些学生都没时间看完全文。无法感知全文,对文章也只能停留在字词的理解层面上,怎么理解文章主题呢?有时,老师因为担心课堂时间有限完不成教学任务根不给学生多少讨论的时间就对文章草草下结论,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学生也只能被牵着鼻子走。“误尽苍生是语文啊”。
3.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养成,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建国以来,语文的地位飘忽不定,时而政治化,时而工具化。专家们“各领风骚三五年”。于是语文逐渐被边缘化。老师只片面的重视学生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单纯的教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不注重对阅读习惯的培养。语文课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前人学语文是快乐的,今天却没人愿当“蛀书虫”。“前世杀了人,今生教语文”。教师不知怎么教了,学生也不知怎么学了。其实这就是不读书的结果。韶关市近年中考,失分最多的一道题就是“名著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就不善于思考。”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1.老师首先要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对于语文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语文作为我们进行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在教学中应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从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的结合。这样的教学目标突出了语文教学的特质,不但注重了语言的积累还强调了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感情的熏陶。
2.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所以教师应切忌“满堂灌”。比如,在“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写好预习作业:作者、字词、翻译、主题、经典句摘抄。第二天课前检查。课上给10分钟时间来阅读课文,遇到难懂的字词可以举手求助。待读完后。用20分钟让学生讲课,如:作者、字词、翻译。教师点拨。之后让同学之间交流阅读体会。各组代表发言后,老师做点评,可以说明文章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意图。在这样就不会出现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象,而是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老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到调控的作用。虽然预习的作业很重,但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课后作业不留也可,或是留“弹性作业”。虽然学生讲课有时浪费时间,但学生印象深刻。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兴趣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笔者就自己所在的学校——凡口铅锌矿子弟学校对七、八年级的300名学生,就“你是否喜欢上语文阅读课”做了调查问卷。
在问卷中,回答A的96人中,有84人的语文成绩中等偏上,而回答B、C的人中的人73人的语文成绩中等偏下,回答D的人,经常不及格。可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总要时不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中最有效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课外阅读量。现在的教材多是些平庸之作,薄薄的一本,要无端的占用学生整整一学期的时间,实在是巨大的浪费。即使把整本书都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学好语文。所以笔者就要求学生看大量的课外书,将课外阅读搬到课堂上。把周五的语文课改成自由阅读课,课上学生可以读喜欢的书。我班的图书角存书达到200本,还定期出版班级杂志。另外还要求他们每天写一篇日记。起初学生觉得负担很重,可是渐渐的日记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也高涨了。即使没有老师在也知道怎么学语文了。
三、总结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切不能照搬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追求课堂的“灵活”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阅读”对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要增加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区培民.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论析[M].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2-4.
[2]陈成龙.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J].教学与管理,2011:11-13.
[3]闰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3.
[4]谢贤扬.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17.
【关键词】语文教学 策略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74-01
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多年来一直处于商讨研究中。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下,虽然将新课改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于新课改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现在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整合尚不完善,问题仍然存在。
一、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旧的教学模式下,把语文教学只是简单地看成“传授知识”,老师上课只是不厌其烦的让学生做练习,这样的教学不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相符而且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生活;有些语文教学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上一味的强调“探究性学习”。过度解读文本。如,学习“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时,有人提出“青蛙从井底上来会怎样?”又有人提出“青蛙上来会很危险”,大家讨论的相当热烈,最终老师只能尴尬地得出结论“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远远背离了原来的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老师占据主导,学生“被”学习
当下的语文课堂,先进的理念满天飞,现代的教学手段令人眼花缭乱,但很多语文课都在“梦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貌似摒弃了过去“满堂灌”的做法,可是折腾不止。老师或是拼命的点击鼠标,或是设置五花八门的活动。令学生难以招架,一节课没有几分钟是自己在思考。比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样一篇很长的文言文,老师只给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看,就赶着问:“都读完了吧!下面讨论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而实际上很多学生根本没看懂文章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些学生都没时间看完全文。无法感知全文,对文章也只能停留在字词的理解层面上,怎么理解文章主题呢?有时,老师因为担心课堂时间有限完不成教学任务根不给学生多少讨论的时间就对文章草草下结论,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学生也只能被牵着鼻子走。“误尽苍生是语文啊”。
3.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养成,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建国以来,语文的地位飘忽不定,时而政治化,时而工具化。专家们“各领风骚三五年”。于是语文逐渐被边缘化。老师只片面的重视学生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单纯的教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不注重对阅读习惯的培养。语文课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前人学语文是快乐的,今天却没人愿当“蛀书虫”。“前世杀了人,今生教语文”。教师不知怎么教了,学生也不知怎么学了。其实这就是不读书的结果。韶关市近年中考,失分最多的一道题就是“名著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就不善于思考。”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1.老师首先要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对于语文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语文作为我们进行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在教学中应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从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的结合。这样的教学目标突出了语文教学的特质,不但注重了语言的积累还强调了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感情的熏陶。
2.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所以教师应切忌“满堂灌”。比如,在“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写好预习作业:作者、字词、翻译、主题、经典句摘抄。第二天课前检查。课上给10分钟时间来阅读课文,遇到难懂的字词可以举手求助。待读完后。用20分钟让学生讲课,如:作者、字词、翻译。教师点拨。之后让同学之间交流阅读体会。各组代表发言后,老师做点评,可以说明文章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意图。在这样就不会出现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象,而是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老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到调控的作用。虽然预习的作业很重,但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课后作业不留也可,或是留“弹性作业”。虽然学生讲课有时浪费时间,但学生印象深刻。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兴趣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笔者就自己所在的学校——凡口铅锌矿子弟学校对七、八年级的300名学生,就“你是否喜欢上语文阅读课”做了调查问卷。
在问卷中,回答A的96人中,有84人的语文成绩中等偏上,而回答B、C的人中的人73人的语文成绩中等偏下,回答D的人,经常不及格。可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总要时不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中最有效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课外阅读量。现在的教材多是些平庸之作,薄薄的一本,要无端的占用学生整整一学期的时间,实在是巨大的浪费。即使把整本书都背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学好语文。所以笔者就要求学生看大量的课外书,将课外阅读搬到课堂上。把周五的语文课改成自由阅读课,课上学生可以读喜欢的书。我班的图书角存书达到200本,还定期出版班级杂志。另外还要求他们每天写一篇日记。起初学生觉得负担很重,可是渐渐的日记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也高涨了。即使没有老师在也知道怎么学语文了。
三、总结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切不能照搬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追求课堂的“灵活”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阅读”对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要增加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区培民.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论析[M].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2-4.
[2]陈成龙.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J].教学与管理,2011:11-13.
[3]闰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3.
[4]谢贤扬.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