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中迷

来源 :安邸A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iyuan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北京本土艺术家刘韡经常是一些大型个展的主角。一系列展览和介绍使其成为中国当今最有趣的艺术家之一。并且,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作品能够跨越国界而不会遭遇任何文化鸿沟者甚少,他便是其中之一。
  一直以来,刘韡个展上的作品大多规模宏大,风格大胆甚至狂放不羁,它们经由艺术家的内在思索自然连接。每一次展览都以各自的方式构筑着他眼中的“艺术”,从具有争议性的构思到形式再到结构,不断加以修改、拓展和改进,以视觉上赏心悦目、具有挑衅性甚至令人费解的方式呈现。费解是因为,和他那些颜色纯正的Pantonc色卡般的画作不同,他的雕塑将极具反差感的物品重组再构,并臣服于同一个创作动机,探索着艺术的边界与功能。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动机比简单地回避清晰的表达要复杂得多。
  观众直观看到的只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艺术品,比如帆布、用作窗棂和门框的回收木料、老式电视机和用长钢条做的攀爬架,但其实各种材料的搭配组合最考验人。接下来还有材料与作品的黏合,如何以简单的几何形态精准地表达结构和环境,兼顾艺术的复杂性和观赏性。有形的作品中更孕育着无形的艺术气息,它们包裹在每个作品周围,好似前现代艺术时期:神圣超然,生活之外,艺术之中。
  刘韡凭借与生俱来的直觉,对形态、空间和材质的超常敏感和对颜色的非常感知,不断实验,不断创新。他这次在尤伦斯的个展便是最好的说明。“颜色”在个展中并不是一眼可见。我们首先进入一片高耸的《迷中迷》作品区,看似不经意的陈设上搭满了各种形状的布料,或伸展,或折叠,或低垂,样式繁多。这片区域模拟城市布局,体现了都市令人窒息的拥挤和鳞次栉比的建筑,就像城市井喷式发展带来的杂乱无章。这一区包括各个模拟建筑都黯淡无色,布料的色彩和材质都是很好的体现。
  穿过迷宫式的都市区便进入了主展区,包括中间过道旁两片宽阔的区域。要布置好这些展品可没那么容易,得充分利用好每一寸空间。两个展区外围均设有围墙,隔绝出一块神圣的空间。右侧是名字很有幽默感的《看!书》,主要是灰色展品,看起来很敦实。与名字正相反,这里安静、经典,甚至有一丝肃穆;神圣,却好似在诉说一种牺牲。刘韡到底想向观者展示什么书?你多久才注意到混凝土色的几何图案其实是由一堆堆书堆砌而成?为了这件艺术作品有多少书“死于非命”?你有没有停下来想一想会不会将来所有的书都将遭此命运?还是说,刘斡想给我们提个醒,当那么多错误充斥于知识、观念以及我们的现实存在,沉迷于粗俗小说是多么没有意义?
  左侧区域是作品《迷局》,由起伏的波状结构设计和有机的不规则碎片组成,表面全是反光玻璃,让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这里似乎是一片世俗的世界,诉说着一切从功能性出发的新技术,对乌托邦残存的向住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摇摇欲坠。这一区域仿佛旨在煽情,有意让人觉得不适,让我们体会被排挤、被孤立的无助,是人为的限制妨碍了我们对艺术的感悟。刘韡制造一个空间,让我们思考闪光的表象底下致命的诱惑。
  墙上的画作和平面作品,比如《受难》有不锈钢边框和底框,赏心悦目的装饰中和了坚硬的感觉。覆盖一整面墙壁的是电子影像作品《转变》,点亮了周围,好似未来的太阳——只不过是方形的,而且完全人工——红色、深红、粉色、紫色、蓝色、白色,光线照到的每一处都沾染了它的余晖。我们被震撼了,却感受不到温暖。颜色暗示了未来受科技束缚的人类的状态,几乎像是受控于乔治·奥威尔式的迷茫。刘韡的艺术充分挖掘出了这些隐藏的情感,揭示了迷失的世界和近乎失控的状态。这不是沉迷于过去,也不是单纯追求乌托邦,而是用清晰却现实的独特视角看待世界,看待现代生活中的空虚与无助。
其他文献
因为难舍家乡美食,又对生活气息浓郁的小街充满偏爱,来自意大利波河畔的Omar Maseroli将FICME餐厅开在了闹中取静的北京麦子店。为了呼应窗外宁静的亮马河景,FICME的设计师亲手为店铺绘制了蓝色主题的墙画;从餐厅天花板垂下的顶饰同样选用了代表河流的淡蓝色,参差不齐带来的线条简单而跳跃,“就像是亮马河的水波”,Omar介绍说。虽然选择了相对现代的店铺风格,餐厅中乳白色的玻璃灯罩和颜色质朴的
期刊
