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化建设刍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馆文化建设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灵魂。以人为本,加强图书馆的人文环境文化建设。同时根据图书馆的业务特点、岗位特点,重视读者,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图书馆文化建设。
  关键词: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创新模式
  图书馆是普及教育、传播文化和提供信息的公共平台,作为社会公共智力资源服务体系,其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全面性等特征,在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力和文化建设的创新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建设也被提到应有的高度。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当今时代,图书馆在文化事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各级图书馆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载体。
  首先公共图书馆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是市民心神象往的殿堂。2009年11月,文图大厦在富安百货原址进行改造,改善原大楼外部的异形结构,变换为灰色矩形造型,宏伟大气,面朝长江,巍然屹立。选择富安大厦改建文图两馆,渝中区政府有着远大的构想——两路口地区已经聚集了劳动工人文化宫、重庆市少年宫、宋庆龄故居、大田湾体育场等文化体育设施。随着2010年底文图大厦的建成开放,进一步与它们共同支撑起渝中区的文化休闲产业,成为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中心。
  其次,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不仅以海量的信息资源成为知识的宝库,而且是社会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并以此在文化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渝中区图书馆的“渝中讲台”,连续多年在周末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来馆做免费讲座,对读者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析探讨,很受欢迎。图书馆经常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举办座谈会、知识竞赛、新书推介、新春猜谜、影视精品赏析等灵活多样的各种活动,将读者吸引到有意义的活动中来,提高读者的文化品位。渝中区图书馆还通过读者问卷调查,利用本馆网站与读者进行交流,营造出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象征,是体现一个城市内涵、引领文化潮流的关键所在,理应成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前沿阵地。
  二、以人为本,加强图书馆的人文环境文化建设
  学者周和平认为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种内涵深厚的文化,这种文化是由过去、现在、未来三者递进、传承而发展,由物(馆舍)、人(馆员-读者)、神(馆藏文献所承载的智慧与精神)三者融和、辉映而拱立。由此可见,加强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内外部环境建设。图书馆的馆容馆貌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体现出图书馆特有的内涵和风采。馆内陈设要具有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图书馆的大厅、走廊、电梯和阅览室墙壁上的装修装饰均具有文化内涵,布置绿色盆栽植物、摄影美术作品等,充满着悦目、典雅的人文氛围。指示牌、宣传栏、新书推荐栏等,充溢人本情怀,处处给读者以亲切和谐的感受。渝中区新馆全免费开放后,各项条件大幅改善,为开展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提供了条件。比如,实行免费存包,在2-4楼均设立了自助存包区;在七楼学术报告厅,为听讲座的读者提供免费的茶水供应。中文报纸阅览室无需证件即可入室阅览;长期坚持印制活动宣传单和海报,及时将本馆讲座、画展、电影放映以及少儿故事会等各项公益活动通告给读者。3月份还开通了免费短信平台,把馆内开展的讲座活动、图书到期和续借等服务以手机短信方式告知读者。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示免费开放的有关措施、服务项目、开放时间、文明阅读须知等内容,方便公众了解和监督,引导读者文明、有序地利用图书馆。
  2、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让工作人员明确图书馆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方向,并随时对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发扬图书馆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体现图书馆服务育人,知识育人的作用。图书馆工作人员文明语言、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等,是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俞爽迷曾说过:“图书馆教育的重心,既不是馆舍,又不是图书数量之多少和质量的好坏,更不是对象,那末,究竟是什么呢?我说是图书馆的‘馆员’”。以创造性的优质服务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切实做到“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是图书馆始终不变的宗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把“以人为本”贯穿到图书馆工作的各环节中。把读者当作图书馆真正的主人,尊重理解读者,让读者乘兴而来,满载而归,营造出宁静舒适、和谐愉悦的文化氛围。
  此外,由于不少社区图书管理员都是兼职,图书管理的不专业限制了图书室作用的发挥。图书馆每年都推出了针对社区图书管理员的“扫盲”计划,在全区范围内开办了培训班,通过上门指导和集中培训等方式,传授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从而使社区图书室的运行也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3、优化管理制度。图书馆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扬弃和取舍,建立起一套崭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以制度建设促进和规范图书馆文化建设。图书馆应该从人性化角度,制定各种相关的服务制度,主要包括部门岗位职责、阅览室借阅规则、入馆须知、馆员继续教育、等各项管理制度。合理的规章、严格的纪律、科学的管理则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建立健全馆员的继续教育制度、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以及数字资源的开发、管理、使用、保存制度等。館内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制定了学术研究奖励办法,提倡和鼓励全馆职工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同时还应引导职工认清做好图书馆工作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感,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职工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模式,是开展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途径
