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偏远地区特殊儿童群体教育问题与对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y_9715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由来以久,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而他们膝下的孩子被留在村子里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像我们镇地处偏远山区,进城打工已经成为致富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重要的经济来源,他们将自己的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监督,祖辈既没有教育孙辈的精力和体力,也缺乏教育孙辈的能力,隔代教育弊端更为突出。而学校教育又缺乏家庭教育的配合,加上偏远地区学校师资力量教育不均衡,造成这些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行为偏差,甚至养成不良习惯。
  一、问题:进城务工子女长期处于无人看管状态
  目前,留守适龄儿童这个群体在我镇已相当普遍,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子女队伍中,由于亲情关爱和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上暴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娱自乐、自生自长,缺乏有效引导,是非难辨,道德横蛮,以我独尊。我在调查中发现,我校的126名学生,其中有68名学生的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这些儿童放学后处于没人得力监管状态,使得这些孩子的学习乃至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失望、不安、胆怯等,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在学校他们常常表现为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成绩也差的现象。
  学生甲:男,10岁,三年级,父亲节后外出打工,随母亲一人在家,由于母亲承担着打理自家的几亩责任田地和多数的家务,加上其母亲又是一个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农村妇女,原本以父亲管带、教育为主,现在一下子失去了约束,玩手机看电视,爱干啥就干啥,母亲的唠叨成了耳边风,因此渐渐地出现迟到,不完成作业,后来发展到寻找种种推脱,缺课或不做家庭作业,学校作业也出现了拖拉现象,出现了厌学的迹象。
  学生乙:男,11岁,四年级,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将他托付给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一味宠溺,家中什么事都是他一人说了算,长时间的溺爱让乙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争强好胜、自私的性格,把学校老师班主任的劝说当作耳边风,为此,老师多次专程去他家进行家访,把这一情况与他父母电话沟通,让父母回来看管孩子,但效果不佳,因为家里没别的经济来源,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也很无奈。
  以上两位特殊孩子是留守儿童群体中的一个缩影。由于年龄小,又缺少严格的管教和父母的温暖,加之自控能力差,所以他们常常要么寻找理由推脱不上学,要么不完成作业,理由就是“病”,因而缺乏对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缺乏刻苦的精神而开始有厌学现象。
  二、对策
  面对这个新的群体,出现的新问题,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细细想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关爱出发,学校和家庭应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如指导学生自己穿衣、洗衣、沐浴、吃饭、上学,稍大的留守儿童还可指导他们做些简单的饭菜,自己安排作息。
  (二)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及时判断自己正在做的行為是否正确,该不该继续下去。2、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必须自己负责,从中让其觉察到自己行为中的不正确方面,而后进行自我控制。3、指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强化。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帮助留守孩子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体验老师的关爱,增强爱心意识,走出“自我中心”的心理误区。
  (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以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不但懂得预习的作用,还指导怎样听课,怎样作业,怎样复习,还应懂得对自己的学习做出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在缺少呵护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
  随着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教师应指导学生懂得自护、自救常识,珍视生命,在班级可展开一些机智擒敌,大胆自救,冷静脱阵的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自护自救意识,同时开展一些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家庭、学校、社会应该齐抓共管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创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在温暖的集体里,健康、快乐的成长。不管怎么说,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的千秋大业。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华师版数学第25章第一节第二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研究随机事件概率与频率的关系。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以提高,而本节课所涉及的不确定性与稳定性、随机性与规律性也突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
期刊
教学目标:  1、学习、探索雕刻的艺术语言。  2、通过自由创作,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提炼生活素材的能力,提高创作性思维。  3、通过欣赏纸刻习作和动手创作,诱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尝试简易卡纸雕刻的创作。  教学难点:卡纸雕刻艺术语言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范画4幅  学具准备:色卡纸 剪刀 小刀等  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都没接触过雕刻,对雕刻都很茫然,只能间接地从我的介绍和范
期刊
設计意图
期刊
活动背景分析:  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较注重培养幼儿唱歌、跳舞学的能力,忽略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而今,音乐教育提倡适应儿童个性,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美国音乐教育家穆赛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给予我极大的启示。于是我在音乐角投放了音乐形象生动明显的乐曲《赛马》、《四小天鹅》、《龟兔赛跑》等,留意孩子们对这些音乐的反应,
期刊
教学目标: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3.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习惯及动手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设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方案。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在力、
期刊
《顏色变魔术》教案
期刊
选题背景: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三章旋转和第二十四章圆的基础上的一节综合性较强的专题课。旋转变换作为初中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全等变换,一直以来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占有较大分量。不同于平移、轴对称变换,旋转变换既与线段长度有关,同时受旋转中心、角度等影响,因此一直是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在这部分教学中使用Geogebra辅助教学能直观给学生呈现图形变换过程,有效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问题。  教学
期刊
教学目标:  1.掌握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探索人类如何对环境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知道酸雨和沙尘暴是如何产生的,了解空气污染、森林砍伐是如何对环境产生影响的。  3.在绘制路线图的过程找那个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想,通过绘制路线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生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
期刊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准确把握三个单韵母的读音,掌握字母的形,能正确书写字母,保持良好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2.以直观形象的实践活动为辅助,轻松掌握单韵母的四个声调的读音,为后续学习提供储备。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发音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编顺口溜加深记忆。o的发音及ɑ、o、e的第二声和第四声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拼音卡片、多
期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67—69《分一分(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