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藏吐鲁番本校议》摭遗校补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6406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所藏吐鲁番写本《文选》残卷,经束锡红、府宪展二先生《德藏吐鲁番本(文选)校议》一文的整理,已初步彰显其版本及文献校勘价值。但该文尚有大量异文未予出校,在对原卷校勘整理的基础上,本文对《校议》未出校之处另出条目进行摭遗校补。
  关键词:德藏吐鲁番写本;《文选》;摭遗校补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0)03—0119—06
  
  德藏吐鲁番写本《文选》共有6件残卷: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藏《羽猎赋》、《长杨赋》、《射雉赋》、《北征赋》、《东征赋》、《西征赋》,德藏Ch.3164号《七命》,德藏ch.3693号、德藏Ch.3699号、德藏Ch.2400号、德藏Ch.3865号《幽通赋》。这些残卷大多为初唐写本,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和文献校勘价值,荣新江先生《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即已指出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藏《文选》残卷“尚未有人用作校勘之资”,则对其校理的意义不言自明。饶宗颐先生的《敦煌吐鲁番本文选》集中收录影印敦煌本和吐鲁番本《文选》残卷,并加叙录和介绍,为《文选》残卷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张锡厚先生的《敦煌赋汇》、伏俊琏先生的《敦煌赋校注》、罗国威先生的《敦煌本昭明文选研究》等,所涉及的都是敦煌写本《文选》残卷,故未对此六件残卷进行校证,
  拙文《吐鲁番写本(文选>残卷及其价值》对吐鲁番写本《文选》残卷的版本、文献价值进行了论述。之后,又进行具体的文本校证,然未及发表又见《西域研究》2006年第3期刊发束锡红、府宪展二先生的《德藏吐鲁番本(文选)校议》(以下简称《校议》)一文,专就其中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藏《文选》残卷进行校勘整理。该文作了大量校勘工作,使此卷的价值得以突显,一些校释也使笔者疑虑释然。但也发现笔者所校有些可与《校议》进行商榷,有些可作《校议》中校记的必要补充,有些可对《校议》所列条目下未出校字词进行校证。另外,《校议》称进行“逐字校勘”,但可能限于篇幅和体例,仍有大量异文未出条目予以校释。于是删削校证稿中与《校议》雷同的内容,整理为两文,一文专就《校议》所出条目进行的商兑补校,一文专就《校议》未予出校之处另出条目进行的摭遗校补,作为姊妹篇。此文即为对《校议》未予出校之处进行摭遗校补的妹篇,仍祈方家指正。
  今以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藏写本为底本(以下简称“写本”),以李善注《文选》胡克家刻本(以下简称“李善本”)、宋绍兴辛巳建阳刻五臣本(以下简称“五臣本”)、《六臣注文选》宋刻本(以下简称“六臣本”)合校,《汉书》中有录文的也予以参考。为了方便查实核对。仍依《校议》之例,将写本可辨认文字列为241行,出校条目前冠以行数。为了保持写本文字原貌,并使所引条目句意完整,句中残缺文字则补于方括号中。
  009[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长,造珍来享
  迻,各本作“移”。按:如淳注:“以物与人日移。”“适”为迁徙、移易之意,如贾谊《惜誓》:“或推造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谔谔。”无“以物与人”之意。则“迻”或为“移”的借字。
  013丞民乎农[桑,劝之以弗怠]
