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培养思维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14060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在操作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开始,进入到参与问题之中,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经历“做”的过程,从而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探索的感性经验,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例如,在统计、概率、方位、坐标等概念的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这些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关的一些活动,让学生亲历“做”的过程,从中体验概念的含义。理解概念,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二、在操作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在操作中,学生通过探索可以学会“做”的方法。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中写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因素,多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验一验、用一用,并把自己在做中的所感、所得、所疑说出来,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索、研究,使学生逐渐掌握“做”的方法,并在“做”的过程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用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感知客体的动态过程,学生在边操作。边思考、边交流、边归纳的过程中,学会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逐步培养了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在操作中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将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蛤学生。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就应多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激发对数学的情感,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理解、整理,深化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维方法,在“做”数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首先选用学生错误的日常直觉印象设疑,让学生比较三个面积、周长差异显著的三角形,说出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大、最小。在众说纷纭、相持不下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开展量、折、剪、拼等操作活动,适时引导,使学生从中领悟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与边的长短、面积的大小无关,掌握知识的内涵。之后,我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一般四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嘧”学生都能用刚才所学的方法很快判断出来了,并能说得有理有据。这样,加速了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
  从本质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应该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向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完成知识的建构,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实践活动能诱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主体建立认知结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分析了数列极限在数学分析中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数学软件Mathematica,对于抽象的数列极限的定义,对实例通过数值和图形两种方式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值与几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课前、课上、课后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益。    一、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只有进行了预习,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对于预习习惯的墙养不能一蹴而就,要分阶段分重点地进行。  我们把学生分为低中高三段,对
学生的智能结构以思维能力为核心,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思维活动体现为三种形式: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它
语文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讲解和学生书面练习,重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口头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阅读素质的提高。有的同学阅读课文结结巴巴,简单语句都读破了;有的同学阅读课文声音太小,别人无法听清;有的同学唱读课文,把握不住阅读的重音和节奏。我们知道,指导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有几点拙见:    一、培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如果要使儿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必须从小就给他机会,不仅让他有机会自己判断,允许他犯错误。而且还要让他自己评价这些选择和判断的结果。在学校和家庭里依赖他人评价的学生,很可能要么是始终习惯于依赖他人而显得不成熟,要么是全然反抗所有外部的评价和判断。”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学习的主人)评价的时空权利,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
<正>近期,我对我校学生使用零花钱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选取了二、四、六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共计129名。其中,二年级45名,四年级40名,六年级44名。调查以学生一个星期的
观察是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思维、想象、理解、表达、创造等诸种能力的基础。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将“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他的座右铭。所有学科的一个最基本的学习研究方法就是观察。因此,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极其重要。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真诚互动,培养乐此不疲的观察心态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它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选择性,是有
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精神。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思维活动及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情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是学生真正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它应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一、激发情感    1.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波动性和感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寓情于教,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感染作用,让学生情感激荡。在课堂上,教师和蔼
每个教师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都会遇到学生的差异问题。这个问题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一样的高度。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使得我们必须直面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差异当成可以利用的资源,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开放的、弹性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好、中、差三类学生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