  1、社区图书室。社区图书室是一般建立在社区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人们身边的图书馆。图书馆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去社区举办展览、讲座、培训、科普等等,从而扩大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半径。图书馆要积极参与社区图书室建设,使文化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街道每一个社区。现在,渝中区图书馆社区图书室和共享工程均免费对社区居民开放,居民仅凭身份证做登记无需交纳押金就可办理读者借阅证,外借图书和上网浏览共享工程基层版网站以及县级版网站的资源。为使社区这种免费的文化服务能充分的发挥作用,渝中区图书馆定期为管理员举办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每月走访社区,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帮助社区图书室采选图书或通过集体外借提供图书,使图书馆成为社区图书室强大的资源库,政府也不断加大社区图书室和共享工程的投入,为社区配置电脑以及相关设备,建设电子阅览室,同时为社区配置移动便携音响,进一步为社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社区图书室已逐渐成为社区的文化、信息、知识的荟萃之地。   渝中区图书馆新馆落成后,虽然增加和拓展了许多文化服务项目,但是图书馆因为时空、地域等因素,覆盖的范围难免有限,而社区图书室的打造,恰巧弥补了这种不足,有效缓解免费开放后本馆读者不断增加而造成的各方面压力,同时也充实了社区图书室的资源,提升社区图书室的服务,解决社区图书室当前停滞不前的境况,使读者足不出户就能畅享阅读,从而达到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图书,为最多的读者服务的目的。
  2、信息共享工程。图书馆传统的服务项目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已显得滞后乏力,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读者更多的文化需求,渝中区图书馆开展了共享工程、视障阅览室和知识讲座、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服务项目,使多层次的读者享受到多方面的免费文化资源。
  渝中区图书馆于2008年建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称简共享工程)渝中区支中心,并在我馆电子阅览室内设立了文化共享工程的免费使用区,2011年3月底开始全免费对读者开放,读者不花钱就可在图书馆享受共享工程网站资源、县级数字图书馆资源和互联网服务。2011年3月,文化部督导组对渝中区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要适时更新资源;要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和覆盖范围,最大限度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服务。为宣传共享工程工作,每个周未,图书馆都在七楼学术报告厅为读者免费播放共享工程精品讲座和电影。
  3、视障读者服务。渝中区图书馆率先在重庆市区县级图书馆中设立了视障阅览室,视障读者顺着铺设好的盲道,便可通畅进入一楼的视障阅览室。视障阅览室里配有视障专用设备,盲人和弱视读者可享受到盲文文献和有声读物借阅以及视障读者网上冲浪等免费服务项目。
  4、开发讲座资源。图书馆讲座被社会各界称为“城市教室”,许多公共图书馆现在纷纷实施品牌战略,其对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竞争力至关重要。由中共渝中区委宣传部、渝中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渝中区图书馆承办的“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公益讲座,已免费为广大市民成功举办了近二百期,曾被媒体誉为“重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项活动定期在七楼学术报告厅为读者举办,同时结合社区需要,深入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讲座。
  由于讲座受到时空的限制,每次到场的听众总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放开思路,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实现讲座资源的扩散效应,可以把讲座制作成丛书、视频、光盘等多种形式的后续产品,实现讲座的再次传播与利用,使这些宝贵的资源更充分地发挥服务社会,普惠市民的效益。此外,共享讲座资源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上传到本馆网站,馆际互借等,达到资源互补,实现图书馆讲座服务的跨地域直播,从而既可以加快讲座资源的共建共享,又可使社会公众真正享受到最便捷的服务。
  5、开展“读者服务宣传周”活动。为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与互动,使读者进一步认识、了解、热爱图书馆,自2005年以来,渝中区图书馆每年举办一届“服务宣传周”活动,每届宣传周活动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读者服务宣传周活动围绕服务展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文化意味很浓,具有很强的号召性与倡导性。
  此外,图书馆还深入福利院、消防中队、中小学、劳务市场,开展图书馆流动服务等,让市民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总之,图书馆文化建设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图书馆应当根据图书馆的业务特点、岗位特点,按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开辟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特点,全面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发展。
  參考文献:
  [1]周和平.《中国图书馆百年系列丛书序言》[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
  [2]宋运英.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16).
  [3]薛蕴.图书馆文化建设新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
  [4]俞爽迷.图书馆与社会价值[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 1937(4).
  [5]谭莉.发展社区图书室 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从渝中区社区图书室建设谈起[J].重庆图情研究,2010(3).
  [6]王世伟.对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的再认识一——以上海图书馆讲座为例[J].图书馆杂志,2006(6).
