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新制高点争夺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js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矿石长协定价机制被第三方指数定价机制取代近两年来,国内钢铁企业仍然饱受矿价高企之苦。如今,在铁矿石全现货交易时代即将到来之际,中国钢铁业正尝试联合起来,提前占领制高点。
  1月16日上午,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启动仪式于北京饭店18层举行。这一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下称五矿商会)、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下称北矿所)发起的平台,目前已得到国内26家大型钢厂和贸易商的响应。宝钢、鞍钢、武钢、首钢、中钢、河北钢铁、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等悉数在列。
  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称,新平台将发挥市场发现价格的作用,形成具有公信力的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减少人为恶意炒作因素,推动形成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大宗矿产品定价机制。
  这是在2011年9月中钢协发布“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后,中国钢铁业又一次主动出击,希图在已经接近全现货化的铁矿石交易市场谋求更多影响力。
  有创建铁矿石现货平台想法的并非只有中钢协。办公室设于新加坡和伦敦的globalORE(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曾在中国多方游说,计划于去年底正式推出该平台,但至今无果。
  
  布局现货时代
  2011年11月下旬的一天上午,一个从中国远道而至的考察团来到新加坡哥烈码头16号日立大厦23层。
  考察团由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带队,成员包括中钢协副秘书长王春生、市场调研部主任王颖生,以及宝钢、河钢、首钢、马钢等钢厂和贸易商代表。
  冶金部出身的王晓齐此前为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春生除中钢协职务外,实为首钢旗下负责矿石进口的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企业代表皆为各大钢厂矿石部和贸易商负责人,其每年经手的铁矿石进口贸易量加总近2亿吨。
  尽管如此,十余人组成的考察团却甚为低调。
  中国去年进口铁矿石花费1124亿美元。由于涉及国家庞大的铁矿石进口利益,王晓齐要求团员对此行严格保密。《财经》记者就此向多位当事人求证,均被对方以“事件敏感”为由拒绝。
  据知情人士透露,考察团目的地为globalORE在新加坡的办公室。globalORE力图为钢厂、矿商、贸易商提供一个线上交易平台,以此改变传统铁矿石现货贸易模式。
  globalORE 与globalCOAL(环球煤炭电子交易平台)渊源颇深,后者成立于2001年,由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力拓(Rio Tinto)、英美资源(Anglo American)、嘉能可(Glencore),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日本电源开发公司(Jpower)、鲁尔燃气公司(E.ON)和辛普森航运咨询公司(SSY)联手成立。
  通过十年发展,globalCOAL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煤炭电子贸易平台,有122家公司会员,每年有约8000万吨动力煤交易量,该平台曾提供匿名交易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环球煤炭价格指数(GlobalCOAL NEWC INDEX)。
  曾任英国电力网络公司(EDF Energy Plc.)市场运营主管的尤恩·坎宁安(Eoghan Cunningham),于2005年6月起就任globalCOAL首席执行官。他亲眼见证了公司在煤炭领域的壮大,并雄心勃勃地将这种模式复制到铁矿石现货贸易领域。
