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把语文课堂变成一块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沃土。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由兴趣入手,诱发创新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1、以悬念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好嘴杨巴》一文,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杨巴在文中只说了一句话,可为什么会把他叫做好嘴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热情高潮。
  2、以情境激趣。
  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与朱元思书》中,描绘了一幅富春江美丽景色的画卷,这是作者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直观因素。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到放声读,最后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富春江的美。除了上述的做法以外,还有以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以活动激趣等常用方法,教师应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从扶到放,引导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如教师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得到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春》后,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自然,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在观察的基础上,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并把发现用文字记录下来,写出了很多有思想、有独特发现的佳作。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疑,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已经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
期刊
一、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有些学生不喜欢语文,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阅读欲望。传统的讲授式、简单的问答式、低层次的讨论式是一些教师常用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中的“大一统”,“一刀切”不同程度地压抑了学生学习兴趣,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那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热情,就需要巧妙创设阅读情境。  利用多媒体创设语
期刊
体育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上好一节体育课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上好一节体育课,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是前提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上好一节高质量的体育课,抓好课前工作是个重要前提,这样才能够做到有备无患。  (一)备学生。在整个备课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以足球课为例,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喜欢足球,但是仍然
期刊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而又感人肺腑的回忆性写实散文。此文篇幅不长,只有一千来字,语言平常质朴,无华丽辞藻,但却字字真情,时时处处流露着一种动人的情感:父子间深厚的感情——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和无限的感激。  这是一种普遍而又正确的解读,的确,很多人都把它仅仅解读为表现“父爱”主题的作品,说什么“父爱如山”、“父爱无言”,说什么“作为子女,应该学会体谅父母、感恩父
期刊
案例: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人物形象,得出结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热爱学生、具有强烈爱国之情的教师,他教育有方,使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小弗朗士变得懂事、爱学习、热爱祖国。就在分析人物形象行将画上句号的时候,有学生提出质疑:  生1:我认为韩麦尔先生不是一个好教师,他平时工作是不够负责的,你看他自己说的,“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
期刊
新课程改革正在强有力地推进,情感教育作为各门学科的三维目标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一种至高的审美。特别是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圣洁的人性美。教学中必须抓住这条情感红线,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在以往的教
期刊
地平线,一个仪式的终结,另一个希望的开始。暑期语文教师执教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名单上的汇报课,其中有一节是二高孟建文老师的《西地平线上》。想起之前的说课环节,外国小说《半张纸》在他的演绎下,由晦涩枯燥到情趣顿生,将一个人的一生精巧地浓缩到一张纸上,而且饱含生命的情感。  “同学们,下面我们这样啊,等一下,我不会让你们回答问题,你们知道就可以自己说,自己起来说,不用担心的。”干净利落的交流,是和陌生学
期刊
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拿来主义》就是这样―篇典范,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鲁迅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都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了出来,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让人叹为观止。  文章在列举“送去主义”的表现时,有这样—句话: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几位”“几
期刊
“真羡慕你们上美术课,不用想太多的‘招数’孩子们就愿意上你们的课……”经常会有同事这样对我们美术老师说。难到我们的美术课真的是这样吗?在人人都讲“构建理想课堂”的今天,想要真正上好一堂美术课也绝非易事。那怎样的美术课堂才算是理想的呢?从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我也总是希望我上的每一堂课都能让孩子们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能真正让孩子们感受到美术的“美”之所在。  新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