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城镇化意愿分层——职业分层视角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k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CGSS2013的数据分析发现,只有接近1/3的农民已经实现乡城永久迁移。职业阶层分化对农民城镇化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农业劳动者的农民永久迁移的比率最低,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次之,白领阶层和蓝领阶层最高;主观阶层和阶层流动预期对农村居民的长期迁移具有积极影响,而主观阶层的层次越高,农民的长期迁移就越高。
  【关键词】农民 阶层分化 永久迁移
  一、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乡迁移从少数农民的个人行为逐渐转变为当今大多数农民的生活道路上的正常选择。就形式而言,30多年来的城市和农村移民主要是基于临时移民。在制度层面,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是农民城镇化意愿的主要障碍[1]。最近,提出新的城镇化战略,主要是对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的限制,促进农民和农村居民的迁移,促进农民的永久转移。然而,在实际层面上,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农民能否以一种快速的方式实现城镇化,以及怎样促进农民工的永久迁移。
  国外对城镇化意愿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迁移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早期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推—拉力理论、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新经济移民理论、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世界体系理论。这些理论大多来自于“微观-宏观结构”,不发达国家(农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或社会结构的差异是由结构性因素的移民造成的。最近的研究受到吉登斯(Giddens)、布迪厄(Bourdieu)等学者认为之前的理论大多关注宏观结构性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力图弥合行动—结构之间二元对立理论的影响,先考虑宏观结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是在条件反射的背景下的具体结构,忽略了的不利影响的作用,人们认为,应重视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更关注非预期后果对结构的影响。代表理论具有移民网络理论、移民制度理论和累积因果理论。
  国内学者对中国城市和农村移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移民的机制和移民的后果上。自21世纪初以来,关于城市和农村移民(特别是永久移民)的研究逐渐攀升。永久移民的定义是不同的,城镇定居和落户通常被定义为永久移民。许多学者对农民工在城市和城镇定居的意愿进行了调查,但他们的理解并不一致;有的统称为留城,包括外来务工城市;有的笼统地界定为未来的定居意愿。
  大多数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城镇定居意愿更低。以城市角度看,城市公共服务(主要是基础教育)[2]、制度合法性压力[3]推动农民城镇落户,而农民不愿意落户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不够稳定和严格的计划生育制度[4]。从农村角度看,农地制度[5]、粮补制度[6]亦阻碍农民城镇定居。从个人角度看,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综合能力[7]等等都影响农民的城镇化意愿。
  总而言之,关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迁移的研究成果丰富,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城镇化的意愿水平上,对永久移民状况的研究相对较少。二是从经济理性的解释有很多,对非经济理性的解释也很少。城市和农村的永久移民是以人力资本、经济收入和其他能力为基础的,并选择了移民的成本效益。事实上,尽管移民与经济因素密切相关,但即便如此,非经济因素(社会、自然、人口、文化和通信)也是影响移民决策的重要因素[8]。换句话说,城市和农村的移民,虽然主要是经济活动,意味着农民在城市中找到了相对较高的收入,而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特别是从临时移民到永久移民,许多社会因素对农民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进一步探索农村和农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的社会逻辑,以此对新城市化战略的改善做出贡献。
  二、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假设
  社会分层领域的研究表明,人们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地位可能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外国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消费实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投票行为、身心健康、研究价值观和态度的影响等方面[9]。从理论上讲,农民的分层对农民的长期迁移决策也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至少有三种方式:首先,阶级分化意味着不同程度的经济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生存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因城镇而异,因此在永久移民的行动中可能存在差异;第二,分层意味着农民在社会结构中有很高的声誉,而那些地位较低和声誉较低的人可能不愿搬迁;第三,阶级分化也会影响个人的气质、品味和生活方式[10]。不同阶层的农民可能对城市生活有不同的偏好,从而影响了农民的迁徙选择。因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阶层分化假设。农民的阶层分化对农民城镇化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农民所处的阶层越高,城镇化意愿的比率相对较高。
  假设1.1:客观阶层假设。农民客观阶层的等级越高,城镇化意愿的比率相对越高。
  假设1.2:主观阶层假设。农民主观阶层认知等级越高,城镇化意愿的比率相对越高。
  假设2:阶层流动预期假设。未来向上社会流动预期越大的农民,城镇化意愿的比率亦越高。
  (二)模型选择与变量选取