  2010年3月,坎宁安对外宣布启动针对铁矿石现货平台项目,称计划搭建新的以西澳大利亚平仓价(FOB)为基准的铁矿石标准化合约交易市场,并推出相关的价格指数。彼时,他已兼任新成立不久的globalORE首席执行官。
  “我必须强调,两家公司是分开独立运营的。”负责globalCOAL市场营销与传播的Stephanie Mercier对《财经》记者表示。
  坎宁安的计划得到了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必和必拓的支持。作为铁矿石贸易现货化的主要推手,高瑞思(Marius Kloppers)执掌的必和必拓亦是促使延续数十年的铁矿石长协谈判机制破裂、催生指数化定价的主要力量。
  但指数定价机制运行以来,争议不断。必和必拓等矿商希望借助坎宁安的计划,将矿石现货贸易挪至线上进行,从而弥补现有指数体系的不足。根据计划,globalORE股东构成设计为钢厂和矿商各占40%,其余为贸易商。发起方认为,这样的构架可以照顾买卖双方利益,并以此说服中国钢厂加入。
  坎宁安曾在2010年上半年对外宣称,公司已针对铁矿石现货市场推出标准化的铁矿石贸易协议(SIOTA, Standardised Iron Ore Trading Agreement),当年三季度即可上线交易。但当时正值普氏指数定价大范围普及,globalORE的声音并未在业内得到广泛响应,平台亦未如期上线。
  此后一年,业内针对普氏指数的异议日趋增多,globalORE意识到时机来临。2011年起,globalORE工作人员往返中国、新加坡之间愈发频繁,其工作主要为游说中国各大钢厂,拜访贸易商。历次国内钢铁业大型会议也都有该公司员工身影。
  globalCOAL员工的航空公司会员卡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完成一次升级,而升级所需里程要求为12个月内达到2.5万英里(约4万公里)。
  这一情景与此前必和必拓支持的普氏指数在中国推广颇为相似。不同的是,彼时长协谈判机制岌岌可危,代表中国钢铁业的中钢协,始终强硬捍卫长协机制。日照国际铁矿石交易中心被中钢协紧急叫停,即为当时紧张局势的缩影。
  2011年初中钢协换届后,有业内人士称,明显感觉新一届班子“开明”许多,更加务实。11月,中钢协组织主要钢厂负责人飞赴新加坡考察现货交易平台。
  迎接考察团的除了globalORE方面,还有必和必拓铁矿石市场营销副总Michiel Hovers、力拓亚太区铁矿石营销代表Alan Smith。矿商、钢厂、贸易商、第三方机构、协会代表多方就现货平台的可行性进行磋商。
  globalORE称,支持更为透明的铁矿石现货交易市场的发展,坚信基于现货交易的平台可以增加透明度。“未来几个月在新加坡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将尽可能地吸引来自不同地区的市场参与者。”
  但中外双方最大的分歧在于,中方更希望将这一平台设于国内。
  两个平台角力
  “中国是最大的市场,因此在中国建立现货平台是必要、合理的。”王晓齐说。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去年进口铁矿石6.9亿吨,增长10.9%,进口价格上涨40.9%。
  随着近年来中国海外权益矿的投产、进口渠道日益多元化以及国产矿供给增长,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正在降低。2009年,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67%,到2010年降为63%,2011年降到60%。
  但供需双方的协议矿违约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进口铁矿石中现货比例大增,已超过70%。这意味着,基于现货市场的定价机制成为未来利益博弈的关键。
  考察团回国后,中钢协专门组织两次会长办公会,亦多次与五矿商会沟通,就国内筹办现货交易平台进行探讨。
  与此同时,自2010年9月起着手研究推出现货交易平台的北矿所,在召集多家媒体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声称,已基本完成交易平台的搭建。北矿所方面表示,已和国家统计局、中钢协、五矿商会、海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进行过沟通。北矿所总裁董朝斌透露,“这些沟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外两家筹备中的铁矿石现货平台均已箭在弦上。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原本双方都将去年底作为平台推出时间,globalORE在等中方企业表态,而中国钢厂、贸易商和北矿所,则在静候协会和监管部门意见。
