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伤寒论》方证知识挖掘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ood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伤寒论》方证进行知识挖掘。方法 采用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CPIAS)对《伤寒论》112首方剂的知识点进行量化表达。结果 初步实验效果较好,机器的认识与传统《伤寒论》的认识基本相符,吻合率高达98%。结论 本研究实现了《伤寒论》方证的君、臣、佐、使排序,气、味、归经规律及辨证处方规律等方面的知识挖掘。
  关键词:数据挖掘;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伤寒论;方证
  中图分类号:R2-05;R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4-0031-04
  《伤寒论》一书为仲景传世之作,其112方组方周密、配伍严谨、选药精当、疗效卓越,沿用至今,亘古不衰,被称之为“方书之祖”。历代医家莫不重视《伤寒论》的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多有发挥。方证知识研究是《伤寒论》研究的热点,从古至今,研究者从多方面对其进行探讨,取得了诸多成就。利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伤寒论》方证,实现方证知识的定性、定量化表达,是研究《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新的切入点。
  本研究采用“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1](CPIAS)对《伤寒论》112首方剂进行知识点量化的解读分析,目的是挖掘和发现《伤寒论》112首方剂的知识点,并进行量化表达;观察CPIAS分析的结果是否与《伤寒论》的认识相符;同时对CPIAS分析功能进行总结,以发现问题,改进设计。
  1 数据采集与标引
  方剂来源于刘渡舟教授主编的《伤寒论校注》[2],并参考《伤寒论讲义》[3],将其转换为电子文档并进行预处理后,选择原文中带有方药和症状、体征描述的条文195条,涉及方剂112方。
  由于中医学对同一个药名、药物功效、方名、症状、证候等数据有多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一致化、规范化处理。将《伤寒论》112方录入CPIAS,按照系统的要求,对处方病证、症状、功效、归类及方剂组成等方面进行标引解析。
  2 数据挖掘步骤
  2.1 药物对方剂贡献度计算
  将方剂录入CPIAS系统中,首先计算方剂中各药物的作用强度(近似中医“君、臣、佐、使”的概念),简称为“药量强度计算”。该环节中,应用了我们研制的“药量强度的计算模型[4]”。
  该步骤的意义在于:把方剂药物的“操作量”(药物的实际用量,单位“g”)转换成方剂药物的“信息量”(药物对方剂的贡献度,为无纲量),从而使方剂药物的信息量具有可比性,实现方剂内各药物贡献度的比较(也可用于方剂与方剂之间的比较)。
  2.2 方剂药性的定性定量计算
  方剂药性包括方剂综合的药气(寒热温凉)、药味(酸苦甘辛咸)、药物归经(12经)等数据,因此有定性、定量的分析问题。以“药量强度计算”的结果为基础,对方剂综合的药气、药味和药物归经进行计算,分别简称为“药气计算”、“药味计算”、“药物归经计算”,其计算的结果均具有可比性。该步骤的意义在于:从总体上把握方剂的药性,使其所具有的知识能得到集合和量化的表达。
  2.2.1 综合药气强度的表达 根据药量强度计算的结果,可算出方剂每个药物的药气强度,各味药的药气强度具有可加和性,加和的结果为整个方剂的药气强度,并可依据强度的大小进行药气排序。药物的四气主要分为大寒、寒、微寒、凉、平、微温、温、热、大热9类,为了能表示出其程度的差别,将大寒、寒、微寒和凉分别记录为-1、-0.9、-0.6和-0.3,大热、热、温和微温分别记录为1、0.9、0.6和0.3,平性记录为0。这样各药气间就具有可加和性,各药气强度乘以各自的系数后进行加和即可算出综合药气的强度,加和结果>0提示整体药气偏温,加和结果<0提示整体药气偏凉,加和结果=0提示整体药气为平性。
  2.2.2 药味强度的表达 根据药量强度计算的结果,可算出方剂每个药物的药味强度,各味药的药味强度具有可加和性,加和的结果为整个方剂的药味强度,并可依据强度的大小进行药味排序。
  2.2.3 归经强度的表达 根据药量强度计算的结果,可算出方剂每个药物的归经强度,各味药的归经强度具有可加和性,加和的结果为整个方剂的归经强度,并可依据强度的大小进行归经排序。
  2.3 方剂功效及筛选的计算
