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有部分食品企业为了降低食品成本,提升利润,从而降低了其质量要求,也有部分监测机构对食品安全不够重视,不但降低了食品的质量,同时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甚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食品安全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会随着食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随着新物质和新技术的涌现不断地复杂化。
食品安全 现状分析
1.导言
中国食品的供应历经食品供应紧张阶段、逐步实现温饱的阶段到现在稳步迈入小康的阶段。相应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也从萌芽期,经过发展期进入到如今的成长期。虽然目前食品供应充足,食品卫生检测、食品检验检测、食品科技以及食品认证工作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是食品安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农产品的农业投入品滥用、产地环境遭到破坏;食品的加工和流通环节存在隐患:食品的销售环节存在安全隐患;食品安全科技还存在巨大的缺口;生物技术产品、转基因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监管的机构、监管的标准和监管的环境都有一定程度的完善和发展,可是与发达国家比较,监管力度、监管水平还相差甚远,监管制度存在种种弊端。
食品是我们日常挂在口边的概念,最直白的解读,那就是吃的东西。如果要加上定语的话,应为人吃的东西。食品还包括饮料和酒人是经常饮用,经常出现在电视广告中的各类保健品,农户自产自用的农产品等。
2.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静态的结果,是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食品安全也是动态的过程,追求安全是监管制度一直行进的历程;如果食品安全的外延和内涵发生认识的分歧,将会使监管主体、被监管的食品企业、消费者的认识趋于混乱。因此,分析食品安全这个概念,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进一步的定义为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安全定义为:“食品安全是指所有的那些危害,无论这种危害是慢性的还是急性的,都会使食物有害于消费者的健康”。2005年IS022000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食品链中的任何组织的要求》中规定食品安全为:食品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和(或)食用时不会伤害到消费者的保证。从食品安全的定义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对国家而言,食品安全不仅指不安全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还包括一个国家是否有充足的粮食供应;食品安全是社会概念,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导向都是社会问题的范畴;食品安全是政治概念,食品与国民的生存和发展相关,食品贸易与国家的政治形势紧密相关;食品安全同样是法律概念,世界各国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反映了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的重大意义。我国在《食品安全法》中将食品安全定义为: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的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的、亚急性的或者慢性的危害。综上所述,食品安全的法律概念有两层意思:一是看食品是否符合国家对食品营养标准的要求,二是看食品是否对人造成了现实中的危害。
现阶段,我国的食品供给总量有了巨大的提高,在食品多样性和食品营养水平上,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的食品生产能力有长足的进步,食品消费结构逐步的实现优化,居民的健康程度有了较大的改善。
3.食品安全现状
我国是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短期增加了产量,但是造成了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化肥用量过高会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天然无污染的地下水是洁净的,含氮量极低,在长期使用氮素化肥的地区,地下水含氮量是逐年增高的。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会有致癌的危险。而硝酸盐污染不仅发生在浅层地下水,而且已经进入到深层地下水。危险进一步升级。化肥用量过多,会导致湖泊、江海的污染。我国很多的湖泊都陆续爆发了“蓝藻”问题,富营养化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其根本原因在于过量氮、磷转移到湖泊。因为湖泊的氮磷污染来自方方面面:农田的污染、生活污水的排放、养殖业污水的排放、工业污水的排放,己经降雨带来的氮磷。江海的污染跟湖泊的污染一样严重,化肥量的增加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中国长期的粮食供应紧张,导致一味的追求高产量。要达到高产的目的,就必须投入农药。农药被滥用,对农业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造成重大的威胁。农药滥用造成污染环境,包括土壤、水源、大气污染;过量投入农药,在防治病虫草的同时,会杀死有益生物或环境作物;过量使用农药会使病、虫、草产生抗药性,使得农药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过量使用农药对虫(益虫),鱼,蜂,鸟产生直接或间接毒害,破坏生态平衡;过量使用农药致使农产品药物残留及有害物质超标,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兽药和饲料的使用极大的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可是目前兽药和饲料的不当使用,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的瘦肉精事件就是兽药使用不当的最典型例证。动物用药后,一些性质稳定的药物随粪便、尿被排泄到环境中后仍能稳定存在,从而造成环境中的药物残留。高铜、高锌等添加剂的应用,有机砷的大量使用,可造成土壤、水源的污染。长期滥用药物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畜禽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还可引起畜禽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使得以往较少发生的细菌病(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转变成为家禽的主要传染病。
参考文献
