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由来以久,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而他们膝下的孩子被留在村子里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像我们镇地处偏远山区,进城打工已经成为致富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重要的经济来源,他们将自己的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监督,祖辈既没有教育孙辈的精力和体力,也缺乏教育孙辈的能力,隔代教育弊端更为突出。而学校教育又缺乏家庭教育的配合,加上偏远地区学校师资力量教育不均衡,造成这些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行为偏差,甚至养成不良习惯。
一、问题:进城务工子女长期处于无人看管状态
目前,留守适龄儿童这个群体在我镇已相当普遍,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子女队伍中,由于亲情关爱和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上暴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娱自乐、自生自长,缺乏有效引导,是非难辨,道德横蛮,以我独尊。我在调查中发现,我校的126名学生,其中有68名学生的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这些儿童放学后处于没人得力监管状态,使得这些孩子的学习乃至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失望、不安、胆怯等,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在学校他们常常表现为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成绩也差的现象。
学生甲:男,10岁,三年级,父亲节后外出打工,随母亲一人在家,由于母亲承担着打理自家的几亩责任田地和多数的家务,加上其母亲又是一个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农村妇女,原本以父亲管带、教育为主,现在一下子失去了约束,玩手机看电视,爱干啥就干啥,母亲的唠叨成了耳边风,因此渐渐地出现迟到,不完成作业,后来发展到寻找种种推脱,缺课或不做家庭作业,学校作业也出现了拖拉现象,出现了厌学的迹象。
学生乙:男,11岁,四年级,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将他托付给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一味宠溺,家中什么事都是他一人说了算,长时间的溺爱让乙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争强好胜、自私的性格,把学校老师班主任的劝说当作耳边风,为此,老师多次专程去他家进行家访,把这一情况与他父母电话沟通,让父母回来看管孩子,但效果不佳,因为家里没别的经济来源,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也很无奈。
以上两位特殊孩子是留守儿童群体中的一个缩影。由于年龄小,又缺少严格的管教和父母的温暖,加之自控能力差,所以他们常常要么寻找理由推脱不上学,要么不完成作业,理由就是“病”,因而缺乏对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缺乏刻苦的精神而开始有厌学现象。
二、对策
面对这个新的群体,出现的新问题,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细细想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关爱出发,学校和家庭应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如指导学生自己穿衣、洗衣、沐浴、吃饭、上学,稍大的留守儿童还可指导他们做些简单的饭菜,自己安排作息。
(二)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及时判断自己正在做的行為是否正确,该不该继续下去。2、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必须自己负责,从中让其觉察到自己行为中的不正确方面,而后进行自我控制。3、指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强化。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帮助留守孩子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体验老师的关爱,增强爱心意识,走出“自我中心”的心理误区。
(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以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不但懂得预习的作用,还指导怎样听课,怎样作业,怎样复习,还应懂得对自己的学习做出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在缺少呵护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
随着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教师应指导学生懂得自护、自救常识,珍视生命,在班级可展开一些机智擒敌,大胆自救,冷静脱阵的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自护自救意识,同时开展一些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家庭、学校、社会应该齐抓共管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创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在温暖的集体里,健康、快乐的成长。不管怎么说,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的千秋大业。
一、问题:进城务工子女长期处于无人看管状态
目前,留守适龄儿童这个群体在我镇已相当普遍,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子女队伍中,由于亲情关爱和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上暴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娱自乐、自生自长,缺乏有效引导,是非难辨,道德横蛮,以我独尊。我在调查中发现,我校的126名学生,其中有68名学生的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这些儿童放学后处于没人得力监管状态,使得这些孩子的学习乃至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失望、不安、胆怯等,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在学校他们常常表现为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成绩也差的现象。
学生甲:男,10岁,三年级,父亲节后外出打工,随母亲一人在家,由于母亲承担着打理自家的几亩责任田地和多数的家务,加上其母亲又是一个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农村妇女,原本以父亲管带、教育为主,现在一下子失去了约束,玩手机看电视,爱干啥就干啥,母亲的唠叨成了耳边风,因此渐渐地出现迟到,不完成作业,后来发展到寻找种种推脱,缺课或不做家庭作业,学校作业也出现了拖拉现象,出现了厌学的迹象。
学生乙:男,11岁,四年级,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将他托付给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一味宠溺,家中什么事都是他一人说了算,长时间的溺爱让乙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争强好胜、自私的性格,把学校老师班主任的劝说当作耳边风,为此,老师多次专程去他家进行家访,把这一情况与他父母电话沟通,让父母回来看管孩子,但效果不佳,因为家里没别的经济来源,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也很无奈。
以上两位特殊孩子是留守儿童群体中的一个缩影。由于年龄小,又缺少严格的管教和父母的温暖,加之自控能力差,所以他们常常要么寻找理由推脱不上学,要么不完成作业,理由就是“病”,因而缺乏对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缺乏刻苦的精神而开始有厌学现象。
二、对策
面对这个新的群体,出现的新问题,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细细想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关爱出发,学校和家庭应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如指导学生自己穿衣、洗衣、沐浴、吃饭、上学,稍大的留守儿童还可指导他们做些简单的饭菜,自己安排作息。
(二)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及时判断自己正在做的行為是否正确,该不该继续下去。2、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必须自己负责,从中让其觉察到自己行为中的不正确方面,而后进行自我控制。3、指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强化。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帮助留守孩子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体验老师的关爱,增强爱心意识,走出“自我中心”的心理误区。
(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以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不但懂得预习的作用,还指导怎样听课,怎样作业,怎样复习,还应懂得对自己的学习做出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在缺少呵护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
随着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教师应指导学生懂得自护、自救常识,珍视生命,在班级可展开一些机智擒敌,大胆自救,冷静脱阵的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自护自救意识,同时开展一些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家庭、学校、社会应该齐抓共管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创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在温暖的集体里,健康、快乐的成长。不管怎么说,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的千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