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是机电类、电气自动化类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不仅是各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而且学生走上电气工作岗位后,无论是电气设计还是维保工作都会用到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目前各高校对于该课程的改革基本上都是基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很少与企业合作,教学内容没有与岗位工作任务联系起来。我院该课程的改革是依托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改革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能力;教学设计
1课程建设的理念
1.1强调“校企合作”
课程组主动自觉地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课程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在课程设计与开发中,校企共同确定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基于工作内容,融合企业操作技能、职业标准,共同确定学习项目,并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排序、教学方法的探讨及考核标准的制定。从而确保了课程整体设计更好地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2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在课程设计和开发中,首先是按照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把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于特定的实训任务、项目中;其次是引导学生树立相互协作、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再次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运用学习迁移理论,科学选择教学媒介,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做到爱学、会学、会用,以全面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效。
1.3强调“以就业为导向”
将“为就业服务”的理念融入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中,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了课程的职业性要求。为了让学生尽早地体会到职业环境,学院投资打造了现代的电力拖动实验实训室,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做边学,力求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培训的“零距离”。
2课程设计的思路
2.1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工作。我们组织团队教师对新安煤矿电器维修岗位、电气设备操作岗位、电气技术员岗位及电气管理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调研,通过组织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骨干对生产一线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能进行调研,分析岗位能力和职业标准,确定《电机拖动与控制》的课程培养目标。
2.2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与方法
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把课程学习内容与企业、社会联系,形成任务,进行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工作项目,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动态学习。教学全过程貫彻做中教、做中学的方法。
2.3改善课程教学条件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互动的学习环境条件下学习。为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提供充足的实训条件和开放时间,开发学生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2.4构建高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课程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采用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实训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通过项目进度和任务完成度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全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必要的学习反馈意见。通过学生信息员反馈意见,学生满意度调查,教学督导与领导听课评课,教师互相听课,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2.5设立多维化的考核模式
建立了知识掌握与技能应用、模拟实战和综合运用等多维化考核体系。通过批阅实验报告、进行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按照项目完成进度和任务完成程度,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程度;了解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改变过去单一考核理论掌握程度的传统方式。
3课程建设做法
3.1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确定课程目标
基于《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思路,与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充分研讨,认真分析职业岗位群及工作任务和电机拖动系统新技术及新工艺发展动态,参考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意见,根据企业在相对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了仔细梳理,确定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电机拖动与控制》的课程目标是以“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为原则,依据矿山电气维修工、电气设备操作工、电气技术员、煤矿电气管理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确定的。
3.2根据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
从工作岗位调查,确定业务范围和工作领域;根据工作领域分解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分析应具有的职业能力,确定针对性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导,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增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实训项目带动整个教学。按照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对《电机学》与《电力拖动》课程进行精选、整合并融合了企业操作技能和职业标准,从而,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学习项目。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过程,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层层推进,序化学习任务和课程内容。将学习项目进行分解,共划分为十六个学习任务。并我们依据拖动系统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置了八个校外实训项目。
3.3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
我们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参照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校企共同以具体工作过程进行了教学设计。采取了基于工作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企业参与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每一工作任务按照“务导入—咨询—知识讲授—计划决策—任务实施—检查归纳—评估总结”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来完成本课程每一项工作任务。使学生感受到真实工作过程的复杂与细致,工作任务的压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4合作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和互动式教学平台
学校通过分批委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开展技术讲座和实训指导的途径,建立以“教师,学生,企业专家”为中心的校企互动式教学平台。同时,学校与新安煤矿签订了以“新安煤矿为本课程校外合作基地“的长效合作机制,校内的电力拖动实验实训室也对企业开放,以利于产学研结合。
3.5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教学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发了融和职业标准,符合企业实际,有很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突出“实用、实践、实际”特色的《电机拖动与控制》校本教材。
4课程建设的特色
4.1 形成了“五个匹配”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了“课程能力匹配职业能力、课程内容匹配工作任务、教学条件匹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匹配教学情境、考核方式匹配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
4.2开发了来源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的课程
课程设置源于行业产业的发展,学习情境的设计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校企联合进行课程建设、开发实训平台及共建实训基地,在对企业资源进行提炼加工的基础上,按教学规律重新序化教学内容编写了校本教材,按行业标准设计考核标准,课程建设由校企全程合作,开发了来源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的课程。