  北矿所在新年的第二个工作日便得到了好消息。1月5日,在中钢协的年度理事会上,协会会长、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代表协会表态,企业可以尝试了解globalORE,“但在搞清楚之前,不要轻易加入”。
  “目前他们愿意接触globalORE没问题,但作为发起方,自身平台构建好之前,不要跟对方签协议。”王晓齐说。
  11天后,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宣告启动。globalORE则对《财经》记者称:“我们对中钢协宣布发展一个中国铁矿石交易平台的消息表示欢迎。”
  据北矿所介绍,平台交易的品种主要为市场主流的63.5%粉矿、62%粉矿、65%球团矿、62%块矿,分为在途现货和港口现货。
  在途现货即为业内俗称的“漂货”(floating cargo),即尚未到港的矿石。一般现货贸易下,矿商通过电子邮件向潜在买家发出通知,对尚未装船或者已在航运途中的漂货进行招标,买方根据货物检验单及市场行情报价竞标。中标后,双方通过传真签订合同,开具信用证,履行报关检验等手续。
  这一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市场信息并不对称,难以及时发现矿石价格。
  通过现货贸易平台,买卖双方均可实时发现会员企业发布的匿名询盘和报盘,但成交并非任意进行。“只有此前彼此签订协议的平台会员企业才能获得信息发布者的企业信息,从而促成交易。”北矿所副总裁梁若东解释说。
  签约企业之间形成多买对多卖关系,需严格履行线上成交价格即为实际成交价格的承诺,以此规避虚假价格的风险。“如果发现恶意违约,我们将从会员名单中剔除当事企业。”王晓齐说。
  北矿所推出的平台与globalORE的最大不同,是利用国内条件设立了港口现货交易方式。这一市场规模相当可观,截至春节前,中国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几近亿吨。
  在港口现货模式下,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通过货代确认货物并冻结货物,同时银行确认保证金并冻结资金,在此基础上完成放货、放款,在指定时间内保障交易顺利进行。
  
  市场仍在观望
  正在运行的普氏定价机制,是通过工作人员对市场进行电话询价采样。这一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受到钢厂和贸易商质疑,但三大矿商向中国销售的大部分铁矿石正是以此作为价格基准。
  北矿所总裁董朝斌表示,铁矿石现货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形成一个基于现货交易的铁矿石指数。“我们希望基于北矿所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基础上产生的价格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的真实状况。”
  globalORE首席执行官坎宁安也认为,通过建立价格基准从而形成与之相连的价格指数“极为重要”。
  联合金属网矿石事业部副经理张佳宾认为,现货平台对目前的普氏定价体系将是瓦解性的威胁。“此前市场对普氏最大的争议就是普氏的取样方法,现货平台的建立正好弥补了现有体系的这一不足。”必和必拓认为,现货交易平台是进一步提高透明度的关键一步。
  但普氏金属市场主编弗朗西斯·布朗(Francis Browne)强调,普氏虽没有“交易系统”,但可以通过MOC收市价评估程序,完整、透明地发布交易日结束时的估价信息,包括询盘价、报盘价、交易等。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公布铁矿石现货交易的买卖双方,在普氏铁矿石市场评析上已经能看到20多家公司的名字和它们涉及的交易活动。”他说。
  王晓齐则表示,现货平台可以反映即时成交结果,未来中钢协将进一步从现货平台获取信息,完善现有指数体系。
  对此,力拓方面重申,铁矿石价格指数必须是可信的、透明的,并且其流动性是充分和可持续的。对于行业中几个正在运行或准备中的指数,公司一直持续关注其发展过程。
  澳洲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MG称,支持任何透明的,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指数和定价机制。
  现货平台角力,实为各方在矿石定价机制演变中的提前布局。谁掌控了现货市场数据发布权,谁就将掌握未来定价主动权。
  “现货平台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钢厂、贸易商的参与情况。”张佳宾说,目前贸易商都为钢厂服务,但如果到线上交易,凭空多出会员费、交易手续费,对于钢厂来说徒增成本。
