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社会中,“敏感”、“多疑”、“细腻”、“蕙质兰心”等等,这些词语大多都是用来形容女人的性格,对男人来说大概只有“责任”、“胸怀大志”等等。女性在这个社会中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肩负的任务和男性是不同的,这也许就是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就已经分好工了吧。
女娲娘娘当年抟黄土做人,为这个世界增添生命的气息,这个人每天劳作、奔跑、休息,似乎生活的并不快乐,他慢慢的长大了,也越来越孤独了……女娲娘娘想了个办法,只见她三五下用黄土又做了个泥人,只是这个泥人是个女孩。自从女孩来到世界,与男孩一起劳作、生活,渐渐的世界也就热闹起来。
童话故事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人类正因为有了女性,才变得热闹起来,似乎女娲娘娘赋予女性最大的责任就是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也正如此,人类才得以生生不息。这是女性与男性最本质的不同。“生育”几乎是每个女人都要经历的人生过程。“生”,带给我们生命;“育”,带给我们人生,是母亲从生到养直至我们长大成人,她们依然牵挂。在这个世界,难道还有比母亲最伟大的人吗?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在雕塑家眼中却不止这些。艺术家的眼睛总是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她们关注身边的大事、小事,更关注身边的善事、动人的事。女性从“生产”到“抚养”都成了部分雕塑家眼中最美的事。这些特殊的“女性心理”成为雕塑家们创作的题材。
以“孕”为话题的雕塑作品中,意象雕塑占大部分,因为孕育是一件神圣的事,是一个小生命从存在到成长的一个过程,我们可以理解成意象生成。雕塑家们在创作之初,总愿意把“孕育”这件事尽量做到完美,做到意境与寓意深远,以此引起观者的共鸣,毕竟,生孩子是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事。人人都希望它是美的。如《孕》、《生命》这两件作品都是展现一位女性在孕育生命的过程,《孕》这件作品整体简洁,作者将母亲的形象概括化,统指天下所有的母亲,形象的比喻成一个圆,就像母亲的子宫,孩子在母亲的“圆“里安详的睡着,健康的成长着。这种宁静、朦胧的意境美是无可比拟的,是人类最美的情感。《生命》这件作品呢,将母亲怀孕以后身体的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怀孕时女性特有的生理过程,孕育是一件既神秘又神圣的事情,所以,在意象雕塑里采用较多,用以表达人类的天性美。怀孕时既开心又担心,开心是因为有个小生命开始成长,女性可以感觉到小生命的每一次律动与生长,担心的是母亲将走过十月怀胎的艰难路程。这种特有的心理情感过程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
孕期的独特感受是女性独特的情感表现,但随之而来的养育也是女性较男性而言体会更深夜更独到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且艰难。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甚至直至老去,母亲永远是最爱孩子的。从这个生命在女性的身体里成长到出生,从第一次的哺乳到看着他长大成人,母亲,是整个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所以,从孕育这一雕塑题材来说,女性在作品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在沈允庆老师的《母与子》作品中,母亲与孩子曾经属于一体,作品中母亲与孩子自然相拥,又融合到了一起,这种母子关系,唇齿之间所流露出来的是大自然中的亲情,令观者动容。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女性不仅仅只有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母爱、慈祥、高兴之类的情感体现,她们也存在着焦虑,存在着抉择。经历过为其哺乳、喂养、洗澡等生活过程后,女性对“育”的心理情感更加丰富,这一点,在雕塑家创作意象雕塑时是最好的题材来源。
生活中,一个家庭的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基本上都是女性来做,当然,也不排除现在的新好男人系列,但毕竟这只是少数。自妇女解放运动以来,女性不但要继续照顾家庭,照顾家里的大小琐事,还要进行农活劳作、打工劳作等等不同的社会工作,自古社会分工不同,而今,女子也能撑起半边天。所以,女性才是家里最辛苦的人,对于劳作,她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例如程亚楠的作品《洗衣妇》中,女性原本苗条的身材被生活摧残的臃肿不堪,在洗衣过程中,女性的整个身体蜷成一团,手臂的力量已经不够了,她只好用尽全身的力量来完成这一劳动,可见,洗衣在女性的生活中已不再是平常的家务劳作,而是她们对生活所带给她们的压力的发泄。不同的劳作项目带给女性的感受是不同的。男人可以放手在外面拼搏,而女人却还要照顾家庭,女性对这种家庭,社会双重工作的情感表现是雕塑家们选取创作点的来源。