展会总策划PhilippeBrocart提到一个他在这次展会上发现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设计师不再只专注于为品牌设计大批量产品,开始转而与手工艺匠人们合作生产小型限量作品。同时调查也显示,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对于快消品的需求渐渐被有独特个性的产品所取代。手工艺制造的绝对推崇者Elizabeth Leriche也表示,在趋势展上她花3个月策划,从9个不同国家挑选出数十件全手工作品,“虽然新技术层出不
期刊
翁菱的一场家宴,可以在布置精美的同时安守自然天性,可以贵客满门却仍葆有那份平和与率真。难怪有人会说,她找回了当代林徽因的客厅。  对于翁菱来说,组织一场像样的聚会,从来就不是件大事。“从1996年到现在,谁组织的艺术展览、活动有我多?哪场展览的后边不跟着晚宴呢?”即便在私人生活中,每次翁菱回到纽约的家,群发一句“大家米我这吃饭吧”,十几个好友也是转瞬就能聚齐。艺术家张晓刚赞她是安排活动的天才,一个
期刊
尽管常客和周围邻居现在都开玩笑地管这里叫“大妈餐厅”,但仍然掩盖不住其由内而外的御姐气质。在美国,Big Mama大多指那些独立的黑人女性,而在这里,独当一面的姑娘们不是黑人,却是几个白净清瘦的短发“御姐儿”。老板芦玮在加州留学时爱上了一家叫作Mama’s的著名早午餐店,因此决定回国后把那种健康阳光的食物带给更多人;另一位创始人则是漂亮的女演员李媛,用餐时说不定会在这里偶遇!为了专心研发健康好吃的
期刊
三名年轻中国设计师因海外留学而相识,共同经营设计工作室,用创意拥抱更多可能。  北京设计周期间,我们推开了在白塔寺一个独门小院的院门,这里已经被改造成一个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全的白色居住空间。Benwu Studio在这里展出了“Apartment Shanghai”家居系列。这是BenwuStudio出品的生活方式品牌。从通常居住空间较小同时也是Benwu所在城市之一上海提取地缘隐喻,他们希望用当代
期刊
“要怎么说明我的设计呢?”深泽直人右手抚着下颚,头一歪,视线移到桌上的双层隔热玻璃杯,里面还盛着正冒热气的拿铁咖啡,“你瞧,这咖啡杯就不是好设计,因为你的手感觉不到咖啡的温度。”  热咖啡就应该让人在端着它时感觉到温度,如果把温度都隔绝在双层玻璃之外了,那就只剩下“方便”,而“方便”一直不是深泽所追求的。  “世界上99%的设计师,都在为人们的心智设计,但我不是,我是为身体设计。”深泽的家里,有许
期刊
挺拔的棕榈树林、绵延的白色沙滩、有如温水浴池般的湛蓝海水,来过普吉岛旅行,你定然不会质疑它“安达曼海明珠”的美誉。这个泰国最小的府和最大的岛屿在500多年前曾是富庶的锡矿产地,现在则是泰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保护这一方净土,当地政府甚至明文规定,任何有可能污染环境的工厂都不准在岛上设立,而且所有新建的酒店和宾馆等建筑的高度都不得超过12米。阳光(Sun)、海洋(Sea)、沙滩(Sand)、服务(
期刊
在高楼林立、水域稀缺的北京城区,一间公寓能同时望见两座湖泊,并拥有几乎360度无遮挡的高远视角,这让意大利设计师Silvia在8年前走进它时,就不由得发出惊呼,正如今天任何初来这里的人一样。所不同的是,那时这间公寓更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地理位置和面积的优势并没有充分被显露出来。  女主人一向喜欢纯净、简约的现代风格,尤其是高层的落地玻璃窗。“8年前我设计了她和丈夫在北京的第一个家。”Silvia
期刊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这个连缀着家庭、友谊和信仰的日子,对西方世界而言,在享乐之外更有其圣洁的深意。今年,我们就带大家走近5个纯正的西方圣诞餐桌,不论是西班牙人浓郁的家庭味道,还是南法习俗中比正餐更重要的13道甜点,或者反季节创造出夏日悠闲的澳大利亚想象力……这些正宗的西方圣涎因子,在现时的中国都会中四海连弹,将奏出一曲怎样的欢乐颂歌?  浓情圣诞 Bin Jiang  来自澳大利亚的名厨Craig
期刊
致力于竹材设计研究的石大宇,联合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和中阮演奏家冯满天上演一场“茶·竹·乐”的戏码。  提到设计师石大宇,熟悉设计圈的人恐怕马上就会联想到竹子。石大宇对竹材的热爱近乎痴迷,始终都在探索这种环保生态材料在设计与工艺技法上的极致可能性。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他为我们揭晓了最新设计突破。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剧场空间内,石大宇联手两位好友: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和中阮演奏家冯满天,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