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采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加服半夏泻心汤。结果:治疗组58例,显效24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62例,显效22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83.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半夏泻心汤;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042-02
消化性溃疡即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与胃液中酸性胃液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的慢性溃疡,属临床多发病。如果不给予积极治疗,很可能会发生出血、穿孔或梗阻等并发症。近年来我科在对消化性溃疡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后,加服半夏泻心汤,同时与奥美拉唑治疗对比,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0例符合第10 版《实用内科学》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年出版),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其中治疗组58例病人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9例,胃小弯部溃疡19例;男性35 例,女性23例;年龄21~66 岁,平均42 岁;病程1~6年。对照组62例病人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0例,胃小弯部溃疡22例;男性36 例,女性26例;年龄23~68岁,平均43 岁;病程1~5.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上相比,不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如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饮食,调节情志,忌烟、辛辣。对照组:根据病情和耐药情况,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20 mg,bid,阿莫西林1.0 g,bid,克拉霉素0.5g,bid,共4W。奥美拉唑在清晨和睡前空腹服用,其余药物均为餐后服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其药物组成:半夏10g,黄芩10g,干姜10g,党参20g,黄连12g,大枣7枚。每日1剂,水煎分2 次温服。加减:伴吐酸水者加煅瓦楞15g,乌贼骨20g;腹胀甚者加枳实10g,木香9g,砂仁10g;痛甚者加延胡索10g,三七参粉5g (冲服)。另加白芨12g,意在消炎收敛,保护内脏粘膜。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消化病症治准绳》[1]之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检查所见溃疡愈合,局部轻度充血,无明显水肿。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泌接近正常;胃镜检查所见溃疡面缩小50 %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所见溃疡面缩小不及50 %。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SPSS 11.0软件包,并作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58例,其中显效24例占41.4%,有效26例占44.8%,无效8例占13.8%,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62例,其中显效22例占35.5%,有效30例占48.4%,无效10例占16.1%,总有效率为83.9%。经统计学处理,χ2=0.42,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达5%~10%,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现代医学认为:胃酸过高、黏膜保护减弱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产生溃疡病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西医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和抗螺杆菌。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吐酸”、“痞满”等范畴,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消化性溃疡的主症是胃脘部疼痛,其基本病机是脾胃升降失调,气机郁滞逆乱,即所谓“不通则痛”,同时本病常常兼见吐酸。吐酸一症虽有寒热两端,但均是因肝气郁结、胃失和降所致。消化性溃疡患者大多属于脾胃虚寒、邪热郁阻,临床很少见到纯粹的寒证或热证,更多的是寒热夹杂。本病脾胃虚寒多属病本,是言其因;邪热郁阻为病标,是言其化,即素体不足、脾胃虚弱、中焦虚寒,则阳气不舒而气机郁阻逆乱,这是发病的基本机制。因此,消化性溃疡属寒热夹杂,气机郁阻、逆乱,肝气郁结、胃气失和为其基本病机。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干姜降逆和胃,开结散寒,燥湿除满;黄连、黄芩苦寒泄热;党参、大枣温补中焦、益气补虚。诸药相伍,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气和中,可使邪去正复,气得升降,从而达到健脾护胃、清热抗菌、生肌敛疮之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经过半夏泻心汤治疗后,58例患者显效24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86.3%,奥美拉唑治疗总有效率为83.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半夏泻心汤能增加胃黏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溃疡指数,具有抗胃溃疡作用,是一个有效的胃黏膜保护剂。方中半夏有较强的止呕作用,黄芩、黄连能增加胆汁分泌、杀灭幽门螺杆菌,干姜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2]。动物实验还发现该方可增强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和致癌致突变作用。可见,诸药配伍,具有健胃止呕、抗菌消炎、解痉止痛、收敛强壮等功效,对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寿山, 李小贤.中医消化病症治准绳[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82.
[2] 王娟,徐巧玲, 樊雪红.四逆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理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6,27(11):56-57.