  丞民,五臣本作“蒸民”,六臣本作“丞人”,《汉书,扬雄传》作“承民”。按:李善注:“《声类》曰:‘丞’亦‘拯’字也,《说文》日:拯,上举也。”张铣注:“蒸,进也。”是“丞”与“蒸”本可义通互用,与下文“劝”同义互文。
  015[麇]鹿蓟竞,与百姓共之
  葑,五臣本、六臣本均作“努”,《汉书-扬雄传》亦作“留”。按:《说文·帅部》:“捣,刈草也。”“葬”亦同“努”,王逸《九思》:“周召兮负葑。”
  017因回轸还,背阿[房,反未央]
  “因回轸还”,各本作“因回轸还衡”。按:《汉书·扬雄传》亦同各本,写本脱“衡”字。
  020东弘农,南[欧汉中]
  “东弘农”,各本作“东至弘农”。按:《汉书,扬雄传》亦同各本,写本脱“至”字。
  021以罔为周陪,纵禽兽其中
  罔,各本作“网”。按:《汉书,扬雄传》同写本。“罔”、“网”二字通用,桓宽《盐铁论·诏圣》:“夫少目之罔,不可以得鱼。”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若骇鲸之决细网。奔兕之触鲁缟。”
  023[子墨为客卿以]风,其词曰
  风,五臣本、六臣本作“讽”。按:《汉书,扬雄传》同写本。李善注:“《诗序》日:下以风刺上。”“讽”通“风”,《韩非子·八经》:“故使之讽,讽定而怒。”词,各本作“辞”。按:“词”、“辞”皆有文词之义。
  025师军蹿[陆]
  师,各本作“帅”。按:《汉书·扬雄传》亦同各本,写本误。蹿,五臣本作“萃”,按:《汉书·扬雄传》亦同写本。李善注:“《汉书音义》曰:蹿,聚也。”二字均为“聚集”之义,扬雄《太玄·逃》:“觜蹿于林,獭人于渊。”屈原《湘夫人》:“鸟何萃兮蒴中,罾何为兮木上。”
  027[内]之则不为乾豆之事
  各本作“内之则不以为乾豆之事”。按:《汉书,扬雄传》亦同各本,写本脱“以”字。
  029见其外不识其内者也
  各本作“见其外不识其内也”。按:《汉书,扬雄传》亦同写本,故以写本为胜。
  037遐萌为之不安
  萌,李善本作“眠”,五臣本、六臣本作“氓”。按:李善引韦昭注:“眠音萌,萌,人也。”胡克家《考异》:“袁本、茶陵本‘眠’作‘氓’。案,此皆非也。正文当作‘萌’。”并有详考。《汉书·扬雄传》正作“萌”,当以写本为正。
  038[云合]电发,飚腾波流
  飚,李善本、五臣本、六臣本均作焱。按:李善注:“《尔雅》日:扶摇谓之飚……焱与飚,古字通也。”是“飚”与“焱”,古字通用。
  039遂猎乎王庭
  猎,李善本、六臣本作“躐”。按:李善引《楚辞注》日:“躐,践也。”“猎”通“躐”,《荀子·议兵》:“不杀老弱,不猎禾稼。”杨惊注:“猎与躐同,践也。”
  042自上仁所不化,茂德之所不绥
  之,各本无。按:《汉书·扬雄传》亦无“之”字,写本为衍文。
  044[普天所]覆,莫不霈濡
  藩,各本作“沾”。按:《汉书,扬雄传》亦同各本。“霭”同“沾”,均为浸润意。《诗经,小雅,信南山》:“既霭既足,生我百谷。”孔颖达疏:“既已沾润,既已丰足。”可见二字同。
  045[故平不肆]险,安不望危
  望,各本均作“忘”,按:写本以音致讹。
  046西压月堀,东[震日域]
  压,李善本、六臣本作“厌”。按:《汉书,扬雄传》亦作“厌”。“厌”读为“压”,《集韵》读为“乙甲切”,“厌”同“压”。堀,李善本、六臣本作“蚜”,五臣本作“窟”。按:《汉书·扬雄传》亦作“船”。李善注: “服虔日:船音窟,月所生也。”刘良注:“月窟,月穴也,在西日域。”堀,《说文·土部》:“堀,突叶。”为穴之义。故“堀”、“窟”、“龉”为异体字,义同。
  055乃今日发嚎,廓然已昭矣
  朦,五臣本作“蒙”。按:《汉书,扬雄传》亦同写本。李善注:“《礼记》曰:昭然若发蒙矣。‘嚎’与‘蒙’古字通。”“发蒙”与“发嚎”可通用作启发蒙昧之意,如《礼记·仲尼燕居》:“既得闻此言也于夫子,昭然若发噱矣。”枚乘《七发》:“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056伟采毛之英丽兮
  伟,各本作“聿”。按:徐爰注:“聿,述也,述序羽族之中采饰英丽莫过晕也……一本‘聿,作‘伟’。”在未见各本例同之处,徐爰注为写本提供了一个例证,徐爰生平跨晋宋之际,说明李善本之前的复杂版本状况,
  057於时青阳告[谢]
  时,六臣本作“是”。按:此句与下文“朱明肇授”连用,指春谢夏初之时,当为“时”字,“是”字误。
