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符合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对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以下对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教学观察能力提升路径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游戏教学;观察能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不难看出,游戏教学法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对幼儿的身心特点等进行不断的总结,使得幼儿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主动性等方面也逐渐增强。游戏在儿童课程活动中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形式,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教育机会。它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的全面成长,在一定基础上能够使得幼儿园教育质量水平得到相应的保证。幼儿在游戏中要想发挥最大的学习价值,探索游戏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幼儿刚来到集体性的教学环境,难免会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对教师的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抗拒,这就需要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幼儿愿意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之中。游戏可以有效缓解课堂紧张的教学气氛,符合幼儿贪玩好动的天性。
(二)游戏能够帮助幼儿认识世界
游戏化教学有别于普通教学手段。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时需要一些方向上的指引。绝大多数幼儿在学习知识时都需要经过一个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幼儿独特的个人体验。教师是幼儿参与游戏的指路人,也是师幼互动交流的主导者。对于同一个游戏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可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课堂效果。因此,教师应创新游戏教学形式,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这样才能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幼儿自主發展个人思维。
(三)促进幼儿教学的多样化
适合幼儿玩乐与学习的游戏种类非常多,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游戏主题、游戏方式来引导幼儿展开学习与探究,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探究能力。教师的教学也因游戏种类的变化而更加多样化,从而给予幼儿更为多样的学习体验。
二、提高教师在游戏中教学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游戏环节的设置,观察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幼儿园阶段,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重点教学内容,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了显著增强,但该阶段幼儿园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明显不足,往往采用哭的方式进行自我需求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采取适当的语言对自我观点及想法进行表达,因此,在游戏环节设置的过程中,应尽量简化游戏的各项指令、请求以及协调的语言,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观察。
(二)课程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在课程审议中我们会考虑有些目标可以放在集体教学活动来展开,有些目标是可以通过区域活动来完成,有些可以在日常活动的渗透中就可以来实现,同时也会适当地留白,给教师生成班本化课程的空间,注重在整体观念下组织一日活动各环节,这样做使得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组织都紧密围绕着主题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同时又发挥了不同实施路径各自的作用。
(三)引入民间的元素
丰富人文教育民间游戏是幼儿教育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一种游戏活动。它情节丰富、活动形式多样,非常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孩子们会对游戏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儿童会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参与积极性。由于孩子的自制力差,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比较死板,所以我们不能提升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经常出现“孩子学累了,老师累了”的现象。在课堂中引入游戏教学,使知识更加直观、生动、立体、有吸引力。它不仅延长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知识转移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孩子交流,进而掌握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使幼儿通过团结合作建立集体意识。
(四)正确把握幼儿生理、心理状态变化
教师要针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游戏内容,采用能够让幼儿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表现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一般情况下,幼儿的注意力在课堂前半部分呈现积极、主动状态,中部呈现一种心理约束状态,后部则体现为懈怠情绪,总体上是一个虎头蛇尾的过程。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应把游戏性最强的部分安排在课堂前半部分,从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总结内容,从而加深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五)结合自然教育资源作为课程内容,给予幼儿真切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当中,不应当只依赖于教材当中的内容,而应当不断拓展,结合自然教育资源,补充课堂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尤其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结合大自然以及社会的生活,能够给予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帮助幼儿理解教材的内容,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与社会和自然的接触当中,通过给予幼儿亲身观察以及动手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到知识与经验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幼儿有着好奇心,在课堂当中加入自然教育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的美丽。也更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去感知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培养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的精神。通过这种课程内容的结合,将身边各种各样的,可见的,可感的资源转化为幼儿深度学习的内容,不仅丰富了学习的形式,而且将大自然与社会都融入到了教材当中,利于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例如,在课堂内容进行过程当中,引导幼儿进行室外活动,在室外的活动当中,设置一定的游戏环节,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能够通过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机会,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常见的游戏有老鹰捉小鸡,在这种室外的课堂当中,这种游戏也能够更好的展开,学生也能够在这种互动过程当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一种爱好学习的习惯。游戏结束后引入课堂内容,学生也能够以更高昂的兴趣去接受知识,对于幼儿来说,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学最主要的内容,学生不会产生厌倦的学习心理。
结束语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重点进行调整,进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之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华娇.幼儿园自主游戏的观察与记录[J].幸福家庭,2021(01):38-39.