[1]钱建亚,熊强.食品安全概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王世平.食品安全监测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3]刘宁,张庆.透视中国食品安全大事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食品安全 现状分析
1.导言
中国食品的供应历经食品供应紧张阶段、逐步实现温饱的阶段到现在稳步迈入小康的阶段。相应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也从萌芽期,经过发展期进入到如今的成长期。虽然目前食品供应充足,食品卫生检测、食品检验检测、食品科技以及食品认证工作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是食品安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农产品的农业投入品滥用、产地环境遭到破坏;食品的加工和流通环节存在隐患:食品的销售环节存在安全隐患;食品安全科技还存在巨大的缺口;生物技术产品、转基因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监管的机构、监管的标准和监管的环境都有一定程度的完善和发展,可是与发达国家比较,监管力度、监管水平还相差甚远,监管制度存在种种弊端。
食品是我们日常挂在口边的概念,最直白的解读,那就是吃的东西。如果要加上定语的话,应为人吃的东西。食品还包括饮料和酒人是经常饮用,经常出现在电视广告中的各类保健品,农户自产自用的农产品等。
2.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静态的结果,是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食品安全也是动态的过程,追求安全是监管制度一直行进的历程;如果食品安全的外延和内涵发生认识的分歧,将会使监管主体、被监管的食品企业、消费者的认识趋于混乱。因此,分析食品安全这个概念,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进一步的定义为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安全定义为:“食品安全是指所有的那些危害,无论这种危害是慢性的还是急性的,都会使食物有害于消费者的健康”。2005年IS022000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食品链中的任何组织的要求》中规定食品安全为:食品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和(或)食用时不会伤害到消费者的保证。从食品安全的定义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对国家而言,食品安全不仅指不安全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还包括一个国家是否有充足的粮食供应;食品安全是社会概念,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导向都是社会问题的范畴;食品安全是政治概念,食品与国民的生存和发展相关,食品贸易与国家的政治形势紧密相关;食品安全同样是法律概念,世界各国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反映了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的重大意义。我国在《食品安全法》中将食品安全定义为: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的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的、亚急性的或者慢性的危害。综上所述,食品安全的法律概念有两层意思:一是看食品是否符合国家对食品营养标准的要求,二是看食品是否对人造成了现实中的危害。
现阶段,我国的食品供给总量有了巨大的提高,在食品多样性和食品营养水平上,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的食品生产能力有长足的进步,食品消费结构逐步的实现优化,居民的健康程度有了较大的改善。
3.食品安全现状
我国是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短期增加了产量,但是造成了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化肥用量过高会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天然无污染的地下水是洁净的,含氮量极低,在长期使用氮素化肥的地区,地下水含氮量是逐年增高的。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会有致癌的危险。而硝酸盐污染不仅发生在浅层地下水,而且已经进入到深层地下水。危险进一步升级。化肥用量过多,会导致湖泊、江海的污染。我国很多的湖泊都陆续爆发了“蓝藻”问题,富营养化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其根本原因在于过量氮、磷转移到湖泊。因为湖泊的氮磷污染来自方方面面:农田的污染、生活污水的排放、养殖业污水的排放、工业污水的排放,己经降雨带来的氮磷。江海的污染跟湖泊的污染一样严重,化肥量的增加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中国长期的粮食供应紧张,导致一味的追求高产量。要达到高产的目的,就必须投入农药。农药被滥用,对农业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造成重大的威胁。农药滥用造成污染环境,包括土壤、水源、大气污染;过量投入农药,在防治病虫草的同时,会杀死有益生物或环境作物;过量使用农药会使病、虫、草产生抗药性,使得农药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过量使用农药对虫(益虫),鱼,蜂,鸟产生直接或间接毒害,破坏生态平衡;过量使用农药致使农产品药物残留及有害物质超标,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兽药和饲料的使用极大的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可是目前兽药和饲料的不当使用,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的瘦肉精事件就是兽药使用不当的最典型例证。动物用药后,一些性质稳定的药物随粪便、尿被排泄到环境中后仍能稳定存在,从而造成环境中的药物残留。高铜、高锌等添加剂的应用,有机砷的大量使用,可造成土壤、水源的污染。长期滥用药物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畜禽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还可引起畜禽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使得以往较少发生的细菌病(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转变成为家禽的主要传染病。
参考文献
[1]钱建亚,熊强.食品安全概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王世平.食品安全监测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3]刘宁,张庆.透视中国食品安全大事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