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仪式音乐的传播功能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l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地区祭神仪式音乐,将音声、乐舞、器乐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的传播功能整合人群、规范行为、统一思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关键词:仪式音乐 传播功能 文化信仰
  仪式作为人类最古老、最传统的文化现象,广泛遍布于世界各地。它不仅是人类认识自身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人类历史进程中宗教、文化、艺术等人文学科的重要途径。而仪式音乐作为仪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在整个仪式中的地位与作用就不言而喻了。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杨民康认为:“仪式音乐的特殊性在于因其占据了文化信仰和世界观的理性高度,在传统音乐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笔者看来,仪式音乐包含在传统信仰当中,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仪式音乐概览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地区,每年农历六月十五至六月二十五,以村庄为单位举办大规模(包括请神、祭神、娱神、送神等一系列带有浓郁原始遗风)的宗教祭神仪式,当地人称此为“周卦勒若”,意为“六月祭神仪式”,活动期间各村仪式交错举行,其中一天是本村最为隆重的仪式,通过祭祀感谢神灵、祈求平安、驱邪逐魔。祭祀仪式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为请神仪式,即节前准备。大约农历六月十四早晨,全村男子在办会总管的组织下打扫神庙,摆放祭品,布置会场,妇女留在家中打扫庭院准备供品和节日用品。与此同时,每家派一名男子,在“拉哇”(法师)的指挥下,诸户轮流进行请神仪式,并收取“份子钱”,份子钱的数量由每家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而定。第二部分称为祭神仪式,由酬神、供神、娱神等仪式组成,是整个仪式中最重要的程序。农历六月十五清晨大约7点钟,在神庙的锣鼓与海螺声的召唤下,全村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手捧供品,汇聚到神庙庭院的桑台前煨桑,男人将准备好的祭品送入神庙献祭,村中的长者按照传统为法师更衣装扮。献祭结束后,村中的所有青年男子排成一队,队伍前面的人手持绘着神灵画像的唐卡和代表家族的旌旗,队伍后面由神灵附体的法师督阵,向“拉木泽”行进,一路高呼“嗳哈”,“拉木泽”一般都建在本村最高的山上,它是由石头和土块堆成的神垛。到达拉木泽后,在法师的带领下,舞队顺时针围拉木泽转,法师祭撒青稞酒、焚烧符咒,心中默念祈祷词和咒语,其他人煨桑、抛撒“风马”,漫天飞舞的风马和浓烈的桑烟,将祭神仪式推向高潮,人们仿佛受到神灵的眷顾,心境平和。仪式的第三部分是娱神仪式,它是以法师的独舞和领舞、群舞为主要内容的拉什则、勒什则、莫合则等娱神表演,与插铁签、开红山及其他表演活动交叉进行的仪式。最后举行送神仪式,由全村所有人站在神庙前进行最后一次煨桑,法师宣告仪式结束,众人分享祭品。
  仪式音乐分析
  美国传播学家詹姆斯·凯瑞将传播观分为传播传递观和传播仪式观两类,“仪式传播观中,传播一词的原型是以团体或共同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举行的一种神圣典礼,它的起源和最高境界并非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①在整个活动中,仪式音乐将音声、乐舞、器乐以及其他音乐形式有机地把巫师、祭祀队伍、人群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传达信息、交流感情,从而达到人神共舞、人神共娱的目的。
  音声。“音声”是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曹本冶先生提出的概念,它包括一切仪式行为中听得到或听不到的声音。听得到的音声有“器声”和“人声”两大类:器声包括具有特定仪式含义的“法器”声和与民俗活动共享的乐器声;人声所组成的“音声”,包括各种程度的近似语言、近似音乐、似念似唱或似唱似念、连唱带哭或连哭带唱的“音声”。②在整个祭祀仪式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音声:其一,仪式第一天早上大约7点整,以海螺和锣鼓为信号,将男女老少召集到神庙集合,这种音声用来鼓舞战斗士气,调动积极性。其二,献祭前“拉哇”用以整理行进队伍的口哨声和祭神仪式时心中默念祈祷词,在祭神仪式的过程中,神巫居于中心地位,是人神二元交流与沟通的中介……带领村民向神献祭。③其三,舞队向“拉木泽”行进时一路高呼“嗳哈”声。这种音声不仅可统一行进步伐,还可号召祭祀人群共同参与、集体协作完成整个祭祀活动。其四,滑稽表演也是六月会上引人注目的重要节目,表演者用幽默的对白、出色的演技,在笑声中传播做人的道理。
  乐舞。在整个祭祀过程中,乐舞不仅是六月会的主要形式,也是整个仪式音乐的主体部分,它包括拉什则、勒什则、莫合则和其他舞蹈组成的娱神表演。不同的舞蹈场面、不同的舞蹈内容,表达不同的情感、传递不同的信息。拉什则(神舞)。一般是由青年男子表演,因舞者边舞边击“神鼓”而得名,由13个节目组成,内容大多与原始宗教有关。勒什则(龙舞)。据说这个舞蹈是由远古村民的祈雨仪式演变而来。由8名男子组成舞队的领舞,左手手持神斧,右手手捧哈达,迈着铿锵的脚步,伴随快慢相间的节奏,整个舞队跟着领舞不停地顺时针旋转,组成右旋海螺形。莫合则(军舞)。许多文献记载此舞与古代战争场面有关。它由8个锣鼓手组成的“衡台”与舞队两个部分组成。舞者每人手持“军棍”组成军队,围绕神灵边转边舞。“格儿”。是当地唯一一个女子单独表演的舞蹈。相传这个舞蹈是王母娘娘献给为玉皇大帝屡建战功的13位战神的,舞步沉稳缓慢,表情庄严肃穆。