(责任编辑:姜付平)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半夏泻心汤;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042-02
消化性溃疡即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与胃液中酸性胃液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的慢性溃疡,属临床多发病。如果不给予积极治疗,很可能会发生出血、穿孔或梗阻等并发症。近年来我科在对消化性溃疡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后,加服半夏泻心汤,同时与奥美拉唑治疗对比,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0例符合第10 版《实用内科学》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年出版),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其中治疗组58例病人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9例,胃小弯部溃疡19例;男性35 例,女性23例;年龄21~66 岁,平均42 岁;病程1~6年。对照组62例病人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0例,胃小弯部溃疡22例;男性36 例,女性26例;年龄23~68岁,平均43 岁;病程1~5.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上相比,不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如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饮食,调节情志,忌烟、辛辣。对照组:根据病情和耐药情况,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20 mg,bid,阿莫西林1.0 g,bid,克拉霉素0.5g,bid,共4W。奥美拉唑在清晨和睡前空腹服用,其余药物均为餐后服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其药物组成:半夏10g,黄芩10g,干姜10g,党参20g,黄连12g,大枣7枚。每日1剂,水煎分2 次温服。加减:伴吐酸水者加煅瓦楞15g,乌贼骨20g;腹胀甚者加枳实10g,木香9g,砂仁10g;痛甚者加延胡索10g,三七参粉5g (冲服)。另加白芨12g,意在消炎收敛,保护内脏粘膜。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消化病症治准绳》[1]之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检查所见溃疡愈合,局部轻度充血,无明显水肿。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泌接近正常;胃镜检查所见溃疡面缩小50 %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所见溃疡面缩小不及50 %。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SPSS 11.0软件包,并作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58例,其中显效24例占41.4%,有效26例占44.8%,无效8例占13.8%,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62例,其中显效22例占35.5%,有效30例占48.4%,无效10例占16.1%,总有效率为83.9%。经统计学处理,χ2=0.42,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达5%~10%,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现代医学认为:胃酸过高、黏膜保护减弱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产生溃疡病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西医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和抗螺杆菌。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吐酸”、“痞满”等范畴,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消化性溃疡的主症是胃脘部疼痛,其基本病机是脾胃升降失调,气机郁滞逆乱,即所谓“不通则痛”,同时本病常常兼见吐酸。吐酸一症虽有寒热两端,但均是因肝气郁结、胃失和降所致。消化性溃疡患者大多属于脾胃虚寒、邪热郁阻,临床很少见到纯粹的寒证或热证,更多的是寒热夹杂。本病脾胃虚寒多属病本,是言其因;邪热郁阻为病标,是言其化,即素体不足、脾胃虚弱、中焦虚寒,则阳气不舒而气机郁阻逆乱,这是发病的基本机制。因此,消化性溃疡属寒热夹杂,气机郁阻、逆乱,肝气郁结、胃气失和为其基本病机。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干姜降逆和胃,开结散寒,燥湿除满;黄连、黄芩苦寒泄热;党参、大枣温补中焦、益气补虚。诸药相伍,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气和中,可使邪去正复,气得升降,从而达到健脾护胃、清热抗菌、生肌敛疮之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经过半夏泻心汤治疗后,58例患者显效24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86.3%,奥美拉唑治疗总有效率为83.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半夏泻心汤能增加胃黏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溃疡指数,具有抗胃溃疡作用,是一个有效的胃黏膜保护剂。方中半夏有较强的止呕作用,黄芩、黄连能增加胆汁分泌、杀灭幽门螺杆菌,干姜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2]。动物实验还发现该方可增强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和致癌致突变作用。可见,诸药配伍,具有健胃止呕、抗菌消炎、解痉止痛、收敛强壮等功效,对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寿山, 李小贤.中医消化病症治准绳[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82.
[2] 王娟,徐巧玲, 樊雪红.四逆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理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6,27(11):56-57.
(责任编辑:姜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