  以“药量强度计算”的结果为基础,对方剂功效进行计算,简称为“功效计算”,在此环节中介入了不同药效关系的知识,同时我们提出了“药物贴近度”的概念及其算法,以解决药效与药效间在发生关系时的效应强度计算。根据中医“方证相应”的认识,我们认为方剂功效的释放是有针对性的,其依据应该是临床表现,因此系统以临床表现为依据对方剂功效进行筛选,简称为“功效筛选”。
  该步骤的意义在于:计算出方剂的所有功效,并进行量化排序,从而挖掘出方剂的主要功效所在;集合出方剂针对当前病证的功效,并进行量化排序,从而发现当前方剂主要释放出的功效。
  2.4 预测方剂适应证
  中医辨证之“证”是由“证素”(可以理解成组合成“证”的要素,包括病因、病机、病位等内容)构成的,因此在预测该方剂的适应证时,先要进行所涉及证素的计算,系统以“功效筛选”为基础,介入功效与证素关系的知识,计算出“证素”。然后依据证素与证的对应关系,预测出该方剂的“适应证”。
  该步骤的意义在于:由“功效-证素-证”的关系挖掘出该方适应证的过程,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理;对适应证的序列计算,可以发现该方剂对临床病证的综合判断指向。
  2.5 方剂对症状体征关注度的分析
  根据“功效筛选”的结果,对所记述的临床症状进行序列计算,可以挖掘出“方剂对症状体征的关注度”。
  该步骤的意义在于:从方剂对症状体征的关注度,可以挖掘出方剂所关注的主症,同时提示医者遇到该病证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 结果与评价
  本研究共实现了《伤寒论》112首方证知识的定性、量化表达,实验结果与《伤寒论》传统认识进行比较,吻合率高达98%。现以麻黄汤为例示范挖掘及评价的过程。
  3.1 原文文献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技(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汤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麻黄汤方解:本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散寒,更兼宣肺平喘之功,且用量最大,故为君药;桂枝辛温,为解肌祛风之要药,并协同麻黄以增强解表发汗之力,是为臣药;杏仁宣肺平喘,协同麻黄以增强平喘功效,故为佐药;炙甘草量小不碍麻桂走表之功,意在补益中焦,固护汗源,更能调和诸药,故为使药。诸药合用,起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效。
  3.2 数据预处理
  症状体征:头痛、发热、身痛、腰痛、关节痛、恶风、无汗、喘、脉浮。
  药物组成:麻黄15 g,桂枝10 g,炙甘草5 g,杏仁11 g。
  3.3 分析结果
  3.3.1 麻黄汤药物贡献度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麻黄汤中麻黄的贡献度最高为君,桂枝其次为臣,杏仁为佐,炙甘草贡献度最小为使。计算机分析的结果与《伤寒论》的认识完全相符。
  3.3.4 麻黄汤方剂适应证预测结果 证素及方剂适应证的取值一般以首位证素或适应证贡献度的半衰值为底限,由表7可知,麻黄汤主要关注的证素为寒邪、其次关注的为肺气逆、胃气逆、肺不宣,说明寒邪是影响麻黄汤证的主要因素。由表8可知,麻黄汤所关注的方剂适应证主要有风邪袭肺证及寒邪外感证。这些都与《伤寒论》的认识相符。
  3.3.5 麻黄汤对症状体征排序的关注度 主要关注的症状、体征(也就是所谓的主症)应以首位症状、体征排序贡献度的半衰值为底限,由表9可知,麻黄汤证第35条主要关注的是头痛、身痛、脉浮、无汗、恶风、发热等明显属于太阳表证的的症状,其次才关注喘,最后关注关节痛及腰痛。头痛、身痛、脉浮、恶风、发热的贡献度高说明本证为太阳表证,而无汗的贡献度高提示为表实证,与《伤寒论》的认识相符。
  4 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采用数据方法挖掘《伤寒论》方证知识,初步实验效果较好,机器的认识与传统《伤寒论》的认识基本相符。通过CPIAS,可分析出《伤寒论》各方剂的君、臣、佐、使,总结《伤寒论》方剂的气、味、归经规律及《伤寒论》的辨证处方规律,并可探讨“主症”与该方证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的方剂分析方法相比,CPIAS分析过程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预,因此分析结果可信度大大提升,且通过对具体知识点的量化使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
  参考文献:
  [1] 任廷革,高全泉,刘晓峰,等.中医方剂功效及适应证候信息的智能处理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增刊1):633-637.
