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深处罗钾人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a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有大庆,西北有罗钾。在经历了常人不能想象的10余年艰苦奋斗之后,罗钾人在罗布泊腹地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硫酸钾基地,改善了中国钾肥严重依赖进口的状况,展现了新时期国企人可贵的“罗钾精神”
  辽阔无垠的戈壁荒滩上,哈罗公路曲折蜿蜒,一辆辆运煤车、运肥车飞驰而过,将罗布泊和哈密乃至更广阔的区域紧紧联系在一起。
  上世纪70年代彻底干涸以后,罗布泊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之海”,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没有一滴淡水、没有一寸土壤。在罗布泊湖区南北115公里,东西90公里的辽阔区域里,地面上是厚厚的盐层,地下则是浓浓的卤水,是名副其实的干盐湖。然而,对于志在解决中国钾肥供应问题的罗钾人而言,罗布泊无疑是一片“沃土”。这里约占全国已探明可溶性钾盐资源总量的40%,而我国恰恰是一个钾肥自给率严重不足的农业大国。
  1999年开始,罗钾人开始进军罗布泊,找矿、试验、建设、投产。数年后,已是成绩斐然。出于对罗钾公司发展前景和战略意义的高度认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于2004年增资扩股,成为控股股东,公司名称变更为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罗钾)。自此,国投罗钾步入全新时代。
  到2011年末,国投罗钾年产能将超过130万吨,产品占国产钾肥市场份额的25%,占国产硫酸钾市场份额的74%,对增强中国在国际钾肥行业中的话语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可贵的是,罗钾人在拼搏奋斗中,展现了独一无二的“罗钾精神”,即“满足国家需要、致力三农的民族精神,献身盐湖、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同心同德的团队精神”。应该说,盐湖深处展现的“罗钾精神”堪称新时期国企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的时代缩影。
  如今,随着国投罗钾的不断发展,随着新员工的不断加入,“罗钾精神”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其精神实质在代代传承。如今,已经成为指引国投罗钾和罗钾人不断前行的指路明灯。
  日前,《国企》杂志记者奔赴罗布泊腹地进行采访。4天时间,记者在零距离感受国投罗钾巨变的同时,更对创造变化和“罗钾精神”的罗钾人充满敬意。
  
  盐湖拓荒者
  
  1999年,曾参与策划青海察尔汗盐湖开发工作的李浩褶集了一次家庭会议。会上,李浩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说出了自己准备离开鱼米之乡的长沙,远赴新疆罗布泊进行钾盐勘探开发工作的计划。“没想到,女儿竟然表示全力支持。”欣慰之余,李浩和妻子打点行囊,辞别女儿,来到了哈密。
  从哈密到罗布泊,没有道路,没有路标。只有荒滩戈壁,赤日炎炎。
  现任国投罗钾项目部安全员的王岩新是当时车队司机。据他回忆,车上所有的人都做好了一切准备,包括牺牲。“当时在漫无边际的戈壁和盐湖中穿行,一旦迷路,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当时湖区还没有手机信号,更没有道路。”因此,车队出发时,电台就会发出讯号,一旦在预定时间没有返回或到达指定地点,哈密就会派人救援。
  还好,第一次没有遇到什么麻烦,除了吃饭。“中途下车野餐,风卷尘沙,落在食物上,咬起来咯咯有声。从此后,在这里吃饭都是只敢咽,不敢嚼。”现在已是国投罗钾总经理的李浩回忆道。
  毫无生命迹象的盐湖中,几十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拓荒者,搭起了两间板房,就算安了家。找矿、探路、设置路标,几十个人开始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尽管罗布泊白天碧空如洗,夜晚繁星触手可及,但住在板房中的人却很少有机会欣赏碧空繁星。因为这里夏季最高气温接近50摄氏度,地面温度超过70摄氏度。冬季最低温度零下20多摄氏度,伴随着刺骨寒风。春季则时常遭遇沙尘暴,能见度往往不足一米。
  “有一次,我在距离板房800米处干活,沙尘暴来了,赶紧往回跑。但由于看不见道路,结果3个小时才回到板房。”王岩新对《国企》记者介绍说。沙尘过后,以往已经探明的道路会被沙龙覆盖,甚至行驶中的汽车也会被沙龙淹没。这种情况下,王岩新们就不得不用手扒开沙子,挖出汽车。而这种事,在当时可谓司空见惯。
  为了更好地遮風蔽日,拓荒者们就地取材,用形状合适的盐块建起了地窝子,一种类似半地下室的建筑。记者看到,地窝子里不仅时不时会掉盐粒,而且采光非常困难,一旦遇到雨天就更可怕了,因为盐块会融化。“还好,罗布泊的雨不多,但每年一次也够我们担心的了。”尽管如此,李浩对地窝子还是充满感情的,至少有了固定住所,不用再担心风大把帐篷或板房吹走。
  这些还不算什么,当时最困难的是淡水问题。
  毕业于新疆石油学院的曹玉梅,是第一批罗钾人仅有的三个女性之一。据她回忆,由于本地没有一滴淡水,当时的所有生产生活用水都要用汽车从哈密运来。漫长的运输距离和糟糕的路况,使得每吨水的成本高达300元以上。对于这点来之不易的生命之源,人们加倍珍惜。在这一时期,无论男女,洗澡都堪称奢想。
  在如此恶劣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拓荒者们却没有丝毫畏难情绪。相反,他们自己给自己加油,互相给对方鼓劲。国投罗钾副总经理兼董秘李守江说:“在那一时期,我们的员工自发绣了一面红旗,上书‘学大庆精神、创罗钾辉煌’。”
  红旗插下去的同时,这种自强不息的“罗钾精神”也开始在盐湖中熠熠生光。这批拓荒者中绝大多数,如今仍然坚持奋斗在盐湖腹地,成为“罗钾精神”的传播者。
  