  为了检验阶层分化对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本文分为客观阶层、主观阶层和阶层流动预期三个自变量,客观阶层将样本分为白领阶层,蓝领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四组,将蓝领阶层作为对照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一是客观阶层。本文是基于李春玲的职业阶层归类,在综合分析CGSS2013数据中受访者的工作经历及状况、目前的工作状况、目前从事工作的管理活动状况,以及工作的单位或公司的类型、所有制性质、员工人数等变量情况,将受访者一一划入相应的阶层。
  二是主观阶层。通过“梯子测试法(Ladder Scale)”进行测量。从底部到顶端的梯子是从1到10的,梯子的顶部代表着社会分层的最高层次,而底层代表着社会分层的最低层次。问“你认为你目前处于什么水平”,来确定这个农民的社会阶层。
  三是社会流动性指的是人们在社会阶层结构上的升迁,是指纵向的流动性。阶层流动预期的测量通过询问调查对象“您认为自己十年后将会处于哪个等级”,然后用个人十年后的阶层等级减去当前的阶层等级认知,得到变量“阶层流动预期”。   四是控制变量。本文将性别、年龄、婚姻、学历、个人收入、家庭其他人收入变量放入模型。同时,在我国,家庭是个人社会行为的重要支持,所以家庭经济收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避免个人收入和家庭其他人收入的相互影响,本文用家庭其他人收入代表家庭经济收入。
  三、实证结果分析
  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前面假设,本文分别构建农民城乡永久迁移行动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因为经济资源(主要是收入)是阶级划分的主要基础,也就是说,收入和阶级之间有因果关系。从理论上讲,个人收入与客观阶层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到农民的城镇化意愿,因此,为了探讨阶级对农民城镇化意愿的真正影响,在模型建设中,在引进个人收入和客观阶级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个人收入与客观阶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验证客观阶级对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是否受个人收入的影响。
  阶层分化与农民城镇化意愿。表1给出了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四个回归模型结果,模型1是只引入控制变量的回归模型,模型2加入了客观阶层(以蓝领阶层为参照组)作为新的解释变量,模型3又加入了个人收入与客观阶层的交互项,模型4又引入主观阶层作为新的解释变量。总体来看,四个模型卡方检验的P值均小于0.001,说明整体上回归模型比较理想。下面对四个模型的实证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控制变量中,除年龄、婚姻两个变量,其他四个控制变量对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在统计上都具有显著性。从回归系数看,性别的系数为负值,表明相对于女性而言,男性城镇化意愿更少;个人收入、家庭其他收入的系数为正值,表明个人收入越高、家庭其他人收入越高的农民城镇化意愿的比率相对更高。学历中,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城镇化意愿的比率最高,高中学历的农民城镇化意愿的比率次之,初中学历的农民城镇化意愿的比率最低,说明随着学历的提高,农民城镇化意愿的比率也在提高。
  第二,模型2的结果表明,客观阶层对农民城镇化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和模型1相比,Nagelkerke R2提高,说明模型2的拟合程度得到提高。白领阶层的系数为0.245,且在5%的显著性下不显著,表示该阶层的迁移行动与蓝领阶层没有显著差异。农业劳动者阶层的系数为-2.195,且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示相对蓝领阶层而言,农业劳动者城镇化意愿相对更少,其迁移行动的风险发生比为蓝领阶层的0.111倍。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的系数为-0.425,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示相对蓝领阶层而言,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城镇化意愿相对较少,但比农业劳动者城镇化意愿比率要高,其迁移行动的风险发生比为蓝领阶层的0.654倍。综上,可以推断,白领阶层和蓝领阶层农民城镇化意愿比率相对较高,其次是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最低的是农业劳动者阶层。
  第三,模型3中加入了个人收入与客观阶层的交互项,结果显示,农业劳动者阶层仍然通过显著性检验,而个人收入*白领阶层,个人收入*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交互项都不显著,个人收入*农业劳动者阶层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但其系数很小,意味着客观阶层对农民永久迁移的影响受个人收入的影响很小,即客观阶层、个人收入对农民永久迁移行动的影响近似彼此独立,客观阶层对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
  此外,模型4中引入了解释变量主观阶层,和模型3相比,Nagelkerke R2变化不大,表明模型4的拟合程度并未显著提高。从回归系数看,主观阶层的系数-0.072,且在5%的顯著性下显著,阶层流动预期的系数-0.016,但在5%的显著性下不显著,表明主观阶层对农民城镇化意愿有显著影响,阶层流动预期对农民城镇化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综上,通过对农民城乡永久迁移行动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以发现,在人口学特征中,性别对农民城镇化意愿有显著影响;婚姻对农民城镇化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学历和收入是影响农民城镇化意愿的两个主要变量。这两个变量直接影响农民城乡永久迁移后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就本文着重关注的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来看,客观阶层对农民城镇化意愿确实具有显著影响,假设1.1被证实;主观阶层对农民城镇化意愿有显著影响,假设1.2被证实;阶层流动期望对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假设2被证伪。总体来看,职业阶层分化确实影响农民城镇化意愿的选择。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CGSS2013调查数据,对农民城乡永久迁移的行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只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农民已经永久迁移。阶层分化对农民城乡永久迁移具有重要影响。简单来说,社会阶层越高,未来向上流动的预期越好,农民越倾向于城乡永久迁移。
  参考文献
  [1]文贯中.吾民无地:城市化、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的内在逻辑[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133-144.
