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情感参与到教学中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思维活动及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情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是学生真正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它应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一、激发情感
  
  1.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波动性和感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寓情于教,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感染作用,让学生情感激荡。在课堂上,教师和蔼亲切的语气、自然的表情、信任的眼神、恰当的鼓励、真诚的微笑以及洒脱自如的体态语言,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些都是传递感情的渠道。如果一名教师总是以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为学生树立一个最可信的榜样,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角,理解并尊重学生的感情,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学生的向师性、课堂的凝聚力将会大大增强,学生会因喜欢这样一位教师发展到喜欢他所教授的课程。
  小组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如数学课上,学习了数量、单价、总价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后,师生一起动手创设在商场购物的情境。学生以自由小组为单位,分别到文具柜、食品柜、玩具柜购物。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已知单价、数量求总价的知识,而且还学到了如何购物既经济又实惠。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气氛非常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营造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让课堂始终充满活力,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爱是行动的源泉,爱可推动人去进行他所从事的任何事业。”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让学生在情意浓浓的教学环境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受,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的体验。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所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应尽量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学生答错了,也要用“再试一次”、“不要担心”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当众表扬他能积极思考、敢于举手发言的行为。“好”、“很好”、“你真聪明”等激励的语言应是课上常用的评价语。一次数学课上,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长72米,每次用去8米,用了5次后,还剩多少米?”全班同学都争着回答,平时不爱发言的王伟也举手了。我请他回答,他刚一开头“72/8”就立刻引起哄堂大笑。我敛住笑容,冷静地对学生说:“大家不要笑,王伟同学没有说错,只是还没有说完。”然后我启发他顺着思路往下说。不一会儿,一种富有新意的思路便呈现在大家的面前:8×(72/8-5)。我当即给予肯定并加以表扬。
  
  二、调节情感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哪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哪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高兴、快乐等积极情感,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活动能量,驱使学生积极行动,激发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烦闷、悲愤等消极情绪则会降低和削弱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能量,使人行动消极。稍遇困难便望而却步。教师的态度可以左右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又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又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善于科学地调节学生情感,控制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教学内容、教师激情、教学技巧三者有机结合,以增强效果。例如:教学“比例尺”一课,一上课,我便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课堂旅游”的情境,激励学生量地图算旅程。这时,教师尚未向学生介绍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而故意让学生自己敞开思路,寻求计算旅程的方法。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质疑。此时,教师再顺水推舟,让学生自己理一理:“要算出旅程,必须知道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有哪些自己能看书掌握,还有哪些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这样,使学生在大脑高度兴奋的状态下,既紧张又轻松地认识和掌握了比例尺以及运用比例尺计算路程的方法。
  
  三、迁移情感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当学生的思想教育者。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情感的迁移,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于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思想性强的内容,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最早推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比其他国家早1700多年。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历史,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
  当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向往、期盼、喜爱的情感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还有什么比面对这一群生动活泼的学生更感到欣慰的呢?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数学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将数学文化渗透数学课堂教学中,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笔者以为,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数学课堂要充满文化味,必须要挖掘文化的内涵,使之润泽数学课堂。    一、让本土(乡
走向新课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在我们海南省全面铺开。作为校长,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上,怎样抓教学工作,才能使其教法、学法、考法彼此协调,相互促进,进而全面提高该校的教学效益?对于这个问题,我做过专门的研究与探索。    思考之一:教法改革应突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知识为特征。教育家陶行知一针见血地批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学的事体,都被教的
分析了数列极限在数学分析中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数学软件Mathematica,对于抽象的数列极限的定义,对实例通过数值和图形两种方式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值与几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课前、课上、课后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益。    一、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只有进行了预习,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对于预习习惯的墙养不能一蹴而就,要分阶段分重点地进行。  我们把学生分为低中高三段,对
学生的智能结构以思维能力为核心,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思维活动体现为三种形式: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它
语文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讲解和学生书面练习,重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口头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阅读素质的提高。有的同学阅读课文结结巴巴,简单语句都读破了;有的同学阅读课文声音太小,别人无法听清;有的同学唱读课文,把握不住阅读的重音和节奏。我们知道,指导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有几点拙见:    一、培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如果要使儿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必须从小就给他机会,不仅让他有机会自己判断,允许他犯错误。而且还要让他自己评价这些选择和判断的结果。在学校和家庭里依赖他人评价的学生,很可能要么是始终习惯于依赖他人而显得不成熟,要么是全然反抗所有外部的评价和判断。”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学习的主人)评价的时空权利,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
<正>近期,我对我校学生使用零花钱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选取了二、四、六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共计129名。其中,二年级45名,四年级40名,六年级44名。调查以学生一个星期的
观察是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思维、想象、理解、表达、创造等诸种能力的基础。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将“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他的座右铭。所有学科的一个最基本的学习研究方法就是观察。因此,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极其重要。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真诚互动,培养乐此不疲的观察心态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它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选择性,是有
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精神。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