  罗钾新生代
  
  太阳才刚刚放出一丝光辉的时候,记者就来到了光卤石2号盐田。清晨的寒风吹动着盐田中碧绿的卤水,波浪轻拍着水中的采盐船。
  采盐船,是将结晶盐和卤水打成矿浆输向加工车间的水采机的俗称。这台采盐船上有两个“船员”,略长几岁年纪的师倡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一王洪文。在这批自主研发的采盐船设计施工过程中,王洪文作为最早一批船员,曾全程跟进。据他介绍:“原来采盐船依靠进口,每一台价格近亿元。自主研发的每台造价仅为两千多万元。”
  年轻船员叫赵雷,22岁。每天,他和王洪文都会有12个小时待在船上,按照中控室的命令操控采掘进度。吃饭时也无法下船,会有食堂的人专门开车来送饭,然后用摆渡船再送到采盐船上。“刮大风的时候,摆渡船就无法下水了,怕翻船。我们俩就只能在采盐船上泡点方便面对付一顿。”赵雷说。
  下了船,赵雷除了睡觉、吃饭外,还喜欢打打篮球,在宿舍上上网、看看电视。“现在他们这一批可是赶上好时候啦,啥都有了,不像我们那时候那么艰苦。”王洪文笑着说。
  如今,与赵雷一样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了国投罗钾的主力军。
  2003年9月2万吨项目投产开始,国投罗钾就步入了全新发展时代。此后,由2万吨到4万吨到6万吨,直到国投入主后,120万吨项目投产达产。在生产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罗钾人的队伍也 在不断壮大,如今已有职工2300人,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哈密,为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中,80后乃至90后的年轻人占绝大多数。
  1988年出生的刘江燕是硫酸钾厂化验室的一名普通职工。技校毕业的她十分珍惜现在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让我自食其力,还可以帮家里分忧解难。虽然艰苦一点,但我相信这里未来的发展前景会很好。”为了更好地提升自我,刘江燕还报了大专函授班,每次回哈密时都要参加学习。
  类似刘江燕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应该说,这些80后、90后员工,不仅成功地适应了罗布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而且还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变了贫瘠的环境。
  整个湖区基地,最漂亮的场所莫过于食堂。大厅中不仅有假山、流水和小喷泉,还栽种了爬山虎、三角梅、老来俏、大叶海棠、野山椒;花盆中挺立着一棵小小的枣树,水池中游动着锦鲤和员工从卤水池里救出的两只野鸭。“这些都是我们的年轻职工自己想方设法种下或者从家里带来的植物,为的是给全体员工营造更好的就餐环境。”物业公司湖区科科长党延喜介绍道。
  可以看出,新生代们不仅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而且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充满了感情。“看到他们这样,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对下一步300万吨目标的实现更有信心了。”李浩表示。
  