  058天泱泱而垂云,泉涓涓而吐[溜]
  “天泱泱而垂云”,各本作“天泱泱以垂云”。按:“而”、“以”用法相同,如《周易·系辞下》:“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礼记·乐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但从上下文文字转换来看,“以”字胜。
  062何调翰之乔桀,邈畴[类而殊才]
  畴,五臣本作“俦”。按:畴表示同类,《战国策,齐策三》:“夫物各有畴,今髡贤者之畴也。”“畴”亦作“俦”,《荀子·劝学》:“草木畴生,禽兽群焉。”杨惊注:“‘畴’与‘俦’同,类也。”
  068伊义鸟之应机,啾攫地以厉响
  应机,五臣本同,李善本、六臣本均作“应敌”。按:徐爰注:“义鸟媒也,为人致敌故名义媒。”即是在解释“义鸟之应敌”;张铣注:“义鸟。媒雉也。惟媒雉能应我心机孥撞于地,啾然厉其音响也。”即是在解释“义鸟之应机”。说明“应敌”、“应机”各有其版本依据并形成不同的释读意义,可两存其异。
  069或乃崇愤夷靡,农不易垄
  愤,各本作“坟”。按:写本因形音皆近致误。
  070瞻梃穗之[倾掉]
  梃,各本作“挺”。按:写本因涉下字“嵇”偏旁类化而致误。
  071望餍合而翳晶,雉腴肩以旋[踵]
  “雉腴肩以旋[踵]”,各本作“雉腴肩而旋踵”。按:从上下文虚词变化来看,写本为胜,
  072[靡闻而惊],无见自脉
  脉,各本均作“臀”。按:徐爰注:“‘甓’音‘脉,字亦从‘脉’。《方言》云:脉,俗谓黠为鬼脉。言雉性警鬼黠。”故可知“警”同“脉”。
  075[当味]值匈,裂膘破觜
  匈,各本作“胸”。按:“匈”为“胸”的古字,《管子·任法》:“民无私说,皆虚其匈以听其上。”《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
  076[昔贾氏之如皋,始解]颜於一箭
  箭,五臣本作“笑”。按:李善注:“《左氏传》曰:昔贾大夫恶,取妻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始言。”句中“解颜”即为“始笑始言”,不应再加“一笑”,这里是突出射雉的功效,一箭可使妇人解颜言笑。且“箭”正可与上文的“变”、“倦”,下文的“怨”押韵。故当作“箭”,五臣本误。
  084忿戎王之淫佼兮,秽宣后[之失贞]
  佼,各本作“狡”。按:“佼”、“狡”皆为‘姣’之借字。刘良注:“淫狡,犹狡乱也。”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下·文选》:“‘狡’读为‘姣’,‘姣’,亦淫乱也。……作‘狡’者,借字耳。”兮,各本无。
  088舍高亥之切忧乎,事[蛮狄之辽患]
  乎,各本作“兮”,按:写本误。
  090吊尉邛於朝[那]
  吊,各本作“帚”。按:二字同用。
  098[时盂]春之吉日,撰良辰而将行
  各本均作“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按:此赋中“兮”字用法极有规律,故写本脱“兮”字。
  101[乃遂往而]徂逝,聊游目而遨魂
  各本均作“乃遂往而徂逝兮,聊游目而遨魂”。按:写本脱“兮”字。
  110庶灵祗之鉴照兮,祜贞良而辅信
  照,五臣本作“昭”。按:“昭”通“照”,颜延之《宋郊祀歌》之二:“奔精昭夜,高燎炀晨。”其中“昭”字别本即作“照”。
  115[寥]廓忽恍,化壹气而甄[三才]
  忽恍,李善本作“惚恍”,五臣本、六臣本作“忽倪”。按:“忽恍”、“惚恍”、“忽倪”与“忽荒”、“惚倪”都是混沌隐约之意。壹,各本作“一”。
  121苟蔽微以谬彰兮
  谬,五臣本同,李善本、六臣本作“缪”。按:“谬”、“缪”可通用,均指差错、错误意。彰,五臣本同,李善本、六臣本作“章”。按:《说文·乡部》:“彰,文彰也。”是文彩彰明之意。《说文·言部》:“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为音乐单元。可见,“章”的“彰明”意,是从“彰”字借用。兮,各本无。
  122[陋吾人]之拘挛兮,飘薪浮而蓬转
  薪,李善本作“萍”。按:二字同,《篇海类编·花木类,帅部》:“薪,草无根,浮水生也,亦作‘萍’字。”兮,各本无。