[2]聂莉莉,岳红.幼儿园建构游戏的观察与推进[J].家教世界,2020(36):39-40.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游戏教学;观察能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不难看出,游戏教学法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对幼儿的身心特点等进行不断的总结,使得幼儿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主动性等方面也逐渐增强。游戏在儿童课程活动中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形式,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教育机会。它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的全面成长,在一定基础上能够使得幼儿园教育质量水平得到相应的保证。幼儿在游戏中要想发挥最大的学习价值,探索游戏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幼儿刚来到集体性的教学环境,难免会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对教师的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抗拒,这就需要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幼儿愿意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之中。游戏可以有效缓解课堂紧张的教学气氛,符合幼儿贪玩好动的天性。
(二)游戏能够帮助幼儿认识世界
游戏化教学有别于普通教学手段。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时需要一些方向上的指引。绝大多数幼儿在学习知识时都需要经过一个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幼儿独特的个人体验。教师是幼儿参与游戏的指路人,也是师幼互动交流的主导者。对于同一个游戏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可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课堂效果。因此,教师应创新游戏教学形式,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这样才能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幼儿自主發展个人思维。
(三)促进幼儿教学的多样化
适合幼儿玩乐与学习的游戏种类非常多,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游戏主题、游戏方式来引导幼儿展开学习与探究,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探究能力。教师的教学也因游戏种类的变化而更加多样化,从而给予幼儿更为多样的学习体验。
二、提高教师在游戏中教学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游戏环节的设置,观察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幼儿园阶段,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重点教学内容,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了显著增强,但该阶段幼儿园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明显不足,往往采用哭的方式进行自我需求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采取适当的语言对自我观点及想法进行表达,因此,在游戏环节设置的过程中,应尽量简化游戏的各项指令、请求以及协调的语言,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观察。
(二)课程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在课程审议中我们会考虑有些目标可以放在集体教学活动来展开,有些目标是可以通过区域活动来完成,有些可以在日常活动的渗透中就可以来实现,同时也会适当地留白,给教师生成班本化课程的空间,注重在整体观念下组织一日活动各环节,这样做使得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组织都紧密围绕着主题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同时又发挥了不同实施路径各自的作用。
(三)引入民间的元素
丰富人文教育民间游戏是幼儿教育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一种游戏活动。它情节丰富、活动形式多样,非常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孩子们会对游戏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儿童会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参与积极性。由于孩子的自制力差,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比较死板,所以我们不能提升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经常出现“孩子学累了,老师累了”的现象。在课堂中引入游戏教学,使知识更加直观、生动、立体、有吸引力。它不仅延长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知识转移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孩子交流,进而掌握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使幼儿通过团结合作建立集体意识。
(四)正确把握幼儿生理、心理状态变化
教师要针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游戏内容,采用能够让幼儿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表现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一般情况下,幼儿的注意力在课堂前半部分呈现积极、主动状态,中部呈现一种心理约束状态,后部则体现为懈怠情绪,总体上是一个虎头蛇尾的过程。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应把游戏性最强的部分安排在课堂前半部分,从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总结内容,从而加深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五)结合自然教育资源作为课程内容,给予幼儿真切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当中,不应当只依赖于教材当中的内容,而应当不断拓展,结合自然教育资源,补充课堂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尤其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结合大自然以及社会的生活,能够给予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帮助幼儿理解教材的内容,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与社会和自然的接触当中,通过给予幼儿亲身观察以及动手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到知识与经验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幼儿有着好奇心,在课堂当中加入自然教育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的美丽。也更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去感知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培养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的精神。通过这种课程内容的结合,将身边各种各样的,可见的,可感的资源转化为幼儿深度学习的内容,不仅丰富了学习的形式,而且将大自然与社会都融入到了教材当中,利于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例如,在课堂内容进行过程当中,引导幼儿进行室外活动,在室外的活动当中,设置一定的游戏环节,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能够通过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机会,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常见的游戏有老鹰捉小鸡,在这种室外的课堂当中,这种游戏也能够更好的展开,学生也能够在这种互动过程当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一种爱好学习的习惯。游戏结束后引入课堂内容,学生也能够以更高昂的兴趣去接受知识,对于幼儿来说,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学最主要的内容,学生不会产生厌倦的学习心理。
结束语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重点进行调整,进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之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华娇.幼儿园自主游戏的观察与记录[J].幸福家庭,2021(01):38-39.
[2]聂莉莉,岳红.幼儿园建构游戏的观察与推进[J].家教世界,2020(3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