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及对策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o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作文教学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语文教学中却是最薄弱的环节。《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而教学现实却是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教师要学生交作文,学生就敷衍、搪塞,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写作欲望,农村初中更是如此。总之,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
  二、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学生写作方面。1.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对作文而言,阅读是“源”,作文是“流”。“源”的问题没有解决,哪来的“流”呢?贫乏是语文学习的致命伤。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时间里,很少阅读,或者是读了,却没有读精品,语言词汇贫乏,思想、情感更贫乏。一个各方面都贫乏的人,对写作自然没有兴趣,自然“没有写的”。2.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程序无非是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这样,写作和生活断轨,不能积累写作素材,当然不能写出好文章。3.学生作文久练无长进,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写不好作文就怕写作文,作文就肯定失败,失败多了就没兴趣写作文,作文就自然写不好。
  (二)教师教学方面。1.思想上重阅读轻写作。很多教师秉承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重视语文教材中名篇的赏析,但过于注重学生的阅读教学的另一端,却忽视了写作教学,从作文教学的实践看,很多教师缺乏语文作文教案便是佐证。2.作文命题脱离学生实际。作文教学中,命题作文是最常用的形式,教师缺乏对学生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的了解,在命题上缺乏计划性和前瞻性,或者作文题目太老套,或者作文题目太虚化,或者题目太应试化,等等,导致学生失去写作文的兴趣。3.教师指导缺乏针对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对初中学生而言,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对事物的认识和学习技能的把握需要教师的适时指导,然而很多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欠缺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者仅仅以分数进行衡量,或者简单地用“已阅”作为批语,或者只用简单的几句泛泛的套话进行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批语中读不到有价值的东西,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不利于学生作文写作的进步。
  三、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心理上厌倦写作文。不当的作文教学方式导致初中学生对作为的厌倦,但苦于应试心理又无法摆脱,这种行为和心理上的不一致在情感上表现出的就是消极应付状态。当这种应付变成一种负担时,会演化成担忧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思想包袱。
  (二)写作内容空洞,材料陈旧,套用别人作文的样式。农村初中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接触较少,加之农村生活的单调沉闷,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也是在重复那过去的故事。同时,学生见识少,对课外书的阅读也很少,知识面窄,他们就不知作文的材料应该从何而得。写作素材上的缺乏,使他们的作文在内容上言之无物,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空洞的理论和套话多,切合实际的少,内容上也是千篇一律。
  (三)中心不明确,立意肤浅。中心不明确,立意肤浅,这几乎是所有初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而不仅仅是农村初中学生作文中所存在的,但农村初中学生在这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农村初中学生接触外界事物较少,如,书籍的阅读、影视文化的影响相对少。而且,大多数农村学生文化功底较差,他们对于某些客观事物,能做到的仅仅是客观的描述,不会分析,不会透过事物的现象挖掘出事物的本质。所以,一篇作文写完,学生自己也不知道要表现什么,要反映什么,中心自然不明确,立意当然就肤浅。
  (四)语言表达上苍白无力。写作文既需要有充实的内容,更需要通过丰富的语言技巧来表达作者经历的事件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形式活泼的语言在能正确表达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正是作文教学的误区,导致学生语言的苍白,或者语言缺乏锤炼,或者词汇贫乏,或者套用他人的语句,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四、促进初中作文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激发兴趣。教学实践行为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下进行的,所以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对学生有着实实在在的影响。要克服作文统一化的思想,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在作文形式上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并树立人人都能写好作文的理念,恢复学生的自信。
  (二)面向生活,重在积累,丰富写作内容。作文的写作离不开内容的支撑,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平时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作文中假大空的现象。
  (三)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实践服务的,教学方法的选取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尤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差异,在作文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拿来主义》就是这样―篇典范,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鲁迅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都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了出来,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让人叹为观止。  文章在列举“送去主义”的表现时,有这样—句话: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几位”“几
期刊
“真羡慕你们上美术课,不用想太多的‘招数’孩子们就愿意上你们的课……”经常会有同事这样对我们美术老师说。难到我们的美术课真的是这样吗?在人人都讲“构建理想课堂”的今天,想要真正上好一堂美术课也绝非易事。那怎样的美术课堂才算是理想的呢?从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我也总是希望我上的每一堂课都能让孩子们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能真正让孩子们感受到美术的“美”之所在。  新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把语文课堂变成一块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沃土。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由兴趣入手,诱发创新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
期刊
余映潮“板块式教学”设计是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运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其核心是学生主体理念得到全方位的落实;设计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坚持了简洁实用的原则;设计思路追求的境界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合乎语文素质养成的特有规律。他提出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要素论”——“诵读,品析,积累”,进而概括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20 字诀”——“思路明晰,提
期刊
华罗庚先生说过:“数与形本是两依倚,焉能分作两边飞. 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同时数形结合并不等同于严格的证明,又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事半功倍,用不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出现错误.我们应力求避免学生在数形结合中的典型错误,充分发挥数形结合的作用,使抽象变直观,复杂变简单”。数形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期刊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
期刊
目前,新课改实施的如火如荼,教学改革的内容也逐渐深入,各科教师都将高效课堂作为了自己对教学工作追求的目标。目前,语文教学的状况不算太好,教师经常为教学效率的低下而感到苦恼。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措施呢?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相关的经验,现对此进行一些浅显的研究与论述。  一、更新观念,实施探究式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期刊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若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一首毛泽东书写长征豪情的名诗,它曾在以前的初中语文课本上作为讲读课出现,现在新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中仍保留有;在新版的初中历史课本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中将《长征》诗的第一句作为课题,同时又把全诗作为该课引文的重要内容介绍,足见这首诗的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难题。不少学生写的作文主题粗俗,内容宽泛,层次混乱,语言贫乏,读来如同嚼蜡。针对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摸索,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细心观察,参与课内外活动,鼓励学生积累与思考,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没有一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