  张的担忧折射了当前国内矿石进口市场的普遍心理。一名钢厂矿石进口部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现在市场不好,钢厂买矿比较谨慎,“贸易商的矿不是很好卖”。他认为,目前还没看到任何促使钢厂、贸易商加入现货平台的动力。
  王晓齐则表示,现货交易平台可以更加直接地对接供需双方。“我可以直接从矿商处进货,为何还要通过贸易商?”据他介绍,加入现货平台有两种选择,一般会员、股东。但股东的条件是在业内有一定规模、良好信誉。他表示,目前平台是发起阶段,已有国内外钢铁企业表示愿意加入。
  力拓对《财经》记者表示,已注意到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推出的交易平台,将进一步了解这一平台的更多细节。
  布朗坦言,很多国际铁矿石贸易的市场参与者,包括中国矿商和贸易商对现货交易平台都“很感兴趣”。一些西方经纪商,比如London Dry Bulk几年前就建立了所谓的电子“白板”平台。
  张佳宾认为,北矿所的现货平台还需要中钢协会员的支持。“如果中钢协会员都在上面买货,逐渐形成规模,那么现有的普氏体系就瓦解了,进而实现铁矿石贸易现货化,之后增加金融套保业务,这是一条良性发展渠道。”
  张所说的金融套保业务,即为中钢协一直规避的铁矿石金融衍生品,这也是中外两个平台的分歧所在。
  中国对于铁矿石的巨大需求,促使大批通过风险管控工具进行大宗商品贸易的企业成为铁矿石贸易的新成员。globalORE建立现货贸易平台之外,希望通过搭建这个平台,来进一步推动未来庞大的铁矿石掉期交易体系。
  煤炭掉期在上世纪90年代几乎以同样的方式开始,仅用五年其规模就扩大了几十倍。
  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必和必拓期望把新加坡变成一个铁矿石价格形成中心,进而将铁矿石衍生品市场发展壮大。
  新加坡交易所早在2008年就开始推出铁矿石掉期结算服务,近年来交易量迅速攀升,2009年为633.2万吨,2010年增至1767.85万吨,去年这一数字达到4338.05万吨。
  截至2011年底,参与新交所铁矿石掉期的对家接近400家,以贸易商居多,也有澳大利亚、印度的矿商,以及中国的民营钢厂,还包括投行和投资公司。
  据新交所工作人员介绍,有中国民营钢厂参与掉期交易,但具体数量并不清楚,因为有些钢厂是通过贸易公司参与,而贸易公司的数量很难统计,另外有些贸易公司的老板是开个人账户进行交易。总体来说,中国客户的数量占到总客户量400家的一半左右。
  在中钢协看来,新加坡是资本开放程度很高的国家,同时也是金融中心,铁矿石市场若变成金融和投机市场,对于钢铁实业来说非常不利。
  为避免成为金融炒作工具,北矿所董事长吴汝川承诺,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作为一个独立第三方运营平台,只开展铁矿石现货贸易的相关业务。globalORE却在其网站和在中国的推介中,透露了未来发展金融衍生品的愿望。
  王晓齐认为,今后可能会有多个铁矿石现货平台,中外平台的竞争是必然的。
  必和必拓在回复《财经》的邮件中称,很高兴看到用户和中钢协在透明度上的认同并积极推动现货平台发展。
  “公司与其他产业方一起,支持像globalORE这样的,经用户、贸易商、矿商共同努力搭建的全球交易平台。”必和必拓认为,在市场演变阶段,多平台的建立有助于产业健康发展。历史表明,这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稳定。
  “北矿所平台推出来,我们的压力反而小了许多。”一位globalORE的工作人员说。
  姜文政、本刊实习生何加晋对此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十六大以来,中央下大力气夯实农业基础,连续出台了八个一号文件,涵盖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以及水利建设等方方面面。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花、油料、糖料、肉类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民生得到很大改善,农业农村工作成就巨大。   为此,中央从战略高度分析了农业农村出现的新
期刊
城市化还是城镇化?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1月17日的数据,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达6.9亿,城镇化率数字达51.27%,意味着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的城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不过这很有可能是一个数字繁荣,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的统计口径常常会有多重解读。为此,我们需要看到进一步的详细统计数据,且要跨过统计口径三重门,才有可能认识“城市化率”在中国的含义。  首先,中国使用的是城镇化而非