  红柳看井人
  
  由國投罗钾湖区基地出发,沿着盐壳路往东南方向54公里,有一处小小院落。这几间房是整个罗布泊最早的砖瓦建筑,也是红柳井水源地。一直以来,国投罗钾就没有放弃过在附近寻找水源的工作。相对而言,红柳井是距离湖区最近的水源。尽管这里是微咸水,但经过处理后可满足生产生活需求。2003年开始,这里修建了抽水泵站,并铺设了通向湖区的输水管道。
  从那时起,刘进海就带着十几个人来到了红柳井看守水源。
  红柳井地处罗布泊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交界处。与湖区一样,这里也是夏季炎热高温,冬季寒冷多风,常年日光强烈。所不同的是,这里的生态环境要比湖区好得多,至少这里有红柳,有芦苇。植物吸引了野兔、狐狸、野骆驼的不时光临,但也包括不受欢迎的两种生物。
  小咬,是一宗比蚊子还要小的昆虫,蚊帐都挡不住。夏季傍晚时分,一群群的小咬盘旋在一起,犹如朵朵乌云,只要见到人来就会一哄而上。叮咬之后,必然会起一片疙瘩,常常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消退。不仅如此,小咬还喜欢往鼻子、耳朵里钻,更加难受。
  比小咬更可怕的,是狼。老刘冻在室外的肉就曾经被狼叼走过。去年一只狼甚至来到了老刘的窗外,呼啸示威。
  由于缺乏先进的通信条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刘一班人与湖区的联系要依靠汽车。当湖区需要水的时候,就派人开车来此通知老刘开水闸,等不需要水的时候,还得派人再来一趟。
  对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一般人恐怕很难忍受。因此,当国投罗钾有了新水源地,要从红柳井撤人的时候,别人都走了,只有老刘坚持留了下来。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其他人撤走没几天,就有一只狼来到了老刘的窗外,在空旷的院落里旁若无人地游荡。
  “你不怕狼吗?”面对记者的疑问,老刘一笑,“怕啥?那家伙就是欺软怕硬,被我一顿棍子打跑了。”他甚至开玩笑说:“被狼吃了也算因公殉职嘛!”
  看得出,他胆子很大,也很豁达,但作为听众的记者已经毛骨悚然了。
  危险之外,孤寂尤为可怕。有段时间,实在无聊的老刘逮了一只老鼠,就把老鼠尾巴钉在墙上,每天跟老鼠说话。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国投罗钾把老刘妻子接到了红柳井,每个月也发一份工资,既给老刘做饭,又能陪他说说话。
  如今,随着罗钾的快速发展,老刘的房间已经安装了空调、电视、冰箱、电话,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现在,他每天就是开车巡查水井,或者擦拭机器——老国企工人出身的老刘是个很负责的人。按理说,这里地处沙漠边缘,又远离领导,机器上有些灰尘油污再正常不过。但记者看到,柳井的7台发电机和7台水泵都光亮如新、纤尘不染,每一台都可以即开即用。用他自己的话说:“公司信任我,给了我一个工作岗位,还为我考虑得这么周到,我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
  