  124匪择木以栖集兮,鲜林[焚而鸟存]
  栖,各本作“楱”。按:二字古同,为繁简字。鲜,李善本、六臣本作“妙”。按:“渺”与“鲜”古代在“少”这一意义上为异体字,亦可作“稔”。兮,各本无。
  127矧疋[夫之安土]
  疋,各本作“匹”。按:二字可通用,王充《论衡·死伪》:“疋夫疋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凭依人以为淫厉。”别本“疋夫疋妇”正作“匹夫匹妇”。
  128眷巩落而掩涕兮
  落,各本作“洛”。按:周翰注:“巩、洛,二县名,岳家坟茔在此。”“洛”为地名,写本误。兮。各本无。
  135[讨子颓]之乐祸兮,尤阙西之效戾
  效,李善本作“劾”。按:二字通用,模仿意。《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李白《古风》(其三十五):“丑女来劾颦,还家惊四邻。”兮,各本无。
  142[提西缶]以接刃
  以,各本作“而”。按:二字都为表承接的连词,可通用,详见写本第058行“天泱泱而垂云,泉涓涓而吐[溜]”之校证。
  143[入屈节於廉公]兮,若四魈之无骨
  艟,各本作“体”。按:二字同,亦同“身本”,宋玉《舞赋》:“魈如游龙,袖如素霓。”《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身者,亲之遗身奉也。”即为“褴”和“身本”。兮,各本无。
  149贪诱赂以卖邻兮,不及膳而就拘
  邻,五臣本作“怜”,是涉上文“降曲崤而怜虢”中“怜”字而误。膊,各本作“腊”。按:二字通用,为岁末、冬月之意,由腊祭而来。兮,各本无。
  151固乃周邵国之所分,二南风[之所交]
  邵,六臣本作“召”。按:二字古通用,王符《潜 夫论-三式》:“然则良臣如王成、黄霸……邵信臣之徒,可比郡而得也。”汪继培笺:“并见《汉书·循吏传》‘邵’传作‘召’,颜师古注:‘召,读日邵。’按:召、邵古通用。”“国”、“风”,各卷无。
  155[何庄武]之无耻兮,徒利开而义[闭]
  徒,六臣本作“徙”。按:胡克家《考异》云:“茶陵本‘徒’作‘徙’,云五臣作‘徒’。袁本云善作‘徙’。案:‘徙’但传写伪也。”无论从版本还是从文意来说,都应作“徒”。兮,各本无。
  156或开关而延敌兮,竞逐[逃以奔窜]
  而,各本作“以”。按:二字都为表承接的连词,可通用,详见写本第058行“天泱泱而垂云。泉涓涓而吐[溜]”之校证。兮,各本无。
  159[昔明王之]巡幸兮,故清道以后往
  故,各本作“固”。按:从上下文看当作“固”。以,各本作“而”。按:二字都为表承接的连词,可通用,详见写本第058行“天泱泱而垂云,泉涓涓而吐[溜]”之校证。兮,各本无。
  169[此西宾所以言]於东主兮,安处所以听於[凭虚也,可不谓然乎]
  兮,各本无。按:从“……也”句式看,不当有“兮”字,写本误。
  176[乃摹写旧]丰,裟造新邑
  裂,各本作“制”。按:二字通用,均有造作、制造义。
  179[忽蛇变而龙]摅兮,雄霸上而高骧。曾[迁怒而横撞,碎玉斗其何伤]
  曾,六臣本作“增”。按:史传典籍中项羽之亚父“范增”亦作“范曾”,如《史记,项羽本纪》中作“范增”,《黥布列传》中作“范曾”。兮,各本无。
  180[踪]饮饯於东郊兮,畏f极位之盛满]
  郊,李善本、六臣本作“都”,五臣本作“门”。按:《诗经·邶风·泉水》:“出宿于沸,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关于“祢”,《周礼·春官·甸祝》:“舍奠于祖庙,祢亦如之。”甸为王田,位于京城郊外。《周礼·天官·大宰》:“三日邦甸之赋。”贾公彦疏:“郊外日甸,百里之外,二百里之内。”祢为父庙,位于郊外,送别饮饯又称为“祖饯”。“郊”亦有交通要冲之义,《汉书·汲黯传》:“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也。”颜师古注:“郊,谓交道冲要之处也。”古人送别饮饯也常至城外要冲通衢之处,也即饮饯于郊。所以写本“郊”较各本为胜。兮,各本无。
  186[金狄]迁於灞川
  灞,五臣本、六臣本作“霸”。胡克家《考异》:“袁本、茶陵本‘灞’作‘霸’。案:‘霸’是也。注中皆作‘霸’。”按:此处为地名,二字皆可。