  [2]张翼.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与中国近期城镇化道路的选择 [J].中国人口科学,2011(2):14-26.
  [3]蔡禾,王进.“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6):86-113.
  [4]白南生,李靖.农民工为什么不愿进城“落户”[J].人民论坛,2008(2):39-40.
  [5]李飞,杜云素.“弃地”进城到“带地”进城:农民城镇化的思考 [J].中国农村观察,2013(6)13-21.
  [6]MENG Lei.Can grain subsidies impede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hinterland China?evidence from field surveys[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2,23(3):729-741.
  [7]胡陈冲,朱宇,林李月等.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一项在福建省的问卷调查[J].人口与发展,2011 (3):2-10.
  [8]TODARO M P.Economic development[M].Fifth Edition.White Plains,N Y:Longman,1994:263.
  [9]李春玲.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1-32.
  [10]BOURDIEU P.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J].Physics Letters B,1990,116(4):291-294.
  [11]张翼.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基于全国性CGSS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3):65-74.
  [12]李飞,杜云素.阶层分化与农民乡城永久迁移——基于CGSS 2010 数据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7.
  作者简介:张曼(1993-),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路径。未来的研究应重视农业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研究,更加具体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模式 农业信息化路径  我国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迫切。农业信息化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引导农业创新发展方面能发挥有力的作用。
期刊
【摘要】传统财务会计侧重于核算、定期事后向其服务主体提供特定期间的会计信息,但随着信息技术、经济环境的急剧变革,传统的财务会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转型。本文从业务和财务融合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传统财务会计向业财融合转型的要点,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业财融合 传统财务会计 转型  一、引言  业财融合是指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据源
期刊
【摘要】在我国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会本身自身的工作面临这更大的挑战。如何更大对于自身的服务效用进行发挥,促进各组织机构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这是当前工会自身开展各项服务工作所应该必须重视的一部分内容。本文就从精益思想的角度,对于新时期金融行业工会服务工作开展的相关問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精益思想 金融行业 工会工作 服务  一、引言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
期刊
【摘要】目前学术界对人身保险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中,基于国家层面和宏观角度的较多,多区域性市场的较少,针对欠发达地区的研究更少。本文以贵州省贵阳市人身保险业发展规模的现状作为依据,对比分析了贵州省和全国保险发展水平在保费规模、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和保险公司数量等指标上的差距。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展了实践调研测试,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运用Logistic计量回归分析。最后,从宏观、微观角度
期刊
【摘要】研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是对企业未来的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对于企业的发展还是对于投资者而言都有重要的意义。自由现金流量对股利政策的影响是正相关,企业产生的自由现金流量越多可供分配的股利越多,企业根据自身的自由现金流量来选择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就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产生的不同现金流量的股利分配政策就是完全不一样的。股利政策的分配又是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键因素,所以,为了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根据企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保险业金融机构互联网保险业务在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识别、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 洗钱 客户身份识别 可疑交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领域业务互联网化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保险业金融机构也不例外,纷纷依托互联网拓展保险业务。对于该类非面对面业务,在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识别、分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存在较大的洗钱风险隐患,亟待关
期刊
【摘要】伴随着开放优质教育资源的兴起,混合学习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开展混合式教学,将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以财务管理课程为对象,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此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混合学习 教学模式 在线学习  一、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快速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在课堂上
期刊
【摘要】房地产业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兼具民生和商业两种特性,房地产业的持续平稳运行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究竟是怎样的相关关系长期以来都是学者和企业家关注的重点,寻求最佳的企业资本结构已成为现代公司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于是,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的关系,立足于前人的参考文献,将资本结构划分为负债结构和股权结构,并分别与公
期刊
【摘要】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平台教学给会计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更为真实的企业财务环节模拟操作体验,课程通过10天的角色参与式的体验来完成学习,故该门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不能参照传统的成绩考核方式,而是要把学生的参与过程也要进入到考评环节中,需要教师制定相应的过程环节考评规则,量化环节考评,这样的成绩评定才更符合多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平台这门课程的课程性质。  【关键词】综合仿真实训 成绩评定 量化考评  21
期刊
【摘要】财务预算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财务预算管理的好坏将影响高校财务资产的管理,并影响高校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其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仍然相对落后,不能对高校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基于部门预算编制实务视角,提出高校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为进一步完善高校预算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 预算管理 问题及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