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画面合一后的情感体验

来源 :学术论文金色年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22022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一直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电影是集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当电影进入到有声电影后,音乐毫无意外的与电影开始了“联姻”,音乐使得电影充满生机和动力,电影让音乐找到了新的展现魅力的天地。本文就几个经典的电影片段,来探讨电影音乐与电影情节画面结合所带来的感情体验。
  关键词:电影音乐;电影情节;情感体验;观众
  从1895年至今,电影艺术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而电影的音乐也伴随着电影走过了一个世纪。当今社会,看电影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遣方式之一。在没有声音的时代,电影先驱们为了弥补声音的缺失,进行了各种努力渴望能将其表现出来。现在的電影不仅在故事情节上曲折动人、扣人心弦,画面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震撼,而且电影音乐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于画面情节的感情体验。
  一、电影与音乐的“姻缘”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知道利用声音来表达情感。《诗经·大序》开篇就说到:
  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由此可见,在早期人们的艺术活动中,音乐使先民的内心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音乐善于激发和表现感情,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中,感情的表现和体验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里写道:“在自己的心理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段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音乐作品的创作者把自己想象的艺术形象以愉快的或悲伤的、吸引人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听众达到满足使他们表现出喜悦、悲伤、激昂的情绪,这与电影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由于音乐在表达情感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电影诞生开始,人们就寻求通过音乐的配合使电影艺术表达效果达到最大化。
  在默片时代,电影先驱们对于声音进入到电影有一种强烈的需求。起初的电影在放映的时候,声音的缺失造成的纯视觉表现给人们带来很不舒服的观感体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采取现场伴奏的方法来弥补这一缺憾。通常大型剧院有自己专门的乐队,中小型剧院也常常雇用乐队,或者至少使用留声机现场同步播放音乐,可见从一开始,人们就认识到音乐对于现场气氛和培养观众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到了二十世纪,电影制作的先驱开始寻求音乐家通过他们对画面的理解,谱写乐曲来抒发和配合观影时的情绪。例如,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几乎所有的电影音乐都是当时著名作曲家J·C·比尔创作的。
  二、电影画面与电影音乐的合一
  上文说到,艺术家进行创作的目的,就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情感。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且为了吸引观众,对于情感的表达有很高的要求。仅仅依靠画面营造出的视觉感受过于单一,很难满足电影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感情,合乎电影画面的音乐的存在使得电影的情感表达效果达到了最大化。
  《电影艺术词典》将电影音乐的功能归纳为以下六种:抒情;渲染气氛;评论;描绘;剧作功能;连贯作用。[ 《电影艺术词典》 [M]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这六种功能无一不对电影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说电影画面是电影骨架的话,电影音乐毫无疑问就是电影的灵魂。在电影中,为了抒情、铺垫或表现画面,都会出现背景音乐。它以画面为依托,通过创作者对画面的了解和掌握,去搭配合适的音乐,从而丰富电影的视听感受,创造出立体的艺术形态。
  罗伯特·怀斯导演的电影《音乐之声》,堪称电影的经典之作。影片里所采用的音乐、曲折引人的情节、优美的风光、积极的生活态度,无一不引发观众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影片开头就展示了一幅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青翠俊美的阿尔卑斯山山坡上,蓝天白云下是皑皑雪山,幽静的山谷里是苍松翠柏,主人公玛丽娅在山林间出现并高唱:“音乐回荡在群山之中,传唱千年的歌声在回荡……”壮美的自然景观配以玛丽娅的高歌,电影开篇就将主题完美的表现出来,即生活不能没有音乐,生活就是因为音乐而变得更加美好。在这里,美好的画面给人以美妙的视觉感受,甜美的歌声和伴乐给人听觉上的非凡体验,两者结合在一起打造了完美的视听效果,拓展了艺术审美的形式。电影的视觉元素混合着听觉元素调动起观众极大的热情,更容易表达出创作者的感情,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三、电影的声画传情
  在电影中,音乐伴随着画面形象在同一时空中出现,电影情节和画面明确了音乐要表达的内容,此时音乐抒发的感情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有所指的。音乐不再独立存在,而是作为电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抒发的感情是电影中的特定感情,其基调与电影内容一致。[ 雅乌塔罗,《电影音乐的抒情功能及其表现特征的审美心理研究》 [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3第一期]因此,音乐天生具备的抒情功能被特定的电影画面具体化,就如同音乐的文字说明一样,把音乐表达的情感指向化,把音乐与电影中的人物情绪、环境氛围、情感发展相联接,更容易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根据人物原型施皮尔曼的回忆录改编的电影《钢琴家》,讲述了一位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经历的磨难。电影开始时,画面是在华沙的大街上,人们过着平静舒适的生活,此时的背景音乐是肖邦的钢琴曲《升c小调夜曲》,曲调平稳、轻缓,配合恬静的画面表现出生活的安逸与美好,既表达出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与后面战争的悲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达到了铺垫剧情、酝酿情绪的目的。影片发展到后来,德军战败,苏联军队准备进入波兰,施皮尔曼逃出楼房,翻过围墙去寻找食物。就在他捡起一个罐头的时候,猛然发现一个德军军官站在他面前并要求他弹奏曲子。施皮尔曼为他演奏了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这首作品是肖邦根据长诗《康拉德·瓦连罗德》创作而成的,讲述的是列奇·波斯洛里塔亚国抵抗条顿人侵略的故事。[ 李杰鹏 《电影<钢琴家>与肖邦的钢琴音乐》[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04)]这首曲子用在这里恰到好处,曲子本身所包含的故事背景与此时电影的情节发展高度吻合,原作的史诗气概和悲剧性因素通过电影画面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表达出钢琴家对于入侵者的痛恨和反抗。   在上文提到的电影《音乐之声》中,插曲《雪绒花》毫无疑问是电影音乐中的经典之作。上校一家参加为德国军官举行的音乐会,他们决定当夜离开奥地利,前往瑞士。音乐会上,上校弹起吉他,唱起了这首奥地利民歌,之后哽咽地唱不下去了。玛丽娅和孩子们走上去与他一起合唱,他们的歌声和深情感动了观众当中的奥地利人,大家都激动的与上校他们合唱起来。这首乐曲虽然简洁却如同优美的小诗,饱含深情。当时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国家的命运都处于危难当中,电影进入到阴沉、压抑的氛围当中。此时,《雪绒花》唱出了一家人对于和平的希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祖国命运深深的祝福。整首曲子显示出了大调曲子典雅大方的风格特征,典型的华尔兹节拍舒缓流动,与庄严的进行曲有明显的风格差异,两者的结合伴随着画面中的感人合唱,成功的营造出情感氛围。