  193[望渐]台而扼梳兮,枭巨猾而馀怒
  梳,各本作“腕”。按:“抗”为“腕”之古字,《史记·刺客列传》:“樊於期偏袒槛梳而进日:‘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司马贞《索隐》:“勇者奋厉,必先以左手扼右挽也。挽,古‘腕’字。”兮,各本无。
  203[窥秦墟]於渭城兮,其阙缅其[堙尽]
  其,各本作“冀”。按:“冀”亦作“翼”,春秋时晋人“冀缺”亦作“奠缺”,欧阳詹《出门赋》:“憨灵辄于困穷,举典缺于垄亩。”洪迈《夷坚乙志,张成宪》:“求合两盗为一,其人数满品,可优得京官。”二例中“冀”即为“其”。其,五臣本作“而”,二字都为表承接的连词,可通用。兮,各本无。
  204燕蔷穷而荆[发]
  蔷,各本作“图”。按:二字可同用,玄应《一切经音义》:“诏定古文官书,‘图’、‘岳’二形同。”俞正燮《癸已存稿·省堂寺碑跋》:“(唐省堂寺碑)‘图’字作‘苗’,”
  208兵在颈而顾问兮,何[不]早[而告我]
  何,五臣本作“为”。按:李善注引《史记》:“赵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与其女婿阎乐谋易置上,乐遂斩卫令。二世怒,召左右,皆惶扰,不斗。傍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人内谓日:公何不蚤告我?宦者日: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皆已诛,安得至今。”故当作“何”,五臣本误。兮,各本无。
  219[欲]法沃而承羞,永终右而[不刊]
  沃,字迹模糊,似“沃”字,各本作“尧”。羞,五臣本、六臣本作“禅”。按:李善注:“论语日:‘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张铣注:“(哀)帝欲法尧舜之事,禅位与(董)贤,群臣莫敢言,王闳切谏乃止,此终古不可刊削也。”可见“羞”与“禅”不同,释义不同,“承羞”典故所含,先见于《周易·恒》中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又见于《论语,子路》中,“羞”多作耻辱解。此二句难得确解,写本“沃”或因涉上字“法”之偏旁,又涉读音双重致误。或竟可为新的确解提供文字依据?右,各本作“古”,写本误。
  224诵六艺以饰鼾兮,焚[诗书而面墙]
  轩,李善本作“奸”。二字同。兮,各本无。
  225[宗孝宣於乐游,绍]衰绪而中兴
  而,各本作“以”,二字都为表承接的连词,可通用,详见写本第058行“天泱泱而垂云,泉涓涓而吐[溜]”之校证。
  227[旦]似汤谷,夕类虞[渊]
  汤,六臣本作“呖”。按:“呖谷”与“汤谷”古通用,均指日出之处,《尚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嵋夷,日呖谷,寅宾出日。”《楚辞·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228昌万载而不顷,[奄摧落於十纪]
  吕,五臣本作“图”。按:二字可同用,详见写本第204行“燕苗穷而荆[发]''之校证。顷,各本作“倾”。按:“顷”通“倾”,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姓争》:“非德必顷。”即为“顷”。
  234[华鲂]跃鳞,素锲杨髫
  杨,各本作“扬”。按:手写本中旁往往写作“木”旁,此类现象在敦煌写卷中也屡见不鲜。
  236[尔]乃端策拂茵,弹[冠振衣]
  桀,各本作“策”。按:二字通用,刘肃《大唐新语·刚正》:“不尽忠竭节,对扬王休,策蹇励驽,祗奉皇卷。”其中“策”即为“篥”。