期刊
在“稳增长”首要目标之下,2012年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投放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1月18日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1万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7.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3901亿元。虽然市场普遍预计今年信贷额度会有所放松,但随着年初监管层对银行表外融资等渠道的收缩,全年、特别是上半年的社会融资量不容乐观。   就在此前一天,国
期刊
有限政府是人类最伟大的一项成果。但只有一部分人勉强能享受到,即使在这一理念推行的地方,它的存在地位也始终不能说是颠扑不破的。20世纪的经验说明了宪政政府的不稳定性,也说明不仅要有实现它的勇气,更要有维护它的警觉。  倡导有限政府的人并不像有些人所指责的那样,一定是反政府的。事实上,他们所反对的只是倚重强权并滥用权力来侵犯个人的正当权利。  在深刻理解历史教训与无限政府的危害之基础上,他们主张按照宪
期刊
20世纪俄罗斯(苏联)历史的内容,随历史书写者身份的变化被一再改写,俄罗斯(苏联)人的命运也跟着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哲学船事件”中被驱逐者的经历,就曾被有意无意地遮掩。  上世纪90年代之前,那些侨居国外的俄国文学家、哲学家的名字,已经零星地出现在苏联的出版物上。但除了极少数专业研究人员和特别关注那段历史的人了解一点情况,绝大多数苏联人都不知道这些旧俄知识分子是如何踏上流亡之路的。苏联时期国家政治
期刊
2011年的冬天对券商行业显得格外寒冷。  无论是行业龙头还是中小券商都不讳言在压缩成本,裁员、降薪、停发奖金成为业内普遍采用的举措。  “降薪是肯定的,方案还没出,现在就连出差的飞机票也只能按照级别在指定的地点订了。” 国信证券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来自监管部门的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底,109家证券公司实现净利润343亿元。与2010年全行业775.57亿元的净利润相比,
期刊
齐桓公在郊外打猎,恍惚中觉得有鬼,可其他人都没看到,连替他驾车的管仲也没有看到,齐桓公因此病倒。某日,有位读书人上门治病,告诉齐桓公四下里都是鬼,关键是自己心态要好,否则鬼就要趁虚而入了。根据齐桓公的描述,他又识趣地将该鬼命名为“委蛇”,且解释说能见委蛇者必为霸主。这高帽一戴,齐桓公的病立刻就好了。  这个故事中的“鬼”其实是精怪,而非我们通常理解的人鬼。在古人眼中,像齐桓公这种情况,属于偶发事件
期刊
在前苏联、东欧时期,大批反体制的知识分子自愿或被迫流亡西方,这成为20世纪一大历史现象。这些知识分子并不喜欢西方资本主义,但与西方左派(下称西左)同样格格不入。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波兰哲学家和观念史家柯拉柯夫斯基,在德国街头看到西左青年的布告,将捷克流亡者称为法西斯,不准他们通行,他内心的愤怒无以言表。这些西左认为西方的“自由”是虚伪的,提到这个词时会哈哈大笑,而柯氏沉重地告诉他们:“我们
期刊
2011年12月30日,春城昆明,气温骤降,冬天和新年一起降临。当天,广东华美国际投资集团(下称华美集团)原董事长张克强等涉嫌诈骗一案在昆明市中级法院开庭。一同受审的还包括云南烟草兴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云投资)原总经理董晓云等人(参见《财经》杂志2011年第27期“盐湖重组‘黑金’”)。   起诉书指控,2007年下半年,董晓云等人配合华美系员工共同实施诈骗,最后将深圳兴云信投资发展有限公
期刊
对沃伦·海尔曼这个名字,投资界的人士并不陌生,他是投资业的先驱,曾服务于雷曼兄弟投资银行,事业巅峰时担任雷曼兄弟的总裁。当然,他与该公司后来的倒闭没有丝毫联系。   和许多金融传奇人物一样,海尔曼出生于金融世家。他1934年出生在纽约曼哈顿,其家族在美国加州金融业地位显赫。其父是旧金山的一位重量级投资者,叔父则是雷曼兄弟公司的高级合伙人。   海尔曼曾是个富家子,贪玩成性。11岁那年,他独自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