4.3创新了“三导三学”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学、协同学习、指导学习”等形式掌握太阳能应用行业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教师通过“引导、辅导、督导”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能力;教学设计
1课程建设的理念
1.1强调“校企合作”
课程组主动自觉地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课程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在课程设计与开发中,校企共同确定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基于工作内容,融合企业操作技能、职业标准,共同确定学习项目,并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排序、教学方法的探讨及考核标准的制定。从而确保了课程整体设计更好地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2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在课程设计和开发中,首先是按照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把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于特定的实训任务、项目中;其次是引导学生树立相互协作、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再次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运用学习迁移理论,科学选择教学媒介,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做到爱学、会学、会用,以全面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效。
1.3强调“以就业为导向”
将“为就业服务”的理念融入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中,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了课程的职业性要求。为了让学生尽早地体会到职业环境,学院投资打造了现代的电力拖动实验实训室,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做边学,力求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培训的“零距离”。
2课程设计的思路
2.1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工作。我们组织团队教师对新安煤矿电器维修岗位、电气设备操作岗位、电气技术员岗位及电气管理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调研,通过组织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骨干对生产一线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能进行调研,分析岗位能力和职业标准,确定《电机拖动与控制》的课程培养目标。
2.2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与方法
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把课程学习内容与企业、社会联系,形成任务,进行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工作项目,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动态学习。教学全过程貫彻做中教、做中学的方法。
2.3改善课程教学条件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互动的学习环境条件下学习。为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提供充足的实训条件和开放时间,开发学生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2.4构建高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课程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采用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实训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通过项目进度和任务完成度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全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必要的学习反馈意见。通过学生信息员反馈意见,学生满意度调查,教学督导与领导听课评课,教师互相听课,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2.5设立多维化的考核模式
建立了知识掌握与技能应用、模拟实战和综合运用等多维化考核体系。通过批阅实验报告、进行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按照项目完成进度和任务完成程度,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程度;了解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改变过去单一考核理论掌握程度的传统方式。
3课程建设做法
3.1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确定课程目标
基于《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思路,与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充分研讨,认真分析职业岗位群及工作任务和电机拖动系统新技术及新工艺发展动态,参考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意见,根据企业在相对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了仔细梳理,确定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电机拖动与控制》的课程目标是以“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为原则,依据矿山电气维修工、电气设备操作工、电气技术员、煤矿电气管理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确定的。
3.2根据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
从工作岗位调查,确定业务范围和工作领域;根据工作领域分解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分析应具有的职业能力,确定针对性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导,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增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实训项目带动整个教学。按照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对《电机学》与《电力拖动》课程进行精选、整合并融合了企业操作技能和职业标准,从而,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学习项目。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过程,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层层推进,序化学习任务和课程内容。将学习项目进行分解,共划分为十六个学习任务。并我们依据拖动系统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置了八个校外实训项目。
3.3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
我们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参照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校企共同以具体工作过程进行了教学设计。采取了基于工作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企业参与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每一工作任务按照“务导入—咨询—知识讲授—计划决策—任务实施—检查归纳—评估总结”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来完成本课程每一项工作任务。使学生感受到真实工作过程的复杂与细致,工作任务的压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4合作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和互动式教学平台
学校通过分批委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开展技术讲座和实训指导的途径,建立以“教师,学生,企业专家”为中心的校企互动式教学平台。同时,学校与新安煤矿签订了以“新安煤矿为本课程校外合作基地“的长效合作机制,校内的电力拖动实验实训室也对企业开放,以利于产学研结合。
3.5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教学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发了融和职业标准,符合企业实际,有很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突出“实用、实践、实际”特色的《电机拖动与控制》校本教材。
4课程建设的特色
4.1 形成了“五个匹配”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了“课程能力匹配职业能力、课程内容匹配工作任务、教学条件匹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匹配教学情境、考核方式匹配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
4.2开发了来源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的课程
课程设置源于行业产业的发展,学习情境的设计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校企联合进行课程建设、开发实训平台及共建实训基地,在对企业资源进行提炼加工的基础上,按教学规律重新序化教学内容编写了校本教材,按行业标准设计考核标准,课程建设由校企全程合作,开发了来源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的课程。
4.3创新了“三导三学”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学、协同学习、指导学习”等形式掌握太阳能应用行业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教师通过“引导、辅导、督导”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