  除了上述校证与《德藏吐鲁番本<文选>校议商兑补校》中出校的“兮”字之外,写本082行的“[历云门而]反顾兮”、092行的“野萧条以莽荡兮”、093行的“[飞云]雾之杳杳兮”、117行的“纳旌弓於铉台兮”、118行的“[无柳季之直]道兮”、120行的“[无危明]以安位兮”、125行的“[弛秋霜之严1威兮”、130行的“旋牧野而历兹兮”、131行的“[惟泰山其]犹危兮”、134行的“岂时王之无僻兮”、137行的“[竞横噬於]虎口兮”、139行的“眄山川以怀古兮”、141行的“[秦]虎狼之强国兮”、142行的“辱十城之虚寿兮”、146行的“[皋]话坟於南陵兮”、150行的“[德不建而民无援]兮”、153行的“f分身首於]锋刃兮”、154行的“[升曲沃而惆怅]兮”、160行的“[轻帝]重於天下兮”、162行的“[纷吾既迈此]全节兮”、163行的“眺华岳之阴崖兮”、170行的“[人郑都而抵]掌兮”、173行的“外离西楚之祸兮”、178行的“[拂白刃以万舞]兮”、185行的“何黍苗之离离兮”、196行的“[爆鳞骼於]漫沙兮”、200行的“肃天威之临颜兮”、202行的“[扦矢言而不纳]兮”、205行的“[据天位其若]兹兮”、206行的“儒林填於坑奔兮”、209行的“[键子婴之果]决兮”、210行的“羽天与[而弗取]兮”、216行的“[恨过听而无讨]兮”、217行的“过延门而[责]成兮”、223行的“宗祧汗而为沼兮”、230行的“[伊]兹池之肇穿兮”、235行的“[红鲜纷其初载]兮”、237行的“[岂三圣之]敢梦兮”,这些地方的“兮”字,李善本、五臣本、六臣本均无。109行的“[知性命]之在天兮”句中“兮”字,五臣本同,李善本、六臣本均无。关于“兮”字,写本中的《北征赋》、《东征赋》、《西征赋》三篇赋,大部分篇幅是整齐的六言句,又往往是两句相对的,李善本、五臣本、六臣本中,上句句末时有“兮”时无“兮”,而有“兮”无“兮”又没有一定的规律,写本则凡所存之句,除去“乱曰”之辞,凡六字句,往往都在上句句末有“兮”字。此三篇赋为比较典型的骚体形式,其体式是与屈原的《离骚》相同的,其规则也应该是前句末皆有“兮”字,所以写本为胜。
  由上述整理及《德藏吐鲁番本<文选)校议商兑补校》一文的校证可以表明,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藏《文选》写本残卷在文字上有诸多优于其他各本之处,往往能正各本之误:同时也有不少地方可以与诸本一起参证,为我们提供探索《文选》原貌的启发;《校议》所说的“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化,莫之亢吉于深林’的佚文,将使得我们对现今通行的版本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很可能在李善、五臣等注释的时候,已经改变了《文选》的某些原来面貌,也是极富启发意义的。当然写本也存在文字错误之处,这在写卷中是不可避免的。此写本“民”、“虎”等字避唐讳、白文无注等特征,可大体判断为初唐写本。则无论从版本来看还是从文献校勘来看皆具极高价值,颇值得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石窟考古与艺术
期刊
内容摘要:论文通过对武威博物馆藏的喜金刚与大黑天金铜造像特征及其背景的分析,并对照敦煌第465窟及相关造像义理与风格,否定了这组塑像制作于明代说,其制作之地极可能是在13世纪中期的西藏,并证实了它们在汉藏关系史上的重要意义:武威塑像似乎与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有着密切关系,萨班极有可能在举行喜金刚坛城仪轨时使用过这组金铜佛像。  关键词:藏传金铜佛;喜金刚;大黑天;敦煌第465窟;汉藏关系  中图分类
期刊
内容摘要: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营建土建筑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非常普遍。至今还有大量的土建筑遗址得以较好保存,并且成为探寻这些地区历史变迁不可多得的实物遗存。这些土建筑的建造工艺,可以指导今天在这些地区的建筑设计。本文以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保护研究和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实践为基础,阐述了土建筑遗址保护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土建筑;遗址;交河故城;保护理念;探索  中图分类号:K870.