  乐器。与声乐中的节奏、曲调因素相比,器乐的节奏、曲调既不是语言的辅助表达形式,也不能直接承担语意表达功能,它们只注重自身“如何”表现,它们的本质功能即美感功能。④六月会使用的乐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羊皮鼓,另一种是铜锣,这两种乐器都属于无标准音高的打击乐器,用于舞蹈伴奏时,其功能是控制节奏、统一动作;作为与神交流的法器时,其功能是答谢神灵、祈求保佑等。
  诵经调。诵经调主要应用于祭拉木泽、送神等仪式中,法师以有节奏的念诵和简单曲调不断反复地唱诵来颂神祈福,同时配合着法器、神鼓,根据其经韵和腔调的曲折程度或“音乐性”的强弱程度,六月会的诵经可以分为念诵和唱诵两种形式:念诵时声调平稳而少曲折;唱诵时声调起伏较大而具有一定的曲调性,这种浑厚而富有节韵的声音是用于“通神”的手段。⑤
  情歌。藏族把情歌称为“拉伊”,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单独放牧或无人处演唱,在长辈面前、家里或公众场合都被禁止,但六月会祭神仪式中,歌者为了讨好众神,用毛巾或哈达捂住脸,放声高歌。
  仪式音乐的传播功能
  解释功能。人类学家沙勃说:“一个精心设计的暗号,虽然没有写出来,也没有人知道,但大家都了解。”仪式中的乐舞、音声、器乐等看似毫无关联,实质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用其特殊的语汇,让全体村民心领神会,随着仪式的进程,融入到祭祀活动之中。
  整合功能。由于历史等原因,居住在同仁地区的有藏、汉、土等14个民族,苯教、藏传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共存,用仪式音乐这种方式,整合、协调、统一人们的行动,使原本不同的民族、宗教、村落(部落)、年龄、性别、身份的人们在相同的时间、地点,用一个共同的仪式将人们连接起来,进而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号召全体村民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将分散的若干的小集团联合成强大的部落联盟,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共同信仰的“新族群”。
  规约功能。整个仪式中要求每一位成员要按照仪式的程序和规则来规范其行为,通过音乐净化心灵、统一思想,表面看来是强化人对神的膜拜,而实质是为了将所有成员统一到这个具有约束力的“社会”中,作为单个成员都必须遵守这个“社会”的宗教、信仰、习俗、法规等,进而约束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语言甚至思想,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族群。
  调适功能。其一,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与纠纷,在法师的唱诵中得以调控与解决,人们心中的不满和愤恨在六月会上得以宣泄和释放,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其二,仪式将不同族源、不同性格、不同习俗的人们统一在相同的节奏、相同的舞姿、相同的步伐下,每一个具有个性的成员,都必须在仪式中削弱个性、加强共性,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每个仪式音乐中的音声、乐舞、器乐等都是某种艺术的象征,都积淀着深厚的文化传播和丰富的情感内容,通过仪式音乐人们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世界与神灵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将上苍的诸神与尘世中的凡人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相互传递、传达、传播彼此的信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注 释:
  ①朱杰:《仪式传播观浅议》,《当代传播》,2007(2)。
  ②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③索端智:《青海黄南藏族村落祭神仪式分析》,《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0(9)。
  ④薛艺兵:《论仪式音乐的功能》,《音乐研究》,2003(1)。
  ⑤薛艺兵:《青海同仁六月会祭神乐舞的结构与意义》,《民族艺术》,2003(1)。
  (作者为青海民族大学艺术系讲师,音乐学硕士)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1000名应届大学生就业心理问卷调查数据进行详细的定量分析,总结出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三大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对大众传媒在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的影响进行评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 就业心理 大众传媒    2008年下半年起,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波及我国,在此背景下本已十分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大众传媒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不可避免地受到
期刊
启蒙功能:媒体理念的发展  谈及媒体,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的喉舌,至于国家级媒体更是被理所当然地视作一种传统的宣传工具。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媒体功能正在发生的转变:主流媒体正在向更多的公共领域努力,在承担了媒体宣传功能的同时也在实现着其公共功能,尤其是公共领域的启蒙功能,诸如民主和民权的启蒙、公民社会形成中的公共意识的启蒙、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启蒙等。  很多学者书写中国电视史
