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1982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马拉默德小说《伙计》中男主人公弗兰克为个案研究对象,从拉康镜像阶段理论中主体理想自我及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来解析弗兰克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从而提示出“他者”在自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弗兰克;拉康;镜像阶段;理想自我;他者
  一、引言
  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是美国著名的犹太小说家,与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等比肩而立。其小说《伙计》一问世就受到各界的欢迎和好评,为作家奠定了在美国文坛上的地位,并为其赢得了罗森萨尔奖和达洛夫纪念奖。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意大利裔青年为了发财而抢劫犹太人的店,事后良心受到谴责,主动提出在店里帮忙;在这位犹太店主勤劳和善良的感化下, 主人公获得道德上的成长, 在小说结尾处,他主动割去包皮, 成为一名犹太教徒的故事。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对于这部小说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犹太性及道德的研究上,也有少量作品是从原型理论及文化同化来研究此文章。
  笔者对所要研究的作品《伙计》进行细读和分析发现,整部小说主要围绕主人公意大利青年寻求自我的心理历程进行描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说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与法国心理学家拉康的镜像理论,即主体理想自我,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和主体真正自我认同的三个阶段相吻合。故本文将运用拉康镜像阶段理论来分析主人公精神成长的历程。
  二、理想自我
  拉康认为镜像阶段是自我形成的原型,人的自我认知主要发生于出生后的6-18个月婴儿,在这一阶段产生最初模糊的自我意识,逐步能在镜中辨认自己的形象。前镜子时期里,婴儿的身体体验还没有整体感或统一感,对主体的认知尚处混沌支离破碎的状态,婴儿在镜像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并且与之认同这种认同的镜像只是一个虚幻的存在 然而主体却通过在这种想象中的自我认同把想象中的我内化成自我获取一种理想的身份。①《伙计》中男主人公弗兰克在刚到美国时就处于镜像阶段的前镜子时期,对自己认同的完整影像其实是他“理想的我”,而这种理想的我还处于想象秩序中,是非真实的。他放弃在建筑里的生活,积了点钱,买了一支枪,只身来到美国东部。他以为到了美国就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仅有钱,有夜总会,还有姑娘。但他殊不知,二战之后,人们的精神,道德,价值堤坝受到严历冲击,许多社会问题在美国日渐尖锐。当时美国社会物欲横行,人人都做着美国梦,都梦想发财,获得物质财富。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社会背景的年轻人也做着同样的“美国梦” , 被欲望之火燃烧着。然而, 他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呢?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没有事业基础,如何才能成功?而且作为一个外来人还要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斥与歧视。他沉溺于自己幻想的世界里,不知道残酷的社会现实。
  现实中的我与镜像中的我之间的鸿沟,使人永远无法摆脱幻想之境,也无法看清自己的真实面目。弗兰克始终认为自己其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从狂想中突然领悟,他之所以过这样的生活,只因为他以往不知道自己天生要干一番大事,注定要过截然不同的大好日子。仿佛在这理想的秩序里,他可以发现真正的自我。“于是当他考虑今后该干什么的时候, 他产生了另一个强烈的念头: 他天生是个罪犯。……靠犯罪, 他可以转变运道, 闯荡一番, 过王子一样的生活。他一想到抢劫, 拦路行凶,必要的话, 就杀人,就快活得浑身战栗, 因为他一直渴望自己发财, 讓人受苦, 而每一个暴力行动都有助于满足他这一渴望。”② 所以在波士顿晃荡几天后结识了无奈沃德·米诺格,两人决定抢劫犹太人店铺,希望通过抢劫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际上,弗兰克所谓的理想自我,只是他自我中存在的一种潜在危险,这种理想自我使他走上了抢劫的犯罪道路。在抢劫时,他可怜老犹太人,给他倒水喝时,看到一面镜子,但他不敢直面镜子,总觉得镜子里有什么东西似的,所以他总是躲避镜子。这面镜子映射着弗兰克主体,而不是他理想的自我,使主体与理想自我开始分离。就是这个时期人的所有知识决定性地转向到通过对他者的欲望的中介中去,还将它的对象物建成在通过他者竞争造成的抽象同值中,并使‘我’ 成为这样一个机构,对它来说所有的本能冲动都是种危险,即使这种冲动满足了自然的成熟。③由于镜子的作用,导致他的灵魂开始骚动,内心世界进行激烈的斗争,最后决定去他抢劫过的店铺替犹太人帮忙。
  三、“他者”影响
