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想:
  《爱莲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在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说”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
  生:(略)
  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生答:(略)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师: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多美的莲花啊!清纯,脱俗,它从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们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了解体裁,简介作者
  1.了解体裁
  点拨:“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作者简介
  明确: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2.听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分组自学,疏通文意
  1.分组自学,要求:
  ①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②不懂之处,互相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不懂之处,举手提出,可指名回答。
  五、合作探究,品味赏析
  1.探究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多媒体展示问题)
  (1)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讨论并归纳: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5)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点拨: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六、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七、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我爱”说或写一段话,抓住所说事物的特征,力求能出新意。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八、归纳总结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 高洁
  濯清涟而不妖 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香远益清芳香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托物 言志
  (莲)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汤城中学)
其他文献
性伴随人的一生,但对它的意识却主要产生于初中阶段,中学时期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是指“个体在青少年时期顺应自己性的生物学特点和性别的社会性特点的种种心理过程。”中学生恰好处于性生理意识由朦胧到觉醒的特殊阶段,随着自身性生理的成熟,他们的性心理也逐渐发展变化。而且这一时期性意识发展是最快、最显著的,大致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  异性疏远期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初期。这一
【作者简介】陈筑:生于1978年,《新课程》杂志特约编辑。在《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现代语文》、《教育科学》、《教与学》、《深圳青少年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2009年结集出版学生作文《花开的声音》,荣获“全国优秀实验教师”称号。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单元选材精当,注释详明,但在教学中我发现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7月第三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
8月20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左)欢迎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图片来源:新华社)  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访问俄罗斯、乌克兰两国,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晤。默克尔访俄期间表示,这是她的“告别访问”。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乌反目成仇,俄德关系趋冷。近期因“北溪-2”天然气管道问题,俄乌德三边关系愈发微妙。默克尔的“告别访问”选择俄乌这对冤家,可谓煞费苦心。巩固外交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有着良好学习兴趣的学生,不会把学习当成负担,而把它看成是内心的需求,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笔者是一位有着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农村英语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这样一个现实:在我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师资匮乏、教学条件简陋,学生根本没有完成系统的英语学习,导致他们的基础非常薄弱。进入高中学习,他们很难适应词汇记忆、阅读及写作等多方面的提高,许多学生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它对大脑皮层有效工作具有巨大作用:积极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本人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认识到,情感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学习的情感起到了“吸引、调节、巩固”的作用。  首先,老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吸引力作用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抱有好感时,学生就会自觉
【内容摘要】我们应在平时的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利用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一些探究的思路、方法,改革分组实验、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家庭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能力、自觉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 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期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一篇出自真心的作文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人生观、世界观,尤其是在物质生活颇为丰富的今天,语文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一、真实才会生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满喜怒哀乐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精彩的人生。北京奥运会之所以牵动了亿万人的心,就是因为它演绎的是真实的人、真实的情。写文章同样如
【内容摘要】个性是写作的灵魂。它有助于学生认知自我,感悟生活,认识社会,克服思维单一,情感虚假等顽症。个性写作诞生了作品的万花筒,成为独抒性灵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个性写作 阅读 感悟 认知  新课程标准认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有写作的个性化。”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清醒地认识到个性写作,其实就是一种宣泄,一种抚慰,一种思索,一种净化。巴金说:“文学的目的
2009年9月,我的人生履历翻开了新的一页,经过自己的努力,告别了奋斗十几年的农村教学,来到了合肥市第三十四中学。在校领导的信任下,我担任了高三四个班的政治课教学和高三(四)班的班主任工作。  平心而论,第一次来到城市,面对全新的环境,陌生的教学对象,且是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已成型的高三学生,真的有点茫然,无任何经验可以参考,但事已至此,唯有勇敢正视,用自己十四年的农村班主任的历练来应对。  俗话说:
好课之“好”,是有一定标准的。  说法一:导学助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这个标准综合地说就是:教师手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设计教案立足于学生的“学”,走进课堂发动学生“学”,打开课本组织学生“学”,遇到障碍指导学生“学”。学生学得有兴趣,有信心,有方法,有余力,有实效,积极主动、生动活泼,不只释放了潜能,汲取了知识,开发了智力,练就了技能,并且提升了文化素养、人格品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