期刊
新写实小说是继文化寻根小说、先锋小说之后,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小说创作流派。其最大的阅读魅力在于用客观的笔法表现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你我他一样的人物,还原生活的原始风貌和原生质态,也就是“不篡改生活”,只做“拼版工作”但肯定“不动剪刀”。①池莉1987年发表于《上海文学》的短篇小说《烦恼人生》便是这方面的典范文本。这篇小说在当时引起轰动的关键在于它的求真性,即在文本中表现出生活“纯态事实”②
期刊
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体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平面媒体中的“小兄弟”——企业报,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与大报相比,企业报存在诸多先天不足,如新闻资源少、报道范围小、出版周期长和新闻时效性差等因素。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辩证地看,企业报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只要转变观念,扬长避短,坚持创新,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企业新闻一样也能拿大奖,企业报一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综观近年来中国新闻奖、河南省新
期刊
在现代传媒领域,插画艺术承担着特殊的视觉角色,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插画,西方统称为illustration,源自拉丁文illustraio,意指照亮,也就是说插画可以使文字意念变得更加明确和清晰。从传播意义方面讲,插画不仅能够对文字描述进行补充和说明,而且还具有独特的视觉意义特点,丰富信息传播的表达手段与方法。我们对现代插画的认识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然而这一阶段由于过于追求视觉冲击和短
期刊
【摘要】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之下,政务微博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问政渠道,要想充分发挥问政功能,需要充分认识到其在实践中的问题。以人民微博为例,政务微博中存在建设热、发布热、娱乐热和群落热等几个突出特征,同时存在运用冷、听取冷、务实冷和制度冷等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将运用、听取、务实和制度等几个问题解决了,政务微博才能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真正有效的问政渠道。  【关键词】政务微博;热与冷;人民微博  
期刊
【摘要】城市文化的传播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增强公众的归属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城市凝聚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本文以唐山打造文化名城为例,从整合网络媒体资源、扩展移动互联网平台和多媒体平台融合三个方面,提出数字时代城市文化传播的策略。  【关键词】城市文化;媒介资源;移动互联网;整合    城市文化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城市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城
期刊
【摘要】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经过不断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谈话节目数量众多,但节目质量参差不齐。本文分析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面临的困境,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艺术人生》的成功因素与面临的发展瓶颈,进而提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对策,以期能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谈话节目;弊端;发展对策      电视谈话节目的内涵  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
期刊
研究背景  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Rogers)提出了著名的创新扩散理论,描述了一项新产品或服务如何为人知晓并在社会系统中得以推广的过程。作为传统报媒衍生的数字创新产品,手机报也面临扩展战略的选择和推进问题,然而当下手机报的消费者采纳状况及扩散研究却寥若星辰。本文选取江西省域为调查样本,分析影响手机报扩散效果的因素及消费者决策使用等现实命题,希冀以此区域个案为观照,形成对手机报产品营销及用户开发
期刊
“年度新闻”是新闻价值观的鲜明体现  新闻是选择的艺术,而选择的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观。据《新闻学词典》的解释,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①  秉持不同新闻价值观的新闻机构,即使面对同样的新闻事件,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和呈现。一年一度的年度国际新闻评选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每到年终,各大新闻机构,如新华社、美联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