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胸怀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wtzw0n9c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K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9)04-0005-01
  
  从敦煌学的发展来看,八十年代初,正是中国学术界振奋精神,振兴敦煌学事业的发展阶段。季羡林先生等老一辈学者为之呼吁,为之奋斗,终于在1983年成立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而季羡林先生作为学贯东西的专家,当之无愧地被大家推举为会长。那以后,中国的敦煌学就在以季老为首的广大学者不懈努力下发展了起来。
  因为在八十年代曾经有人说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中国的学者们一直为此感到耻辱,并以此作为发愤图强的起点。到了九十年代初,我国的敦煌学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说是赶上或者超过了国外的研究,面对敦煌学发展的大好形势,广大的学者们都非常欣喜。在很多会议上,一些领导或者学者的发言中都会流露出“敦煌学终于回到中国”的感慨。
  1993年,为了准备第二年即将举行的敦煌研究院院庆五十周年活动,我受院里派遣到北京请一些与敦煌学相关的著名学者为我院题辞。我第一次到了未名湖畔季老家里拜访。季老欣然答应为我们题辞。那天柴剑虹、郝春文等老师都聚在季老家里,季老提着毛笔自言自语地说:“写什么好呢?”柴先生说:“就写您那句名言——敦煌学在世界吧”。季老微微一笑,说:好!就写下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几个字。使我们心里一亮——真不愧是大师的胸怀啊!
  “敦煌学在世界”这个口号,正是那几年季老在很多场合讲话中一直强调的一个思想。
  敦煌学发展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尽管这门学科最初是一门伤心的学问,是在中国文物大量流散国外,外国列强对中国文化进行掠夺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但是在一百年的发展中,敦煌学已经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几十个国家的学者都在参与这门学科的研究。在新的历史时代,我们中国学者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门学科的新发展?当我们为眼前的一点成绩高兴时,季老已经看到敦煌学发展的一个大方向。“敦煌学在世界”的理念,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开阔的视野与广博的胸襟。就是要有世界文化发展的眼光,把敦煌学这门世界性的学科放在国际范围内来作,就是要团结国内外广大的学者一起共同研究与合作,才能使这门古老的学问焕发出生机。这些年来,不论是大学还是研究机构,都是沿着季老这种思路,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拓宽思路,使敦煌学越来越发扬光大,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土遗址所处的环境不仅是影响土遗址自然寿命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确定各种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对杭州良渚遗址进行的调查,提出可用含水量、相对湿度、潮湿系数三个参数,定量地界定“潮湿环境”。即下述三个条件有一条满足即可以界定为潮湿环境。1.当与土遗址紧邻土体的年均含水量大于25%或者直接与水体相邻,并且使遗址土体的年均含水量大于18%;2.当土遗址周围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6%;3.当
期刊
内容摘要: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古格王国境内现存有都城札不让以及皮央、东嘎等处以佛教文化为中心的遗址,对于这些佛教遗存的年代国际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有意见认为这些遗址内现存的佛教殿堂年代均不会早到15世纪,本文从考古学和文献学两方面的证据提出,上述佛教遗存可分为早、晚两期,不应当轻率地否认其中早期遗存_的存在。  关键词:古格王国;佛教遗存;阿里考古  中图分类号:K874;G256,4 文献
期刊
石窟考古与艺术
期刊
内容摘要:论文通过对武威博物馆藏的喜金刚与大黑天金铜造像特征及其背景的分析,并对照敦煌第465窟及相关造像义理与风格,否定了这组塑像制作于明代说,其制作之地极可能是在13世纪中期的西藏,并证实了它们在汉藏关系史上的重要意义:武威塑像似乎与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有着密切关系,萨班极有可能在举行喜金刚坛城仪轨时使用过这组金铜佛像。  关键词:藏传金铜佛;喜金刚;大黑天;敦煌第465窟;汉藏关系  中图分类
期刊
内容摘要: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营建土建筑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非常普遍。至今还有大量的土建筑遗址得以较好保存,并且成为探寻这些地区历史变迁不可多得的实物遗存。这些土建筑的建造工艺,可以指导今天在这些地区的建筑设计。本文以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保护研究和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实践为基础,阐述了土建筑遗址保护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土建筑;遗址;交河故城;保护理念;探索  中图分类号:K870.
期刊
内容摘要:《肃镇华夷志》是裕固族重要的历史资料。其中记载了不少与裕固族生产、生活有关的资料,这些资料,透露了裕固族早期饮食的状况,是研究裕固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  关键词:裕固族;早期饮食  中图分类号:K890;K892,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0)01-0079-07    裕固族是中国西部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牧居在祁连山以及河西走廊的明花、黄泥堡等地,
期刊
内容摘要:支遁(314-366),字道林,东晋著名高僧与名士。精研般若,创即色义,明因缘,悟中道;又游心庄老,于玄学别有建树。其在佛学和玄学之外,尚有一些诗作和“像赞”传世。《阿弥陀佛像赞并序》是其对当时一幅西方净土变的描绘。其中对“安养国”——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进行了全面的描摹和赞颂。由其内容可见,其所描摹的西方净土庄严与当时流行的《无量寿经》内容一致。而其它文献所载的同类图像都迟于该“像赞”。因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对大足北山石刻第254号的初步分析,认为主尊像为阿弥陀佛、观音、地藏,侧壁造像为十王和判官,并认为该龛在题材上,具有浓厚的世俗化佛教色彩。其中的十王造像,对于探讨大足石刻同类题材的演变,尤其是五代时期,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发展线索。同时,该龛存有准确的铭文,为深入了解地狱神灵系统的演变,提供了早期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大足石刻;五代;十王;判官  中图分类号:K879.27 文
期刊
内容摘要:学术界一直以为罗振玉《敦煌石室书目及发现之原始》一文首刊于《东方杂志》第6年第10期,其出版时间1909年11月7日也被当作中国“敦煌学”的起源日期。本文梳理并研究了罗文在1909年内的各种版本,认为罗文应写成于1909年9月29日,随后交董康诵芬室刊印,10月3日印成的诵芬室本才应是罗文的第一个刊印本,即原始版本。此后出现的罗文各种版本,包括11月1日出版的《燕尘》本、11月1一11日
期刊
内容摘要:日本平安时代前期的《东大寺讽诵文稿》,大体是佛教法会读诵的愿文、表白和教化文,以及法筵讲话的讲稿和札记。内容和写法袭用中国愿文,且用字也反映了敦煌写本的特点,堪称敦煌愿文的域外姊妹篇。在日本,关于它的研究还多停留在日语训读方面。敦煌写本研究的成果,为准确解读提供了有力手段,而将敦煌写本的研究扩展到东亚写本的研究,将会使敦煌学获得更为广阔的国际交流的空间。  关键词:敦煌愿文;写本学;东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