期刊
内容摘要:《肃镇华夷志》是裕固族重要的历史资料。其中记载了不少与裕固族生产、生活有关的资料,这些资料,透露了裕固族早期饮食的状况,是研究裕固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  关键词:裕固族;早期饮食  中图分类号:K890;K892,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0)01-0079-07    裕固族是中国西部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牧居在祁连山以及河西走廊的明花、黄泥堡等地,
期刊
内容摘要:支遁(314-366),字道林,东晋著名高僧与名士。精研般若,创即色义,明因缘,悟中道;又游心庄老,于玄学别有建树。其在佛学和玄学之外,尚有一些诗作和“像赞”传世。《阿弥陀佛像赞并序》是其对当时一幅西方净土变的描绘。其中对“安养国”——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进行了全面的描摹和赞颂。由其内容可见,其所描摹的西方净土庄严与当时流行的《无量寿经》内容一致。而其它文献所载的同类图像都迟于该“像赞”。因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对大足北山石刻第254号的初步分析,认为主尊像为阿弥陀佛、观音、地藏,侧壁造像为十王和判官,并认为该龛在题材上,具有浓厚的世俗化佛教色彩。其中的十王造像,对于探讨大足石刻同类题材的演变,尤其是五代时期,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发展线索。同时,该龛存有准确的铭文,为深入了解地狱神灵系统的演变,提供了早期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大足石刻;五代;十王;判官  中图分类号:K879.27 文
期刊
内容摘要:学术界一直以为罗振玉《敦煌石室书目及发现之原始》一文首刊于《东方杂志》第6年第10期,其出版时间1909年11月7日也被当作中国“敦煌学”的起源日期。本文梳理并研究了罗文在1909年内的各种版本,认为罗文应写成于1909年9月29日,随后交董康诵芬室刊印,10月3日印成的诵芬室本才应是罗文的第一个刊印本,即原始版本。此后出现的罗文各种版本,包括11月1日出版的《燕尘》本、11月1一11日
期刊
内容摘要:日本平安时代前期的《东大寺讽诵文稿》,大体是佛教法会读诵的愿文、表白和教化文,以及法筵讲话的讲稿和札记。内容和写法袭用中国愿文,且用字也反映了敦煌写本的特点,堪称敦煌愿文的域外姊妹篇。在日本,关于它的研究还多停留在日语训读方面。敦煌写本研究的成果,为准确解读提供了有力手段,而将敦煌写本的研究扩展到东亚写本的研究,将会使敦煌学获得更为广阔的国际交流的空间。  关键词:敦煌愿文;写本学;东亚
期刊
中图分类号:K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9)04-0005-01    从敦煌学的发展来看,八十年代初,正是中国学术界振奋精神,振兴敦煌学事业的发展阶段。季羡林先生等老一辈学者为之呼吁,为之奋斗,终于在1983年成立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而季羡林先生作为学贯东西的专家,当之无愧地被大家推举为会长。那以后,中国的敦煌学就在以季老为首的广大学者不懈努力下发展了起来
期刊
内容摘要:笔者近年整理并翻译与古代于阗有关的藏文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