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这一天象而制订的为全世界所接受的一种历法。几千年来,多少天文学家和历法学家为制订这一历法提高精确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关键词】公历 演变 探索
公历,是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即公元纪元,亦称基督纪元或公元。现行的公历经历了埃及太阳历、罗马儒略历和罗马格列高利历三次重大的演变,才演变成今天公历的模样。下面我们共同来探究一下公历演变的历程:
一、埃及太阳历
古代埃及的历法,是人类最早的太阳历,埃及太阳历是依据地球绕太阳公转这一天象而制订的一种最原始的历法。它把每年尼罗河水开始泛滥(也就是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出于地平线的时候)定为一年的开始。根据埃及太阳历的规定:每年分为三季,即来水季、播种季、收割季,全年共分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节日,称闰日,总共365天。但这种太阳历比地球绕太阳实际转一周(回归年)的时间少计算了5小时48分46秒。年代一久。累计起来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因此,有必要对埃及太阳历进行修改,使修改后的历法更符合天象。谁来修改埃及太阳历呢?
二、罗马儒略历
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前46年),罗马统治者恺撒聘请天文学家索西格尼为罗马修改历法。他以古埃及太阳历(365天)为蓝本,放弃了罗马的传统历法——太阳历。按回归年周期作了如下规定:平年365天,每4年置一闰年为366天。每年为12个月,即6个大月:1、3、5、7、9、11月每月为31天;5个小月:4、6、8、10、12每月30天。古罗马处决罪犯集中在每年2月行刑,因此罗马的平民百姓认为2月是最不吉利的一个月,所以,索西格尼顺其民意,故把平年2月定为29天,少一天,也可少杀一些人;闰年2月仍为30天。因恺撒姓氏儒略,故得名“儒略历”。恺撒生于7月,因此7月又名为“儒略”。儒略历虽属纯太阳历,但比实际的回归年时间多计算了11分14秒,有一定的误差。可是与埃及太阳历比较,误差少了96.78%,这是历法制订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恺撒于前44年被刺杀,他的继承者是屋大维(奥古斯都)。屋大维生于8月,而8月是小月,只有30天,与恺撒比较,好像有损自己的尊严,于是屋大维将2月减去一天加于8月(这一规定罗马的民众很乐于接受),8月就变成了大月。同时9、11月各减一天定為小月,10、12月改为大月。结果,一年有了7个大月:1、3、5、7、8、10、12月每月31天;4个小月:4、6、9、11月每30天;2月平年只有28天,闰年为29天。这种历法有时也称奥古斯都历,8月也被命名为“奥古斯都”。这种历法,各月的天数参差不齐、无规则性,使用亦多有不便,实无天文学的依据,而是人为无理造成的,但它的存在已有两千多年了,我们也就没有必要纠正它了。
三、格列高利历
由于儒略历的历年比回归年要长11分14秒,即674秒。年复一年,积累到16世纪已多计时12天多了,因此,必须予以纠正。1582年10月4日,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下令修订儒略历。新修订的儒略历称为格列高利历,也就是今天使用的公历。格列高利历采取了如下措施来提高精确度:1、将1582年10月5日——14日这10天“消失”,以抵消从公元1年至公元1582年多计算的12.34天时间的大部分。因此,1582年10月这一个月实际上只有21天。2、非整百之年,凡能被4整除之年仍为闰年。3、逢整百之年必须要为400整除方能为闰年,如1600年、2000年等;而1700年、1800年、1900年则只能为平年。而过去了的公元100、200、300、500、600、700、900、1000、1100、1300、1400、1500年则是儒略历时代的闰年,多计的12天时间已被1582年10月抵消了10天。
格列高利历与儒略历比较,精确度大大地提高了。儒略历每400年设置100个闰年,实际多计时3天2小时53分20秒;而格列高利历每400年设置97个闰年,实际只多计时2小时53分20秒。但问题仍未完全解决,按400年多计时2小时53分20秒来计算,积累到3323年就会多计时1天,如何处理呢?我在这里与历法学家提点小建议,看能否采纳?能被3200整除的年份,也为平年,如公元3200、6400、9600年等。或者能被3300整除的年份,二月减去一天,只设27天,如公元3300、6600、9900年。
从公元1年0时0分0秒至2008年24时整,地球绕太阳公转2008周,即2008个回归年,所耗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2008=733406日8小时3分28秒。而根据历法学(或天文学)家制订的儒略历、格列高利历来计时,已有733409天,比实际所耗时间要快2日15小时56分32秒。换句话说,2008年12月31日实际上应该是2008年12月28日。
【关键词】公历 演变 探索
公历,是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即公元纪元,亦称基督纪元或公元。现行的公历经历了埃及太阳历、罗马儒略历和罗马格列高利历三次重大的演变,才演变成今天公历的模样。下面我们共同来探究一下公历演变的历程:
一、埃及太阳历
古代埃及的历法,是人类最早的太阳历,埃及太阳历是依据地球绕太阳公转这一天象而制订的一种最原始的历法。它把每年尼罗河水开始泛滥(也就是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出于地平线的时候)定为一年的开始。根据埃及太阳历的规定:每年分为三季,即来水季、播种季、收割季,全年共分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节日,称闰日,总共365天。但这种太阳历比地球绕太阳实际转一周(回归年)的时间少计算了5小时48分46秒。年代一久。累计起来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因此,有必要对埃及太阳历进行修改,使修改后的历法更符合天象。谁来修改埃及太阳历呢?