女性从劳作中得到的感受与经验还包括生活中的用具材料使用。这也是雕塑家们一致在寻找的立意点。生活中的场景是最耐人寻味的,想象一个女人幸福的拿着针线在绣着或是缝补着什么东西,是给她远方的儿子缝补衣服吗?还是为她心爱的女儿绣着嫁衣?线、蜡烛、棉被、旧鞋子等等生活器具与女性连接在一起就能构成生动的场景,可以延伸出深邃的意境,使观者怀念、重拾被遗忘的瞬间。例如李燕蓉老师的一件雕塑作品,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位女性為应对生活中的琐事,好似长了三头六臂。画面既有趣又有寓意,实为女性生活中的感官体验。
女人爱幻想,爱回味,爱怀念,女人是感性动物,男人是理性动物。男人对于过去总是选择遗忘,而念念不忘的都是女人。在意象雕塑创作中,有昨天,才能有今天,才能展望明天。所以“昨天”这个话题对于雕塑家来说,他们更愿意描绘出纯真、烂漫、美丽的画面,而能构成这样画面的元素除了孩童时代就是女性的青春时代了。人在少年,懵懵懂懂,男孩子总是嬉戏玩耍,调皮捣蛋,而女孩子则选择了做梦,幻想自己的未来,编造着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在意象雕塑的创作中,女性的青春更容易把人们带入一种朦胧美的意境里,原因在于,女性,情感要丰富与男性。向京的雕塑作品《布娃娃》呈现给我们的是青春萌动的女孩,布娃娃就是她最忠实的伴侣,她性格多变,她腼腆,她只愿意与她的布娃娃诉说。女性天生就是多变,内心世界永远琢磨不透,这也许就是雌性激素在作怪吧。
再来看作品《梦都飞翔》,王小慧老师在讲述她的作品时这样说过:“我反反复复做同样的梦,我在天上飞,飞过城市的天空,风在我的身边吹过。这个梦总是出现,经常地。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可以用雕塑把它记录下来,于是就做了《梦都飞翔》。”【1】雕塑家选取了这个梦作为雕塑创作的出发点,并非是偶然的,女性的心理的感受,对梦境中的自己都有一种强烈的实现欲望,记忆欲望。所以,女性在青春时代的叛逆、多疑、焦虑、紧张、美丽、纯洁……是意象雕塑对青春美的主要来源。
由此可见,无论是青春时代的“女神”还是孕育、劳作时候的“女汉子”,雕塑家在创作女性题材作品的时候,出发点或兴趣点都是怎样把各种气质表现的更贴切、更丰满。女人的一生,是悲、是喜、亦或是蒲草般的坚韧、刚强,都在艺术家的笔墨、油彩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李仲如,《王小慧访谈》,2006年,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女娲娘娘当年抟黄土做人,为这个世界增添生命的气息,这个人每天劳作、奔跑、休息,似乎生活的并不快乐,他慢慢的长大了,也越来越孤独了……女娲娘娘想了个办法,只见她三五下用黄土又做了个泥人,只是这个泥人是个女孩。自从女孩来到世界,与男孩一起劳作、生活,渐渐的世界也就热闹起来。
童话故事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人类正因为有了女性,才变得热闹起来,似乎女娲娘娘赋予女性最大的责任就是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也正如此,人类才得以生生不息。这是女性与男性最本质的不同。“生育”几乎是每个女人都要经历的人生过程。“生”,带给我们生命;“育”,带给我们人生,是母亲从生到养直至我们长大成人,她们依然牵挂。在这个世界,难道还有比母亲最伟大的人吗?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在雕塑家眼中却不止这些。艺术家的眼睛总是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她们关注身边的大事、小事,更关注身边的善事、动人的事。女性从“生产”到“抚养”都成了部分雕塑家眼中最美的事。这些特殊的“女性心理”成为雕塑家们创作的题材。
以“孕”为话题的雕塑作品中,意象雕塑占大部分,因为孕育是一件神圣的事,是一个小生命从存在到成长的一个过程,我们可以理解成意象生成。雕塑家们在创作之初,总愿意把“孕育”这件事尽量做到完美,做到意境与寓意深远,以此引起观者的共鸣,毕竟,生孩子是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事。人人都希望它是美的。如《孕》、《生命》这两件作品都是展现一位女性在孕育生命的过程,《孕》这件作品整体简洁,作者将母亲的形象概括化,统指天下所有的母亲,形象的比喻成一个圆,就像母亲的子宫,孩子在母亲的“圆“里安详的睡着,健康的成长着。这种宁静、朦胧的意境美是无可比拟的,是人类最美的情感。《生命》这件作品呢,将母亲怀孕以后身体的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怀孕时女性特有的生理过程,孕育是一件既神秘又神圣的事情,所以,在意象雕塑里采用较多,用以表达人类的天性美。怀孕时既开心又担心,开心是因为有个小生命开始成长,女性可以感觉到小生命的每一次律动与生长,担心的是母亲将走过十月怀胎的艰难路程。这种特有的心理情感过程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
