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隨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多媒体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的学习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传统教育单调模式得到了真正的改变。于是,仿佛眨眼之间,多媒体教学遍布课堂。
但是激情过后,我们更需要冷静而理智的思考。教育现代化,除了教学手段现代化外,更应该是教育方式、教学思想等方面的现代化。事实证明,许多情况之下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设计或使用还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的形式下演绎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教学的实质没有任何变化,多媒体只是一件看起来很美丽的外衣,形同虚设、为用而用。
如鉴赏《雨霖铃》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的导入是展示很多关于送别的诗句,随着教师熟练的点击鼠标,烩炙人口的诗句“行云流水”般直泻而下。不能说意境不符合,不能说内容不丰富,但是,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舍弃课件,让学生自己思考与回忆其实更省时更省力更有实效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的知识层次千差万别,学生的思路更是各具特色,而这种特色往往是通过他们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教师只有给出学生思考的空间,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捕捉他们思维的亮点,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达到个性化教学,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素质教育的实质是“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教育者主动地将人类的文化、思想、科技、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使受教育者身心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与提高。”
简单的说,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服务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
其次,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与粉笔加黑板的原始教学手段相比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但无论多媒体技术如何发达,也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却常常背道而驰。
如一位老师制作了的《江南的冬景》多媒体课件,从组织教学到课堂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个细节都有与画面相匹配的解说与分析,上课时只是点点鼠标、讲讲串词,老师真正从台前走到了“幕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整堂课木偶演戏般地跟着课件走,教师手脚被束缚,学生思维被框定,无法展开想象的翅膀,与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互动创新相距甚远。所以,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尊重学生的个性。
再次,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水平的。而课堂上教师常急于使用课件,直化语言,替代学生的感悟。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悟,阻碍了学生独特的想象与体验。
如一位老师鉴赏《雨霖铃》时说,这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现在请大家来欣赏。然后,展示了一个Flash制作《雨霖铃》画面。学生作为语文阅读教学对话中的“主体”,是参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通过发挥各自作用完成阅读教学对话交往活动的构成要素。而这位老师剥夺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对话活动中的言说主体、教学活动中的发展主体的地位。如果能放下课件,让学生自由阅读、想象、表达, 让学生真心地阅读、体会、感悟,可能会更好地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在新的世纪里,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应该充分而理性的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真正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如果多媒体成了约束学生思维的桎梏,那么——宁缺毋滥!
我们期待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更期待它天然去雕饰的反璞归真。
但是激情过后,我们更需要冷静而理智的思考。教育现代化,除了教学手段现代化外,更应该是教育方式、教学思想等方面的现代化。事实证明,许多情况之下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设计或使用还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的形式下演绎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教学的实质没有任何变化,多媒体只是一件看起来很美丽的外衣,形同虚设、为用而用。
如鉴赏《雨霖铃》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的导入是展示很多关于送别的诗句,随着教师熟练的点击鼠标,烩炙人口的诗句“行云流水”般直泻而下。不能说意境不符合,不能说内容不丰富,但是,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舍弃课件,让学生自己思考与回忆其实更省时更省力更有实效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的知识层次千差万别,学生的思路更是各具特色,而这种特色往往是通过他们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教师只有给出学生思考的空间,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捕捉他们思维的亮点,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达到个性化教学,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素质教育的实质是“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教育者主动地将人类的文化、思想、科技、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使受教育者身心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与提高。”
简单的说,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服务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
其次,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与粉笔加黑板的原始教学手段相比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但无论多媒体技术如何发达,也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却常常背道而驰。
如一位老师制作了的《江南的冬景》多媒体课件,从组织教学到课堂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个细节都有与画面相匹配的解说与分析,上课时只是点点鼠标、讲讲串词,老师真正从台前走到了“幕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整堂课木偶演戏般地跟着课件走,教师手脚被束缚,学生思维被框定,无法展开想象的翅膀,与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互动创新相距甚远。所以,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尊重学生的个性。
再次,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水平的。而课堂上教师常急于使用课件,直化语言,替代学生的感悟。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悟,阻碍了学生独特的想象与体验。
如一位老师鉴赏《雨霖铃》时说,这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现在请大家来欣赏。然后,展示了一个Flash制作《雨霖铃》画面。学生作为语文阅读教学对话中的“主体”,是参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通过发挥各自作用完成阅读教学对话交往活动的构成要素。而这位老师剥夺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对话活动中的言说主体、教学活动中的发展主体的地位。如果能放下课件,让学生自由阅读、想象、表达, 让学生真心地阅读、体会、感悟,可能会更好地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在新的世纪里,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应该充分而理性的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真正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如果多媒体成了约束学生思维的桎梏,那么——宁缺毋滥!
我们期待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更期待它天然去雕饰的反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