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基于中医理论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配制通络舒心汤辩证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对此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通络舒心汤;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075-01
冠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笔者基于中医理论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自拟通络舒心汤,辨证治疗心绞痛39例。临床观察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3岁,平均58岁;病程最短的半年,最长的14年。症状:以心绞痛为主证者17例,以心胸窒闷,气短为主证者22例。39例中患有高脂血症者20例,高血压病15例,脑心栓后遗症2例,高粘血症4例。39例心电图检查均有ST段及T波改变。本组病例的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胸痹心痛病的诊断及高等医药院校6版《内科学》[1]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以自拟通络舒心汤口服治疗。其药物组成:丹参25g、薤白、桂枝、郁金、炙甘草、白勺、香附各18g,枳实、三七、水蛭、茯苓、五味子、半夏各10g,瓜蒌30g,麦冬20g,红参10g,细辛3g,白酒25mL。用法:1剂/d水煎,取药汁400mL,分2次口服,10d为一疗程。辨证分型参考《冠心病中医诊断标准》[2]:心气虚者加黄芪40g,白术15g,心阳不振者加淫羊藿15g,干姜15g,心阴不足者加当归15g,生地20g,阿胶15g(烊化);痰浊闭塞者加菖蒲10g,白芥子10g、枇杷叶15g,寒凝气滞者去瓜蒌、半夏,加炙附子8g(先煎)、干姜8g,心血瘀阻者加桃仁10g、红花15g、川芎20g。另外痛甚者,去红参加五灵脂、乳香、没药各10g,心悸失眠者加远志15g、枣仁15g、磁石30g,服药其间停用其他药物,但备用硝酸脂类药物,如症状不缓解,可酌情服用,服药一疗程有所改善而未愈者,可继服第二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范围,不需服用硝酸甘油;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大致正常,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以上;无效:服药2疗程临床症状无改善,心电图亦无明显改变,硝酸甘油的用量未减少。
2.2 结果
治疗前一日数次发作者9例,治疗后明显改善者8例(有效率88.9%)。治疗前1~3天发作一次者23例,治疗后症状消失者14例,明显改善者7例,共21例(有效率91.3%)。治疗前4天~1周发作1次者7例,治疗后症状消失7例(有效率100%)。静息心电图,治疗前ST段压低共39例(全部),T波倒置34例,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22例,有所好转13例。硝酸甘油用量,治疗前39例均服有硝酸甘油,治疗后全部停用者22例(占56.4%),减少50%用量者14例(占35.9%)用量无改变者3例。治疗2个疗程,本组39例中显效共22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显效率为56.4%,总有效率为92.4%。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真心痛,胸痹范畴,其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个方面。虚者多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者多为气滞血淤,痰浊,寒凝等。临床表现常见以下证型:心气亏虚,心阳不振,心阴不足,痰浊闭塞,寒凝气滞,心血瘀阻等。但临床所见之心绞痛,多在气血阴阳不足或肝、脾、肾功能失调的基础上,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机兼而有之。
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病症,而很少属于某一单纯典型之证型。基于上述认识,遵循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之精髓,自拟通络舒心汤对该病进行辨证治疗。本方以善于开胸散结豁痰之瓜蒌和温通滑利,通阳行气,开窍止痛之薤白为主药;桂枝,细辛温经升阳,行气活血;枳实,半夏导滞祛痰,和中降逆为辅;佐以丹参、郁金、水蛭活血祛瘀,行气解郁;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益气养阴,补肾安神。纵观本方,具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活血化瘀,通络去痛,疏肝理脾之功效,用于治疗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心绞痛,可起标本兼顾,祛邪补虚,通络止痛之功效,故名通络舒心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方药具有扩冠增流,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缺血心肌,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调整血压,抗休克及心律失常等作用[4]。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7-278.
[2] 李冬玉.理气活血法治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05,25(6):33-34.
(责任编辑:陈涌涛)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通络舒心汤;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075-01
冠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笔者基于中医理论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自拟通络舒心汤,辨证治疗心绞痛39例。临床观察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3岁,平均58岁;病程最短的半年,最长的14年。症状:以心绞痛为主证者17例,以心胸窒闷,气短为主证者22例。39例中患有高脂血症者20例,高血压病15例,脑心栓后遗症2例,高粘血症4例。39例心电图检查均有ST段及T波改变。本组病例的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胸痹心痛病的诊断及高等医药院校6版《内科学》[1]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以自拟通络舒心汤口服治疗。其药物组成:丹参25g、薤白、桂枝、郁金、炙甘草、白勺、香附各18g,枳实、三七、水蛭、茯苓、五味子、半夏各10g,瓜蒌30g,麦冬20g,红参10g,细辛3g,白酒25mL。用法:1剂/d水煎,取药汁400mL,分2次口服,10d为一疗程。辨证分型参考《冠心病中医诊断标准》[2]:心气虚者加黄芪40g,白术15g,心阳不振者加淫羊藿15g,干姜15g,心阴不足者加当归15g,生地20g,阿胶15g(烊化);痰浊闭塞者加菖蒲10g,白芥子10g、枇杷叶15g,寒凝气滞者去瓜蒌、半夏,加炙附子8g(先煎)、干姜8g,心血瘀阻者加桃仁10g、红花15g、川芎20g。另外痛甚者,去红参加五灵脂、乳香、没药各10g,心悸失眠者加远志15g、枣仁15g、磁石30g,服药其间停用其他药物,但备用硝酸脂类药物,如症状不缓解,可酌情服用,服药一疗程有所改善而未愈者,可继服第二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范围,不需服用硝酸甘油;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大致正常,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以上;无效:服药2疗程临床症状无改善,心电图亦无明显改变,硝酸甘油的用量未减少。
2.2 结果
治疗前一日数次发作者9例,治疗后明显改善者8例(有效率88.9%)。治疗前1~3天发作一次者23例,治疗后症状消失者14例,明显改善者7例,共21例(有效率91.3%)。治疗前4天~1周发作1次者7例,治疗后症状消失7例(有效率100%)。静息心电图,治疗前ST段压低共39例(全部),T波倒置34例,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22例,有所好转13例。硝酸甘油用量,治疗前39例均服有硝酸甘油,治疗后全部停用者22例(占56.4%),减少50%用量者14例(占35.9%)用量无改变者3例。治疗2个疗程,本组39例中显效共22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显效率为56.4%,总有效率为92.4%。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真心痛,胸痹范畴,其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个方面。虚者多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者多为气滞血淤,痰浊,寒凝等。临床表现常见以下证型:心气亏虚,心阳不振,心阴不足,痰浊闭塞,寒凝气滞,心血瘀阻等。但临床所见之心绞痛,多在气血阴阳不足或肝、脾、肾功能失调的基础上,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机兼而有之。
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病症,而很少属于某一单纯典型之证型。基于上述认识,遵循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之精髓,自拟通络舒心汤对该病进行辨证治疗。本方以善于开胸散结豁痰之瓜蒌和温通滑利,通阳行气,开窍止痛之薤白为主药;桂枝,细辛温经升阳,行气活血;枳实,半夏导滞祛痰,和中降逆为辅;佐以丹参、郁金、水蛭活血祛瘀,行气解郁;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益气养阴,补肾安神。纵观本方,具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活血化瘀,通络去痛,疏肝理脾之功效,用于治疗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心绞痛,可起标本兼顾,祛邪补虚,通络止痛之功效,故名通络舒心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方药具有扩冠增流,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缺血心肌,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调整血压,抗休克及心律失常等作用[4]。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7-278.
[2] 李冬玉.理气活血法治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05,25(6):33-34.
(责任编辑:陈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