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ko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载体,是极为丰富的精神食粮。它和现代汉语一脉相承。语文教科书选入的文言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学习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从而更加热爱母语;可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审美创造精神,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1.文言文教学中的误区
  新课标明确要求: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文言文,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文言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是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情绪和感官,深入文本去感受、感触、感悟。
  但是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却走进了一个误区,太过讲究字字落实,注重语法分析,千古传诵的美文被肢解得七零八落,于是文言文学习走上了枯燥、乏味的狭路。学生也视学习文言文为畏途,案头常备文言文译文书,完全不能领悟语言的精妙,忽视了文本中的人文内涵。
  2.诵读是切实可行的体验
  新课标指出“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说明诵读是学习古代诗文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是知识转化的载体。在诵读中加深对文章的意境、人物、情感、主旨的理解,读出文章不同的文体特点。说理文常常理直气壮,记叙文纹理清晰,描写画面生动。对有个性的人物的描写,还可以分配角色朗读,让学生进入角色的内心,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全面了解文章的思想,真正体验遣词造句的精妙。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子路的率直、冉有的内敛、公西华的谦逊、曾皙的洒脱、飘逸,在读中可以从不同人物的语言中感悟到,可谓真正深入到语言的精髓里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也许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3.在文言教学中注入人文精神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蕴含人文内容的优美篇章,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理想、品德、人生、爱国等教育,不但让学生从文言文中汲取知识营养,而且还让他们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形成正确的认识观和价值观。读《屈原列传》《苏武传》让学生懂得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必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保持民族气节,保持做人的尊严;读《项脊轩记》让学生感受浓浓的亲情,真挚的爱情;读《陈情表》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读《赤壁赋》让学生学习苏轼在逆境中的旷达、乐观、超脱的胸怀;读《滕王阁序》让学生体会“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坚守;读《游褒禅山记》让学生了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道理;读《祸兮福兮》让学生清楚祸福相依的哲理,在顺境时不忘乎所以,冷静理智,在逆境时不消沉,不颓废,奋力拼搏。
  虽然文言文离现在有些遥远,但作为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核心地位永远不会过时,做人的道理常用常新。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应该是责无旁贷。
  4.利用文言文为学生搭建训练思维的平台
  文言文学习虽然少不了逐字逐句的讲解和翻译,但是要有所区别。有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汉字,只要让学生了解就行,有些古代文化常识,只要让学生理清线索或分类识记就行,而对那些理解文章的关键语句,或者文章的构思的精妙,就可以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伶官传序》有“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句,“忽微”是关键词语,可以让学生先看注释,弄懂“忽微”的意思,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祸患常积于忽微”的成语、俗语;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的典型事例。这样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真正弄懂了“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句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学习《孔雀东南飞》“双双殉情”的结尾,如果把这一结尾的妙处一语道破的话,就索然寡味。我这样设计,让学生再想象其他结尾形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设想:焦仲卿和刘兰芝私奔;兰芝嫁给太守之子,气死焦母;让焦母突然死去。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私奔”一说不合现实,即使逃出仍会遭到迫害;刘兰芝再嫁,有损形象,也歪曲了作品的主题;焦母死去,这是掩盖矛盾,削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只有双双殉情的结局,才能激起读者对焦刘的深深地同情,才能激起读者对封建制度的痛恨。通过比较讨论,学生不仅对课文结尾在表现作品主题方面的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在多项思维到最佳立意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提高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学会客观评价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言文是作者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对人对事对情的记述和评价。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教师必须告诉学生作者的写作背景,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才能还作品一个客观的历史情境。学习苏洵的《六国论》,首先让学生了解战国七雄。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却日益衰落。强秦向东夺取六国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打算。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再次,让学生明白作者生活的年代的背景。北宋建国以后,对不断进犯东北、西北边境的契丹、西夏,一直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统治者每年都要向契丹、西夏纳币输绢以求苟安。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评论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说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讽谏北宋王朝应以六国为鉴,不要为契丹、西夏“积威之所劫”,一味赂贿以求苟安,而要奋起御侮,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所以作者是借古而讽今。
  总之,如果在文言文学习中,在关注字词句教学的同时,加强诵读,更多的融入人文美的内涵,为学生的思维飞翔擎起一片天空,那么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一定会是风景这边独好。
其他文献
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新课改以来,课标对计算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随着目标调整,要求降低,学生的计算练习量也少了,计算能力下降很快。经过调查,我发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主要体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变慢、简便运算方法不够灵活三个方面。  
期刊
形形色色的信息技术“观摩课”、“优质课”给教师们的感觉是在教学理念上追求全新,教学手段上追求先进,教学设计上追求亮点,教学效果上追求完美,在这种极致的追求中,信息技术课堂不知不觉被带入了一个误区:课堂被设计成了若干个精细的环节,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精彩纷呈,然而这种看似完美的课堂,实际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在丧失,变成了老师个人表演的舞台。喧闹过后,静下心来,想到的是常态课堂,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简约
期刊
导学模式下的课堂环节设计对知识的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设计导学稿时,可通过“种植梅林”、“放养鲶鱼”等手段将教材内容情境化,把学生的经验、视野作为可用资源,激活学生学习动机,把握学生认知矛盾,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也可根据教学目标和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动态化。因为这种形式更符合学生心理,可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期刊
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发展平台,积极提供多种选择,以与学生的个性需求相适应,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的主动参与必不可少。基于此,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一定要有效运用元认知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
期刊
“慕课”的产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需求。但是课程的开发需要立足于孩子们的学情,贴地而行,很好地对接农村学生的需求,“慕课”会有更为强盛的生命力。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对“慕课”怀有一种深深的担忧,毫无疑问的是,话题会是前卫的,设计会是高端的,技巧会是成熟的,引领会是超前的,资源会是优质的,面对这些,我们农村的孩子会不会水土不服呢?曾
期刊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生物学科本身是充满趣味的学科,但事实并非如此,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理科生讨厌生物,生物成绩差。原因是学生认为生物太抽象不好理解,也认为课堂
期刊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主要是教师理论讲解和学生上机操作,而上机操作的实践课又基本上是教师示范演练,学生模拟操作。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与传统学科填鸭式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为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及体现新课改的先进教学理念,使得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
期刊
编者按  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活动室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切实行动。对探索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与机制创新,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主动思考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构思解决问题方案、归纳总结知识并综合加以运用,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新型信息化课堂
期刊
内容摘要:实践说明,猜想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数学猜想”的定义及特征入手,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猜想教学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猜想;特征;实践  数学猜想对人们的思维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客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期刊
信息技术课主要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忽视信息表达能力培养,很多学生只会拿起鼠标操作,但不能规范、准确地表述操作过程,不能自如地畅谈自己作品的设计与创意等,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表达能力比较薄弱。分析原因,多数学生是不敢表达或不愿意表达。娴熟自如的操作和准确清晰的表达是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