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朋友打电话告诉我,说她2岁半的儿子齐齐从早教中心回来以后,嘟着小嘴气呼呼地说:“李老师是坏人,我不喜欢李老师了。”朋友继续问道:“为什么你不喜欢李老师?发生什么事情了?”齐齐只回答说:“李老师不让我吃饭……”后来就再问不出什么话了。
电话那头,朋友显然还算一个明白人,没有直肠子直接去找老师,而是求助于作幼师的我,想弄明白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我建议她可以问问老师情况。当天下午,她的一通电话又打来,原来是齐齐吃饭时间玩具没有收拾,其他孩子都已经吃完饭,他还一直摆弄玩具不吃饭,于是李老师就把他的饭拿走了……
后来朋友跟我拉起了家常,朋友工作很忙,照顾孩子的事情基本落在齐齐奶奶一个人身上。老人怕孙子吃不上饭,影响长身体,在家时,总在屁股后面追着喂饭,因此齐齐独立就餐能力较弱。初入园不久的齐齐,独立就餐的能力还没培养起来,加上家中就餐习惯的干扰,孩子心理上一时还很难接受自己独立进餐这件事。
这件事中的李老师还算幸运,遇到了比较“明事理”的家长。朋友在和老师沟通过程中,一再为自己没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向老师道歉,并表示一定积极配合老师,尽快培养起孩子的独立就餐能力。
在如今成千上万的家庭里,正层出不穷地上演着这样的“育儿大战”。爸爸妈妈一代人是一种育儿观念,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代人又是另一种观念。然而孩子在这场大战中,一会儿是可以这样做,一会儿又是不能这样做,孩子的认知和行为都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尤其在幼儿期,孩子处于教育观念不一致的育儿环境中,很难内化成一致的行为标准,在托幼机构就会受挫或者发生种种情绪化问题。
无独有偶。前几周有个家长也和我交流过关于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的问题。“老师,中午给璇璇分饭时,不要给她盛青椒,她不爱吃青椒。”听了家长这句话我反思了好久。难怪璇璇最近这几周总有几次说自己肚子疼而剩饭,原来这不是巧合,而是孩子挑食的“障眼法”。我所带班级是大班,一个大班的家长和老师提这样的“要求”,可见,这种纵容孩子挑食的情况在家里应该稀松平常了吧!
上面这两个案例反映的都是两个教育主体在育儿观念不一致时产生的育儿问题。有的是家庭成员间教育方法不一致时产生的问题;有的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方法不一致时产生的问题。总之,运用恰当并一致的育儿方法才能让那些“教育问题”远离孩子,让孩子快乐成长。
曾在网络文章里读到这么一句:“现在的教育,就是5+2=0的教育。”幼儿园5天,孩子接受着科学的教育方法,双休2天基本又被家人“宠爱”回了解放前。想想还真是:幼儿园老师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奶奶早已经把凳子搬好,碗端正,只等着孩子张开嘴巴嚼嚼就行;幼儿园老师说各种蔬菜都有营养都要吃,在家里妈妈却是孩子想吃什么做什么,不爱吃的菜就不做了;幼儿园老师说孩子你做得好,都会自己穿衣服了,在家里却是妈妈就要迟到了,一把抢过孩子正要自己穿的衣服……
孩子長期生活在这样完全对立的观念中,摇摆不定,不知道谁对谁错,不知道该听奶奶的,还是妈妈的;不知道该听妈妈的,还是老师的……
在现今的育儿路上,育儿先育己,让孩子在家庭成员之间,家庭和幼儿教师之间,在同一班级的每位教师之间感受到教育的一致性。育儿理念的“科学性”和“一致性”需要我们家长、老师、幼儿园以及社会等多方协作来作用于孩子身上。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清楚的明白每件事中自己该怎样做,才能走出5+2=0的教育怪圈,才会最终让孩子健康成长。
电话那头,朋友显然还算一个明白人,没有直肠子直接去找老师,而是求助于作幼师的我,想弄明白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我建议她可以问问老师情况。当天下午,她的一通电话又打来,原来是齐齐吃饭时间玩具没有收拾,其他孩子都已经吃完饭,他还一直摆弄玩具不吃饭,于是李老师就把他的饭拿走了……
后来朋友跟我拉起了家常,朋友工作很忙,照顾孩子的事情基本落在齐齐奶奶一个人身上。老人怕孙子吃不上饭,影响长身体,在家时,总在屁股后面追着喂饭,因此齐齐独立就餐能力较弱。初入园不久的齐齐,独立就餐的能力还没培养起来,加上家中就餐习惯的干扰,孩子心理上一时还很难接受自己独立进餐这件事。
这件事中的李老师还算幸运,遇到了比较“明事理”的家长。朋友在和老师沟通过程中,一再为自己没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向老师道歉,并表示一定积极配合老师,尽快培养起孩子的独立就餐能力。
在如今成千上万的家庭里,正层出不穷地上演着这样的“育儿大战”。爸爸妈妈一代人是一种育儿观念,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代人又是另一种观念。然而孩子在这场大战中,一会儿是可以这样做,一会儿又是不能这样做,孩子的认知和行为都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尤其在幼儿期,孩子处于教育观念不一致的育儿环境中,很难内化成一致的行为标准,在托幼机构就会受挫或者发生种种情绪化问题。
无独有偶。前几周有个家长也和我交流过关于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的问题。“老师,中午给璇璇分饭时,不要给她盛青椒,她不爱吃青椒。”听了家长这句话我反思了好久。难怪璇璇最近这几周总有几次说自己肚子疼而剩饭,原来这不是巧合,而是孩子挑食的“障眼法”。我所带班级是大班,一个大班的家长和老师提这样的“要求”,可见,这种纵容孩子挑食的情况在家里应该稀松平常了吧!
上面这两个案例反映的都是两个教育主体在育儿观念不一致时产生的育儿问题。有的是家庭成员间教育方法不一致时产生的问题;有的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方法不一致时产生的问题。总之,运用恰当并一致的育儿方法才能让那些“教育问题”远离孩子,让孩子快乐成长。
曾在网络文章里读到这么一句:“现在的教育,就是5+2=0的教育。”幼儿园5天,孩子接受着科学的教育方法,双休2天基本又被家人“宠爱”回了解放前。想想还真是:幼儿园老师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奶奶早已经把凳子搬好,碗端正,只等着孩子张开嘴巴嚼嚼就行;幼儿园老师说各种蔬菜都有营养都要吃,在家里妈妈却是孩子想吃什么做什么,不爱吃的菜就不做了;幼儿园老师说孩子你做得好,都会自己穿衣服了,在家里却是妈妈就要迟到了,一把抢过孩子正要自己穿的衣服……
孩子長期生活在这样完全对立的观念中,摇摆不定,不知道谁对谁错,不知道该听奶奶的,还是妈妈的;不知道该听妈妈的,还是老师的……
在现今的育儿路上,育儿先育己,让孩子在家庭成员之间,家庭和幼儿教师之间,在同一班级的每位教师之间感受到教育的一致性。育儿理念的“科学性”和“一致性”需要我们家长、老师、幼儿园以及社会等多方协作来作用于孩子身上。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清楚的明白每件事中自己该怎样做,才能走出5+2=0的教育怪圈,才会最终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