  福原泰平说过,为了拥有自我,一个人必须与他者接触,这是一个从外界的镜子影象中得到认同的过程。在拉康看来,幼儿要想从自身与世界的不协调中摆脱出来,从被肢解的自己的恐怖中逃出来,开辟出内在的永恒性,就必须与外在的他人相联系。婴儿正是依靠这个外在的他者来建立自我意识。④
  弗兰克与莫里斯的交谈中提到:“我生下来才一个星期,我妈就死了,埋了。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的脸,连照片也没有。五岁那年,父亲也离开我远走高飞了。”⑤因此主人公在内心深处,其实一直在寻找属于他的他者。这个他者可以理解为一种隐喻,如母亲的目光、父亲的权威、与朋友和社会的交往接触,他人对我的认可和评价 以及语言中的我无形中对自我的塑造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来到莫里斯店后,作为“他者”的莫里斯一直影响改变着他。莫里斯工作勤奋, 为人厚道, 常赊帐给一些根本还不起钱的穷人。 在小店几乎难以维持时, 他打算卖掉小店, 但又不想坑害别人,如实地告诉买方小店糟糕的经营状况。莫里斯的高尚道德一直触动着他,感召着他。每次跟莫里斯推心置腹交谈后,总想“把过去的一切全是错的,一吐为快,从他身内清除,换取一点恬静,一点安心,好换一个开端,把至今还没有散发着奇臭的过去的开端换掉,趁这种臭味还没窒死他之前改变他的生活。”⑥他逐渐感到自己原来理想自我的破碎及不完整,激发了他强烈的完整性欲望。而这种完整欲望的驱使的自我是主体与他者认同的产物,而作为他者的形象是主体的想象以掩盖主体自我的不完整性。⑦莫里斯这块“镜子”使他开始厌误自己过去的行为,并为之感到愤怒与羞耻。以至都不感在镜子前正视自己,生怕看到过去丑恶的自己。“他怕照镜子,担心它会碎裂而掉进水斗里,他象上足了的弦,弹簧一松,就会转上一个星期,他随时都会对自己勃然大怒,他这种日子里,他最最难过,尽力想掩饰自己的心情而感到痛苦。”⑧“他者”莫里斯一直扮演着弗兰克精神父亲的角色,促使他渐渐摆脱理想自我状态,从而重新认识自我。   如果说莫里斯一直充当父亲角色,那么海伦则是母亲的象征。海伦的出现更加坚定了弗兰克完整自我的认识,在他眼里,海伦就是美的化身,通过与海伦的慢慢接触,弗兰克开始由内至外彻底的改变自己,用犹太人发给他的微弱工资买了一双皮鞋,二件衬衫,和一顶帽子,并且经常清理自己的胡子。见他这样打扮时,海伦都震惊了,这还是那个在自己店里打杂的流浪汉吗?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去图书馆看书,一本书读不懂,他可以读二遍,甚至是四遍、五遍,直到读懂为止。大量阅读进一步帮助他脱离理想自我的分裂状态。由于莫里斯和海伦“双亲”的“镜子”作用,让弗兰克在镜子中渐渐认识自我,弥补他在理想自我的缺失,慢慢走上自我认同的探索过程。
  四、重寻自我
  镜像不只是在婴儿时期发挥作用,作为他者它对人类自我的塑造贯穿人生的始终,出于自我本质上内在的缺失,它需要外在的他者不断地充实和确认自己。尤金·巴尔写道: 孩子, 得学会接受价值,从他者, 从父亲,从社会文化体系中接受社会价值。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承担各种责任, 由他者所设计, 他不得不开始承担社会责任, 他不得不压抑他自己欲望。⑨在莫里斯和海伦的影响下,他重新获得自信和他人的认同,不再沉浸在前镜子阶段的虚幻的理想状态,良知开始苏醒,从而向人生正途一步步靠拢。在莫里斯死后,弗兰克担负起照顾店主老婆和女儿的责任,主动留下照顾生意清淡的店面。他以勤劳供养海伦上大学,白天开店,晚上在咖啡厅打工,帮助海伦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并得到了海伦的信任:“他己经变成另外一个人,不再是从前的他了。他早该看到这一点。她想过去他对我确实做错了,可是现在他的心变了,那就什么也不欠我的了。”⑩
  在文章的结尾,“四月里一天,他到医院里去请医生把包皮割了,接连两天,他走路困难,大腿间疼痛。这痛楚激怒了他,却也激励了他。逾越节后,他成了犹太人。”在这个过程中,弗兰克找寻到真正的自我,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正如拉康指出,人的整体性和同一性總是依赖于他者的认同的。在过去,弗兰克沉溺于虚幻的自我,后来经过他者的认同及肯定完成了心灵净化与再生,最终皈依正途,找到真正的自我。总的来说,他的精神世界经历了理想自我,他者认同及重寻自我的三步曲。
  五、总结
  本文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描述主人公从主体处于前镜像阶段,到主体从他者中得到认同,认识到先前自身的破碎并摆脱幻想状态,到最后追寻真正的自我的心理历程。弗兰克也正是因为在莫里斯及海伦“他者”的影响下,慢慢走向成熟,成为象“他者”莫里斯那样具有善良,真诚,崇高道德的人。足可见“他者”对自我塑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释:
  ①④福原泰平.拉康镜像阶段[M].王小峰,濯凡,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45,98.
  ②⑤⑥⑧⑩马拉默德, 叶封.伙计[M].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9:91,19,88,85,289.
  ③拉康(著),诸孝泉(译). 拉康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94-95.
  ⑦达瑞安.里德(著),黄然(译). 拉康 [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⑨Eugen Understanding Lacan[C]. Leo Goldberger, Victor H.Rosen. Psychoanalysis and Cont emporary Science? Vol.3.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1974:515.