二、罗马儒略历
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前46年),罗马统治者恺撒聘请天文学家索西格尼为罗马修改历法。他以古埃及太阳历(365天)为蓝本,放弃了罗马的传统历法——太阳历。按回归年周期作了如下规定:平年365天,每4年置一闰年为366天。每年为12个月,即6个大月:1、3、5、7、9、11月每月为31天;5个小月:4、6、8、10、12每月30天。古罗马处决罪犯集中在每年2月行刑,因此罗马的平民百姓认为2月是最不吉利的一个月,所以,索西格尼顺其民意,故把平年2月定为29天,少一天,也可少杀一些人;闰年2月仍为30天。因恺撒姓氏儒略,故得名“儒略历”。恺撒生于7月,因此7月又名为“儒略”。儒略历虽属纯太阳历,但比实际的回归年时间多计算了11分14秒,有一定的误差。可是与埃及太阳历比较,误差少了96.78%,这是历法制订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恺撒于前44年被刺杀,他的继承者是屋大维(奥古斯都)。屋大维生于8月,而8月是小月,只有30天,与恺撒比较,好像有损自己的尊严,于是屋大维将2月减去一天加于8月(这一规定罗马的民众很乐于接受),8月就变成了大月。同时9、11月各减一天定為小月,10、12月改为大月。结果,一年有了7个大月:1、3、5、7、8、10、12月每月31天;4个小月:4、6、9、11月每30天;2月平年只有28天,闰年为29天。这种历法有时也称奥古斯都历,8月也被命名为“奥古斯都”。这种历法,各月的天数参差不齐、无规则性,使用亦多有不便,实无天文学的依据,而是人为无理造成的,但它的存在已有两千多年了,我们也就没有必要纠正它了。
三、格列高利历
由于儒略历的历年比回归年要长11分14秒,即674秒。年复一年,积累到16世纪已多计时12天多了,因此,必须予以纠正。1582年10月4日,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下令修订儒略历。新修订的儒略历称为格列高利历,也就是今天使用的公历。格列高利历采取了如下措施来提高精确度:1、将1582年10月5日——14日这10天“消失”,以抵消从公元1年至公元1582年多计算的12.34天时间的大部分。因此,1582年10月这一个月实际上只有21天。2、非整百之年,凡能被4整除之年仍为闰年。3、逢整百之年必须要为400整除方能为闰年,如1600年、2000年等;而1700年、1800年、1900年则只能为平年。而过去了的公元100、200、300、500、600、700、900、1000、1100、1300、1400、1500年则是儒略历时代的闰年,多计的12天时间已被1582年10月抵消了10天。
格列高利历与儒略历比较,精确度大大地提高了。儒略历每400年设置100个闰年,实际多计时3天2小时53分20秒;而格列高利历每400年设置97个闰年,实际只多计时2小时53分20秒。但问题仍未完全解决,按400年多计时2小时53分20秒来计算,积累到3323年就会多计时1天,如何处理呢?我在这里与历法学家提点小建议,看能否采纳?能被3200整除的年份,也为平年,如公元3200、6400、9600年等。或者能被3300整除的年份,二月减去一天,只设27天,如公元3300、6600、9900年。
从公元1年0时0分0秒至2008年24时整,地球绕太阳公转2008周,即2008个回归年,所耗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2008=733406日8小时3分28秒。而根据历法学(或天文学)家制订的儒略历、格列高利历来计时,已有733409天,比实际所耗时间要快2日15小时56分32秒。换句话说,2008年12月31日实际上应该是2008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