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异 迁移 开放 递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全新的作文评价理念,为我们今后的作文评价指明了方向。
  一、作文评价的兼异性
  作文评价的兼异性,就是指在进行作文评价时,不统一或少统一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体验自信,在作文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写片段练习《蓝色》,有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片段一:我一看到蓝色就想到远山,远山是蓝色的。见到远山我就遐想,除了山石和树木还会有什么呢?小鸟?浮云?山泉?瀑布?嗯!也许还有矿藏呢!什么金矿、银矿……最好是蓝宝石矿。
  片段二:我一看到蓝色就想到大海,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海洋,所以地球是蓝色的。我曾经和爸爸去过青岛,大海给我的印象是那样的壮阔!我高兴极了,恨不得马上也融入这壮阔的海洋。我和爸爸一起登上了轮船,心怦怦地跳得快极了。船开动了,海岸线渐渐离我们远去。看呀,渔民捕上一大堆小鱼、小虾!咦,还有小墨斗鱼呢!啊!大海有无限的资源供人类享用。我喜欢大海,因为大海是蓝色的,大海很神秘,它深不可测。
  片段三:我一看到蓝色就想到天空。天空中的星星可真奇怪!一到夏天就蹦出那么多,可一到冬天,它们又变得稀少了许多。
  这三个片段,很明显可以看出是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写的。但是,不管是哪位学生,他们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由蓝色想到远山、大海和天空,所以我给前两位学生打了高分。评讲时,我对片段一中的那段话运用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大加赞赏。片段三寥寥几笔,显然出于作文潜能生之手,但充满了童真、童趣,所以我写上了这样的评语:片段充满了童真、童趣。说明你有一双敏锐的慧眼,请借助它继续观察,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作家、科学家!那位学生看了评语后,猛地抬起头来,颇有一种功成名就之感。
  二、作文评价的迁移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时,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教给他们作文批改的方法,让学生慢慢迁移、构建并运行师生、生生间互动的多向模式,让作文评价逐渐向学生自主操作的模式发展。我一直从事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经常用的作文评价方式就是:典型范例——互评互改——展示交流——体验成功。
  例如,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的个性。我快速浏览了各个层次的学生习作,选取几篇典型的作文,为学生提供评价的实例,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接着,由师生共同确定这次作文评价的目的:
  (1)对话内容要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点。
  (2)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注意写出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提示语在前、后、中间时,冒号、引号等的具体用法。
  这样,目标明确了,重点知道了,方法掌握了,学生在评改作文时,就有据可依,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法可用。在互评互改后,也要为作文潜能生提供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机会。每组推荐一篇作文潜能生的习作,让他们自己绘声绘色地读一读。这样既让学生学会倾听,也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三、作文评价的开放性
  作文评价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努力创设各种平台,创造更多机会,把学生的作文展示出来,让他们在互学、互赏、互议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体验作文带来的成功与快乐。我平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欣赏精彩作品。坚持让学生每周写一篇习作,每天晨会的前5分钟,我先让写得不错的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接着让其他学生进行赏析,找出精彩的句段,进行评价。在评价与欣赏的过程中,形成 “生生”、“师生”的多边交流。
  2.摘抄精美语句。我设计了一本好词好句记录本,取名为“星河文苑”,让学生把每次作文中的精彩句段摘录下来,标上作者姓名。到学期结束时,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作文被摘录得最多,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互学互鉴。
  3.编写作文小报。“星河文苑”摘录的是好词好句,而“七彩语文”让学生汇编自己或班级的优秀习作,每月出一期,定期向报刊推荐发表。每当学生的习作被发表时,他们的笑容真像开得鲜艳的花朵。这样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小作家的喜悦,就大大激发了全班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作文评价的递进性
  目前,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采用的是动态评价,着重看学生的潜力以及今后的发展,是一种前瞻性评价。在教师一次又一次的递进建议下,学生如果能自觉修改作文,不断提升作文的质量,就会使作文越改越快,越改越好。这就是作文评价的递进性。当学生每次交上作文时,教师首先尽可能地找出一些闪光点予以放大,然后婉转地提出“如果……那就更出色了”。学生根据教师鼓励、满怀期待的评语积极地对文章进行加工、润笔。经过几次反复,教师最后给出较高的评价并将作文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在鼓励、比较、反思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得到更新,最终会改出质量较高的文章。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崔峦说过:“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加强读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就是跛脚的阅读教学。”确实,读与写是语文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他的这一论述给小学作文教学带来的启示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文本为切入点加强随文练笔,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苏教版一、二年级都是以识字教学为主,简单枯燥的课堂,激不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那么,针对低年级的语文教材,我们该如何对文本进行有效生成呢?    一、引导想象,让孩子的视野更加宽广  学生的想象是具有无限的潜能的,教师如能用和风细雨般的语言巧妙地引导,那么在想象空间里,学生会如同在蓝天上飞翔般自由、欢畅。但是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课文所蕴含的情感难以深入领会。教师
【教学案例】  我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一课时,在总结全文时问学生:“读了这一篇文章,你都读懂了什么?”(按照我的意图,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述来强化他们对诚实与信任的理解)学生听了我的问题后,纷纷举起了小手,看来他们一定有好多意见要表达。  生1:我读懂了本课的十个生字,并且知道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生2:我读懂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谅解,不计较得失。  生3:我读
作文课,无论是对老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难于上青天,学生苦于没有题材写,老师苦于没有好的方法教。我想,作文教学最大的绊脚石是我们的成见,我们很难用儿童的视角审视学生的习作。新课程对写作目标的表述是这样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如果能真正摸透并深入学生的心灵,作文教学其实也是容易的。  在我们工作室的一次课堂教学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时至今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仍然是小学习作教学的普遍现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主张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理想境界。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怕写作文,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对习作没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习作的兴趣,就不会对习作产生恐惧心
当前。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实际而又紧迫。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丰富学生的交际内容,使学生主动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进而在实践中规范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双向互动,多向交流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状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应该从挖
在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中有一类课文,它既不属于纯粹的故事,也不是纯粹的知识性说明文,而是一种借助故事的形式传达一些知识的文体(下文简称知识性故事)。像这样一类知识性故事,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中因为忽视文本的特性而走向两个不同的极端:要么纯粹地以知识性为主,注重知识的传达;要么过多地关注故事本身,只追求情感的熏陶。那像这样的文体,到底该怎么教学呢?笔者认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挖掘故事情节,而忽略了知识的
童诗是诗歌的重要分支。一般而言,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阅读、听赏、吟诵的诗歌,既包括成人为儿童创作的诗歌,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歌。由于受到特定读者对象的制约,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和审美特点,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独创。《黄鹤楼送别》就是一篇优美的文包诗,教学本课时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体验、感悟、质疑和表达,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构建诗意课堂  良好的情境好比乐曲的基调,又如美术作品的背景底色。这篇课文景美、情深,如果教师重视创设情境,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上课伊始,伴随情意绵绵的《阳关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然而,在践行中,由于一些教师机械地理解“自主”一词,学生自主学习变成了学生自由学习,“三为主”的课堂,只剩下学生这一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导,也没有了训练这一主线。学生坐在学堂里,犹如在家中自学。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学习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教育专家靳玉乐给我们作了精辟的论述:自学不等于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