孕期的独特感受是女性独特的情感表现,但随之而来的养育也是女性较男性而言体会更深夜更独到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且艰难。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甚至直至老去,母亲永远是最爱孩子的。从这个生命在女性的身体里成长到出生,从第一次的哺乳到看着他长大成人,母亲,是整个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所以,从孕育这一雕塑题材来说,女性在作品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在沈允庆老师的《母与子》作品中,母亲与孩子曾经属于一体,作品中母亲与孩子自然相拥,又融合到了一起,这种母子关系,唇齿之间所流露出来的是大自然中的亲情,令观者动容。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女性不仅仅只有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母爱、慈祥、高兴之类的情感体现,她们也存在着焦虑,存在着抉择。经历过为其哺乳、喂养、洗澡等生活过程后,女性对“育”的心理情感更加丰富,这一点,在雕塑家创作意象雕塑时是最好的题材来源。
生活中,一个家庭的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基本上都是女性来做,当然,也不排除现在的新好男人系列,但毕竟这只是少数。自妇女解放运动以来,女性不但要继续照顾家庭,照顾家里的大小琐事,还要进行农活劳作、打工劳作等等不同的社会工作,自古社会分工不同,而今,女子也能撑起半边天。所以,女性才是家里最辛苦的人,对于劳作,她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例如程亚楠的作品《洗衣妇》中,女性原本苗条的身材被生活摧残的臃肿不堪,在洗衣过程中,女性的整个身体蜷成一团,手臂的力量已经不够了,她只好用尽全身的力量来完成这一劳动,可见,洗衣在女性的生活中已不再是平常的家务劳作,而是她们对生活所带给她们的压力的发泄。不同的劳作项目带给女性的感受是不同的。男人可以放手在外面拼搏,而女人却还要照顾家庭,女性对这种家庭,社会双重工作的情感表现是雕塑家们选取创作点的来源。
女性从劳作中得到的感受与经验还包括生活中的用具材料使用。这也是雕塑家们一致在寻找的立意点。生活中的场景是最耐人寻味的,想象一个女人幸福的拿着针线在绣着或是缝补着什么东西,是给她远方的儿子缝补衣服吗?还是为她心爱的女儿绣着嫁衣?线、蜡烛、棉被、旧鞋子等等生活器具与女性连接在一起就能构成生动的场景,可以延伸出深邃的意境,使观者怀念、重拾被遗忘的瞬间。例如李燕蓉老师的一件雕塑作品,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位女性為应对生活中的琐事,好似长了三头六臂。画面既有趣又有寓意,实为女性生活中的感官体验。
女人爱幻想,爱回味,爱怀念,女人是感性动物,男人是理性动物。男人对于过去总是选择遗忘,而念念不忘的都是女人。在意象雕塑创作中,有昨天,才能有今天,才能展望明天。所以“昨天”这个话题对于雕塑家来说,他们更愿意描绘出纯真、烂漫、美丽的画面,而能构成这样画面的元素除了孩童时代就是女性的青春时代了。人在少年,懵懵懂懂,男孩子总是嬉戏玩耍,调皮捣蛋,而女孩子则选择了做梦,幻想自己的未来,编造着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在意象雕塑的创作中,女性的青春更容易把人们带入一种朦胧美的意境里,原因在于,女性,情感要丰富与男性。向京的雕塑作品《布娃娃》呈现给我们的是青春萌动的女孩,布娃娃就是她最忠实的伴侣,她性格多变,她腼腆,她只愿意与她的布娃娃诉说。女性天生就是多变,内心世界永远琢磨不透,这也许就是雌性激素在作怪吧。
再来看作品《梦都飞翔》,王小慧老师在讲述她的作品时这样说过:“我反反复复做同样的梦,我在天上飞,飞过城市的天空,风在我的身边吹过。这个梦总是出现,经常地。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可以用雕塑把它记录下来,于是就做了《梦都飞翔》。”【1】雕塑家选取了这个梦作为雕塑创作的出发点,并非是偶然的,女性的心理的感受,对梦境中的自己都有一种强烈的实现欲望,记忆欲望。所以,女性在青春时代的叛逆、多疑、焦虑、紧张、美丽、纯洁……是意象雕塑对青春美的主要来源。
由此可见,无论是青春时代的“女神”还是孕育、劳作时候的“女汉子”,雕塑家在创作女性题材作品的时候,出发点或兴趣点都是怎样把各种气质表现的更贴切、更丰满。女人的一生,是悲、是喜、亦或是蒲草般的坚韧、刚强,都在艺术家的笔墨、油彩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李仲如,《王小慧访谈》,2006年,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