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成的诗

来源 :雪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lxbdmmy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什么好伤感的
  有什么好伤感的 无非是稻子黄了
  叶子落了
  和去年一样
  之后是大雪 春暖花开和
  炎热的夏季
  有什么好伤感的 无非是离别
  有过那么几回
  再有那么几回
  之后是 衰老的白发 暗淡的眼神
  坐在太阳底下 无声的心事
  有什么好伤感的 无非是要死要活
  想离的早已忘却
  我回到书桌之旁
  翻起相册最后的一页
  是空荡的心
  在那里泛着死亡的光
  有什么好伤感的 这每一寸大地上
  都是生灵的墓地
  太陽的太阳也许
  早已燃尽你和我
  不是还有享受不尽的时光么?
  有什么好伤感的 噢 对了 孩子有了
  一辆新的山地车子
  挂在额头
  后面的辫子甩来甩去
  明天 谁会去参加
  诡 异
  把天空劈成两半
  让仙人和神兽们 再回到纷乱的丛林
  我也重归
  巫师的草席上 占卜天地 命运和未来
  让龟骨开花 让天地倒悬
  思维
  钻入蚂蚁的 脑洞里
  逻辑在八卦中
  曲卷着漫长的身子 无言地随日月发光
  花草
  纯净的 没有一丝眼光的玷污
  笑而自在的笑着
  虎豹禀天地之命令 扑向麋鹿和羚羊
  美丽的女人
  不停的受孕 临产 任婴儿的哭声
  盈满大地和旷野
  历史重新再走一遍
  三皇五帝
  传说的美丽
  真相大白
  竹书纪年 在坟墓里终于
  干咳了一声 对阳光发出了否决的声音
  穆天子开始讲述
  和西王母之间的冰峰的真实
  天荒荒兮 地荒荒兮
  那些草的药香
  弥漫着 治愈了所有的病
  我想
  撕裂的天 是否在一点点合拢?
  那些鸟兽 鬼怪和故事
  会不会被宇宙的神片刻收走了去
  我将去哪儿
  哪儿是我的家
  倥偬的音乐 让我迷了此处
  再向命运 点头
  我用一座炉子 炼就生命无尽头的时间
  宽衣 风飘飘的模样
  我们对视
  凝视着对方的 另一个宇宙
  然后 起飞
  到另一个空洞
  那些岁月都已成前生
  那些岁月都已成前生
  从第一次 一扫而过的眼神
  焦虑眼泪和期盼
  到盛大焰火后的晚宴上
  你傻傻的拘束的表情
  车站的广场 你拖着行李
  出现那一刻的惊喜
  大山深处农家小屋的庭院
  葡萄架下一语成谶
  深夜小旅馆 敲击键盘
  的打字声 惊醒了 夜半三更
  滩河上的野炊 烧烤
  哗啦啦冰凉的河水
  两小时五十分钟
  电话两端说不完的倾诉
  等等……
  和这些事 有关的人 都还活着
  但命运让他们不可避免的
  成为了另外一些人
  有的也许还会演绎
  一些新的故事
  而其中的一个已把此生
  所有的故事都讲完了
  随时准备离开
  我担心的是
  这些故事发生的场景
  会变成孤独的鬼怪
  藤蔓椅子
  长了霉草的墙会竖起耳朵聆听
  河中的冷石 偶尔会
  愤怒的吼叫 阻击急流
  山海关城墙的砖缝中
  会无端流出
  红色的液体像眼泪
  总之 那些岁月 都已成前生
  中间隔着巨大的屏风
  蝴蝶状的合关 锈迹斑斑
  徒睁着怨恨的眼
  锁死了我穿越的意念
  我想这屏风
  迟早会变成一片宽阔的海
  蝴蝶就是那飞翔的海鸥
  此生 我站在海边遥望
  前世 只是在烟渺中
  若隐若现的长满楼阁的
  孤独的岛屿
其他文献
上世纪80年代初,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如一件尘封已久的珍贵文物,被学界挖掘了出来,成为争相阅读的书籍,一时间竟有“不读《围城》,枉为读书人”的说法,各路媒体记者前去采访钱钟书,想向人们介绍一个学者之外“围城故事”之中的钱钟书,钱先生一一拒绝,理由是“吃了鸡蛋就好,何必去了解下蛋的老母鸡”,这属于典型的“钱氏幽默”,钱先生自然明白知人论世的意义。或许是对“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观念的尊崇,
期刊
【编者的话】  唐明是青海省屈指可数的儿童文学作家,长期在西陲重镇格尔木从事文学工作。近年来,她立足于青海西部的人文风情及自身经历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她的文章视角很低,故而显得世界很大。她的洞察力中既有孩童的好奇,又有成人的悲怆和智慧。其文章总是在隽永的诗意中透出深沉的暖意。《我叫更嘎》沿袭了唐明一贯的创作风格,独特的布局使整篇故事呈现出跳跃的节奏,与儿童的心路历程非常吻合。故事用双线回归的