  记者手记
  
  红柳·罗钾人
  在红柳井采访时,记者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即以老刘为代表的罗钾人,就像那些红柳一样,虽然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却依旧深深地扎下根去,稳住自己,造福他人。
  虽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罗钾人的工作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这里仍然堪称艰苦。
  四天采访期间,记者的鼻腔一直在出血,脸上一直在掉皮,因为太过干燥。罗布泊年降雨量20毫米左右,蒸发量高达4000毫米。此外,还有夏季高温、冬季严寒、春季风沙……短期内,我们还看不到这些因素有改善的迹象——缺水可以引水。没电可以发电,但气候改变起来谈何容易?因此,国投董事长王会生曾提及,他到三个地方是会掉眼泪的,第一个就是国投罗钾。
  但这些对于罗钾人而言简直不足挂齿,他们已经习惯了。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罗钾人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并且取得巨大成绩,离不开国投集团的战略指引,离不开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当然,更得益于国投罗钾的管理理念: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保障,重视员工的诉求,成为了罗钾人能够在盐湖中深深扎根的首要条件。
  除了总结推广罗钾精神之外,一直以来,国投罗钾在不断地尽可能改善罗钾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住宿、交通、水、电、通信、网络等设施逐渐齐备,工作环境日益改善,工人收入稳步提高。下一步,国投罗钾还将实施四班两倒,每月休15天的工作方式。让员工有更多时间陪陪家人,让单身青年有更多机会寻觅佳偶。
其他文献
中央企业2011年1~9月对外捐赠情况  根据企业上报的捐赠情况,2011年1~9月有92家中央企业发生对外捐赠支出,累计支出总金额为169028.6万元,其中:救济性捐赠56016.3万元,占33.1%;公益性捐赠97645.8万元,占57.8%;其他捐赠15366,5万元,占9.1%。救济性捐赠中,向受灾地区捐赠7609.8万元;定点扶贫及援助捐赠48406.5万元。公益性捐赠中,向科教文卫体
期刊
太钢集团:全球最大钢渣综合利用项目奠基  11月8日上午,太钢与美国哈斯科公司合资成立的太钢哈斯科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暨全球最大钢渣综合利用项目奠基仪式在太原市阳曲县隆重举行。  钢渣综合利用项目由太钢和美国哈斯科公司合资成立的山西太钢哈斯科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太钢与美国哈斯科公司的强强联合,建成全球产量最大、流程最全、技术最先进的肥料及相关冶金附属产品生产基地,对冶金行业实现钢渣循环利
期刊
百年一遇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制造了钢铁、轻工、机械等产业的严冬。在其他企业都在蛰伏冬眠、练习冬泳的时候,新兴际华集团却发掘企业文化中的创新基因,动员企业上下所有员工,运用西方管理学和中国辩证法的智慧,创造出“两个机制”经营管理新模式,进行了一场竞合革命,在冬天里迎来了春天  国有企业近年来发展快、效益好、活力强,究竟是什么原因?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搞好、如何搞好?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
期刊
19世纪末以来,强国梦一直伴随着中国几代仁人志士,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中国正在崛起,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  然而,何谓强国?是富国强兵的力壮山河,还是以普世有效的理念、制度和文化征服天下?是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霸业,还是文明示范、天下归仁的王道?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清末明初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强国梦的历史嬗变。  文明主义与国家主义  晚清的强国梦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富强,另一个是文明。富强
期刊
央企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加强对投资债务指标控制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中央企业尽快实施全面预算,将企业的人、财、物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质量。  《通知》要求中央企业加强关键指标的预算控制,包括:加强成本费用预算控制;加强投资项目的预算控制,严控亏损或低效投资;加强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加快资金周转;加强债务规模与结构的预
期刊
揭开纱布的一刹那,周善花老人终于看见了10年未“见”的儿子,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2011年8月以来,由中国石化冠名赞助的“健康快车”开进河南省新乡市,计划为新乡市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来自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院的医护人员为自内障患者进行了精心的手术治疗。  为了配合好“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治疗工作,河南新乡石油分公司的志愿者纷纷来到健康列车上,为白内
期刊
美国“占领华尔街”的运动从纽约蔓延到全美各大城市,强烈抗议1%的美国权贵富豪掠夺99%美国人的血汗钱。美国统治阶级怎么办?将怒火引向中国!  美国参议院逼迫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就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到美国商品进行摧毁性的打击。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政府对美国参议院的这个法案反应这么强烈了。  10月1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不顾中方的坚决反对,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该法案指责中国
期刊
油价,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和操控杆。不過,这个晴雨表在中国却有些失灵了。  中国人没有美国人收入高。为何油价居然快打了个平手?高油价下怎么还会有油荒?国内央企的炼厂全部开足马力,为什么还会发生油荒?石油企业利润高,为何还拿政府的巨额补贴……其实,民众对油价的关切和怨言,可能不单纯在油价本身,而是另一个层面问题的折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不满。  油价,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和操控杆。不過,这个晴雨表在中国却有
期刊
人大工作中的党的领导作用,系在制度和法律两个层面上,维护和保证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保证党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进而确保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成为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必须遵守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准则。  后夹道三:人民共和国这个炉灶,是在拆毁蒋先生炉灶的基础上重起的    问:人民共和国这个炉灶,是在拆毁蒋先生炉灶的基础上重起的,现在我们能不能推倒自己的炉灶,照着美国
期刊
高铁发展思路转向,民营化呼声再起。梦幻是完美的,但中国高铁真的能够民营化吗?  如果中国高铁吞下民营化的药方,结果可能是抱着美好愿望的公众所最不愿意见到的。  对高铁亏损的指控不仅威胁到了高铁的发展思路和前景,而且将矛头指向了铁道部的政企不分以及高铁产业链相关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技术水平。  在声讨铁道部的舆论掩护下,民营铁路呼声风高浪急。作为一个很方便的论据,日本东海道新干线被屡屡提及:由于日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