  (作者简介:杨 娟(1988-),女,湖北襄阳人,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现当代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不论苍天之下,树木花草是如何疯狂的追逐着风的脚步,席慕蓉的诗永远都只是一朵在慢慢行进中的云。她站在自己的角度,寂静却准确地求索着生活的道理。谈起席慕蓉,人们总是无法避免的联想到她笔下那些美丽而让人心酸的爱情诗句,这些句子就像是黑色蚂蚁爬上人们的心蔓令人心痒难奈却又奇迹般地填补了一个又一个岁月留下的深不见底的空洞。青春是不可能与这份充满生命力的感情分开的,而青春也不仅仅只有这一个出口。诗人以一个画家
期刊
摘要:首先从地方感的相关概念入手,指出了其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作用及重要性;之后以毕昇故里风景旅游区为例,对其旅游资源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围绕着地方感这一理论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开发构思。  关键词:地方感;景区;旅游开发;毕昇故里  地方感从人的感知、态度、价值观等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在特定地方中的体验和人与特定地方的情感联结关系,是近十多年来游憩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它主
期刊
摘要:美国高等教育开始于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哈佛学院的建立是美国早期高等教育开始的标志。到美国独立战争前,美国共建起九所高等学院,成为现代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石。本文对美国殖民地时期高等教育的初建及早期发展的情况及特点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分析。  关键词:殖民地;美国高等教育;基石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作为美国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学术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要完整、全面、系统和客观地理解美国高等教
期刊
《三国演义》之中,英雄谋略之士如星斗漫天,数之不尽。陈宫在这乱世纷扰,诸公称雄的时代,是极容易被淡忘的。先是身份卑微,官居区区一中牟县县令,不若卧龙先生名噪天下,深居隆中,自有玄德三顾茅庐,请君出山。再加上未觅得明主,侍从“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奈何主上有勇无谋,有良计而不从,以至于他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供他施展“空城计”“借东风”这等妙计,无法引人注目。即使如此,陈宫在白门楼上与曹操的一番对话以及他
期刊
吃 青  ——代自序  吃青,有两种解释。其一,头年打下的口粮告罄,当年的稼禾还没黄熟。去地头掠割些青稞小麦穗头,或摘取少量蚕豆豌豆角煮了吃,以缓解青黄不接的饥谗。其二,品尝新鲜五谷。豆粒将饱未饱,麦穗将黄未黄时节,无论生吞还是熟吃,清爽怡目,香脆可口。拿时尚话说,是十足的绿色食品。吃它,即可解馋,又可愉悦精神。  自儿时起,每年仲夏有乡下亲戚送来现摘的青豆角,或者已经煮熟,簸净麦衣的小麦、青稞
期刊
摘要:作为以诗歌创作出名的作家,雷平阳的小说创作也受到了其诗歌创作思维的影响。他在创作小说的时候,将诗歌创作中,以短句为主,参差交错的语言组合与运用丰富跳跃的想象,构造画面的特点融入了小说的创作中。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小说创作的诗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铁匠;语言特点;诗化  雷平阳的《铁匠》获得了首届“蒲松龄文学奖(微型小说)”。授奖词中用“玄妙“二字来形容《铁匠》。正如这“玄妙”二字所说
期刊
摘要:影视作品呈现的是导演心目中的某个世界。这个世界和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相互呼应但又有所不同。創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生活,而是为了补充生活。创作者的工作就是展现出人们所缺失但又可渴望得到的那一部分世界。比如,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中,受到命运束缚的人从《蓝色》中解读到对“自由”的渴望;遭受冷遇的人从《白色》中品尝到“平等”的复杂含义;焦虑和孤独的人从《红色》中体味到的则是“博爱”的可能性。  
期刊
摘要:在西方的艺术史中,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某种社会环境等因素,人们的精神得到适当的发展或依托于时代文化,成为艺术创造的原动力。因此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层次的变化,推动了艺术的高峰期的不断出现,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现象,体现了人性意识不断觉醒和创造的历程。西方艺术高峰发展的内在规律表现为:“神性”的迷狂与消解,以及“人性”的觉醒与创造的精神发展历程。  关键词:神性的狂野;神性的消解;人性的觉醒
期刊
从美术史的发展来看,民国以前的国画可以统称为古画。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画在古代没有确定的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的统称。近现代以来,为区分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才有了中国画这个名字,通常也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水墨和颜料等中国所独有的工具,依照长期积淀下来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创作上,都反映了中华
期刊
摘要:文章从龟兹文化和舞剧《千泪泉》入手,从传承、发展、创作三方面对我国民族舞剧的创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民族舞剧;龟兹文化;创作  我国的多民族促使了多种形态民族舞蹈的存在,历经几千年繁衍、发展的民族舞蹈,经过几代人的发掘和整理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果,但我国民族舞蹈的蕴藏量远比我们目前已知的要丰富得多,所以在民族舞剧的编排上以民族文化素材和舞蹈元素为基因进行新的编排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