期刊
1  白昼的太阳安静地悬挂在头顶  小贩与三轮车  来来往往逛街人的声音  从未安静  一条短短的不足百米的巷子  突然让我触摸到这个城市许多发黄的记忆  一个小孩从面前兴冲冲地跑过  远去的时间潮水  溅湿了我的衣襟一角  在白昼里反复念叨明月二字  这个城市以前长满了大树  月亮常常美麗地出现在树梢  树下散落着不多的几户人家  月亮时常一览无余地照在这个小城的面庞上  后来的一条巷子  多出
期刊
我在西宁城中区一小区内住了近六个年头,但我始终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融入这座城市,也始终不能与它达成休戚相关的亲近和默契,因而我常常自诩为“外乡人”。我的故乡是傍河而依的贵德,我现在工作的地方是草原小镇恰卜恰,西宁仅仅是我周末涉足的一个“驿站”。对于它,我所有的感知、体验、认同以及情感,皆来自久远或清晰或模糊的往事记忆。当我以“一种小地方的人的谨慎”(波兰诗人米沃什语),试图对它做一次钩隐抉微时,才发现
期刊
大 雪  像心里的朋友一个个拉出来从空中落下  洁白、轻盈、柔软  各有风姿  令人心疼的  飘飘斜斜向四处散落  有的丢在少年,有的忘在乡间  有的从指头上如烟缕散去  我跟船而去,在江上看雪  我以后的日子在江面上散开  正如雪,入水行走  悄无声息……  虢国车马坑  有马在。有两千多年历史在。躺着,一把骨头。  我捏捏手臂上的肉,有五十多年在。  还有谁在?  有的捡陶片,有的发微信说这里
期刊
读《河岸》时常让我回想起几个月前,在贵德黄河北岸初次见到朱立新先生的情景。盛夏长河流云的光影反映在远处丹霞的山体上,他站在欢愉的朋友们中间俊朗沉静。这片水域和土地就是朱立新的生长之地。大河古村,当年那个迎河独立的少年,在日复一日潺潺流去的河声中,在宽厚丰实的河岸上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时候,自然地开始用追根溯源,讲述与之情感生长蔓延牵绊的地方,与之肌肤相亲的世界。于是,这河岸之地也成为朱立新文学的诞生之
期刊
我始终相信,作为民谣,它一定是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植物,无论是从肉体还是灵魂而言,它一定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或可说,一块土地,其精神的丰沛或是贫瘠,一定都与民谣的是否深入有关。到一个人,如果在其精神的血脉和枝蔓里始终有民谣的植被在那里郁郁葱葱,这个人则一定是有着某种诗意的信仰,就像荷尔德林的“诗意的栖居”一样,这个人,必定会让我们看到其跟大地“根土相连”的生命意识,亦可看到根植于大地深处的来自
期刊
夫子河岸之叹,将个人感喟置于浩渺的时空,三千年来呼应迭起,余音不绝。  朱立新先生的散文新著《河岸》,有意无意新发母题。孔夫子赫拉克里克等等先贤,似乎借助这位青海当世作家之笔,再次临水鉴心,听波闻世:而青海这位作家,伫岸观水,以己推人,将当世河源一处汉家村庄的生活和生命体验,自然地融接于水岸之思的文学传统。处处不舍昼夜,时时逝者如斯夫。人之所以为人,价值就在于时光中打捞、捉捕、铸凝那些蕴藏着我们的
期刊
青海优秀的作家我大多熟悉,却只见过江洋才让一面。那是在一个月前的青海作协第八次代表会议上,他是作为省作协连任副主席来参加会议的。江洋才让身形挺拔结实,黑边眼镜收束了康巴男子强悍的气息,目光敏锐、深沉,让人想起草原上飞旋的鹰隼的眼。少见江洋才让是因为他居于距古城青塘近千公里的玉树巴塘草原,“巴塘的江洋”是藏族读者对作者亲切的称呼。很多个静谧的夜晚,这一端在江洋才让一个又一个文字书写的“记忆”里穿行的
期刊
沙海中  云层低垂  沙海高低起伏  车子沉重吼着  冲击黄色的沙海  黄皮肤的弓  绷直了曲回的沙路  惊叫腾空  极富弹力的轮子  驱赶着沙漠  沉重的身子  撕开一条朦胧的口子  牧 歌  天边一朵红云  跳跃在我的眉梢  听着远处的牧歌  看着流动的羔羊  听着少女的晚曲  俘虏进入草原的心  看安详的牧犬  守护着草原  袅袅的炊烟  送来奶茶的飘香  温暖苍儿会  昨天草地上的握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