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情商和高智商兼备的人才。只有高智商而没有情商的人是“书呆子”,这样的人只会读书,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还要让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习得为人处事之道,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智结合;入境;感悟;点评
新课改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具体的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把学生的情智发展当成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围绕“启迪情智”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智慧得以启迪,情感得以增强,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一、引导学生入境,启发学生情智
情智结合教学理念的根本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导学生“入境”。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静态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不强,要想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让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系,这就是创设情境。在逼真、熟悉的情境中,学生产生了再体验,内心的情感被勾起,从而将内心的情感迁移到了语言文字中,与文本内容产生了共情,使得学生的阅读情感被激发。同时,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启迪,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从而使得学生的情智得到了有效启发,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铺就一条畅通之路。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就通过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入境,来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智慧。我首先以谈论“姓名的由来”为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题目与文章的关系,了解中国人在取名字方面的习惯。这样,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名字一定包含了家人的殷切期望。再从“落花生”联想到“落华生”这个名字,再联想到课文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学生就明白了作者在课文中所寄存的期望和寓意,学生的情智得到了启迪。
二、反复细读课文,促进感悟生成
感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情感体验。学生感悟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智生成的过程。只有学生不断地在阅读中生成感悟,学生的情感和智慧才能得以丰富。感悟又是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初读、细读、品读等一系列阅读活动,反复对课文进行研究和挖掘,从而促使学生的独特阅读感悟得以体现,进而促使学生的情智得以生成并发展。
例如,在学习《窃读记》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引导学生反复细读课文,来促进学生的感悟生成。课上,我首先用示范朗读来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接着,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仔细品味一下文中精彩句子和段落的描写。在仔细品味“窃读的滋味”时,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心理描写读一读,说一说读出了怎样的情感。有的学生从“找不到那本书”时读出了“焦急”的心情,有的学生从“像一匹饿狼”中读出了“急切”的心情,有的学生从“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中读出了“忐忑”的心情,有的学生从“腿真酸哪”中读出了“累”,有的学生从“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中读出了“快乐”,还有的学生从“我咽了一口唾沫”中读出了“满足”。我让学生将两种不同的体验和心情进行比较,再读一读,学生的感悟更加深刻了。
三、組织交流点评,促进情智发展
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课堂的交流和点评环节就是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和舞台。学生在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阅读后,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心中有许多想法想要吐露,想要倾诉。这时,小学语文教师就要适时加以引导,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交流,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换看法。同时,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点评。学生只有在深入理解课文,并产生了感悟时,才能对他人的观点加以点评。通过点评还能进一步加深感悟,从而促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获得显著提高。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点评,来促进学生情智的深化和发展。在读到蔺相如举着和氏璧要往柱子上撞时说的话时,我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读到了什么。这时,有的学生说“机智”,有的学生说“勇敢”,有的学生说“聪明”。在读到“蔺相如靠一张嘴上位”时,学生通过交流总结了蔺相如高升的真正原因。然后,我让学生之间就各自的观点进行相互评价,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这样,通过读、说、评等活动,使得学生的感悟更深了,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也更高了,从而促使学生的情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文章本身既有作者的情感,又充满了语言文字的智慧,语文教学是激“情”启“智”的有机统一。如果语文教学缺少了情感因素,就失去了它本身的色彩和魅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情智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开拓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促使学生的情感与智慧双双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娟,温海燕.“情智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及其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4(12).
[2]滕玉英.演绎“情智”新课堂走向教学新常态[J].江苏教育,2015(08).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智结合;入境;感悟;点评
新课改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具体的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把学生的情智发展当成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围绕“启迪情智”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智慧得以启迪,情感得以增强,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一、引导学生入境,启发学生情智
情智结合教学理念的根本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导学生“入境”。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静态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不强,要想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让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系,这就是创设情境。在逼真、熟悉的情境中,学生产生了再体验,内心的情感被勾起,从而将内心的情感迁移到了语言文字中,与文本内容产生了共情,使得学生的阅读情感被激发。同时,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启迪,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从而使得学生的情智得到了有效启发,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铺就一条畅通之路。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就通过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入境,来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智慧。我首先以谈论“姓名的由来”为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题目与文章的关系,了解中国人在取名字方面的习惯。这样,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名字一定包含了家人的殷切期望。再从“落花生”联想到“落华生”这个名字,再联想到课文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学生就明白了作者在课文中所寄存的期望和寓意,学生的情智得到了启迪。
二、反复细读课文,促进感悟生成
感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情感体验。学生感悟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智生成的过程。只有学生不断地在阅读中生成感悟,学生的情感和智慧才能得以丰富。感悟又是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初读、细读、品读等一系列阅读活动,反复对课文进行研究和挖掘,从而促使学生的独特阅读感悟得以体现,进而促使学生的情智得以生成并发展。
例如,在学习《窃读记》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引导学生反复细读课文,来促进学生的感悟生成。课上,我首先用示范朗读来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接着,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仔细品味一下文中精彩句子和段落的描写。在仔细品味“窃读的滋味”时,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心理描写读一读,说一说读出了怎样的情感。有的学生从“找不到那本书”时读出了“焦急”的心情,有的学生从“像一匹饿狼”中读出了“急切”的心情,有的学生从“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中读出了“忐忑”的心情,有的学生从“腿真酸哪”中读出了“累”,有的学生从“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中读出了“快乐”,还有的学生从“我咽了一口唾沫”中读出了“满足”。我让学生将两种不同的体验和心情进行比较,再读一读,学生的感悟更加深刻了。
三、組织交流点评,促进情智发展
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课堂的交流和点评环节就是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和舞台。学生在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阅读后,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心中有许多想法想要吐露,想要倾诉。这时,小学语文教师就要适时加以引导,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交流,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换看法。同时,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点评。学生只有在深入理解课文,并产生了感悟时,才能对他人的观点加以点评。通过点评还能进一步加深感悟,从而促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获得显著提高。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点评,来促进学生情智的深化和发展。在读到蔺相如举着和氏璧要往柱子上撞时说的话时,我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读到了什么。这时,有的学生说“机智”,有的学生说“勇敢”,有的学生说“聪明”。在读到“蔺相如靠一张嘴上位”时,学生通过交流总结了蔺相如高升的真正原因。然后,我让学生之间就各自的观点进行相互评价,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这样,通过读、说、评等活动,使得学生的感悟更深了,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也更高了,从而促使学生的情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文章本身既有作者的情感,又充满了语言文字的智慧,语文教学是激“情”启“智”的有机统一。如果语文教学缺少了情感因素,就失去了它本身的色彩和魅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情智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开拓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促使学生的情感与智慧双双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娟,温海燕.“情智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及其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4(12).
[2]滕玉英.演绎“情智”新课堂走向教学新常态[J].江苏教育,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