  (作者简介:张学福 (1983-),男,河南信阳人,硕士,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首先从地方感的相关概念入手,指出了其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作用及重要性;之后以毕昇故里风景旅游区为例,对其旅游资源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围绕着地方感这一理论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开发构思。  关键词:地方感;景区;旅游开发;毕昇故里  地方感从人的感知、态度、价值观等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在特定地方中的体验和人与特定地方的情感联结关系,是近十多年来游憩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它主
期刊
摘要:美国高等教育开始于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哈佛学院的建立是美国早期高等教育开始的标志。到美国独立战争前,美国共建起九所高等学院,成为现代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石。本文对美国殖民地时期高等教育的初建及早期发展的情况及特点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分析。  关键词:殖民地;美国高等教育;基石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作为美国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学术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要完整、全面、系统和客观地理解美国高等教
期刊
《三国演义》之中,英雄谋略之士如星斗漫天,数之不尽。陈宫在这乱世纷扰,诸公称雄的时代,是极容易被淡忘的。先是身份卑微,官居区区一中牟县县令,不若卧龙先生名噪天下,深居隆中,自有玄德三顾茅庐,请君出山。再加上未觅得明主,侍从“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奈何主上有勇无谋,有良计而不从,以至于他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供他施展“空城计”“借东风”这等妙计,无法引人注目。即使如此,陈宫在白门楼上与曹操的一番对话以及他
期刊
吃 青  ——代自序  吃青,有两种解释。其一,头年打下的口粮告罄,当年的稼禾还没黄熟。去地头掠割些青稞小麦穗头,或摘取少量蚕豆豌豆角煮了吃,以缓解青黄不接的饥谗。其二,品尝新鲜五谷。豆粒将饱未饱,麦穗将黄未黄时节,无论生吞还是熟吃,清爽怡目,香脆可口。拿时尚话说,是十足的绿色食品。吃它,即可解馋,又可愉悦精神。  自儿时起,每年仲夏有乡下亲戚送来现摘的青豆角,或者已经煮熟,簸净麦衣的小麦、青稞
期刊
摘要:作为以诗歌创作出名的作家,雷平阳的小说创作也受到了其诗歌创作思维的影响。他在创作小说的时候,将诗歌创作中,以短句为主,参差交错的语言组合与运用丰富跳跃的想象,构造画面的特点融入了小说的创作中。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小说创作的诗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铁匠;语言特点;诗化  雷平阳的《铁匠》获得了首届“蒲松龄文学奖(微型小说)”。授奖词中用“玄妙“二字来形容《铁匠》。正如这“玄妙”二字所说
期刊
摘要:影视作品呈现的是导演心目中的某个世界。这个世界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相互呼应但又有所不同。創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生活,而是为了补充生活。创作者的工作就是展现出人们所缺失但又可渴望得到的那一部分世界。比如,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中,受到命运束缚的人从《蓝色》中解读到对“自由”的渴望;遭受冷遇的人从《白色》中品尝到“平等”的复杂含义;焦虑和孤独的人从《红色》中体味到的则是“博爱”的可能性。  
期刊
摘要:在西方的艺术史中,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某种社会环境等因素,人们的精神得到适当的发展或依托于时代文化,成为艺术创造的原动力。因此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层次的变化,推动了艺术的高峰期的不断出现,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现象,体现了人性意识不断觉醒和创造的历程。西方艺术高峰发展的内在规律表现为:“神性”的迷狂与消解,以及“人性”的觉醒与创造的精神发展历程。  关键词:神性的狂野;神性的消解;人性的觉醒
期刊
从美术史的发展来看,民国以前的国画可以统称为古画。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画在古代没有确定的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的统称。近现代以来,为区分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才有了中国画这个名字,通常也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水墨和颜料等中国所独有的工具,依照长期积淀下来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创作上,都反映了中华
期刊
摘要:文章从龟兹文化和舞剧《千泪泉》入手,从传承、发展、创作三方面对我国民族舞剧的创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民族舞剧;龟兹文化;创作  我国的多民族促使了多种形态民族舞蹈的存在,历经几千年繁衍、发展的民族舞蹈,经过几代人的发掘和整理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果,但我国民族舞蹈的蕴藏量远比我们目前已知的要丰富得多,所以在民族舞剧的编排上以民族文化素材和舞蹈元素为基因进行新的编排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
期刊
摘要:以马拉默德小说《伙计》中男主人公弗兰克为个案研究对象,从拉康镜像阶段理论中主体理想自我及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来解析弗兰克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从而提示出“他者”在自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弗兰克;拉康;镜像阶段;理想自我;他者  一、引言  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是美国著名的犹太小说家,与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等比肩而立。其小说《伙计》一问世就受到各界的欢迎和好评,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