  在歌中,洁白美丽的小花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人们将对于国家的热爱注入到这一生长在高山上的植物上。在影片中,雪绒花象征着和平与美好,这与当时电影中纳粹入侵的背景形成巨大的反差,也使这部追求生活真善美的电影在此刻展现了崇高的内涵这首歌中寄托了想要守护和平的人民的心声,使人们对于和平的憧憬更加强烈。就如同片中音乐会的奥地利观众一样,观影的观众在这个画面与音乐高度合一构成的时空中,体验到了上校与家人对祖国的热爱,唤起良知、守护和平的愿望与情感不断被强化。
  音乐与电影恰到好处的融合,使得我们可以享受到绝妙的视听盛宴。电影音乐从最初幕布旁与画面毫无关联的钢琴、乐队伴奏,发展到现在甚至每一帧胶片中都有配乐,这是科技的发展,也是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电影中的音乐总是与电影剧情、人物形象、情感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电影所要表达的感情,经过音乐或沉吟低唱或慷慨激昂的表达后,观众得以淋漓尽致的感受到喜怒哀乐之情。電影音乐结合电影画面,通过艺术化的塑造,不断深化电影画面的内涵,帮助电影更好的表达情感,服务于电影主题。
  参考文献:
  [1] 《电影艺术词典》 [M]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2] 李杰鹏.电影《钢琴家》与肖邦的钢琴音乐 [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02).
  [3] 李正栓《英文金曲赏析》[M].北京:开明文教音像出版社,2000
  [4]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一、PETS考试特点及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  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简称PETS),共分为5级;一年考试两次,分别在每年的3月和9月进行,分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内容包括:听力、语言知识、阅读、写作、口语。其目的在于改变现行英语考试过于封闭,与社会需求脱节的被动局面,向社会提供一个面向公众的英语考试体系,对考生听、说、读、写等能力进行全面考查,
期刊
数学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学生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如果学生对概念不明确,就无法听懂教师的讲解,无法学好新知识。因此,要优化教学设计,挖掘概念的实质,关注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将概念寓于情境之中,突出概念本质  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将概念寓于现实情境背景中,让学生
期刊
很多学生提到写作,谈“虎”色变。为解决学生的写作困惑,本文从积累材料、习作、打磨修改及个人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做了论述。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个人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写作的根本。  一、勤于阅读,常做摘记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触发文思  博览,精读,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极有助于提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学校各种制度的落实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当班主任的最大的感受是:当班主任必须要有细心、耐心和爱心。无论你面对怎样的群体,你都必须心细如丝,宽容大度,责任心强。有人说:“带好优生的是人,而能带好差生的是神。”它表明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是不只能带好优生,更重要的是差生转换为优生。而要带好差生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下面,我讲一下我当班主任的一段刻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笔者在教学实际中碰到的一些真实案例为事例,通过调查分析,主要阐述了当今初一新生突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以及改善这些心理问题的策略和重要性。  关键词:情绪焦虑 心理问题 交流平台 家校合作  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生往往会感到陌生与茫然,心里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焦虑。此时每个新
期刊
摘 要:在数学的教学当中,教师都清楚的认识到学生自我反省,反思的重要性,但怎样铺一个台阶让学生学会反省是一直困扰我们的事。并且显然发现个别指导模式的效果比班级授课模式的效果要好许多。在校本课程的平台上,改进后导生制(贝尔——兰喀斯特制)通过对学生反思的指导,对解题技巧和说题技巧的指导,能发挥优秀学生的力量以达到个别指导的效果,并且通过讲题促进学生思考总结。  关键词:省学课 导生制 模式 反思 讲
期刊
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学要求下,教师难做,初三教师更难当。有来自社会的不良思想的影响,也有来自教师自身的思想片面、方法简单等因素的影响。而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倡导建构的学习,尤其突出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使课堂教学注定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期刊
摘 要:问题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也是我们学习科学最大的动力。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他们的提问能力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不管教师在课堂上多么的开放,如何引导,学生都难以或者懒得提出问题,即使能提出问题,提问的质量大多数也不太高。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创新教学的需要,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科学教学实践,提出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几大策略:创设和谐氛围,引导学生“敢”问;引入情境设疑,引导学生“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十分深入地改革,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已相继出现,其中分層教育就是在教育地不断改革之下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教育模式及理念。分层教育是根据一个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创新教育理念,一改传统的“满堂灌”以及不分个体差异进行教育教学的模式。本文攫取了高中数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分层教学应用于高中数学实际教学之中进行着重地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进程的不断加速,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日趋明显,新时期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柔性管理的重要载体前所未有的得到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研究和重视。但是如何清晰地认识到校园文化的基本功能,并在实践中把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和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是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
期刊