  [2] 刘渡舟.伤寒论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3] 李培生,刘渡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4] 高全泉,任廷革,刘晓峰,等.中医方剂药物相对药量改进计算模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21(4):362-366.
  (收稿日期:2011-08-22,编辑:华强)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评价针刀松解法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的影响,探讨其治疗KOA的机理。方法 18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和电针组,每组90例,分别给予针刀松解法和电针干预,共3周。采用JZL-Ⅱ软组织张力计垂直于触诊压痛最痛点皮肤平面,测出该点的500 g压力位移与组织能量吸收比,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时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及随访时500 g压力位移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痹痛灵酊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ionex Acclaim 120 C18柱,以甲醇-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8 nm。结果 HPLC测定雷公藤内酯醇,可达基线分离,雷公藤内酯醇对照品在0.019 2~0.115 2 ?g内呈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76%,RSD=1
期刊
关键词: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疗法;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2.048  中图分类号:R272.96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2-0106-03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以广泛性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且伴有精神症状的特发性疾病。国外统计资料表明,FS患病率约为
期刊
2012年5月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严格加强中药饮片采购、验收、养护、调剂、煎煮等方面的管理,保证用药安全。通知要求,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切实加强中药饮片各环节的管理,保障用药安全。  通知强调严格加强中药饮片采购验收管理。中医医院必须从具有《药品
期刊
关键词:中医医疗资源;地区医疗规划;配置规划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4-0001-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印发了《关于在区域卫生
期刊
关键词:综合性传染病医院;中医科;运行机制;医院管理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04.004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4-0007-02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原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是成都地区唯一一家专门收治国家法定传染病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创建于1940年,是一所以传染病防治及肝病、结核
期刊
摘要:目的 优选安乳颗粒的水煎工艺。方法 以浸膏得率和芍药苷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选。结果 水煎工艺影响因素依次为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浸泡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0 h。结论 优选的水煎工艺易于操作,合理可行。  关键词:安乳颗粒;水煎工艺;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R2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4-0053-03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解毒祛瘀滋肾方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解毒祛瘀滋肾方中芍药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C18柱(10 mm×250 mm,5 ?m),流动相为乙腈-水(12∶88),流速1.0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芍药苷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78~3.90 ?g,r=0.999 7,加样回收率为99.68%。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特征和睡眠期心率的变化趋势特征。方法 24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与15例健康对照者均接受睡眠检测,观察比较3组受检者的常规睡眠参数、短觉醒指数和整夜心率变化指标的异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组患者的深睡比例减少,浅睡比例增多,夜间觉醒时间增多,短觉醒指数明显增大,虚证组睡眠潜伏时间延长;2组患者睡眠期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心率变异系数增大,第1个睡眠周期平
期刊
关键词:2型糖尿病;消渴;病因病机;气一元论;酸苦降气法  中图分类号:R259.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4-0091-0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其中95%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T2DM)[1]。T2DM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认识多基于肺燥、胃热、肾虚,治疗多从润肺、清里、滋肾着手。目前,中医界对T2DM的辨治大多以脏腑辨证为基础,或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